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背影 课件(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背影 课件(共4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29 17:5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散文
背 影
14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进行细节描写的方法
2、积累词汇,了解作者及背景。
1、 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体味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重点、难点)
2、把握“我”的感情变化,深入理解课文。
1、感受亲情,学会珍惜亲情。
朱自清(1898—1948),散文家、诗人、学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有《春》《绿》《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资料链接:
本文记叙的是1917年的事。那年冬天,作者的祖母死了,在徐州工作任职的父亲朱鸿钧也被解除了职务。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读书,得到祖母去世的噩耗,便从北京赶到徐州,同父亲一道奔丧回家。父亲朱鸿钧没有积蓄,回到扬州后,借钱办了丧事。办完丧事后,作者回北京念书,朱鸿钧到南京找工作,父子二人便在浦口车站依依惜别。《背影》所写的就是这一段事。
迂(yū)拭去(shì)搀扶(chān)交卸(xiè)狼藉(jí)
簌簌(sù)赋闲(fù)游逛(guàng)踌躇(chóu chú)
蹒跚(pán shān)颓唐(tuí) 琐屑(suǒ xiè)举箸(zhù)
预习反馈:
一、生字注音:
二、多音字注音:
藉 狼藉(jí)
慰藉(jiè)
丧 丧事(sāng)
沮丧(sàng)
三、形似字注音:
踌 踌躇(chóu)
畴 范畴(chóu)
筹 运筹帷幄(chóu)
簌 簌簌(sù)
籁 万籁俱寂(lài)
1.狼藉: 乱七八糟的样子。
2.踌躇: 犹豫。
3.琐屑: 细小而繁多的事。
4.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5.祸不单行: 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6.触目伤怀: 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7.不能自已: 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8.情郁于中: 感情积聚在心里。
四、词语积累: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感知父爱
“我”与父亲在火车站分别时,父亲为我买橘子。
温馨揭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一、自由诵读课文
理清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引出下文的背影故事。
第二部分:(2-6)回忆往事,描绘背影。
第三部分(7):写读着父亲伤感的信,眼前再次浮现背影,与前文呼应。
品味父爱
1、请你找出贯穿全文的线索。
背影
2、文中父亲的背影共出现了几次?是什么情况下的背影?

































































































背影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请在课文中圈画出来。
(1)惦记背影(思念父亲)(第1段)
(2)刻画背影(望父买橘)(第6段)
(3)惜别背影(父子分别)(第6段)
(4)回忆背影(别后怀念) (第7段)
一共出现了四次。
课文讲解
  在写作过程中,朱自清除了写父亲买橘子看到的背影这件事情外,还写了为儿子做了哪些事?
照看行李 讲定价钱
送我上车 拣定座位
叮嘱儿子  嘱托茶房
一笔带过
非常简略
望父买橘
你认为哪个背影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
这一部分具体涉及到哪些细节?请找出来?
一、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你认为哪个背影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
第六段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爬月台时的背影最感人。
请同学们一起朗读买橘子的这一段,然后根据原文填空。
我看见他___着黑布小帽,__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___到铁道边,慢慢___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___过铁道,要___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__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___;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___,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穿


穿




这一部分具体涉及到哪些细节?
走路的姿势
父亲的穿戴
爬月台的动作
黑、青
蹒跚
探、穿、攀、缩、倾
合作与探究 手法及作用
1、在第6段中对父亲的外貌作了细致的刻画,请同学们找一找文中“我”的穿着又是怎样的?这样写有何作用?
2、 第6段:详细刻画了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的背影,在描写父亲穿铁道、爬月台买橘子时用了一系列动词?有什么作用?
1、在第6段中对父亲的外貌作了细致的刻画,请同学们找一找文中“我”的穿着又是怎样的?这样写有何作用?
父亲的穿着: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我”的穿着:紫色毛衣、皮大衣。
运用对比手法,将父亲的穿着与我的穿着“紫色毛衣”"皮大衣"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家境的惨淡和父亲的朴实;表达了父亲对我的呵护与关爱之情。
考点分析:对比手法及运用
格式:1、运用对比手法,将****与****对比。
2、突出********。
3、表达********。
合作与探究(三)动作描写及作用
2、 第6段:详细刻画了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的背影,在描写父亲穿铁道、爬月台买橘子时用了一系列动词?有什么作用?
①、运用动作描写,用“探”“穿”“攀”“缩”“倾”等动词。
②、生动地描写出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买橘子的艰难吃力的情景。
③、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爱护之情。
第1段: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导思2. 在文中共有几次流泪 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第6段:望父亲买橘,父子离别
第6段:背影远去,依依惜别了”
第7段:回忆背影,泪光莹莹
悲伤的泪
感动的泪
惜别的泪
思念的泪
合作与探究 “四泪”见真情
第1段:“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导思3.文中父亲的话不多,有哪几句?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第5段:“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第6段:“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第6段:“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坚强的父亲
真挚的父亲
细心的父亲
担心的父亲
第6段:“进去吧,里面没人”
难舍的父亲
平淡朴实的语言,充满了爱子的深情!而作者的情感在文中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请同学们打开阳光学业评价P68
完成 阅读与鉴赏(一)第3题
(二)第4、5题
P68
(一)3.文段中画线句子是对父亲的语言描写,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二)4.请在横线上填上最恰当的动词。这些动词写出了 ,表现了 。
5.文段描写了“我”在车站的两次流泪,说说这两次流泪包含的情感有何不同。
父亲刚强镇定,安慰儿子,表现了慈父的情怀。
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艰难过程
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第一次是“我”看到父亲买橘子的不容易,我因他对我的无限关爱而感动流泪。第二次因父爱感动不已,一旦分别,格外惆怅,这是感动的泪、惜别的泪。
本文追忆了作者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慈父形象,表达了真挚深沉的父子之情,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之情。
小结
第三课时
第5段: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
我心理暗笑他的迂。
导思4.文中我的情感前后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第6段: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了下来。
第6段: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
不耐烦、不理解、排斥
感动
依念
第7段: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思念
变化原因:1、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
2、我对父亲的怀有深情。
一、品味细节:文中第五段,有几次提到“聪明”这个词,请找出相关句子,理解这个词。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聪明”一词是反语,表现了“我”悔恨自己当时没有理解父亲的一片苦心。
“太聪明”亦是反语,是“我”事后省悟过来时责备自己的话。
1.父亲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去买橘子?属于什么描写方式?作者为什么突出这种颜色?
父亲的服饰是暗黑色的,外貌描写
给人以压抑沉重的感觉,突出了背影的沉重!
合作探究——重点突破
2.父亲买橘子时的走路姿势是什么样的?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
蹒跚,即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突出了父亲背影的蹒跚与父亲的行动不便!
3.看第六段第8句和第9句,作者运用了一系列动词来写父亲爬月台的情景,并对这些动词作简要分析。
爬。“爬”字写出了月台的高和父亲爬的艰难!
(1)他要 _____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攀” 字写出了父亲攀爬的吃力和儿子的揪心!
(2)他用两手___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_____;


