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昆虫记》
——科普作品的阅读
《昆虫记》熔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巴金(中国作家、翻译家)
法布尔的书中所讲的是昆虫的生活,但我们读了却觉得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他不去做解剖和分类的工夫(普通的昆虫学里已经说得够多了),却用了观察与试验的方法,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现象、本能和习性之不可思议的神妙与愚蒙。
——周作人(中国散文家、翻译家)
让·亨利·法布尔(1823—1915),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作家。他深入昆虫世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1885年,《昆虫记》3卷本出版,1910年,《昆虫记》10卷本出世。
《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法布尔被雨果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鲁迅先生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活动一:
趣味抢答
1.《昆虫记》是( )国昆虫学家( )的杰作,记录了他对昆虫的观察和回忆。
A.法国 法布尔 B.法国 儒勒.凡尔纳
C.英国 笛福 D.丹麦 安徒生
2.昆虫记共有( )
A.八卷 B.九卷 C.十卷 D.十一卷
3.法布尔被誉为( )
A.昆虫界的荷马 B.昆虫界的圣人
C.昆虫至圣 D.昆虫界的托尔斯泰
活动二:
看图识昆虫
瓢虫
蜗牛
蝉
圣甲虫
蟋蟀
绿蝈蝈
大孔雀蝶
豌豆象
蟋蟀
绿蝈蝈
豌豆象
大孔雀蝶
角蛛
七星瓢虫
绿蚱蜢
角蛛
绿蚱蜢
螳螂
灰蝗虫
活动三:
读文辨昆虫
尽管它们干着与粪便打交道的营生,却享有一种美誉。一副好身材,样式简单但光泽很好的外衣。奇特的服饰足以使它们光彩照人。畜粪的香味刚刚散开,他们便闻味而动,全都奔向粪堆,收集储备食品。
圣甲虫
意大利蟋蟀
如果它待在叶丛中无人惊扰,它的声音就不会发生变化,但是稍有动静,这位歌手便立即改用腹部发声。
大孔雀蝶
它是欧洲最大的蝴蝶,穿着栗色天鹅绒外衣,系着白色皮毛领带。翅膀上满是灰白相间的斑点,一条淡白色之字形线条穿过其间,线条周边呈烟灰白。翅膀中央有一个圆形斑点,宛如一只黑色的大眼睛,瞳仁中闪烁着黑色、白色、栗色、鸡冠花红色的呈彩虹状变幻莫测的色彩。
这个奇特的小家伙为了表达生活的欢愉,在屁股上挂了一只小灯笼。夏天炎热的夜晚,有谁没有看见过它像从圆月上落下的一粒火星,在青草中漫游呢?
萤火虫
这只幼虫的体色显得比我在它们出洞时捉到的那些幼虫苍白得多,它的眼睛非常大、非常白,混浊不清,看不清东西。在地下视力有什么用?而出洞幼虫的眼睛则是黑黑的,闪闪发亮,说明能看得见东西……另外,苍白而眼盲的幼虫比成虫体形大。它身体内充满了液体,就像患了水肿。用指头捏住它,它的尾部便会渗出清亮的液体……
蝉
有一只仪态万方的昆虫半挺着身子庄严地立着,它那宽阔薄透的绿翼像亚麻长裙似的掩在身后,两只前腿,也可以说是两只胳膊,伸向天空,一副祈祷的架势。
螳螂
象态橡栗象
啊!瞧它那副滑稽相,嘴上还叼着一只长烟斗哩!这烟斗细如马鬃,棕红色,几乎笔直,其长无比,以至橡栗象只好斜着身子让它伸直,免得折断,就如一支搁着的长矛似的。
这只蜣螂,一看其粗壮的身材便能认出它是蜣螂母亲,它立刻爬到这部球形车子的正座上去,用它的两条后腿支在地上,两条前腿搭在粪球上,倒退着把小粪球向自己这边拉拽。蜣螂父亲则在后边推,其姿势与蜣螂母亲正好相反,是头朝下。
西绪福斯蜣螂
舍腰蜂
它的身体很有意思,中间部分非常瘦小,但后部却是非常肥大的,而这两个部分之间是由一根长线连接起来的。
它身材小巧,身段玲珑,细细的腰,腹部分成两节,上面小,下面大,黑色的肚皮上围着一条漂亮的红色腰带。
