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课件(2课时)+随堂练习(2课时)(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课件(2课时)+随堂练习(2课时)(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4-12 21:10:29

文档简介

《人口的空间变化》同步训练(第1课时)
一、单项选择题
1.(2014·汕头一模)读2007年部分沿海城市人口净流入数量(单位:万人)表(下表),表中说明沿海城市。
城市
天津
南通
宁波
绍兴
台州
深圳
江门
中山
上海
杭州
嘉兴
舟山
广州
珠海
东莞
惠州
人口净
流入量
156
-48
125
22
4
650
25
106
479
114
82
7
232
49
524
75
A.人口总量都在增长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
C.人口流入量与城市规模呈正比
D.人口增长差异明显
下图为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人口净迁入区是指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的区域;反之,为人口净迁出区。读图,完成2~3题。
2.关于我国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B.西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C.东部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入区
D.东北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出区
3.主要因资源开发而引起人口净迁入的省级行政区有(  )
A.山西、新疆 B.江苏、黑龙江
C.新疆、广东 D.贵州、广西
4.有关我国民工流动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
①从山区流向平原 ②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③从农村流入城镇 ④从内陆地区到沿海地区 ⑤主要迁出人口是青少年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下表为我国南部沿海某城市人口增长统计资料。读表,回答5~6题。
年 份
户籍人口/万人
总人口/万人
1982年
2
2.8
1998年
120
750
2007年
200
1 400
5.由上表可知,该时期我国国内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
是( )
A.由平原流向山区
B.由农村流向城市
C.由城市流向农村
D.由人口稠密地区流向人口稀疏地区
6.引起该城市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资源   B.资源、政策  
C.政策、经济   D.气候、经济
下图为中国、美国(本土)两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回答7~9题。
7.“二战”之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东北工业区的吸引 ②美国的南北战争 ③环境因素 ④新兴产业的吸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与20世纪50~80年代中期相比,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  )
①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②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③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 ④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9.关于中、美两国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由人口多的地区迁往人口少的地区
B.都是由经济因素决定的
C.增加迁入地的环境压力
D.对迁出地不产生经济影响
二、综合题
10.下图是“二战”前后(除亚洲外)人口迁移模式图(注:图中箭头表示人口迁入或迁出的方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在北美两侧横线上加绘两个箭头,以表示其“二战”前后人口迁移的方向。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大洲或地区的名称。

(3)简述D地区“二战”后成为人口迁入区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D
解析:各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吸引劳动力流入量就有差异。
2.A 3.A
解析:第2题,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西南地区人口迁出大于迁入,应为人口净迁出区;西北地区迁入大于迁出,应为人口净迁入区;东部地区迁入大于迁出,也有迁出大于迁入;东北地区迁入和迁出相当。第3题,根据题意可知该省区人口以迁入为主且资源丰富,结合图和备选项可以得出山西和新疆符合题意。黑龙江资源丰富,但人口以迁出为主。江苏人口以迁入为主但资源较为缺乏。广东、广西没有什么资源。
4.A
解析: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就是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到沿海;从地形看就是从山区到平原;从经济因素看就是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
5.B 6.C
解析:5.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由于国家放宽了户籍管理制度,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经济水平的差异导致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6.国家放宽户籍管理制度是政策因素;经济水平的差异是经济因素。
7.C 8.B 9.C 
解析:7.“二战”以后,由于西部、南部环境条件较好,加之新兴产业的吸引,美国人口由东北部向南部、西部的“阳光地带”迁移。8.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自发性迁移,且流动的规模较大。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9.中、美两国的人口迁移,都会对迁入地的环境产生压力。
10.(1)
(2)A——拉丁美洲 B——大洋洲 C——非洲 D——欧洲 (3)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
解析:(1)“二战”前人口主要从欧洲移向美洲及大洋洲;“二战”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移向发达国家。所以,
北美在“二战”前后都是人口移入地区。(2)A:“二战”前是人口迁入地区,“二战”后是人口迁出地区,符合的是拉丁美洲;B:“二战”前是人口迁入地区, “二战”后还是人口迁入地区,符合的是大洋洲;C:“二战”前是人口迁出地区, “二战”后还是人口迁出地区,符合的是非洲;D:“二战”前是人口迁出地区,“二战”后是人口迁入地区,符合的是欧洲。(3)“二战”后人口迁入国多为发达国家,主要是因为发达国家经济水平高和劳动力不足。
《人口的空间变化》同步训练(第2课时)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下图,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目前,有关甲、乙、丙三地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原因,完成1~2题。
1.有关甲、乙、丙三地人口迁移的原因是(  )
A.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经济原因
B.属于国内人口迁移,政治原因
C.甲地主要迁往乙、丙两地,经济原因
