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三峡 课时提高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 三峡 课时提高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30 16:3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赴一场山水邀约
◆单元人文内涵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之美,古来共谈。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留下歌咏山水的优美篇章,一遍遍向我们发出走进山水自然的邀约。让我们来听听他们跨越时空的邀约,畅想山容水貌,感悟山情水意,走近自然,抒写自己眼中、心中的山与水。
◆单元语文要素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单元课文要素
阅读
篇目名 作者 语文素养 微情境创设
10.三峡 郦道元 ①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借助注释疏通文章大意。 ②抓住关键语句品味文章语言,借助画面及文字展开想象,体会作品意境。 ③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景的欣赏之意,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山水游学季”研学活动
11.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①熟练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翻译。 ②通过比较阅读,把握文中景物的不同特点,领略不同的写景手法。 ③明确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情感表达上的不同之处。 ④欣赏作者笔下的山水之奇美,体会作者徜徉山林的悠然情感 “书香校园 青春领读” 经典诵读活动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2.与朱元思书 吴均 ①根据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结构,并积累常用的文言词汇。 ②鉴赏作者的写景手法,感知作者笔下景物的突出特征。 ③反复品读,体会情景兼美之妙。 ④整合联读,领悟寄情山水之意,习得写作技巧 校园多媒体社团“祖国山水处处美”短视频制作
13. 野望 王绩 ①了解律诗的有关知识,学习鉴赏律诗。 ②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格律美。 ③在分析品味诗歌语言的过程中,提高鉴赏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校园“广播新星”朗诵大赛
黄鹤楼 崔颢
使至塞上 王维
渡荆门送别 李白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的阅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其二)、《梁甫行》
  创设“假期研学实践活动”的情境,关联文言文单元主题,拓展文言文类文阅读与同主题写作能力。  
三峡
  去年暑假电影《长安三万里》特别火,在电影结尾时李白吟诵的诗歌《早发白帝城》创作的地点就在长江三峡,写的景物也与三峡相关。关于三峡,还有一篇文章也特别精彩,那就是郦道元的《三峡》。三峡风景有什么样的特点 让我们一起走进八年级的“山水游学季”研学活动,跟随探险家郦道元的脚步,去探寻长江三峡的独特美景吧!
练基础
研学出发之前,小敏重读了美文《三峡》,内容上的细节有些遗忘,请你和她一起回顾吧!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阙处(  )    xī月(  )
沿溯(  )    素tuān绿潭(  )
飞漱(  )    属引(  )
林寒涧肃(  )  重岩叠zhàng(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自三峡七百里中  (  )
(2)自非亭午夜分  (  )
(3)沿溯阻绝  (  )
(4)属引凄异  (  )
(5)空谷传响  (  )
3.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夏水襄陵  B.绝/多生怪柏
C.虽/乘奔御风   D.常有高/猿长啸
4.文学常识填空。
《三峡》的作者是  ,字  ,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  (朝代)  家。他的著作很多,最有名的是《水经注》四十卷,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5.默写。
(1)本文作者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  ,  ”描写三峡夏季水势盛大,又用“  ,  ”描写江水清亮明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  ,  ”形象地表现了江水的迅疾,容易让我们想起李白的诗句“  ,  ”。
(2)本文作者是写山的高手,正面与侧面相结合。从正面写山高的句子是“  ,  ”,从侧面衬托山势高峻的句子是“  ,  ”。
练能力
长江和黄河均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源泉,它们有着不同的美。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三峡》)
【乙】此石经始禹凿①,河中漱广②,夹岸崇深③,倾崖返捍④,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⑤魄。其水尚崩浪万寻⑥,悬流千丈,浑洪赑⑦怒,鼓⑧若山腾,浚波⑨颓叠,迄⑩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选自《水经注·河水四》,有删改)
【注】①禹凿:传说龙门是大禹所凿出。②广:开阔、深广。③崇深:高深。④返捍:(河水)折回时摇动着(山崖)。⑤悸:惊动。⑥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⑦赑(bì):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⑧鼓:鼓荡。⑨浚波:疾驰的波涛。⑩迄:至、到。《慎子》:书名。战国时期慎到所著。
6.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
(1)略无阙处  (  )
(2)虽乘奔御风  (  )
(3)河中漱广  (  )
(4)窥深悸魄  (  )
7.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断三处)
方 知 《慎 子》 下 龙 门 流 浮 竹 非 驷 马 之 追 也
8.甲、乙两文在写水时都注重运用侧面描写,请在两文中各找出一句并分析其作用。