赤条蜂
名 称 特 性 作者评价
大自然所支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
①生长在泥潭沼泽中的芦苇丛里;②小鞘既是它的寓所,也是它的防御工具;③小鞘能帮助石蚕在水里自由地升降或停留在水中央。
石蚕——潜水艇
主要昆虫的特性及作者评价
①世界本来就是一个永无穷尽的循环着的圆环。②从某种意义上讲,各种物质的死,就是各种物质的生。
①身材娴美优雅;②身上武器、暗器很多,遇到危险时可以选择多种方法进行自我保护;③捕食时会采用“盯人战术”,给敌人施加压力;④会吃掉自己的同类。
螳螂——美丽的“杀手”
名 称 特 性 作者评价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
①藏于胸部的尖利如锥的嘴是一个精巧的吸管,能刺穿柔滑的树皮,吸食树汁;②幼虫掘土时将体内汁液喷在泥土上,可使之成为泥浆;③脱壳时会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④无休止地歌唱,并不是为了召唤伙伴、求偶;⑤从卵长成成虫需要四年之久,之后却只有五个星期的生命;⑥视觉灵敏,听觉迟钝。
蝉——勤勉的歌唱家
名 称 特 性 作者评价
动物的本能是无法改变的。昆虫想要生存下去,除了本能之外,还需要具备一种特殊能力,这种能力可以教导它应该接受什么,应该拒绝什么。
①怕冷,将巢建筑在烟囱等温度高的地方;②身体中间部分十分瘦小,但后部非常肥大,由一根长线连接起来;③孤僻,喜欢流浪,将巢穴筑在离家族成员较远的地方;④能在短时间内筑起橡树果子般大的巢;⑤坚持不懈、不辞劳苦地筑巢;⑥将蜘蛛作为食物,蜂卵总是放在蜘蛛身上最肥的地方,方便幼虫进食。
舍腰蜂——辛苦忙碌的泥水匠蜂
名 称 特 性 作者评价
斑纹蜂是温厚的,门卫“老祖母”是尽职而警觉的。
①腹部底端有沟,并藏着刺,用来保护自己;②有自己单独的房间,互不侵犯,用舌头建筑小巢,小巢内壁光滑,不透水;③性情温厚,不愿伤害霸占它们的巢穴和食物甚至伤害它们幼子的蚊子;④家族中会有一个作为门卫的“老祖母”维持进出秩序,赶走侵略者。
斑纹蜂——挖隧道的矿蜂
名 称 特 性 作者评价
蟋蟀的生命形式虽然微小,但充满了灵动和大自然的智慧。
①住所必须亲手挖掘,并选在排水优良、拥有充足而温暖的阳光的地方;②右前翅盖在左前翅上面时发出乐音,声音圆浑、响亮、富有节奏感,而且无休止地延续下去;③为女伴们歌唱、战斗;④会发出距离不定的幻声,以迷惑来捕捉它的人。
蟋蟀——田园中的提琴家
名 称 特 性 作者评价
并不认为蝗虫有百害而无一益。
①虽然偷吃庄稼,但可作为火鸡和母鸡甚至是人的食物;②发声微弱,时断时续(发声是因为腿不停地抬高和放低形成的颤动;只要阳光照射,它就一直抖动,阳光越强,抖动越强烈);③长鼻蝗、灰蝗虫、红股秃蝗不发声。
蝗虫——追逐阳光的歌手
名 称 特 性 作者评价
富有母爱,努力工作,团结一致,以丝认路。
①把身上的毛给它的卵做温暖的外套;②像游牧民族一样,过着迁徙生活;③即使走错巢,它们也会很平静,和平相处,团结吐丝织巢;④随机产生松毛虫头领,队列无论如何永远照着头领的路线和方式走;⑤在出走的路上吐丝线留作回家的路标,也让大团队的各部分按既定路线行走,行动一致;⑥可以利用它们怕雨雪天的特性进行天气预报。
松毛虫——气象播报员
名 称 特 性 作者评价
为了把自己的孩子养活而不择手段。
潜进别人的茧子或巢里,把卵产在睡得正酣的幼虫旁边,等它的卵孵化成幼虫,就会把茧子或巢的主人当作丰美的食物。
寄生虫——无耻的盗贼
金蜂
灰蝇
把自己的卵放在别人预备好的猎物上,这些“坏种子”变成成虫后,将要把这猎物当作成长所需要的食物,而让洞主人的孩子们活活饿死。
名 称 特 性 作者评价
天才的纺织家、万能的几何学家、聪明的电报专家。
①不用仪器,不用练习,能随手把一个圆等分;②不会被蛛网粘住是因为它身上涂了一层“油”,但与黏性丝接触太久,也会造成黏附,所以蜘蛛常静止在“休息室”里;③蜘蛛网中的螺旋线容易吸收水分,能让蛛网在极热的天气也不会变得干燥易断;④蛛网符合高深的几何原理;⑤能利用蛛网上的斜线来分辨囚徒挣扎的信号和风吹动的假信号。
