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数量变化》同步训练(第2时)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
1.如果a、b、c分别代表三个国家,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a──德国??B.b──肯尼亚? C.c──印度?? D.b──日本
2.造成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是(??? )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②国家强制性的政策 ③医疗卫生水平落后 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14·茂名二模)下图为2010年我国各省老年人口占该省总人口比重图(不含港、澳、台数据)。读图,完成3~4题。
3. 2010年我国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
A.京津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川渝地区
D.珠江三角洲地区
4.图示西藏老年人口比例特点的成因是( )
A.自然增长率高
B.出生率低
C.医疗水平高
D.迁入人口多
下图为国家经济发展时期与其人口数量变迁的统计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各曲线所代表的意义,正确的是( )
A.①为出生率;②为死亡率
B.②为出生率;③为人口变化数
C.①为人口数变化;②为死亡率
D.①为人口数变化;②为出生率
6.关于此统计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过渡期时,人口增长迅速
B.过渡期时,死亡率高于出生率
C.工业前期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均高于工业后期
D.工业期时,出生率下降,但人口数仍然持续增加
阅读下列图片资料,完成7~8题。
7.关于该图反映的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4岁人口过少,需要提高人口出生率
B.2013年,15—59岁人口达57.9%,劳动力充足
C.2005—203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
D.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
8.关于上述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出生率从新中国成立后一直维持在高水平波动
B.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死亡率逐渐下降
C.生活质量提高,人均寿命延长
D.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
9.读甲、乙、丙、丁四地的近年人口统计图,图中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丁、丙、乙、甲 D.丁、乙、丙、甲
10.(2014·韶关二模)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我国逐步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一政策的实施可能使( )
A.人口死亡率较目前更高
B.国家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增大
C.0-15岁人口比重上升
D.人口向国外进行大规模迁移
11.老少比=×100。下表是2009年四个国家人口统计数据,其中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 )
国家
0-14岁人口比重(%)
老少比
波兰
15
87
西班牙
15
113
白俄罗斯
15
93
匈牙利
15
107
A.波兰 B.西班牙
C.白俄罗斯 D.匈牙利
二、综合题
12.读中国人口增长模式发展变化图,完成(1)~(6)题。
(1)图中三条曲线代表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A为________,B为________,C为________。
(2)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出生率、________死亡率、________自然增长率的________型。
(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值出现在________年前后,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其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02年,我国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分别是1.3%、0.6%、0.7%,这说明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属于________出生率、________死亡率、________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
(5)我国下列省市区中,目前已完成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是(双选)( )
A.上海 B.江苏
C.西藏 D.宁夏
(6)利用表中提供的数据,在图中绘出1975-2000年期间的B曲线。
年份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出生率/%
1.82
2.10
2.10
1.71
1.34
死亡率/%
0.63
0.68
0.67
0.66
0.64
13.(探究创新题)阅读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 在2013年“两会”上,一份由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提出的“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的调研报告引起高度关注,这份沉甸甸的《调研报告》再次表明,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已刻不容缓。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人口年龄性别结构:2000年(灰色)和2050年(白色)
(1)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__________。
(2)由材料二可知我国人口到2030年将达到约14.5亿,到2050年却约为13.59亿,这是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请说明我国在21世纪中叶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怎样的特征?这会带来哪些人口问题?试说明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参考答案
1.B 2.C
解析:由图中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数值可判断,a属于“高─高─低”模式,目前存在于少数发展中国家;b属于“高─低─高”模式,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这种模式;c属于“低─低─低”模式,分布于大多数发达国家与少数发展中国家。c的低自然增长率是因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人们生育观念转变,导致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慢。
