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诗词五首 课件(共53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6 诗词五首 课件(共53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25 19:58:04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26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
陶渊明
【陶渊明】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但官场险恶,社会腐败,于是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走近作者
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朗诵录音,然后大声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停顿和重读,感受古诗音韵美。
音韵美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反复诵读这首诗,体会这首诗的韵律之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押“an”韵,
韵脚是“喧”“偏”“山”“还”“言”,使诗歌有抑扬顿挫之美。
一、大声朗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人境?
车马喧?
心远?
地自偏?
理解诗意
小官坐牛车、驴车,大官坐马车,车马喧指官场喧嚣。
远:形容词做动词,远离,心灵远离官场。
1、用诗中词语概括诗人此时心境。
悠然
2、结合诗句谈谈,诗人悠然的表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诗人在菊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以佐酒,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
“悠然”写出了作者闲适淡泊的心境。
苏轼《题陶渊明饮酒诗后》云:“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不可将“见”改为“望”。“见”字表现诗人不是有意看山,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更能表达诗人的悠然心境;“望”字有目的性,破坏诗歌自然的意境。
遣词造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飞鸟归巢自然勾起了诗人对自己归隐田园这一行为的联想。
诗人追求的“真意”是自然之趣,是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也是对自我与自然融合的纯粹境界的追求。 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歌阅读策略一:
①题材选择
②意象选择
③遣词造句
④手法运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相生、用典……)
诗歌阅读策略二:
①诗人身世遭际、思想倾向
②诗歌的创作背景
《春望》、《雁门太守行》
对比阅读
【初中语文匠 出品】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请朗读两首诗歌,注意字音、节奏、韵律。
思考:韵律之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春望》是一首五言律诗,
从韵律方面说,这首诗的首联、颔联、颈联的韵脚分别是“深”“心”“金”,押“in”韵;
尾联上下两句的韵脚分别是“短”“簪”,押“an”韵。
首联、颔联、颈联的上下联对仗,形成对偶句,使诗句音节匀称,富于音乐美。
【杜甫】唐代著名诗人。以古体诗、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为主;诗作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被称为“诗史” 。人称“诗圣”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的语言,创造出一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在中唐诗坛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称 “诗鬼” 。
走近作者
【杜甫】此诗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长安所作。诗人在前往长安途中被安史叛军俘虏,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李贺】唐宪宗命张煦领兵平叛雁门郡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
写作背景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合作探究两首诗歌内容。
理解诗意
国家破碎,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时局,见花盛开就会落泪,怅恨别离,听见鸟鸣就会惊扰我的心。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三月,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苦担忧,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春望》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
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军中号角的声音响彻在这秋天中;
边塞战士的鲜血在寒夜中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
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
手携宝剑,甘愿为国血战而死。
《雁门太守行》
题材选择、意象选择、遣词造句、手法运用
比较分析《春望》、《雁门太守行》
《春望》诗人望到了哪些意象?




烽火
家书
白头
意象选择
刻画了国都沦陷后的悲惨景象
抒发自己的忧思心境
诗歌揭露安史叛军的罪行,表达诗人对国都沦陷的哀悼,寄托着对家人的思念、担忧。

溅泪
惊心
连三月

《雁门太守行》诗人描写了哪些意象?