9. 如果这两篇文章需选入以下一个栏目,最有可能被选入的是下面哪一项 并说明理由。
A.《国家宝藏》(文博探索栏目:演绎国宝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
B.《地理·中国》(普及地理学知识栏目:感受大自然魅力,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C.《远方的家》(大型旅游栏目:行走四方,展示中国的自然与人文之美)
D.《舌尖上的中国》(中国美食栏目:讲述人与美食背后的温情故事)
小雨在研学结束后搜集了她喜欢的山水美文,并在班级进行了分享,请你阅读并回答问题。
新城游北山记
晁补之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①仅可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②,如蜗鼠缭绕③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磨戛④,声切切不已。二三子不得寐。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忆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①介然:界线分明的样子。②楯(shǔn):栏杆的横木。③缭绕:迂回,回环。④磨戛:相互摩擦撞击。
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一 峰 高 绝 有 蹊 介 然 仅 可 步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稍西(  )
(2)相顾而惊  (  )
(3)声切切不已(  )
(4)二三子不得寐(  )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与之语,愕而顾
春冬之时(《三峡》)
B.如蜗鼠缭绕乃得出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C.山风飒然而至
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D.因追忆之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
(2)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14.本文结尾作者“往往想见其事”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练基础
1.quē 曦 sù 湍 shù zhǔ jiàn 嶂
2.(1)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2)正午 (3)顺流而下 (4)连接 (5)回声
3.D
4.郦道元 善长 北魏 地理学
5.(1)(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2)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练能力
6.(1)同“缺”,空隙、缺口 (2)飞奔的马 (3)冲刷,冲荡 (4)看
7.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8.示例:
甲文:“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作用:突出水的湍急。
乙文:示例①“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作用:突出水流急,水雾大。
示例②“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作用:突出水的湍急。
9.示例:最有可能被选入B项。甲文概括了三峡山高水长岭连的特点,又描绘春夏秋冬的四季景物;乙文则描绘了龙门两岸的地势崇深的特点和河水奔流的雄伟景象。两篇文章都出自郦道元的《水经注》,这是一本我国古代的地理名著,抒发了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激情。因此我认为应选入《地理·中国》。
【乙】文参考译文:
这里的岩石起初是大禹开凿的,河中的河床因为水流的冲击变得广阔,河流在深邃的崇山峻岭间流淌,(河水)不断冲击崖壁又返回来,巨石立在两侧山上,好像靠在悬崖上就要掉下来似的。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果然不错。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真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河水激起万重浪,犹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愤怒的赑(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在吼叫,鼓荡得像山在奔腾,疾驰的波涛狂冲怒突,重重叠叠,直到河道下口。我这才知道《慎子》中所说的:河水直下龙门,漂浮在水上的竹子顺流而下,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确非虚言。
10.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
11.(1)向西 (2)看 (3)停止 (4)睡觉
12.B 【解析】A.代词,他,指僧人/助词,的;B.才;C.表示修饰/表转折,但是;D.于是/趁、乘。故选B。
13.(1)离新城的北面三十里,越往里走山就越深了,尽是野草树木和泉水岩石,环境越来越幽静。
(2)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
14.本文中作者“往往想见其事”,是因为体验过北山美景之后回味无穷,这种“想见其事”,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这处美景的赞美与怀念之情。
参考译文:
  离新城的北面三十里,越往里走山就越深了,尽是野草树木和泉水岩石,环境越来越幽静。稍稍向西走,有一座极高的山峰,山下一条小路十分明显,窄得只可容人步行。走了四五里,才听到鸡叫声。有僧人穿着布袍、趿着鞋子前来相迎,与他交谈,他惊愕地与你对视着,像麋鹿一样不可接近。山顶有数十间房屋,曲折回旋依着崖壁而建并筑有栏杆,要像蜗牛一样爬行、老鼠一样攀缘迂回着走才能够出来。刚刚坐定,一阵山风吹来,堂殿上的铃铎都响了起来。大家惊慌相视,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天色将近黄昏了,大家就都睡在了山上。
此时正是九月,天空高旷露水清莹,山间空寂月光明亮,仰看星斗都大而光亮,好像正在人头顶上。窗间有数十竿竹子被风吹动互相摩擦撞击,不停地发出簌簌的声响。大家都不能入睡。等到天亮,就都离开了。
回家几天之后,脑海中还是恍恍惚惚地浮现(我们)在山上的情景,于是追忆了这些。后来我没有再到北山去,然而常常想起这次游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