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诗词五首》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诗词五首》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27 09:0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诗词五首
饮 酒
陶渊明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诗意:我把草屋建在人多聚居的地方,却没有车马的喧闹。要问我如何能够做到这样呢?心里远离世俗,自然就觉得住的地方偏僻安静。




偏远,偏僻。
“车马”一语双关,表面指喧闹的车马,实际是指世俗官员登门拜访的车马,泛指官途交际。
1.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并不是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
用设问句自问自答,因为思想远离官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就偏僻安静。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境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闲适淡泊的样子。
诗意:(我)在东篱采摘菊花,悠然间抬头看见了美丽的南山。
即庐山。
东边的篱笆。也指代菊圃。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历来为人传诵,妙在何处呢?
“悠然”一词写出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见”写出作者东篱采菊,无意抬头,看到南山,体现了作者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闲远散淡的氛围吻合。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相伴。
山间的云气。
诗意:傍晚山中的景象最美好,鸟儿结伴归巢。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意,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用语言来表达。
辨识。
傍晚。
3.赏析“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画面:傍晚时分,南山之地,山间的云气缭绕,显得很美,夕阳已快落山,美丽的鸟呼朋结伴欢乐归巢。
赏析:这两句表面写夕阳西下、倦鸟归巢,实则劝告人们不要追名逐利,应该返回美好宁静的大自然。表现了作者弃官归隐的人生理想。
4.“真意”是什么?
真意是飞鸟也晨出夕还,眷恋山林,说明宇宙万物莫不顺乎自然,人亦是如此,摆脱礼教的束缚和世俗的虚伪,回到质朴状态,恢复人的自然率性。此句点明全诗主旨。
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这首古体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然欣赏,写出作者心情的闲适、恬静和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表现作者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春 望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称少陵野老。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自京赴奉贤县咏怀五百字》《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及“三吏”“三别”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背景
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叛军攻入了长安城,在长安城烧杀抢掠,繁华的长安城几乎被践踏成一片废墟。756年七月,杜甫投奔朝廷,渴望大有所为,却被叛军抓住,困居长安。此时,国家动荡不安,家人生死未卜。第二年四月,他才乘隙逃离长安。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国都,指长安。
破:陷落。
jiàn




诗意:国都已经被叛军攻破,祖国山河依然存在,春天的国都,到处是茂密的杂草树木。(交代了写作背景,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感伤时事,看到花开反而落泪,久别家人,听到鸟鸣反而心惊。
战事接连几个月,一封家书抵得上万金。
头上白发越搔越稀疏,简直插不上簪子了。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抵得上,值。
sāo
抓,挠。
稀疏。
zān
战乱时间之长
首联、颔联写出了国都在战火中的破败,痛切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颈联、尾联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强烈思念和对自己的哀叹。
1.赏析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运用反衬的手法,移情于物,写诗人见花落泪,闻鸟惊心,因感时伤怀,思家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对花溅泪;即使听到悦耳的鸟鸣,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这就是“以乐景衬哀情”,更加突出了感时伤世、忧国思家的深沉感情。
2.尾联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了细节描写。诗人以生活的一个细节——因焦虑而频频搔首,刻画了一个典型的忧国思家者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这首五言律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作者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感情。




拓展积累:如何理解《春望》一诗中诗人的形象?
读了全诗,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站在残破的长安城中,目睹春华,耳闻鸟啼,感伤国事,思念妻儿,潸然泪下。他希望战乱早日平息,他盼望得到妻儿的消息。他抓了抓那因忧伤而日渐稀少的白发,发现少得都有些插不住簪子了。一位思家恋国、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是今河南洛阳宜阳县)。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秦王饮酒》《梦天》。








《雁门太守行》:李贺生活的时代藩(fān)镇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重大的战争。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当时是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当时仅仅17岁。此诗写一位激昂慷慨、逆境奋战、誓死疆场的英雄。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lín)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yān zhī)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zhònɡ)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xié)玉龙为君死。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第二句借日光显示守军的威武雄壮、严阵以待。
敌军似乌云压进城垣,城垣就要被摧垮。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日光照在铠甲上,闪烁着金光。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形容战场血迹。
从听觉和视觉角度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用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
悲壮的号角,弥(mí)漫在深秋的天空中。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部队乘夜偷袭,浴血奋战。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写出战斗环境恶劣,过程艰难,衬托出将士们义无反顾的战斗精神。
抵达。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响不起来。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指宝剑。
尾联运用典故,写出了将士们忘身报国,报效朝廷的决心。
为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手操宝剑誓死保卫祖国的边疆!
这首乐府旧题诗用凝练的方式概括了战争的艰苦性,高度赞扬了官军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表现了将士们忘身报国,报效朝廷的决心,同时寄托了诗人为国立功的壮志情怀。




赤 壁
(杜 牧)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风独树一帜,尤其是抒情绘景的绝句,写得清丽生动。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
杜牧生活在风雨飘摇的晚唐时期,当时宦官专权,朋党交争,藩镇割据,大唐日益衰微。他是宰相之孙,自视甚高,喜好谈兵,对自己的军事才能十分自负,怀抱用世之心,却始终抑郁不得志。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1.作者为什么要从一只折断的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诗人从“折戟”写起,这是托物起兴的表现手法,这根“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先写它能自然地引起后面对历史地咏叹,点出此地曾有过地历史风云,为后两句论史抒怀做铺垫。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何言外之意?
根据这两句诗填写算式。
周瑜 - 东风 = 铜雀锁二乔
周瑜 + 东风 = 二乔留吴
机遇
“二乔”以两名女子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 以小见大。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言外之意:我(杜牧)-机遇=壮志难酬 我(杜牧)+机遇=大展身手




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思,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渔家傲
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5)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代表作有《一剪梅》《声声慢》《醉花阴》。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天帝的话语。
【上片】写梦境及天帝的问话。
漫天的云涛翻滚着,连着早晨的雾气,弥漫漂流,银河流转,星星点点如千帆飘荡。迷迷糊糊中仿佛我的梦魂来到了天帝居住地地方,听到天帝在说话,情意恳切地问我要回何方?
如梦似幻、浑茫无际的境界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一个“嗟”字,生动地传达出词人对日暮途远的叹息。
“谩”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下片】写自己的苦闷及词人与天帝的对答。
我回答说,路途遥远而且天色已晚,我虽然能写出惊人的诗句,但是毫无用处。
1.“路长日暮”有何深意?
出处是《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惧怕长途远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下求索”的情怀隐藏其中,只用“ 路长 ”、“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
两层含义:一是感慨自己空有才华,身为弱女子,无法作为;二是正直战乱年代,国难当头,诗词文章无用。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如飞蓬般轻快的船。
【下片】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风啊你不要停,把我的小船吹到海上的仙山去吧。
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怎样理解最后三句的深意?
此三句由梦境回到现实,借《逍遥游》营造恢弘意境,表达了词人追求理想生活,寻求幸福的愿望。也回答了“归何处”的询问。
这首词通过记梦,展示一个神奇的境界,抒发内心的苦闷,也表现自己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




译文
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圆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
远在他乡怜惜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你为何思念长安。
染香的雾气打湿你的鬓发,明月的清光使你玉臂生寒。
何时能并肩坐在薄帷帐下,月光照你我尽把泪痕擦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