“缩”字说明了攀爬月台的危险和儿子心境的紧张!
(3)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_______,显出努力的样子

“倾”字表明父亲要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
5.由这些动作、语言、外貌生物细致刻画,我们可知父亲对儿子的感情是怎样的?
父亲对儿子的感情是:细致、深沉、真挚、无私的爱。
突出了背影的沉重、蹒跚、艰难、努力和感人。
4.从第六段的动作描写中,我们看到了父亲怎样的形象?
二、你能说说标题有何作用吗?
考点分析:标题的作用
1、标题是贯穿全文的线索。2、标题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3、标题交待了主要对象。4、标题揭示了主题。
①、本文以背影为线索,是作者叙事抒情的主线。
②、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追忆了我与父亲车站送别,刻画父亲买橘子和惜别时的背影。
③、揭示主题:表达深切的父子之情。



































































































三 文章结尾段有何作用?
内容上:补叙了“近几年来”父亲的状况,着重表现了“我”对父亲的理解和体谅,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动因并再次定格“背影”,抒发对父亲浓烈的思念之情;
结构上:(1)照应题目,引人回味
(2)深化文章的主题,使文章结构严谨。
《背影》中四次写到父亲的背影,每次的作用各不相同,请把它们对应写出来。
(1)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2)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3)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4)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作用:开篇点题,引出下文。
作用:集中刻画,把情节推向高潮。
作用:对“背影”的动态进行补充,深化主题。
作用:照应开头,引人回味,增加感情的深度。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背影》,感悟了亲情。学会了通过朴实的语言,形象地人物刻画,体会到父子间的深厚情意。让我们在享受亲情的同时,珍惜它,回报它!
1.从内容来看, 作者以“背影”为父爱的象征点、父子之情的交会点、父子关系改善的触发点;从结构来看,“背影”是文章中“ 我”的情感变化的转折点,也是文章的线索。
2.作者这样写父亲的背影:先描写外貌衣着,然后描写动作,仿佛用特写镜头细致地展示父亲爬月台的动作,并用“我”的情感反应烘托这个背影。值得关注的是,作者描写背影的镜头是一个“慢镜头”,一方面是因为父亲的动作确实不利索,一方面也是详细描写、展现形象的需要。这个“慢镜头"到父亲爬上月台就停止了,父亲的背影也就定格在了那里,深深地触动了“我”,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思考探究P76
1.语句都很短,没有多余的话。其中“典质”“亏空”"惨淡”“赋闲”等词很文雅,但总体而言是口语,明白易懂。短促的语句,将事件、氛围、原因概述得清清楚楚,带给读者一种忙碌、沉重的感受。
2. 作者基本上是以叙述代描写,表现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 父亲“拣定椅子”,反复叮嘱,都是极琐细的事,作者却不厌其烦地一一写来,看似细碎,却并不让人觉得烦冗,因为其中的点点滴滴,都是父爱的真实流露。 其中写“我”用父亲“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座位,点出一个重要的细节,变换了叙事的视角,消减了从一个角度连续叙事可能存在的单调感。
积累拓展P76
3.作者使用的是白描手法,笔法简净,却细致而传神地描画出了父亲的形象。这三个句子看似平淡,其实内有起伏,“本来”“只好”“尚不”“可是”“就”等词语,看似寻常,却表现出“我”心中并不平静的感情。
4.这几句话的书面语特点明显,既用文雅的四字词语,还使用接近文言文的句式,强化了句子的概活力,短短几句,概括了父亲的人生历程。虽以第三人称来写,“哪知”“触目伤怀”等词语却写出了父亲的心境。连用两个“自然”,为父亲辩护,表现了“我”对父亲的理解。
父爱是 ;
父爱是 ;
父爱是 ;
父爱是 ;
……
我会写
给我依靠的坚实的大山
离别时不停的叮嘱和牵挂
用长满老茧的手浇灌幸福之花的付出
为我铺平人生坎坷路的基石
拓展与延伸
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的石;
黑暗时,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
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之水;
努力时,父爱是精神上的支柱;
成功时,父爱又是鼓励与警钟。
——梁凤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