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金乡县第二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一单元 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课件(11张ppt)+教学设计(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金乡县第二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一单元 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课件(11张ppt)+教学设计(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3 07:53:32

文档简介

课件11张PPT。装在套子里的人作者 契诃夫一、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的运用。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二、情节结构 本文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1、概括地写别里科夫的特征。
2、具体地写别里科夫与华连卡婚事的失败。
开端:别里科夫认识华连卡。
发展:漫画事件、骑车事件。
高潮:别里科夫与柯瓦连科的交锋。
结局:婚事失败,别里科夫一病不起。
3、写别里科夫的死和出葬,并指出像别里科夫这样的套中人还有很多。 1、别里科夫有哪些“套子”?
2、你认识到的别里科夫是个怎样的人?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人物?


三、思考与讨论别理科夫有哪些“套子”?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
眼戴黑眼镜
耳用棉花堵
脸藏在衣领里衣着
打扮生活
习惯伞、表、刀装在套子里
坐在马车支起车蓬
卧室象箱子有形的套子别理科夫有哪些“套子”?无形的套子职业上:歌颂过去、歌颂从没存在过的东西,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思想上:论调上:只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只求不出乱子四、人物形象分析 怪外表装扮怪生活习惯怪衣着上的套子用具上的套子职业的套子生活中的套子思想方式怪思想的套子言论怪论调的套子行为怪心理怪婚事怪死得怪好一个“丑八怪”哦!总结:别里科夫是时代的典型,又是性格的典型。“套中人”成了一切害怕新生事物的人的代名词。五、夸张与讽刺1、夸张
①夸张人物形象,像别里科夫这样整天躲在“套子”里的人是不可能存在的;
②夸张人物的作用,说他辖制整个中学和全城,大家什么都不敢干。
这些夸张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展现了社会的真实本质。别里科夫是众多“套中人”的典型代表,而他对人们的压制,也是种种专制压迫的结果。2、讽刺
①通过对别里科夫性格行为夸张,嘲讽了“套中人”的丑陋和可憎。
②以戏剧化的情节,描写别里科夫可悲的下场。
练习:找出课文中带有讽刺意味的语句,并作分析。谢谢观看!教学主题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五第一单元第二课。本单元属于小说单元,学习小说,首先要抓住其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通过这三要素的分析进而把握小说的主题。小说可以说是人生的“百科全书”,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我们不但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知识更可以提高我们的素养。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深入研读和课堂讨论,让学生自己探究文章的深刻内涵,自己体会当时那个年代的特征,同时也帮助学生提高小说阅读和鉴赏能力。《装在套子里的人》塑造了一个胆小怕事,反对一切社会变革的典型人物形象。本文的作者是契诃夫,他是19世纪末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和剧作家,以短篇小说和莫泊桑齐名,他们和马克?吐温一起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他的作品揭露了沙皇政府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和剥削,讽刺庸俗腐朽的市侩习气,同情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 契诃夫的这篇小说发表于1898年,它通过别里科夫这个文学形象反映了19世纪末期俄国的社会生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小说的学习热情一向很高,高中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文学知识的积淀,同时也保持有对小说学习的兴趣,再加上本单元前一课的探讨,所以这节课应该可以展开得更顺利一些。但是,他们对小说的深入体会依然较浅,往往停留在表层,还应往深处引导,指导他们自己分析体会小说的能力,抓住学生这一特点便可依学生而展开本课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1.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的运用。
2.训练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通过诵读品味小说的过程里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在本节课的授课过程中,采取“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方式进行教学,运用ppt的教学方式。有静态的图片也有动态的小动画。中间穿插的有趣图片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的感受人物并感知当时的社会环境,让学生面对画面畅谈自己感受的方式,可以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体会人物形象的环节适当链接一个小视频,以展示主人公的典型形象,让学生进行模仿,自己现场编排一个小话剧来营造一种主人公氛围,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感知主人公,进而体会作者这么表达的深刻意义。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一、导入新课:
以别里科夫的典型形象导入
按老师描述的词语想象人物
?
二、介绍作者和背景
教师指导,可以回顾初中学过的契诃夫的作品
展示自己所搜集的作者和背景知识
图片展示
三、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师生共同探讨,课文分三部分
共同探讨
图片展示
四、走进人物,分析人物形象
教师提问学生参与讨论
1、结合题目装在套子里的人,从文章的描述分析到底存在着那些套子。
2、分析这些套子的作用。
3、作者精心刻画这一人物的外表意图何在。
?
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出刻画人物典型特点的语句,体会作者的独特表现形式,并试着自己编演小话剧
穿插小视频
五、拓展延伸
指导学生分析与《祥林嫂》的异同
分析本文与《祥林嫂》的异同
文本阅读
六、作业
让学生试写读这篇小说的思考
?
?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鉴于作者采用的讽刺手法来表现人物,所以学习的过程是应该有笑声的,力求更夸张的去表现人物,例如,通过展示图片,图片中可以夸张地突显人物的个别特征,并且着重让学生参与,主要运用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推举发言人,回答问题,其他小组可以补充、修正。这样,可以让学生笑了,但更感到一种深深的悲哀。最后我们通过给别里科夫制定病历的方式结束,再次在笑中透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