D.甲地主要迁往乙、丙两地,政治原因
2.有关甲、乙、丙三地人口迁移的方向,正确的是(  )
A.由甲处迁移乙处,是乡村到城市
B.由甲处迁移到丙处是由温带地区迁移到亚热带地区
C.由丙处迁移到乙处是由西南地区迁往东北地区
D.由甲处迁移到乙和丙处,是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
2013年11月,我国展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结合相关知识,完成3~4题。
3.与前几次相比目前人口普查难度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分布更不均衡
B. 人口增长速度各地差异大
C. 人口迁移量大
D. 国际人口迁移过快
4. 通过人口普查可以弄清(  )
①人口数量 ②人口年龄构成 ③人口合理容量 ④城市化水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13·佛山检测)读下图,美国南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的人口增长差异大,其主要原因是南部地区(  )
A.人口净迁入多 B.人口死亡率低
C.人口老龄化严重 D.人口生育率高
6.(2014·佛山一模)据报道,2012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1.23亿,成为世界上唯一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读下图,造成我国城乡人口老龄化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A.乡村宜居环境比城市好
B.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更高
C.乡村劳动力人口大量流出
D.城市退休老人大量迁出
7.陕西省北部白于山区39.2万人因干旱缺水和水质差而陷入贫困。2011年陕西省政府决定将他们搬迁到城镇周边、中心村附近或其他城市。促成此次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  )
A.矿产枯竭 B.经济落后
C.政策扶持 D.教育需求
8.下图为我国近年来流动人口增长曲线图,下列因素中与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迅速增加关系密切的是(  )
A.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
B.城市产业提升,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减少
C.户籍制度改革,为人口流动松绑
D.人口增长迅速,就业压力增大
二、综合题
9.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 中国和美国人口数量及自然增长率。
国家
2007年人
口数(亿)
人口自然增长率(%)
1990-
1995年
1995-
2000年
2000-
2005年
2007年
中国
13.21
1.10
0.91
0.75
0.51
美国
3.03
1.00
0.83
0.71
0.9
材料二 美国东北部地区为欧洲殖民者最早的落脚点,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方。那里有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煤矿,五大湖西部的铁矿,大西洋沿岸的优良港口,五大湖便利的水运系统,内地肥沃的平原等有利的自然条件。这个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的1/4,但人口占全国的近一半,全国大部分的汽车制造、钢铁、化学以及一些重要的军事工业,都分布在这里。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
(1)由材料一中资料分析中国和美国人口现状对社会的影响。
(2)材料二中美国人口向东北部地区集聚,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美国退休的老年人,沿着箭头方向迁移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影响。
(4)从材料三图中看出,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10.读下列图和表,完成(1)~(3)题。
流出
省(市)
贵州
四川
湖南
江西
河南
安徽
其他
占总量比
重/%
6.1
16.1
10.6
8.6
8.3
10.6
39.7
流入
省(市)
福建
北京
上海
江苏
浙江
广东
其他
占总量比
重/%
5.6
5.6
7.2
5.6
8.9
35.5
31.6
2009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表
(1)简述2009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迁入地经济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3)说明2009年中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并分析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C 2.D
解析:首先要根据图中经纬度判断出甲是四川、乙是上海、丙是广东。其次要清楚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是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
3.C 4.B
解析:人口普查难度越来越大,随经济和交通的发展,常住在某一地区人口减少了,流动人口太大;当然人口普查可以了解人口数量、人口年龄构成及城市化人口多少,也就了解城市化水平。
5.A
6.C
解析:乡村的青壮年人口都外出务工,有很多就常住打工地,甚至在外地购房、与外地人结婚等,剩下老弱病残的在乡村。
7.C
解析:从材料中的描述可知,材料中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陕西省政府的决定,其属于政策扶持。
8.C
解析:1985年以后我国的人口流动因为户籍制度的放松,为人口流动松绑,使得流动人口迅速增加,而1985年以前因为户籍制度的限制,人口流动量较少。
9.(1)中国人口数量庞大,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较重。美国经济发达,人口增长较快,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劳动力资源,增强了经济活力。
(2)工业发达,大城市集中,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好的工作条件,吸引了大量人口在此集聚 东北部由于纬度较高,又易受冷空气的影响,冬季气候比较寒冷,并且环境污染严重。
(3)有利: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不利:①对流入区:造成交通压力及带来一些城市化问题。②对流出区:部分人才流失。
(4)广东 上海 北京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工资较高 开发资源,边境贸易发展
10.(1)从三大产业看:主要向第三产业转移,其次是第二产业,向第一产业转移最少。原因:第二、第三产业的经济效益相对高,第一产业经济效益相对低。从转移的空间看:主要是乡镇内部转移,其次是省内乡镇外。向国外转移最少。原因:迁移成本较低,同时要兼顾农业生产活动。(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2)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产业结构升级;交通压力、城市问题等负面影响出现。(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3)主要由中西部省份流向东部沿海省份。经济因素。
课件37张PPT。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第1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建议本节课分为两个课时,第1课时达成学习目标1】情景导入走进课堂讨论:以下行为属于人口迁移吗?思考?小张出国留学2年
小王常年在外打工挣钱
18世纪欧洲人到美洲定居