3.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四川和重庆的老年人口占全省总人口比重均大于百分之十,且在所有省市中最高,因此老龄化程度最高的是川渝地区。
4.A
解析:西藏地处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偏低,人口出生率较高,自然增长率较高,这样导致其老年人口比重偏低。
5.D 6.B
解析:第5题,图中①曲线整体呈上升趋势,应为人口数变化,②为出生率,③为死亡率。第6题,过渡时期,死亡率下降明显,出生率尚未大幅下降,死亡率低于出生率。
7.D 8.A
解析:第7题,我国仍要维持人口的低出生率水平,老龄化问题严重,劳动力越短缺。图中反映的中心问题是我国的老龄化问题。第8题,上述问题主要是人口老龄化。产生该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后生活质量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人口死亡率下降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出生率在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下降。
9.B
解析:首先看0-14岁人口的比例,再看15-64岁的比重,再对比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数值,可以判断选B。
10.C
解析:生育小孩就是婴儿增多,也就是0-15岁人口增多。
11.B
解析:此题关键是对老少比的理解,根据题干老少比的公式,可知老少比的值越大,人口老龄化越严重,再结合表中的数据西班牙最大,即选B。
12.(1)出生率 自然增长率 死亡率
(2)高 低 (较)高 传统
(3)1960 受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
(4)低 低 低 (5)AB (6)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图表分析能力、绘图能力以及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根据人口增长模式中“三率”的关系: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可判断三条曲线的名称。根据图中“三率”的数据可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口增长模式是“传统型”;1960年“三率”出现反常现象,出生率骤降,死亡率骤升,致使自然增长率极低,这是因为死亡率不仅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明显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根据2002年的“三率”数据可判断出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属于“三低”的“现代型”,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区人口转变存在着不同步性,我国沿海经济发达的省市区已完成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而内陆省区还处于过渡阶段。
13.(1)现代型
(2)人口出生率进一步降低,老龄人口增加等因素导致人口呈负增长。
(3)人口年龄结构:青少年儿童比重降低,老龄人口比重增加,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带来的问题:人口增长缓慢,老年人口比重高,劳动力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措施:发展经济、建立健全社会养老福利体系;适当延长老年人退休年龄等。
解析:当前我国人口呈现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特征,人口增长趋于低速增长状况。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在2030年之前我国人口持续增加,之后由于出生率下降,老龄化等大兵团导致人口负增长,分析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可知,我国在21世纪中叶老龄化趋势更加明显。
《人口的数量变化》同步训练(第1课时)
一、选择题
1.产业革命前,世界人口增长缓慢,从根本上说,其原因是( )
A.各国控制人口的政策
B.生产力水平低
C.人口死亡率高
D.自然灾害和战争频繁
读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图,回答2~3题.
2.关于图中各阶段人口增长趋势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各阶段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与其他因素无关
B.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
C.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除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外,也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有关
D.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
3. 图中“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是人口增长最快的一个阶段,关于其原因,下列分析最准确的是( )
A.发展中国家纷纷独立,经济得到发展,社会安定,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提高
B.发达国家贡献了大部分的新增人口
C.新的矿产资源被大规模发现,刺激了人口增长
D.战争使人口减少,战后人口反弹
4.在世界人口增长过程中,人口增长速度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有差别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业革命后人口增长最快
B.“二战”后人口增长最快
C.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增长速度最快
D.地势平坦地区的增长速度最快
(2013·中山期末)下图为我国某省四个不同年份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6.按照联合国标准,如果一个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0%,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的时间在( )
A.①~②期间 B.②~③期间
C.③~④期间 D.④~①期间
据国家普查项目和周期安排的有关规定,国务院于2011年4月公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结果。读2000年以来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用每百名出生女婴数相对应的出生男婴数表示,正常的人口性别比为102到107)变动情况图。据此回答7~8题。
?
?