燕脂
红旗


意象选择
描绘战争的悲壮惨烈景象



半卷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人感时伤怀,苦闷沉痛,花儿也好像流下眼泪,鸟也因人们离别而心惊。这是诗人移情于物、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花、鸟是美丽的春景,但诗人面对残破的都城,苦闷伤痛,美景,更加重其伤感忧苦的心情。这是以乐景衬哀情的艺术手法。
手法运用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描写,
“角声满天”表现战争规模大,渲染悲凉气氛;
“燕脂”“夜紫”说明伤亡惨重,表现战争惨烈残酷。
手法运用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颈联运用典故,“易水”出自战国荆轲《易水歌》,与战争地点吻合,又表现将士们视死如归的报国之志,也表达诗人对其的歌颂。
手法运用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尾联运用典故,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与战争地点吻合,又表现将士们奋勇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点明主旨。
手法运用
《春望》
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担忧之情。
诗人由国破家亡写到自己衰老。“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更愁。从头发变化,展现诗人内心的痛苦、愁怨。
遣词造句
《雁门太守行》
遣词造句
诗中大量使用色彩浓艳的词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而且与黑色、玉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以表现战争的激烈
诗中大量使用描绘色彩的词语,色彩浓艳的词语,
作者用“黑云”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再用“金鳞”展现我军将士的高昂气势,二者对比,色彩鲜明,展现出激烈悲壮的战场画面。
烽火下的百姓
忧国伤时
念家悲己
兵荒马乱
流离失所
烽火下的将士
紧张危险
惨烈悲壮
艰苦斗争
誓死报国
小结:
《春望》这首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念家悲己的情感。
《雁门太守行》有声有色地描写了从白天到夜晚的战斗全过程。景物鲜明,色彩凝重,渲染了悲壮惨烈的气氛,歌颂将士们奋勇作战、誓死报国的决心。
赤 壁
杜牧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走近作者
请同学们自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押“ao”韵

请同学们朗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合作探究诗歌内容。
理解诗意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在水底还没有销蚀掉,
拿起来磨光洗净,认出来戟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
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写作背景: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杜牧有抱负,但在晚唐无所为,经过赤壁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本诗。
请任选一角度,赏析《赤壁》。
诗歌赏析
题材选择 古人写咏史怀古这类题材,往往指向现实,托古讽今或怀古伤今。本诗借三国赤壁之战的往事,诉说作者对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
“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以小见大,以二乔的命运隐喻东吴的存亡。
诗人认为东吴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把周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意在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伤感。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这样看待周瑜,原因何在呢?
杜牧生于晚唐,此时唐朝国运衰颓。他出身名门,祖父杜佑为宰相,这影响了杜牧的一生,他希望能够为国家尽力,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政治抱负。但是陷于“牛李党争”,一生不得志。
以牛僧孺等为领袖的牛党与李德裕等为领袖的李党之间的争斗。斗争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宣宗时期才结束,持续时间将近40年,唐武宗时,李党达到鼎盛,牛党纷纷被罢免;唐宣宗的前期,李党纷纷被贬谪到地方为官。最终以牛党苟延残喘、李党离开中央而结束。
小结:
《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托物咏史,怀古伤今,感慨自己胸怀大志却不被重用。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原创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从污浊的官场中及时抽身,坚持在田园中归隐的陶渊明,与终身不得志,却始终在宦海中沉浮的杜牧,你更欣赏谁?
陶渊明的隐,杜牧的仕,都是真正的儒者。隐是气节,仕是抱负。陶醉于自然中的得意,面对历史的深深感慨,这当中,都离不了面对人生沉浮,内心百转千回的挣扎。其实,这一切都只因他们心中有着抱负,有着那一份深深的家国情!
渔家傲
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代表作】《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
走近作者
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朗诵录音,然后反复诵读这首诗,读出节奏与韵味,感受这首诗的格律之美。
音韵美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诗词诵读
jiē
màn
思考:体会这首词的韵律之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这首词从韵律方面说,上阕的第1、2、5句,下阕的第1、4句的韵脚分别是“雾”“舞”“处”“暮”“住”,押“u”韵;
上阕的第4句,下阕的第2、3、5句的韵脚分别是“语”“句”“举”“去”,押“ü”韵。使词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富于音乐美。
写作背景:
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金兵入据中原,词人流寓南方,丈夫病死,境遇孤苦。
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 ,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作者在梦中梦见了什么?
1、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描写了天、云、雾、星河、千帆、帝所。
辽阔的天空、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璀璨的星河,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苍茫壮丽、美妙梦幻的境界。
赏析诗词
“嗟”:对日暮路长的叹息。
“谩”: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悲叹自己空有才华,感慨国家动乱。
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这一句有什么含义?
运用了比喻和用典(手法),把自己比成大鹏,乘万里风高飞,吹到仙山去,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结合诗意分析)。表达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不满现实,向往自由生活的情感(情感)。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艺术风格
该词意境阔大,想象丰富,梦幻现实对照,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
李清照晚年虽身处困境,想象的翅膀却飞进了另一个世界,显示了“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豪迈气概,使这首词显示出来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
渔家傲· 秋思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