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下册第5课《和同为一家》导学案+教学课件+随堂练习(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下册第5课《和同为一家》导学案+教学课件+随堂练习(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4-11 07:24:51

文档简介

《“和同为一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记住唐朝周边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著名首领的名字及被唐朝册封的称号。
2.列举唐朝与少数民族加强联系的方式和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
3.理解并分析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藏族的祖先是?唐朝与吐蕃友好交往的史实有哪些?
2.唐朝与南诏的关系如何?
3.什么是“天可汗”?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文成公主入藏为吐蕃带去了哪些先进文化和技术,对古代中国而言有何重要意义?
2.思考:为什么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能够取得这样大的发展?
三、巩固检测
1.“和同为一家”反映的是唐朝和某一少数民族的关系,这个少数民族就是今天的( )
A.维吾尔族
B.藏族
C.彝族
D.白族
2.民族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段佳话。唐朝的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吐蕃人是今天哪一民族的祖先( )
A.满族
B.维吾尔族
C.藏族
D.白族
3.近年来穿越剧受到青少年的青睐。穿越时空,回到隋朝,你可能看到和听到( )
①家住余杭的张兄坐船游大运河来到涿郡②寒门书生王某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
③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成婚④东京商业区内,人们用交子购买生活用品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4.“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材料中的“我”应是( )
A.张骞
B.孝文帝
C.松赞干布
D.元昊
参考答案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吐蕃,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完婚。唐中宗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完婚。823年唐蕃正式结盟,建立会盟碑。
2.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3.可汗是西北各部对君主的称呼。而在唐太宗开明政策的感召下,西北各部对唐太宗的尊称,表示唐太宗是他们共同的君主。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丝罗、绸缎、谷物、果品、菜种、茶种、蚕种、药材,以及医学、农学、工程技术、天文历法等方面的书籍,还带去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像。
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不仅促进了吐蕃的经济文化发展;也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为中国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2.政治上:唐朝社会安定,国力强盛,为民族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为民族关系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民族政策上:采取了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册封、和亲等灵活多样的手段,促进了民族融合与团结。
三、巩固检测
1.B
2.C
3.B
4.C
《“和同为一家”》拔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唐太宗大败东突厥,俘虏东突厥的首领是( )
A.皮罗阁
B.颉利可汗
C.大祚荣
D.骨力裴罗
2.为进一步发展与吐蕃的关系,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的唐朝皇帝是(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3.小明暑假期间去西部实地感受大开发的情况,顺路参观了大昭寺内的文成公主像,请你据此判断他去的是下列哪个城市?( )
A.成都
B.兰州
C.西宁
D.拉萨
4.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的是( )
A.尺带珠丹
B.松赞干布
C.皮罗阁
D.大祚荣
5.唐蕃“和同为一家”说明( )
A.吐蕃首领已接受唐政府的册封
B.吐蕃与内地的关系不断加强
C.唐政府对吐蕃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D.吐蕃与汉族长期融合,已形成“一家”
6.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与唐朝关系从双方地位角度看最特殊的是( )
A.吐蕃
B.突厥
C.黑水靺鞨
D.回纥
7.吐蕃最高统治者称为( )
A.皇帝
B.国王
C.可汗
D.赞普
根据下图回答8-10题
8.这张《步辇图》的作者是( )
A.展子虔
B.顾恺之
C.阎立本
D.吴道子
9.这画描绘唐太宗接见来求亲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请分辨人物,下列哪个正确( )
A.左起第一是译员
B.左起第二是唐典礼官员
C.左起第三是禄东赞
10.有关这画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步辇图》真实地记录了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和藏族吐蕃松赞干布的联姻历史事件
B.神情恭敬禄东赞把求亲看得极其重要,唐太宗表情自然,对此事胸有成竹。
C.是一幅最早反映我国古代汉、藏民族团结统一的画卷。
D.这次会面,是由尚书省户部负责进行的。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请回答:
(1)这句话是谁说的?他被少数民族称为什么?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表达了“朕”的什么民族政策?