7.关于图中我国男女性别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2000年以来我国男女性别比都偏离正常水平
B.男女性别比过高会影响社会安定
C.男女性别比过高会导致体力劳动者减少
D.近几年,男女性别比增速呈现减缓甚至减少的趋势
8.导致我国男女性别比偏高的主要原因有( )
①存在重男轻女的封建意识 ②中国农村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 ③现代胎儿鉴别技术的进步 ④由我国独特的自然环境所决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9~10题。
时期(年)
1985~1990
1990~2000
2000~2011
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
6. 49
5. 72
6. 22
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
3. 77
4. 28
3. 79
9.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
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不断增加??? D.逐渐减少
10. 据表1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二、综合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某岛屿及附近海域等高线图。
材料二:据统计,2010年该岛屿所在国家的人口已达2.35亿,成为世界第四人口大国,该国的石油、锡、天然气、铀、镍、锰、铜、铬、铝土矿、金刚石的储量也较丰富。
描述该岛屿的地形特征。
据材料二,简述该国的人口变化特点,并分析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和这种变化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
参考答案
1.B
2.C
3.A
4.B
5.D
6.A
7.C?? 8.A
解析:第7题,根据题干及图形信息可知,2000年以来我国男女性别比都偏离正常水平,但近几年男女性别比增速呈现减缓甚至减少的趋势,性别比过高,导致男性人口比重较大,不利于社会的稳定。第8题,我国男女性别比偏高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与自然环境无关。
9.C?? 10.D
解析:由表格可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均为正值,说明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都在不断增长,但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低于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第8题选C。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为正值,可知城市用地在不断增加,大量的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故第9题选择D项;城市用地主要以住宅和工业为主, A项错误;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且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转变为现代型,城市人口增长应以机械增长为主,C项错误;B项判断依据不足。
11.(1)该岛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分布在北部及沿海地区。(2)变化特点:人口增长率降低,人口数量增大。原因:资源丰富,科技进步,农业单位面积产值提高。环境问题: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第(1)问,由等高线数值和分布可知其地形特征。第(2)问,人口变化的特点可从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率两方面分析。人口增长的原因应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资源、科技、经济等方面分析;新增人口会消耗更多的资源,从而导致植被退化、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问题。
课件28张PPT。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第1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建议本节课分为两个课时,第1课时达成学习目标1】情景导入1999年10月12日0时2分,一名男婴在波黑降生,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右一)专程来到医院看望母子二人。菲律宾当地时间2011年10月30日23时58分,一名体重2.5公斤的女婴丹妮卡·卡马乔在首都马尼拉的医院降生,成为象征世界第70亿人口的婴儿之一。 新华网北京1月6日电(记者樊曦):2005年1月6日零点2分,中国的第十三亿个公民在北京妇产医院诞生。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向宝宝颁发了中国第13亿个公民荣誉证书,并向孩子的父亲赠送了婴儿用品。 走进课堂 就一个地区而言,引起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可能有哪些?思考?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 人口自然增长是指某时期某人口中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后的余数(或差额)。概念!公式: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一些国家2001年的人口再生产资料-0.120.9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则人口增长快
出生率=————×100% 死亡率=————×100%
出生人口总人口死亡人口总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 ×100%
=出生率—死亡率年内出生人数—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知识拓展自然增长率(a)若a>0若a<0若a=0人口持续增长人口保持稳定人口开始下降例:
右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
变化曲线图,该国人口达到顶
峰的时间为: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总数的关系a增加,增长加快a减少,增长减缓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自然因素育龄妇女的比重经济发达程度:工业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出生率高文化教育水平:女性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出生率越低医疗卫生条件婚姻生育观 瑞典:夫妇双方均有18个月产假,若育有三名子女,每月可获约3400元人民币补贴。
法国:基本享有16周产假,生第三胎产假增至一年,每月更可获约1万元人民币补贴。
俄罗斯:三十岁以下夫妇生首胎可获约4000元人民币的奖金,生第三胎则获8000元人民币的奖金。 中国:自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已从1980年的1.82%下降到2004年的1.23%.人口政策探究1840-1949分析近现代影响我国人口增长的因素。 时段原因战争1949-1982曲线变陡,
说明人口
增长速度
加快恢复经济生产1995年左右曲线略微平缓
表明人口增长
速度趋缓计划生育政策、经济快速发展、生育观等曲线平缓表明人口增长缓慢 1950年以来中国人口的自然变动活动1、200000×2%=4000人200000×(1+2%)10=2437994145人243799×1.7%=2、人口数量增长的快慢
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
人口基数大小。1.假如某地某年有20万人,第一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那么,这一年会增加多少人口?假设其他条件保持不变,10年后,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若降至1.7%,到那时一年会增加多少人?2从以上计算结果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和启发?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和基本国策三个阶段:
解放前——人口增长不快。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新中国成立后——人口迅速增长。
70年代以来——人口增长率下降。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
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基本国策:计划生育。
基本内容: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
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目标:使人口的生产与物质资料的生产相适应。 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形势:不断增长世界人口每增加十亿人所用时间在缩短读图技巧阅读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①读图名 ②读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③判读图形变化特征(两图中曲线曲率的变化反映
了对应时段内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④思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两图均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数量增长的不同特点) 两级台阶1缓慢加速明显加快 世界人口增长在时间分布上的特点迅猛增长 数量少 数量较多 持续增加 数量多 增长缓慢 增长加速 明显加快 空前增长 人们获取食物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害水平差,人口死亡率高 生产力水平提高,食物供应稳定可靠,死亡率下降 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人们获得充足的食物,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很低 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灾害和疾病防御能力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 20世纪以来影响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1950~2005年各大洲人口增长2018-11-20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受教育水平高,生育观念转变等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等
对比分析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及原因差异(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制度、生育观念等方面分析原因)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增长缓慢增长迅速鼓励生育,接纳移民活动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都会导致什么样的问题呢?
