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同步练习(含解析0

文档属性

名称 2.4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同步练习(含解析0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1-01 00:0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一、选择题
1.冬虫夏草是由昆虫和真菌联合而生。虫草(一种真菌)于冬季前后侵入在土壤中越冬的虫草蝙蝠蛾的幼虫体内,吸收幼虫的养分而发展菌丝,待菌丝充满虫体时虫即僵死,此时虫体内部组织被破坏,仅残留外皮。到了夏季,从死虫的头顶或口中长出有柄的菌座,露出土面,似直立的小草,故名夏草。夏草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命物质
2.下列是某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示意图。①~④中,通过捕食关系传递物质和能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红萍适合生于荫暗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该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
B.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的利用率
C.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流动和能量循环
D.有害昆虫作为鸭子的食物,属于生产者
4.乐清育英学校校园内的所有生物构成(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5.对自然界中的某生物个体来说,影响它的生物因素是(  )
A.阳光、气温和水分等
B.只有群落内的异种生物个体
C.只有群落内的同种其它生物个体
D.群落内的异种生物个体和同种其它生物个体
6.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强调了生态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依存统一发展的自然系统。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习总书记提到的“山水林田湖草”属于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
B.各种生态系统的总和是生物圈,它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构成
C.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封闭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D.我们应该科学统筹治山、治水、治林、治田、治湖和治草等
7.西沙群岛是中国南海四大群岛之一。岛上植被丰富,栖息着40多种鸟类,素有“鸟的天堂”的美誉。鸟类属于该岛生态系统的(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8.据报道:今年漩门湾湿地公园又迎来一批新“客人”三只小白额雁。这也是首次有白额雁来玉环越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额雁的到来能增强湿地公园自动调节能力 B.白额雁及其栖息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群落
C.三只白额雁数量太少所以不能成为一个种群 D.白额雁在湿地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9.如图所示,有人在种植床上种农作物、鱼缸内养鱼,自创循环生态。鱼缸中的水被水泵定时抽上来,水和鱼的粪便滋养了种植床上的农作物,水经种植床和农作物过滤后流回鱼缸。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鱼缸中的所有物体构成了一个群落
B.鱼缸中的一条食物链是浮游动物→小鱼→大鱼
C.鱼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直接来自呼吸作用
D.鱼通过异化作用产生的粪便能促使农作物生长发育
10.如图表示4个不同生态系统的有关数据或关系,甲、乙、丙、丁分别为各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①表示能量金字塔;②表示各生物中有机物含量;③表示各生物中重金属富集量;④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①表示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
B.图②表示的食物链为:丙→乙→甲→丁
C.图③表示的食物链为:丙→甲→乙→丁
D.图④中丁为生产者,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
二、填空题
11.自然界生物之间以食物连接起来的一条锁链,称为食物链;食物链相互交错连接成网,这种网被称为食物网。以上两者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 流动的渠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一个地区所有的生物叫做 (选填“种群”、“群落”)。
12.乐清东塔公园于1989年被列为浙江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东塔位于乐成镇东皋山顶,东塔高耸海空,时见云烟缭绕,数十里外就可望见。为“萧台八景”之一。东塔山上动植物种类繁多。东塔公园的河中也有各种水生动植物,某校科学研究小组选取了河中4种不同的生物,并对其消化道内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记录如下: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鱼 虾
小球藻 /
虾 水蚤
水蚤 小球藻
(1)该河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了一个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小球藻属于 。
(2)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写出相应的食物链 。
13.如图为某草原中的各种生物关联图,请据图作答∶
(1)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
(2)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是 。
14.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据图回答:
(1)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
(2)该生态系统受到某种毒物干扰时, 受到的毒害最大。
15.请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虫和鸟,所以它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2)图中的虫和鸟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它们不仅能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而且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3)图中的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通过①、②、③可以看出,它们的生活依赖于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通过④可以看出,动植物遗体被分解后产生的_______________又能够被植物重新利用。
(4)综上所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16.图为一个池塘的生态系统,池塘内有水草、浮萍、水绵、鱼、虾等生物.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生态系统中,没有画出的生物成分是 。
(2)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 ,能量沿 传递。
(3)如向池塘中投放少量黑鱼(肉食性),预测池塘中小鱼的数量将会出现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
17.图甲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乙表示图甲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回答:
(1)图甲所示的生态系统中共有 条食物链,该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 。
(2)若图甲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分解者和 。
(3)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4)根据有毒物质相对含量,写出图乙表示的食物链 (用A、B、C、D四个字母表示)。
(5)图乙中的A对应图甲中的生物是 。
18.习总书记于2020年3月31日到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考察调研时指出:自然生态之美是西溪湿地最内在、最重要的美。要坚定不移把保护摆在第一位。图示为西溪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回答问题:
(1)除图中所示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外,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应有 。