圆网蛛——纺织高手
名 称 特 性 作者评价
在细腻的母爱方面可与以花为食的蜂类相媲美。
①其工作是从地面收集污物,搓卷成圆球,然后滚到它希望到达的地方;②具有合作精神,运送粪球时会有同伴相助,但有时会遇到贼甲虫用狡猾的手段甚至是武力掠夺它们的劳动成果;③胃口大,消化能力强,一旦把食物搬来,就夜以继日地吃,直至把食物消灭干净;④在一个“梨”状的粪球里产卵,幼甲虫通常在最炎热的八月份出来。
蜣螂(圣甲虫)——清洁卫士
名 称 特 性 作者评价
就是在土壤的下面,它的小灯还是点着的,永远为自己留一盏希望的灯。
①捕食时,先将猎物麻醉,使其失去知觉;②萤火虫的发光器位于腹部,雌性比雄性要多两节;③有“蔷薇花”般的吸盘可以将自己黏附在支撑物上,也可以用来清洁身体;④发光的原因是氧化作用。
萤火虫——屁股上挂灯笼的猎人
名 称 特 性 作者评价
极其节食,是和平的使者。
①食量很小;②被关进笼子可以倒悬着生活直到衰老死亡;③友好平和,不好斗不好战。
蚱蜢——面恶心善的“小鬼”
要敢于奋斗,才能有所收获。
①善咬,能把人的指头咬出血;②杀戮方法是先刺杀猎物的颈部,然后再咬住主宰其运动的神经,使它立刻失去抵抗能力;③将卵产在没有任何保护的土地里,暴露在雨雪中,这样才能孵化。
螽斯——凶残的假面骑士
名 称 特 性 作者评价
全心为幼子,伟大的母爱;不为美食改变目标,可谓矢志不移。
①非常怕冷又全身裸露的它们拥有会移动的“茅屋”(衣服);②母被管虫在产卵后会舍弃自己的衣服以保幼子安然生活,即使死了还要拿身体当屏障来保护幼子;③幼虫从出生后就开始为自己做衣服,即使面对美食也不改变它的目标。
被管虫——聪明的裁缝
掌握读法
1.识别题材特点
科普作品,又称“科普著作”,它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作品。“科普”一词就是科学普及的意思,其主要功能和目的是宣传和普及科学知识。科普作品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会扩大社会影响力,展现科学魅力。
科普作品的特点:
1.科普作品所述内容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性。阅读对象主要是不熟悉该学科的非专业人士,但这种专业性是有限制的。这就和一般的文学作品或娱乐作品区分开来。
2.科普作品具有一定的娱乐性、普及性、可读性和通俗性。在叙述内容上要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能引起普通读者的阅读兴趣。这就和专业学术文献区分开来。
3.科普作品在陈述专业科学知识时要求把握一定程度的严谨性。想象与科学现实之间的差别一般需要明确指出,或者至少要保证读者不会混淆两者。这就和科学幻想作品(简称科幻作品)区分开来。
4.科普作品允许适当地虚构作品情节、人物、环境等,以增加可读性。这就和一般的科学新闻、科学纪实或科学报告区分开来。
身体轻盈,淡绿的体色,长长的翅膀像纱罗一样。没有张开来像剪刀一样的凶狠的大颚,小嘴尖尖。前足腿节像个扁平的梭子,内侧有两行钢锯。
——《昆虫记·螳螂捕食》
《昆虫记》的文学性——感受文字之美
胸部具翅两对、足三对;前胸细长,前足粗大呈镰刀状,其股节和胫节有倒钩状刺,用以捕捉害虫。
——《辞海·螳螂》
螳螂,是一种美丽的昆虫,它像一位身材修长的少女......如果单从外表上看,它并不让人害怕,相反,看上去它相当美丽:它有纤细而优雅的姿态,淡绿的体色,轻薄如纱的长翼......它甚至还有一个面孔。这一切都构成了这样一个小动物的温柔,螳螂天生就有着一副美丽优雅的身材。
——《昆虫记·螳螂捕食》
《昆虫记》的文学性——学习写作技巧
对蝗虫时她“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它肯定是会感到十分得意的。就这样,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信条”。
——《昆虫记·螳螂捕食》
摘抄若干精彩的片段,进行鉴赏、点评。
