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合理容量》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1~2题。
?
?
1.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④P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图示反映了(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我国黑河至腾冲一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宏观分布格局,被地理学界称为“胡焕庸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宏观格局不仅没有变化,而且“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据此回答3~4题。
3.我国下列各地区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是( )
A.青藏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内蒙古地区??D.新疆地区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东部的实际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
B.我国西部的实际人口数量低于人口合理容量
C.若实际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则当地自然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D.若实际人口数量等于人口合理容量,则人口与物质资源基本协调
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人口容量有区别,但两者也有正相关的关系。中国西部环境人口容量小,因此人口合理容量肯定也小。相反,我国东部环境人口容量大,人口合理容量也大。因此,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相对较高。从我国目前实际人口数量看,无论是东部还是西部,人口数量均已超过人口的合理容量。若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则会对自然资源造成破坏。据此回答5~7题。
5.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的消费水平??? D.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6.下列因素中,会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有( )
①人口的消费水平 ②资源和科技发展水平 ③社会政治制度 ④婚姻、生育观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原始社会的环境人口容量( )
A.比现在小的多??B.比现在大的多??C.与现在相当??D.无法比较
广州提出到2020年末把常住人口控制在1 500万以内,应该说,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据此回答8~9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指环境人口容量
B.该指标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成反比
D.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
9.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广州应( )
①超出本地区范围过度索取资源,发展生产 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 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下表,回答10~12题。
气候区
人口合理容量(亿)
人口合理密度(人/km2)
热带雨林气候区
28
200
热带草原气候区
14.13
90
温带草原气候区
1.06
5
热带沙漠气候区
0.18
1
热带季风气候区
12.43
110
地中海气候区
2.25
90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9.30
100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
7.35
30
10.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合理密度测算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因素??? B.自然因素??? C.经济因素??? D.技术因素
11.结合所学世界人口分布知识,按表格推断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密度的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12.纵观人类历史,人口合理容量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工业社会
B.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
C.工业社会—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
D.农业社会—原始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
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13~14题。
13.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地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
A.Ⅰ、Ⅱ、Ⅲ??? B.Ⅱ、Ⅰ、Ⅲ??C.Ⅲ、Ⅱ、Ⅰ D.Ⅰ、Ⅲ、Ⅱ
14.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保护环境十分重要。下面解决环境问题的四种思路中,你最赞成的是( )
A.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B.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势在必行
C.环境效益比经济效益更为重要,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上
D.地球自身有充分自我调节的能力,任其发展,顺乎自然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回答15~17题。
15.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10 000、6 000、4 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
A.8 000??? B.10 000??? C.6 000??? D.4 500
16.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
A.四川──水力资源????? B.山东──气候资源
C.黑龙江──矿产资源??? D.内蒙古──水资源
17.日本、荷兰等国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原因是( )
A.气候适宜??? B.自然灾害少???
C.大量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 D.人口素质较高
18.下列决策有助于提高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是( )
A.提倡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 B.为发展经济引进有污染的企业
C.追求高消费,改善生活质量??? D.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建设高耗能企业
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回答19~20题。
?
19.上图中最能反映我国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 )
A.耕地面积在减少??? B.总人口数在增加???
C.人均耕地在减少??? D.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
20.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 )
A.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
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C.推广良种,提高亩产
D.提高粮食进口量,缓解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二、综合题
21.读“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因素表示 ,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2)图中B因素表示_______,该因素的发展与变化,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 的变化。?
(3)图中C因素表示人口的 ,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C因素并不相同,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影响。?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1 某地区未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
耕地(公顷)
森林面积(公顷)
淡水(立方米)
0.1
0.1
2 000
表2 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
人口(万)
面积(平方千米)
耕地(平方千米)
森林面积(平方千米)
年径流总量(立方米)
6 200
22万
8万
7.5万
5 105亿
材料二: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
(1)由材料一表中数据计算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耕地______,森林面积______,淡水_____。
(2)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_____,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哪些?
(3)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是______,但是这种资源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
2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我国地理环境的承载力大体呈现怎样的空间分布规律?
?
(2)试分析造成东西部地理环境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
?
参考答案
1.A 2.D
解析:图中两条曲线分别是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生活质量与人口规模的相关关系。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生活质量都是随人口规模的增大先提高后降低,生活质量的最高值所对应的人口规模就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最佳人口规模。第2题,读图即可判断出正误。
3.B ?4.D?
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5.C 6.A 7.A
解析:第5题,消费水平越高,对资源的消耗就越多,环境人口容量就越小。因此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是人口的消费水平。第6题,资源数量越多,科技水平越高,同时人的消费水平在合理的范围内控制的越低,则环境的人口容量会越大。第7题,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科技水平低下,对资源开发能力不足,因而环境人口容量小。
8.B 9.B
解析:第8题,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很显然“活得舒服”不是指环境人口容量,排除A;一个地区供养人口的多少,与资源数量、科技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与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排除C、D项;答案应为B。“活得舒服”应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受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应是一个“虚数”。第9题。超出本地区范围过度索取资源、发展生产违背了可持续发展原则,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地区的最适宜人口数,不是加快人口增长。
10.B 11.D 12.B
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第10题,表中的人口合理容量及人口合理密度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变化,它们之间存在很大相关性,主要考虑的是自然因素。第11题,热带雨林气候区理论测算的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都居首位,但实际上人口分布数量远没有达到理论测算值。第12题,纵观人类历史,科技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大,从小到大依次为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
13.A 14.A
解析:第13题,人地关系最理想的情况,莫过于人口数量永不超过环境容量,使人与环境永远和谐发展下去。最不理想的是人类破坏了环境,使环境人口容量变小。第14题,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5.D 16.D 17.C
解析:第15题,套用“木桶效应”,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最长木板,而取决于最短木板,题干中四类要素最少供养人口数为4 500人。第16题,内蒙古地处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缺乏,成为制约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因素。第17题,日本、荷兰等国虽然国土狭小、资源不足,但充分利用其他国家资源,使得人口合理容量较高。
18.A ?
