24 愚公移山 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4 愚公移山 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25 19:5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24 愚公移山
《列子》
走近作者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
《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是列子、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
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等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而基本上则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
相关介绍
寓言: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采用象征、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
篇幅短小,情节虚构,寓意深刻而含蓄。
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初读感知
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音,将课文读正确。
感知节奏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rèn

chéng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 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zēng kuí fǔ

jī běn
shuāng
chèn
sǒu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kuì

cuò
yōng
lǒng
初读感知
同学们,这篇寓言故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这篇文章的意思,如果有不能解决的词语和语句,做好标记,我们一起进行讨论。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疏通文义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万仞,本来在冀州的南部,河阳的北边。
方圆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可乎?”杂 然 相许。
将近
阻塞
曲折,绕远
苦于
集合全家来商量
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的样子
……人
表修饰


译文: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愚公苦于这两座大山横亘面前而阻塞交通,进进出出曲折绕远。
于是愚公便集合全家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
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 焉 置土石?”
凭借、靠
况且 哪里
译文: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
“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消减,
又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
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
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
渤海之尾。
之于
用箕畚装……
于是
率领 带领
译文:大家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
愚公于是带领子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
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愚公

译文: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一个遗孤,刚七八岁,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通“返”往返。
焉,语气助词。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
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
表示修饰
你也太不聪明了
加强反问语气
指草木
河曲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也太不聪明了!
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
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
还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 之死, 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顽固
即使
取独,无义
句末语气词
译文: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小孩都不如。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
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还担心挖不平呢?”
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
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听闻

停止
译文:山神听说了这件事,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面。
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没有山冈阻隔了。
被……所感动
一、通假字
1.始一反焉
重点积累
同“返”,返回。
2.汝之不惠
3.无陇断焉
同“慧”,聪明。
同“垄”,高地。
其妻献疑
其如土石何
惧其不已也
代词,他的
助词,加强反问语气。
二、一词多义
以君之力
虽我之死
告之于帝

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代词,他,指愚公。
代词,这件事。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将近
况且
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
疑问代词,哪里。
加强语气
面山而居
何苦而不平
而山不加增
表修饰
表承接
表转折
2.惩山北之塞
(古:苦于 今:惩罚 )
3.达于汉阴
(古:山之北,水之南 今:阴天)
三、古今异义
1.河阳之北
(古:山之南,水之北 今:太阳 )
5.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古:挑 今:荷花)
6.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古:草木 今:毛发)
4.投诸渤海之北
(古:之于 今:各个,许多)
8.虽我之死
(古:即使 今:虽然 )
9.惧其不已也
(古:停止 今:已经 )
7.北山愚公长息
(古:叹气 今:休息 )
四、词类活用
2.聚室而谋
使动用法,使……聚。
1.面山而居
名词作动词,面朝、向着。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五、特殊句式
1.甚矣,汝之不惠
倒装句
2.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省略句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省略句,省略主语愚公。倒装句,定语“三夫”后置。
4.告之于帝
倒装句,状语“于帝”后置。
5.帝感其诚
被动句,译为: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1、文章人物(包括天神)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不同的。找出相关语句,简析他们的态度。
细读感悟
人物 相关语句 态度分析
大部分家人
愚公妻子
邻人之孀妻弱子
智叟
操蛇之神
天帝
人物 相关语句 态度分析
大部分家人
愚公妻子
邻人之孀妻弱子
智叟
杂然相许。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赞同移山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 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 土石?”
对移山存有疑虑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 往助之。
帮助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 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 ”
笑、劝止
人物 相关语句 态度分析
操蛇之神
天帝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 帝。
畏惧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 厝朔东,一厝雍南。
感动
1、愚公妻子和智叟讲的话差不多,但是态度一样吗?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细读感悟
称谓不同,
愚公的妻子称愚公为“君”,
“君”是敬称,表示尊重;
智叟则称愚公为“汝”,
“汝”一般用于上对下,长对幼,显得不客气,也说明智叟对愚公轻视的态度。
细读感悟
句式不同,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是疑问句,表示询问的语气;
“其如土石何?”
是反问句,“其”加强反问语气;
“甚矣,汝之不惠”
是感叹句,倒装句,将“甚矣”提到前面,强调愚公的不聪明,表达智叟对愚公的轻视。
说话时状态不同,
“献疑”
表明妻子真诚提出问题,关心、担忧愚公;
“笑而止”
表明智叟是以嘲讽的态度阻止愚公移山。
细读感悟
“愚公”和“智叟”,一愚一智,孰愚孰智?
分析“愚公”
智叟之“智”在于认为愚公年老体衰,不能移山,目光短浅,实则愚;
愚公之“愚”在于他决定毕力平险,他目光长远,认为子孙延续,山不加增,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为智。
智者愚,愚者智。这样命名加重对比色彩,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从而突出愚公形象。
探究:故事的结局是天神帮助移走了大山,你认为这样安排是否有损愚公的形象?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说明愚公移山的坚定决心,使山神都害怕了,不得不向天帝报告;
“帝感其诚”,愚公精神连天帝都感动了。这不仅不是说明愚公的无能,相反,恰恰显示了愚公移山的力量之大和精神的感人之深。
以神话结尾的目的:
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通过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帮助人类实现其征服自然的愿望。
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使人们在精神上得到了鼓舞。
1.反衬
(1)以两山高大反衬移山艰难,开头极写两山之宏伟,是为后来写愚公的移山决心做引子;
(2)以操蛇之神的惧怕反衬愚公的矢志不渝,更好地突出其精神的伟大。
写法探究
2.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人物性格
愚公和智叟对挖山的不同态度
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态度的对比
3.情节曲折
愚公移山,虽得家人赞同,但其妻却说出了很多困难,还好,家人想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法;那智叟又前来阻止,并嘲讽愚公的无能,机智的愚公对他进行了严厉的驳斥;愚公移山的精神感动天地,最后得到了神的帮助。至此,愚公移山有了个圆满的结局,文章可谓情节波澜起伏,曲节多姿。
这篇寓言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