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二篇
面对风景,只有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心情,才能真正领会到其中的美。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和吴均在书信中告诉朋友自己领悟到的山水之美。八年级广播站准备举办经典诵读活动,请你参与。
练基础
你所在的班级准备用《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这两篇美文参加经典诵读活动,请你和大家梳理下面的细节,力争读对、读准、读出情感。
1.给加点字注音。
晓雾将歇( )
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亦未寝( )
藻、荇交横( )( )
遂( ) 竹柏(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五色交辉( )
(2)四时俱备( )
(3)晓雾将歇( )
(4)夕日欲颓( )
(5)沉鳞竞跃( )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7)欣然起行( )
(8)庭下如积水空明( )
(9)但少闲人( )
(10)如吾两人者耳( )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实是/欲界之仙都
C.相与步/于中庭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默写。
(1)《答谢中书书》一文中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 ”。
(2)《答谢中书书》一文中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表现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 ; , ”。
(3)《答谢中书书》一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 。 , ”。
(4)《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以对比的手法写作者心情变化的语句是“ , , ”。
(5)《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用比喻手法写月光的语句是“ , , ”。
练能力
为了更深入地欣赏古人眼中的美景,体会两篇文章的情感,语文老师提供了一些素材,请你和大家一起进行拓展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答谢中书书》)
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清流见底 各抒己见
B.自康乐以来 自强不息
C.四时俱备 声色俱厉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荣辱与共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7.“猿鸟乱鸣”中的“乱”字用得好,写出了“鸣”的状态。“沉鳞竞跃”中的“竞”字也用得好,好在哪里
8.陶弘景用“奇”字来总结自己笔下的山水,赞美它是奇丽的。下面链接材料中的山水美景,是否也称得上一个“奇”字呢 请结合材料中的景观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又五里,则北山忽断如中剖者,下陷如深坑,底有细流,沿石底自北而泻于南峡。路乃转北而下,历悬石,下抵石底。由石底北望,断崖中剖,对夹如一线,并起各千仞,丛翠披云,飞流溅沫,真幽险之极观,逼仄之异境也。
(选自《徐霞客游记》,有删改)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观月记①(节选)
张孝祥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 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②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③,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④、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注】①作者因言事被罢官北归,途径洞庭湖,登湖中金沙堆观月所作。②八月之望:八月十五日。③金积:堆积的黄金。④阆(làng)风:传说是仙界昆仑山。
9.作者认为赏月有哪四美 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方法提示文言词句梳理文意
课内 迁移 (1)宜独往( )【联系课文:宜乎众矣。(《爱莲说》)】 【赏月四美】 一美:(4) 二美:临水 三美:独往 四美:去人远
查字典 (2)临水之观( )①居高而下;②降临;③靠近;④面对。(摘自《古代汉语词典》)
语境推测 (3)去人远者又胜也( )【结合具体语境,推断词意】
10. 张孝祥和苏轼都于贬谪时赏月。根据提示,完成表格内的任务。
湖北黄冈湖南洞庭湖
(1)请补全原文。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画面描绘】 月光清朗,洒落庭中,一片清辉白茫茫的,好似积水空潭一般,“水”中还有水草漂浮、摇曳,恍然如仙境一般。 【赏析】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澄澈的月光比作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作交错相生的水草,虚实相生,相映成趣,化无形为有形。 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观月记》) 【画面描绘】 (2) 【赏析】 (3)
◎比较分析 (4)本文作者和苏轼赏月方式不同,前者选择“独往”“去人远”,后者却选择“寻张怀民”。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他们情感的异同。
参考答案
练基础
1.xiē tuí lín yù qǐn zǎo xìnɡ
suì bǎi
2.(1)交相辉映 (2)四季 (3)消散 (4)坠落 (5)争着,竞相 (6)参与,这里指欣赏、领悟
(7)高兴的样子 (8)形容水的澄澈 (9)只是 (10)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3.B 【解析】A.应为“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应为“相与/步于中庭”;D.应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1)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2)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3)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5)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练能力
5.C
6.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7.“竞”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鱼儿以人的情态,不仅写出了鱼儿的数量之多和活泼的样子,还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游鱼争相跃出水面的热闹欢快的画面。
8.可称得上“奇”。山形“奇特”,像被从中间切断一样,断崖有千丈高;地势“奇险”,两山对夹,中间只露出一线天;景色“奇美”,山上有绿树飞瀑,美不胜收。
参考译文:
又(过了)五里路,北山忽然像被从中间切断,如同深坑一样地往下陷落,山底有细流,顺着石底从北泻入南峡。道路于是转朝北下,经过悬空的岩石,下到石底。从石底向北眺望,断崖从中剖开,对峙之间如同一线天,(两边)各耸起千仞高,丛林翠竹、云披雾绕,(瀑布)飞流、水花四溅,真是非常幽深险要的景观,异常罕见的狭窄之境。
9.(1)适宜,应当 (2)③ (3)距离
(4)中秋之月
10.(1)庭下如积水空明
(2)示例: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黄,和月光争辉;这时候,湖面犹如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微风吹过,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
(3)示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沙子比作黄金,把湖面比作玉盘,以想象把写景和自身的强烈感受联系在一起,神思飞越。
(4)二人虽然赏月方式不同,但是都表达了对月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张孝祥选择“独往”“去人远”是想在大自然中寻找乐趣以排遣内心的苦闷,苏轼“寻张怀民”是为了约处境相似的同伴一起排解不得志的苦闷。二人殊途同归,都能够自解自适,做到旷达乐观。
参考译文:
观赏月亮最明亮的时候在中秋之夜,而观赏中秋的月亮,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靠近有水的地方去观赏,最好是独自一人前往。而独自前往的地方,又以远离人迹的地方最好。可是,中秋多是没有月亮的。况且城郭、宫室等地方,又哪里能都靠近水泽呢 假如有这样的地方,要么是远离人迹,要么是空旷幽静少有之处。真有好奇心重的人,也能独行在黑夜中而到达非常空旷幽静的地方,以求片刻游玩(的时间)!如今我在金沙堆游玩,这里不正符合(赏月的)四个条件(中秋月,临水,独往,去人远)吗
我于八月十五日路过洞庭湖,天空明朗,没有一丝云朵,月光皎洁,宛如白天。金沙堆正好位于洞庭湖、青草湖之间,(金沙堆)高有十仞,四面绿水环绕,最近的陆地离这里也有几百里。我把船系在沙洲下面,让书童仆役全部退去,然后徐步向上攀登。只见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黄,和月光争辉;湖面犹如玉盘,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微风吹过,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仿佛到了昆仑上、瑶台、广寒宫之类的地方,即使没有曾经亲身到达那里,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原来中秋的月亮,水边的景色,(我)独自前往而远离人迹,在这里全都完备了啊!特写此文以记述金沙堆观月(的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