解析:提倡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能提高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而B、C、D项均会降低该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
19.C? 20.C?
解析:第1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近50年来,我国耕地面积日益减少而总人口数在不断增加,人均耕地在减少,说明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第20题,由“环境负担”公式可知,减轻环境负担的途径应落实在技术方面,故通过生物技术改良品种增加农作物产量能有效减轻环境负担。
21.(1)资源 (2)科技发展水平 环境人口容量(3)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资源状况是影响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通过改变获取资源和利用资源的手段而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22.(1)0.001 3 KM2/人?? 0.001 2 KM2/人 8 234 M3/人(2)耕地? ①在城市公共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②积极开发宜农荒地;③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④适当输入或进口部分农副产品,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3)淡水?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建设水利工程
解析:本题主要是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及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第(1)题,由表2中数据计算可求得答案。第(2)题,由材料二可知该地区耕地面积减少较多,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因素。第(3)题,由于该地区森林面积增加,淡水资源的数量会增加,但要注意防治水污染,以免影响水资源的质量。
23.(1)具有由沿海向内陆(由东向西)环境承载力逐渐下降的趋势。(2)①耕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差异;②人口素质的差异;③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④人口的生活和消费水平的差异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地理环境承载力的分布和产生差异的原因。第(1)题,结合图例说明和图示可以明显看出,我国地理环境承载力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呈减小的趋势。第(2)题,地理环境的承载力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造成我国东西部环境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有:①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和水资源;②人口的素质和科技发展水平,特别是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③人口的生活和消费水平等。
课件22张PPT。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在智利西部烟波浩渺的南太平洋上,有一个面积仅约117平方公里的小岛——复活节岛,这是一座孤岛,离它最近的有人居住的地方远在2 000公里外。它以神秘的巨石人像、“会说话的木板”和奇异的风情吸引着无数游人。早期拉帕努伊人发现这是一块物产丰富的土地,他们的人口在岛上迅速繁衍,到1680年膨胀到2万人。为了养活增加的人口,他们无节制地开发资源,到1877年,岛上只剩下111人。
复活节岛的悲剧说明了什么?人类怎样才不至于重复复活节岛的悲剧?1、概念:指环境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 (一)环境承载力(用来表示环境对人口容量的限度)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二)环境人口容量1、概念2、制约因素 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等 主要制约因素 ——①资源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当然越多。②科技发展水平 科技水平决定开发资源的数量,科技水平越高开发资源数量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③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人口消费水平决定消耗资源的数量,消费水平越高,消耗资源越大,环境人口容量越小。④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二者呈正比。理解“木桶效应”,完成12页读图思考题。 1、该地区或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将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 2、会,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增加。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各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资源越贫乏,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负相关正相关正相关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消费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科技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讨论:现阶段,地球究竟能够容纳多少人口的问题上,存在几种不同观点,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科技发展;尚未被开发利用的领域当前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加速会引发多种问题既看到人口增长产生的问题,也对科技充满信心①.不确定性 : 现有资源的不确定性、科技发展水平、地区与外界交流程度以及人口消费水平的不断变化。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②.相对确定性 : 假定技术水平、资源的基础和潜力和对外开发程度的相对稳定,消费水平变化不大。1、人口的合理容量的概念 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讨论: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讨论: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环 境资 源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最大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适度人口规模2、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意义 当前世界上的人口问题:人口过快增长人口城市化人口老龄化人口问题引发资源问题环境问题3、保持合理的人口容量的措施 就整个世界来说:一方面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套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就各国、各地区来说: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的持续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我国的目前人口增长模式基本实现了向现代型的转变,自然增长率下降了,但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过多,故控制人口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 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控制在16亿左右,但目前13亿人口已使我国的许多资源不堪重负。所以,我国必须在今后较长历史时期内继续实行计划生育。读14页阅读材料,完成活动题。 1.地球上适合供养多少人口是由哪个指标来反映的( )
A.环境承载力 B.环境人口容量
C.人口合理容量 D.科技水平
2.研究和制定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在于( )
A.指导农业生产的发展
B.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C.限制消费水平的提高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
C B A读“我国人口和耕地今后发展的可能趋势示意图”,回答问题。3.我国耕地承载量面临的问题与影响是( )
A.压力增大 导致农业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B.压力减小 农业生态系统得到改善
C.保持稳定 农业产量有所增加
D.压力增大 对农业生产影响不大 C4.目前,国家为解决耕地问题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是( )
①继续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②大力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③加强耕地保护政策的落实
④改善生态环境,全面促进城市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