如果人口增长很快有什么问题呢?
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面临压力增大,老年人生活困难、孤单等问题,也会影响经济正常发展。 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加,社会治安、教育、交通以及环境等各方面的压力增大,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提高人口素质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知识拓展材料一 现金津贴 意大利新措施鼓励生育
意大利的出生率连年下降,国内人口出现负增长,为了鼓励人民多生育,意大利政府用心良苦地宣布一项新措施,就是给予生育一胎以上的家庭经济津贴。从生育二胎开始可以一次性领取由政府支出的1000欧元的津贴。
材料二 战后德国人口的增长主要是靠外来移民
德国人口出生率很低,是世界上出生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对夫妇只有1.8个孩子。战后德国人口的增长主要是靠外来移民。在德国每年有14.5万多名婴儿的父母是外籍人或父母的一方是外籍人,占全德婴儿出生率的20%。 读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各阶段人口增长趋势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各阶段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与其他因素无关
B.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
C.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除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外,也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有关
D.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随堂训练C 读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图,回答1~2题。
2. 图中“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是人口增长最快的一个阶段,关于其原因,下列分析最准确的是( )
A.发展中国家纷纷独立,经济得到发展,社会安定,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提高
B.发达国家贡献了大部分的新增人口
C.新的矿产资源被大规模发现,刺激了人口增长
D.战争使人口减少,战后人口反弹随堂训练A 知识网络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自然增长率国际人口数量变化国内人口数量变化影响因素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课件27张PPT。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第2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建议本节课分为两个课时,第2课时达成学习目标2】情景导入俄罗斯妇女生子带薪产假三年。 为了解决人口问题,俄联邦政府一直通过各项措施鼓励国民多生孩子
生育子女多的妇女被当做“英雄母亲”,放产假3年且工资奖金照发。
比如别尔哥罗德州政府曾承诺,出资为多子女家庭购买小洋楼和小轿车;
乌里扬诺夫斯克州曾专门召开机关人员全体大会,给每个人下达生孩子的任务,生儿育女多的人员不仅将获赠汽车,甚至还能升职。 走进课堂概念! 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人口再生产类型,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 、 和人口 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模式说出死亡率曲线的变化趋势(‰)1020304010203040时间(‰)人口增长模式说出出生率曲线的变化趋势(‰)1020304010203040时间出 生 率(‰)人口增长模式(‰)1020304010203040出生率死亡率(‰)时间出 生 率自然增长率提示:图中有两条曲线,一条表示出生率,一条表示死亡率,二者之差是自然增长率。
从图上看,出生率曲线和死亡率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越大,自然增长率越高;两曲线越接近,自然增长率越低。若死亡率高于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呈负增长。人口增长模式(‰)1020304010203040出生率死亡率(‰)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原始低增长阶段加速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低速增长阶段时间出 生 率自然增长率原始型传 统 型现代型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1020304010203040出生率死亡率(‰)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原始低增长阶段加速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低速增长阶段时间出 生 率自然增长率原始型传 统 型现代型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热带地区一些土著居民非洲东部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德国、法国、英等欧洲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始于死亡率的下降。人口增长模式2018-11-20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开始的标志: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高高低高低低低高低原始社会时期农业社会、产业革命时期现代社会时期死亡率的下降生产力的发展方法技巧:如何确定人口增长模式 目前世界上主要存在着现代型和传统型两种增长模式,二者的根本区别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并且可以把1%作为二者的划分界线。