(2)图示的食物网中,藻类固定的能量可通过 条食物链传递给绿鹭。若孑孓被大量杀灭,短期内水蚤的数量会减少,但对划蝽的 影响并不大,这是由于该食物网较复杂,生态系统的 能力较强。
(3)在该食物网中,除了体型差别外,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鲶鱼数量比水蚤数量少的原因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B B D B B A C C
1.C
【详解】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2.A
【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
【详解】种间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分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寄生。捕食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固定,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所以,结合题图可知,①虫被鸟捕食,体现了“通过捕食关系传递物质和能量”;②③体现了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④体现了生产者能够利用分解者的物质。
故选A。
3.B
【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形成的食物链有:水稻→有害昆虫→鸭;红萍→鸭。
【详解】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以该生物群落除了水稻、红萍和鸭子以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故A错误;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于荫蔽环境,其与水稻分层分布,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能利用率,故B正确;由题意分析已知该生态系统存在着两条食物链,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进行的,所以主要体现了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功能,同时食物链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信息传递功能,故C错误;有害昆虫和鸭子都是动物,属于消费者,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的能力。
4.B
【分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详解】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所以乐清育英学校校园内的所有生物构成群落,故选B。
5.D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详解】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等,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可见,D正确。
故选D。
6.B
【分析】生物圈就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A.习总书记提到的“山水林田湖草”分别代表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例如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等,A正确。
B.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B错误。
C.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构成生物圈,它们之间不是孤立的、封闭的,而是相互联系为一个整体,C正确。
D.山、水、林、田、湖、草属于不同的生态系统,它们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应该科学统筹治山、治水、治林、治田、治湖和治草等,D正确。
故选B。
7.B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的绿色植物。
(3)消费者主要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
(4)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详解】鸟类是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因此鸟类属于该岛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成分的作用。
8.A
【分析】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为主要成分。
【详解】A.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小白额雁的到来增加了湿地公园的物种多样性,因此会增强湿地公园自动调节能力,故A正确;
B.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不包括栖息环境,故B错误;
C.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物同种生的所有个体,与个体数量多少无关,故C错误。
D.生产者在生物学分类上主要是各种绿色植物,也包括化能合成细菌与光合细菌,它们都是自养生物,白额雁属于消费者,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掌握群落、种群、生态系统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9.C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A. 群落:是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如:生活在一块稻田里的所有生物,是群落。鱼缸中的所有物体,包括了生物和非生物,不是群落,A错误。
B.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B错误。
C.动物的呼吸作用是指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供动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利用,C正确。
D.异化作用就是生物的分解代谢。是生物体将体内的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粪便是没有被吸收的食物残渣经过大肠的机械加工形成的,不是通过异化作用产生的,D错误。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生态系统的知识等。
10.C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3.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4.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高级消费者,注意起点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
【详解】A.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图1表示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A正确。
B.图②是表示各生物中有机物含量,生产者有机物含量最高,随着营养等级的增加,有机物含量逐渐减少,因此,图②表示的食物链为:丙→乙→甲→丁,B正确。
C.③表示各生物中重金属富集量,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生产者重金属含量最低,图③表示的食物链为:丁→乙→甲→丙,C错误。
D.观图④可知,所有箭头都指向丙,由此可判断丙是二氧化碳,丁能吸收二氧化碳,也能释放二氧化碳,表示生产者,甲与丁是捕食关系,甲是消费者,甲和丁的箭头都指向乙,乙表示分解者,D正确。
故选C。
11. 能量 生物圈 群落
【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和水等,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一条河流等都可以看成生态系统。
【详解】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物圈就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种群;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群落是由一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因此,一个地区所有的生物叫做群落。
12.(1)群落。生产者。(2)小球藻→水蚤→虾→鱼
【分析】通过对研究性学习研究得出的数据,来考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有关知识,其中断定出食物链是根本。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详解】(1)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不包括无机环境。因此,该湖泊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了一个群落。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因此,生产者是小球藻。
