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愚公移山 知识清单

文档属性

名称 24 愚公移山 知识清单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28 12:2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上24愚公移山 知识清单
[文题导读]
《愚公移山》是一篇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寓言故事。寓言塑造了愚公这一生动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作者作品]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淡泊名利。《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每篇文字,不论长短,都自成系统,各有主题,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等,既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又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知识表解]
(1)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2)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
(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
(5)无陇断焉 “陇”通“垄”,高地
(1)面山而居 面 名词作动词,面向,面对着
(2)吾与汝毕力平险 险 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 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1.方 方七百里 指面积
方其远出海门 正当
方欲行 将要
2.曾 曾不若孀妻弱子 竟
曾益其所不能 通“增”,增加
3.固 汝心之固 顽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巩固
固若金汤 坚固
4.亡 今亡亦死 逃走
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无”,没有
5.且 年且九十 将近
且焉置土石 况且
6.苦 何苦而不平 担忧;忧愁
必先苦其心志 使...痛苦
7.穷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尽
穷凶极恶 极端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穷困
8.通 指通豫南 通向
初极狭,才通人 通过
政通人和 顺利
阡陌交通 相通
通计一舟 全,整个
[文言注译]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面,河阳的北面。
2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译文: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大山北面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而行,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铲除这两座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家人)纷纷表示赞同。
3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译文: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众人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的上,隐土北面去。”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4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译文: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5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译文:河曲智叟嘲笑着制止愚公说:“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呢;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担心什么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6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译文:操蛇之神听说了这件事,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这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山冈阻隔了。
[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记叙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定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内容探究]
1.“其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答案:“其妻”是出于关心才“献疑”,提出问题也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智叟对愚公移山则完全持否定态度,他嘲笑愚公,并力劝愚公停止挖山。
2.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
答案:(1)两座山非常大: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2)年老力衰,人员少: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3)工具简陋,运土路程远: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从愚公之妻和智叟说话的语气来分析,两人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这两个人说的话对情节的发展分别起怎样的作用呢?
答案:(1)愚公之妻的话是关心的语气,她并不反对移山,只是提出要解决“焉置土石”的问题。(2)智叟的话带有轻视的(或讥讽的、挖苦的、责备的怀疑的)语气,以阻止愚公移山。(3)前者“献疑”引出了讨论运土的问题。(4)后者“笑而止之”引出了愚公的反驳。
4.分析文中“愚公”和“智叟”二人取名的含义。
答案:愚公和“智叟”的对话是全文的核心,这里二人针锋相对,对比鲜明,智叟眼中的愚公是“残年余力”“不能毁山之一毛”,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他的“智”其实是老于世故,鼠目寸光;而愚公所看到的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他认为人的力量无穷,只要世代坚持移山,终能为人所平。他的“愚”,其实是勇于奉献,公而忘私是大智若愚,在命名上特意将两个人物颠倒过来,不仅对比鲜明,而且有深刻的讽刺意义。
5.写愚公及其子孙们移山,为什么要穿插京城氏之孀妻弱子“跳往助之”的情节?答案:(1)既表明愚公移山受到众人的支持。(2)为了和下文的智叟形成强烈的对比,加强了文章的讽刺效果。
6.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什么?答案: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
7.有人说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也有人说愚公“很愚”,智叟“很智”,你的看法如何呢?答案:愚公不“愚”:因为他不怕困难,有坚强的毅力,他的伟大信心和伟大实践取得了胜利,说明了人定胜天的伟大意义。智叟不“智”:因为他是个懒汉懦夫,把困难看得太重,把人的力量估计过低,是这一类典型人物的代表。
8.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答案: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不同。
9.故事的结局是天神移走了两座大山,你认为这样安排是否有损愚公的形象?为什么?答案:①天神帮助愚公移走了两座大山,这样的结局不仅没有损害愚公的形象,反而使愚公的形象更加丰满高大。正是愚公的决心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天帝才命大力神的两个儿子把两座大山背走,这个神话结尾烘托了愚公的形象,说明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感人至深。②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美好愿望。这种神话结尾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由于古代生产力和自然条件的限制,人和自然的矛盾很难克服,只能以幻想的方式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
10.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学习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答案: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怕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在我们今天的学习中,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学习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将有千万座“太行”、“王屋”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如果我们缺乏这种精神,那么,我们的学习只能是纸上谈兵,一事无成。
11.分析愚公和智叟的人物形象。答案:愚公:愚公是一个大智若愚,目光长远,不畏困难,坚持不懈有坚定的信念,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正确认识的智者形象。智叟: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愚者形象。他轻视愚公,反对移山,目光短浅,无所作为而又好为人师,令人可厌可憎。
12.写孀妻弱子“跳往助之”,其作用是什么?答案:写此事有两个作用:(1)表明愚公此举得人心;(2)以孀妻弱子“助之”与后面河曲智叟“笑止”形成鲜明对比,寓托作者褒贬之意。
13.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答案:启示:像愚公一样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顽强拼搏,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当代社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如果想建立一番事业,不可避免要面对许多困难,所以继承并发扬“愚公精神”在当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4.本文写作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案: 运用对比和衬托的写法。例如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就具有强烈的对比作用。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去移山是“不惠”之举。
15.《愚公移山》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说明了克服困难要下定决心的道理,教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今天,站在保护大自然的角度,谈谈你对“愚公”挖山的看法。答案: 像愚公这样挖山不行。因为山上的草木植被遭到彻底的破坏后,会导致沙化、生态失衡,会给人类生存带来祸患。(答案必须是否定的,凡在保护环境、大自然的前提下,从其他方面指出危害或指明做法、提建议均可)
16.文中写了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这对表现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答案:文中写的这些,都有利于愚公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具体来说,山的高峻显示愚公的决心大;遗男的相助,说明移山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受到了乡邻的拥护;智叟的阻止,则是通过愚公智叟两人截然不同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以突出愚公为子孙后代造福而移山的远大抱负,看到人的伟大力量和长远目光;写神的搬山,则是突出愚公精神的感人。
[理解默写]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愚公移山的目标,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3.愚公移山解决方法是: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4.愚公移山的方式是: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文段中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型细节是: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6.最能体现移山艰辛的句子是:“寒暑易节,始一反焉”。7.愚公自信能移走山的理由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8.《愚公移山》中智叟自作聪明劝愚公改变主意的句子是:(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9.智叟嘲笑愚公的理由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10.愚公评价智叟的观点是: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11.侧面看出愚公取得论辩胜利的是:(说明愚公驳倒智叟的一句是:)河曲智叟亡以应。
12.《愚公移山》中愚公用对比的方式批驳智叟的质疑,指出人力无穷,移山有望的句子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
13.山被移走的最终原因是:帝感其诚。
14.《愚公移山》中描绘了愚公一家劳动场面的句子是: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5.《愚公移山》中写智叟嘲笑愚公愚昧的句子是: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16.《愚公移山》中写愚公斥责智叟的句子是: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17.在全面夺取小康社会建成胜利的过程中,面对各种困难,我们要有“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的信心与勇气。
18.《愚公移山》中用“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赞美持之以恒的移山精神。
19.《愚公移山》中写智叟对待愚公移山的态度的句子是: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0. 《愚公移山》中写愚公移山具体的解决方法是: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