四月过完,蟋蟀开始歌唱,先是一只两只,羞答答地在独鸣,不久便响起交响乐来,每个草窠窠里都有一只在歌唱。(旁批: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蟋蟀在演奏一支和谐的乐曲。)我很喜欢把蟋蟀列为万象更新时的歌唱家之首。在我家乡的灌木丛中,在百里香和薰衣草盛开之时,蟋蟀不乏应和者:百灵鸟飞向蓝天,展放歌喉,从云端把其美妙的歌声传到人间。(旁批:用百灵鸟的美妙歌声衬托蟋蟀歌声的质朴、欢快与和谐。)......当田野里青蓝色的薰衣草如同散发青烟的香炉,在迎风摇曳时,百灵鸟就不再歌唱了。人们只能听见蟋蟀仍在继续低声地唱着,仍在庄重地歌颂着。(尾批:蟋蟀如此热爱歌唱;法布尔热切地注视着这个隐藏在树叶、草丛、泥土、沙堆之间的微观世界。他也许想要同样放声歌唱,为这些小小的昆虫们唱一曲美丽的欢乐颂歌。因为,他要让全世界知道,昆虫的世界同样有着无限的美好,熠熠生辉。)
——《昆虫记·田野地头的蟋蟀》
你们对待昆虫是开膛破肚,而我是让它们活蹦乱跳地生活着,对它们进行观察研究……
你们探索的是死,而我探究的则是生。
——《荒石园》
《昆虫记》的大世界——感知生命意识
法布尔曾把昆虫与天上的银河进行比较后得出的结论:
那些天眼,向下看着我,静静的,冷冷的,但一点也不能打动我内在的心弦,为什么呢?它们缺少大秘密———生命。
法布尔反驳他人责难自己的话:
你们是把昆虫开肠破肚,而我是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 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观察…… 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探究生命。
强调昆虫的生命意识
三、《昆虫记》的大世界——感知生命意识
有许多蜘蛛产卵以后就永远离开自己的巢了。可是迷宫蛛和蟹蛛一样,会一直紧紧地守着巢。不过和蟹蛛不同的是,它不会像蟹蛛那样绝食,以致日益消瘦下去,它会照常捕蝗虫吃。它用一团纷乱错杂的丝,筑起了一个捕虫箱,继续补充营养。
在它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它继续一步不离地守着这巢,每次一听
到巢里新生的小蛛在活泼地爬来爬去,它便感到无限的满足和快慰。最后,到十月底的时候,它用最后一点力气替孩子们咬破巢后,便筋疲力尽地死去。它已尽了一个最慈爱的母亲所应尽的责任,它无愧
于它的孩子,无愧于这个世界。 ——《昆虫记·迷宫蛛》
三、《昆虫记》的大世界——感知生命意识
法国戏剧家罗斯丹对法布尔的评价:
“他就是这样在最微小的生命身上隐约看到了最宏伟的景象,最低级昆虫的躯体突然间变成了某种深奥的秘密,照亮人类灵魂的深渊,或是向人类星空发射出一缕光芒。”
用人性观照虫性
我的读书感悟——体悟社会人生
在《圣甲虫的习性》一章中,作者细致地记录了一只圣甲虫如何反复尝试将粪球滚上斜坡又屡次遭遇失败,后来选择平坦路径的过程。法布尔写出了圣甲虫锲而不舍的精神与顽强的意志。在圣甲虫选择坦途时,作者又为它的理性喝彩,赞赏它“经过更加缜密的思考,承认自己先前所做的无谓努力,它选择了平坦的路径,终于如愿以偿,完成了任务”。这何尝不像我们常常讨论的“进”与“退”的辩证命题,何时当一往无前、高歌猛进,何时当理性止损、另寻他途,小小的圣甲虫给我们上了智慧的一课。
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
你对人生、社会、人性还有哪些思索?
小结:《昆虫记》一书是一部科普作品,但作者有高超的写作艺术。该书行文活泼,语言诙谐,常以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来情趣盎然。所以这本书又被认为是一部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板书设计
《昆虫记》 科普作品的阅读
我的探究和展示
情节梳理
昆虫形象
精彩片段
科学探究
科学精神
科学方法
对生命、自然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