暑假小明去日本旅游何为人口迁移?怎样的行为才能算作人口的迁移呢?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变化。概念!①必须改变居住地②时间:永久或长期(常为1年)③距离: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一般具备
三个条件类型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越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是1年)的迁移活动。类型国内人口迁移:是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国际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结合下图及历史知识,试分析19世纪以前,人口的迁移方向和原因。探究国际人口迁移——世界人口迁移(二战前)东南亚19世纪以前,人口集团性的、大批的由旧大陆迁往新大陆,其目的是为了开发新大陆,进行殖民扩张美洲国际人口迁移——二战后世界主要移民路线国际人口迁移——二战后人口迁入地区主要分布西亚北非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国际人口迁移——小结国际人口迁移:跨国界、1年以上 19C以前特点:集团型、大批移民为主流向:旧大陆→新大陆(欧非亚→美、大洋洲)二战以后特点:流向:亚非拉→欧美、西亚、北非原因:发现新大陆,殖民扩张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定居减少,短期流动增多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国际人口迁移活动迁出填出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出和迁入情况迁入迁出迁入迁入迁入迁出迁入迁入迁出国内人口迁移——以我国为例西汉 → 元代人口重心逐渐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国内人口迁移——以我国为例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次人口迁徙”之一,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国内人口迁移——以我国为例闯关东,是指中国近代史上华北地区农民向东北三省移民的运动。国内人口迁移——以我国为例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末年,不堪战乱的普通百姓和权力失落的前朝贵族纷纷移居海外。由于地缘上的毗邻关系,东南亚成为中国移民的迁徙地和避难所。因此这种迁徙历史上称为“下南洋”。 国内人口迁移——以我国为例我国历史上人口规模迁移的原因是什么?国内人口迁移——我国古代的几次人口迁移我国古代人口大规模迁移的因素主要有:①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不断失去土地,不得不流亡他乡;②频繁的各种内战和民族战争,使人们流离失所;③自然灾害频繁发生;④政府组织的“屯垦戍边。”战乱和自然灾害是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国内人口迁移——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改革开放前的人口迁移受政策的影响,有组织、有计划地由经济较好的地区迁往经济较差地区支援其建设国内人口迁移——改革开放后的人口迁移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地区间的人口流动有什么新的特点?由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
由农村迁往城市国内人口迁移——现阶段的人口流动思考: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从内地到沿海,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落后地区到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国内人口迁移——建国后20C80S中期以前特点:有组织、有计划流向:东部→西部、东北以后特点:自发迁移为主,流量大原因:计划经济,严格户籍管理原因: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的迁移会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带来哪些影响呢?人口迁移的影响为城市提供廉价劳动力人口迁移的影响参与城市建设,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人口迁移的影响 由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影响——小结人口迁移的影响迁入地利人才流入,提供廉价劳动力;
加速城市化进程;
加强地区间的经济交流、文化融合;
促进经济发展弊:交通拥堵、住房紧张、治安秩序差等迁出地利缓解人地矛盾;加强与外界联系;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弊:人才、劳动力流失;“留守老人、儿童” 等社会问题 1.根据国家农调总队的抽样调查,中国每3个产业工人中就有2个来自农村地区。2003年中国外出务工的农民达1.14亿。我国民工净迁入最多的省区是( )
A.新疆、山东、北京 B.四川、湖北、福建
C.广东、浙江、上海 D.上海、江苏、浙江随堂训练C 2.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随堂训练A 知识网络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的迁移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影响课件34张PPT。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第2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建议本节课分为两个课时,第2课时达成学习目标2】情景导入给你一次选择居住地的机会,你会如何选择?走进课堂影响因素推力因素拉力因素消极因素,促使移民离开积极因素,吸引移民迁入城市农村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内因)内因——个人价值观及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外因)——环境因素1.自然环境——基础①气候
气候不仅直接影响人的身体,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从而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并通过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而影响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外因)——环境因素1.自然环境——基础②淡水
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布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外因)——环境因素1.自然环境——基础③土壤
土壤是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农业 生产有着特别的重要意义,因而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外因)——环境因素1.自然环境——基础④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是生产发展、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⑤自然灾害
引起饥荒或生态环境变化而迫使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外因)——经济因素2.经济因素——主要因素 ① 经济发展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人口迁移的基本动因。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外因)——经济因素2.经济因素——主要因素②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相对地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从而促进了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外因)——社会因素(1)政治因素①政策