若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1%,则是传统型;若小于1%,而人口出生率大致在1.5%以下,则是现代型。世界及各大洲的人口及其自然变化(2005年)人口增长模式时间上的变化原始社会时期 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条件极差,人们抵御自然灾害和疾病的能力很差 农业社会、产业革命时期 生产力水平提高,生存条件明显改善,抵御灾害能力提高,但传统经济对劳动力数量依赖大 现代社会时期 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生产力水平高,医疗卫生条件好,社会福利、养老保障制度改善 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欧洲、北美亚非拉现代型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人口年龄金字塔1.含义:人口金字塔是一种用几何图形来形象的表示人口性别年龄构成的方法。将人口的性别、年龄分组数据,以年龄(或出生年份)为纵轴,以人口数或年龄构成比为横轴,按左侧为男、右侧为女绘制的直方图,其型如金字塔,称为人口金字塔。人口金字塔能形象直观地反映了人口的年龄性别构成,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的现状、类型。人口年龄金字塔2.类型:人口金字塔可分为三种类型(如图1所示):
年轻型、成年型和年老型。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
⑴年轻型——年轻人比重大,塔形下宽上尖(如左图);⑵成年型——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很大,塔形较直,只在高龄部分急剧收缩(如中图);
⑶老年型——年轻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上比重较大,塔形下窄上宽(如图1)。从发展来看,上述三种类型相应地为:⑴增长型;⑵稳定型;⑶衰退型。人口年龄金字塔 人口学家常常按人类生命史不同阶段分组,一般分为少年儿童组(0~14岁)、青壮年组(15~64岁)和老年组(65岁以上)三组。人口年龄金字塔图——判图技巧 1.读懂纵横坐标
含义,分析不同年龄
组、不同性别分别所
占的比重。以图2为
例,横坐标中间为0,
向左为男性某一年龄
段所占总人口的比重,
向右为女性某一年龄
段所占总人口的比重。
把该地区人口按5或
10为一年龄段进行分组,设为纵坐标。据图可知,0~4岁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4%,0~4岁女性约占总人口的3.8%,说明0~4岁的男性所占比重要比同年龄段女性的比重要大。顺着纵坐标向上,可依次分别判断出其他不同年龄段男性及女性所占的比重。人口年龄金字塔图——判图技巧 2.要用变化的观点来分析某一年龄段不同时间所占比重的变化。
假设该地区是封闭的,不存在人口外流也不考虑外来人口迁入的影响,某一年龄段的人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上升到上一年龄段内,男女所占的比重会随着人口的死亡而逐渐减少。人口年龄金字塔图——判图技巧 3.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某一时间不同年龄段所占比重的含义。
如年轻型,少年儿童所占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都长期较高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人口主要是育龄人群比重高,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如果不降低生育水平,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就迅速增加,不断扩张,将会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再如老年型,少年儿童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人口问题是育龄人群比重低,如果生育水平不变,他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将成负增长,人口缩减。这种类型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会带来劳动力不足、社会养老负担过重等问题。人口年龄金字塔图——判图技巧 4.在分析判断时要结合该地当时实际,充分考虑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
如当发生大规模战争时,会导致该时期青壮年男性人口所占比重减少;某地区轻工业迅速发展会吸引大量的年轻女性劳动力到此务工,导致该时期女性青壮年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同年龄段的男性比重。另外,某些环境因素也会导致男女出生率或死亡率产生差异,从而影响到同一年龄组男女所占比重不同。 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
A.年轻劳动力过剩? B.老龄化趋势显著?
C.自然增长率上升? D.人口出生率较高
随堂训练【解析】:对比分析该图1980—2025年人口金字塔图可知,0~15岁少年型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说明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故C、D说法错误;20~45岁年龄段(年青人口)人口比重2000~2025年呈下降趋势,说明年轻劳动力会逐渐短缺;60~80岁老年人口比重呈明显增多趋势,反映老龄化趋势显著。B 下图是某地人口年龄金字塔图。造成该地人口年龄金字塔出现一对“翅膀”的原因是( )
A.大量老人和少年儿童迁往外地
B.有大量外来劳动力涌入该地就业
C.年轻夫妇多不愿生孩子
D.中年人多外出打工
随堂训练B【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老人、中年人、和儿童各段人口金字塔变化趋势正常,15~29岁的人口比重明显增多,说明这种现象是大量外来劳动力涌入造成的。 知识网络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增长模式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