12.阅读下列材料: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上书
请回答:
(1)尺带珠丹为什么自称是唐朝皇帝的舅宿亲?
(2)唐和吐蕃“和同为一家”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
1.B
2.C
3.D
4.A
5.D
6.B
7.D
8.C
9.A
10.D
11.(1)唐太宗;天可汗(2)自古以来人们总是以汉族为贵为尊,将少数民族视为卑贱,而我一视同仁。(3)恩威并重,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
12.(1)在此之前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联姻。(2)推动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促进了唐蕃交流;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课件20张PPT。“和同为一家”第5课 左图的布达拉宫最早建于什么时期呢?是谁所建?它的背后隐藏着一段怎样波澜壮阔的历史呢?思考:“布达拉”,或译“普陀珞珈”,梵语Potalaka,意为“佛教圣地”。座落在西藏拉萨市西北玛布日山(红山)上。17世纪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目录12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天可汗”3点苍山会盟1、知道“天可汗”,记住唐朝周边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著名首领的名字及被唐朝册封的称号。
2、列举唐朝与少数民族加强联系的方式和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
3、理解并分析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重点: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难点:唐朝时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迅速发展的原因。
1、什么是“天可汗”?
2、藏族的祖先是?唐朝与吐蕃友好交往的史实有哪些?
3、唐朝与南诏的关系如何?
西突厥吐蕃东突厥南诏回纥靺鞨根据材料并思考:唐太宗为什么被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
……
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
----柳宗元名师点拨1、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观念、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
2、唐朝吸引着各族人民与之交往,与唐朝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交流。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西藏拉萨)。
吐蕃人也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史料回顾:读图并思考:文成公主入藏为吐蕃带去了哪些先进文化和技术,对古代中国而言有何重要意义?《黄帝内经》书影《齐民要术》书影唐代绸缎名师点拨:
1、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丝罗、绸缎、谷物、果品、菜种、茶种、蚕种、药材,以及医学、农学、工程技术、天文历法等方面的书籍。还带去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像。
2、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不仅促进了吐蕃的经济文化发展;也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为中国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金城公主观镜图(布达拉宫壁画)唐中宗时,尺带珠丹在上书唐朝皇帝的信中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喜兵革之不作,惟亲好是崇,岂不盛欤(yu)?
(不再作战,相互充满了亲情友好,难道不好吗?)
——唐蕃会盟碑唐蕃会盟碑解读:
唐蕃会盟碑,又名长庆会盟碑,甥舅会盟碑,唐长庆三年(823年)立于大昭寺前。碑身为柱形,高4.76米,刻有藏汉两种文字,详细记载了唐穆宗和吐蕃赞普(王)结盟和好的经过及意义,至今大多数碑文清晰可辨。 蒙舍诏统一六诏,以太和城为中心(今云南大理);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794年正月,双方在点苍山会盟大理崇圣寺三塔(云南)思考:为什么两处建筑造型相似呢?拓展探究思考:为什么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能够取得这样大的发展?政治上:唐朝社会安定,国力强盛,为民族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为民族关系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民族政策上:采取了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册封、和亲等灵活多样的手段,促进了民族融合与团结。一个中心: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友好交往。
一个称号:“天可汗”
三个少数民族:吐蕃、南诏、回纥
三个唐朝统治者:唐太宗、唐中宗、 唐玄宗
三个少数民族首领:松赞干布、尺带珠丹、皮罗阁、
关键时间:7世纪初,松赞干布建立强大政权;823年,唐蕃正式结盟;8世纪初,蒙舍诏统一各部,建立南诏政权;794年,点苍山会盟。【1】.“和同为一家”反映的是唐朝和某一少数民族的关系,这个少数民族就是今天的( )
A.维吾尔族
B.藏族
C.彝族
D.白族
B 【2】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 )
A.遣唐使来华
B.玄奘西游天竺
C.文成公主入藏
D.鉴真东渡日本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