国家人口流动政策对会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外因)——社会因素(1)政治因素②战争
战争是对人类正常生活环境和秩序的破坏,并常常引发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外因)——社会因素(1)政治因素③政治中心改变
一个国家政治上的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也常常引发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外因)——社会因素(2)文化因素①文化教育的发展
改变了人口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外因)——社会因素(2)文化因素②家庭婚姻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而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外因)——社会因素(2)文化因素③宗教信仰、种族和民族差异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小结自然环境——经济——经济发展、交通和通讯政治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资源和自然灾害 文化教育 婚姻家庭 政策、战争政治上的变革 社会—— 宗教信仰(一)内因: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二)外因:环境因素基础主要特殊文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活动分析:下列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资料1:19世纪40年代爱尔兰水灾引发饥荒,许多农户迁往美国。
资料2:20世纪80年代非洲撒哈拉地区的旱灾造成了大规模的环境难民。自然生态环境因素资料3:伯明翰、大庆等矿业城市早期开发而引起人口迁移自然环境因素(矿产资源的开发)以上两则资料中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是什么?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活动分析:下列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资料4:我国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经济因素资料5:中东石油国家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近年来由于石油经济繁荣,吸引了大量的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移民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引起自发性人口迁移的最根本原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活动分析:下列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资料6:美国攻打伊拉克期间,有200多万伊拉克难民逃离家园,纷纷涌向临近的伊朗、约旦、土耳其等国。政治因素(战争) 人口迁移资料7:20世纪50年代黑龙江、新疆等地大批解放军就地复员成立建设农垦兵团。政治因素(国家政策)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活动分析:下列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资料8:1947年印巴分治,1 500万穆斯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资料9:因与外国人结婚,迁居到国外。(家庭和婚姻)(宗教信仰)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活动分析:下列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资料8:1947年印巴分治,1 500万穆斯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资料9:因与外国人结婚,迁居到国外。(家庭和婚姻)(宗教信仰)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案例分析美国的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案例分析请分析美国的国际和国内人口迁移南北战争工业化和城市化农业危机、自然灾害东北部老工业区环境恶化;西部、南部为“阳光地带”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重建西移乡村 城市 南部东

部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西部北部西部南部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案例分析①美洲属于未开发的新大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②欧洲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增加,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待遇迁往美洲;③新航线的开辟为人们顺利迁移扫除障碍;④殖民扩张是人口迁移的促进因素,加快了人口迁移的过程。促使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的因素有: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案例分析 美国太平洋沿岸、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因有大量新资源和新兴工业而成为“阳光地带”,吸引了大批移民。分析美国太平洋沿岸、墨西哥湾沿岸人口迁入的重要原因: 1.根据国家农调总队的抽样调查,中国每3个产业工人中就有2个来自农村地区。2003年中国外出务工的农民达1.14亿。新疆成为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净迁入最多的省区,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因素 B.文化因素
C.政策因素 D.经济因素随堂训练D 2.读中国、美国(本土)两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二战”之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  )
①受东北部工业区的吸引产生的②因南北战争引起的③因气候等环境因素引起的④受新兴产业的吸引产生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随堂训练B 3.读中国、美国(本土)两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与我国20世纪50~80年代中期相比,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  )
① 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②主要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③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④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随堂训练C 知识网络人口的空间变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环境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