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
今天,“愚公精神”依然熠熠生辉,是当今社会所提倡的一种精神品质。在“老歌翻新”的活动中,同学们根据课文《愚公移山》,为歌曲《愚公移山》拍摄音乐短片。
练基础
为摘选制作音乐短片的文案素材,同学们分小组复习了课文《愚公移山》的相关基础知识,请你一起参加。
1.填空。
《愚公移山》选自《 》,体裁是 ,阐明了 的道理。本文作者是 ,名 ,又名 ,战国时郑人, 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万仞(rèn) 冀州(jì) 豫南(yù) 山北之塞(sè)
B.魁父(kuí) 垣曲(yuán) 叩石(kòu) 孀妻弱子(shuāng)
C.穷匮(kuì) 始龀(chǐ) 箕畚(běn) 一厝朔东(cuò)
D.陇断(lǒng) 智叟(sǒu) 荷担(hè) 出入之迂(yū)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杂然相许(赞同) 寒暑易节(容易)
B.何苦而不平(愁苦,这里指担心)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尽)
C.而山不加增(加大) 惧其不已也(停止)
D.方七百里(古代计量面积用语) 其如土石何(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4.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写原句。
(1)愚公移山时得到了人们的支持,初定计划时“ ”;深入研究时“ ”;移山过程中获得帮助“ ”。
(2)智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列举的论据是“ ”;愚公在文中用来驳斥智叟的最有力的一句话是“ ”;两人对话的结果是“ ”。
练能力
你所在的小组进行了类文联读活动,请你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面问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愚公移山》)
【乙】今者臣①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①臣:指魏国谋臣季梁。
5. 老师从文字源流角度对“之”字进行如下讲解,请你完成填空。
“之”的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一只脚,正在迈出,下面的横线表示脚踏的地面(如下图),本义是“往”。如《周亚夫军细柳》中的“已而之细柳军”中的“之”就是这个意思。乙文“(1) ”一句中的“之”也是这个意思。
首先出发行动的人最引人注目,由此产生“这个人”的含义,“之”于是引申为代词,如甲文“(2) ”一句中的“之”就是这个用法。
整个字形还可以理解为脚在地面上,由此产生所属、连属关系的含义,成为助词,如甲文中的“渤海之尾”和乙文“(3) ”的“之”都是这个用法。
6.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一处)
此 数 者 愈 善 而 离 楚 愈 远 耳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8.梳理比较两则短文,得出自己的探究结论。
目标主观努力结果探究结论
移山 (1)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移山 (4)
(2) 借良马、多用、良御,一路向北 (3)
参考答案
练基础
1.列子·汤问 寓言 示例:只有下定决心,坚持奋斗,才能够取得胜利 列子 寇 御寇 道
2.C 【解析】龀—chèn。
3.A 【解析】“易”应解释为“更替”。
4.(1)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练能力
5.(1)我欲之楚(或君之楚)
(2)跳往助之
(3)楚之路
6.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7.凭借你的力量,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
8.(1)决心与全家人“毕力平险”,持之以恒
(2)去楚国
(3)离楚愈远
(4)方向比速度更重要,行动与目的要保持一致
【乙】文参考译文:
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驾着他的车往北面赶,(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你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 ”他说:“我的马好。”我说:“即使你的马再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即使你的路费再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又)说:“我的车夫好。”这几样越好,反而会离楚国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