(2)从表中可以看出:生产者是小球藻,因而它位于此食物链的起始端,根据不同生物的消化道内的食物组成可知,水蚤以小球藻为食,虾以水蚤为食,鱼以虾为食,故此食物链为:小球藻→水蚤→虾→鱼。
13. 2 非生物部分
【解析】(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结构,称为食物链。
【详解】(1)图中所示的生物中,小草是生产者,鼠、蛇和猫头鹰是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食物链反应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包括分解者。因此,构成两条食物链,分别是:小草→鼠→鹰,小草→鼠→蛇→鹰。
(2)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小草是生产者,鼠、蛇和猫头鹰是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因此,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是阳光等非生物部分。
【点睛】熟练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食物链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14. 5 猫头鹰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1)由图可知,图中的食物链有:水稻→老鼠→猫头鹰;水稻→老鼠→蛇→猫头鹰;水稻→鸟→蛇→猫头鹰;水稻→蝗虫→鸟→蛇→猫头鹰;水稻→蝗虫→青蛙→蛇→猫头鹰,共5条。
(2)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该食物网中,猫头鹰的营养级别最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受到的毒害最大。
【点睛】理解掌握食物链的正确书写是解题的关键。
15.(2)消费者 (3)CO2、H2O、无机盐等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有两部分组成: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即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所有的非生物成分,即包括空气、阳光、水分、土壤、温度等。
【详解】(1)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植物有木本植物(各种树木)和草本植物。因此图中的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虫和鸟,所以它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关系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2)消费者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需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的动物。因此图中的虫和鸟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它们是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的,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分解者包括细菌和真菌。通过①、②、③可以看出,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依赖于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活;通过④可以看出,动植物遗体被分解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等无机物又能够被植物重新利用。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生态系统的组成,即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以及非生物部分。
16. 分解者 太阳能(或阳光) 食物链(或食物网) 一段时间后,鱼的数量会减少最后又会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分析】(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等),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
(2)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构成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
(3)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体内有毒物质含量越高。
【详解】(1)由图可知:该池塘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和水,等等,生物部分的生产者是水草、浮萍、水绵,消费者是鱼、虾等动物,没有标出的生物部分是细菌和真菌,即腐生性的细菌和真菌,它们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2)该池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供给了植物自身,也是动物的食物来源,因此在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的能量最终都来自太阳能。食物链是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每条食物链都应从生产者(绿色植物)开始,一直到该生态系统中没有其他消费者吃它为止。写出一条食物链是:植物→虾→小鱼→黑鱼。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3)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这种平衡是动态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如果有人向池塘中投放了一些大黑鱼(肉食性的鱼类),如食物链“植物→虾→小鱼→黑鱼”,短时间内池塘中的小鱼的数量会因大黑鱼的捕食而减少,一段时间后,鱼的数量会又会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营养结构和功能以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17. 5 太阳能(或光能) 非生物成分(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自我调节 D→B→A→C 蛇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共有5条食物链。即草→兔→鹰,草→兔→狐,草→鼠→鹰,草→鼠→狐,草→鼠→蛇→鹰。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草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各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图一所示为食物链,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3)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4)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中,表示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相对含量,D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低,因此是生产者植物,B次之,则乙是一级消费者,同理A是二级消费者,C是三级消费者。该食物链可表示为:D→B→A→C。
(5)根据以上题目的分析可知,图乙中的A对应图甲中的生物是蛇。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18. 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8 自动调节 鲶鱼较水蚤为更高级的消费者,根据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鲶鱼获得的能量少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解答即可。
【详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图中藻类是生产者,其余动物均为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该食物网中含有8条食物链,即①藻类→轮虫→水蚤→鲶鱼→绿鹭、②藻类→轮虫→水蚤→划蝽→青蛙→绿鹭、③藻类→水蚤→鲶鱼→绿鹭、④藻类→水蚤→划蝽→青蛙→绿鹭、⑤藻类→水蚤→划蝽→鲶鱼→绿鹭、⑥藻类→轮虫→水蚤→划蝽→鲶鱼→绿鹭、⑦藻类→孑孓→划蝽→青蛙→绿鹭、⑧藻类→孑孓→划蝽→鲶鱼→绿鹭。若孑孓被大量杀灭,短期内水蚤的数量会减少,但对划蝽的影响并不大,这是由于该食物网较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
(3)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鲶鱼粪便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分解利用,不能直接被水蚤利用。在该食物网中,鲶鱼较水蚤为更高级的消费者,根据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鲶鱼获得的能量少。
【点睛】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