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第二课时)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分子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再分
B.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数目和种类不会变
D.原子构成分子,原子的体积质量一定比分子小
2.下列分子模型中,可以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是( )
A. B. C. D.
3.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在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时往往引入模型。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模型, 有关该模型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改变
C.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 D.和化学性质相似
4.2022年北京冬奥会启用了新型大巴车一氢燃料电池汽车。其原理是利用氢气与氧气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能驱动,实现零污染排放。其反应原理的微观模型如图所示。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氢气、氧气、水三种物质都由分子构成
B.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C.该反应过程中氧原子和氢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D.2个氧分子和2个氢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5.下列各图中●和〇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中能表示保持H2O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 B.
C. D.
6.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如图表示(表示汞原子,表示氧原子),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氯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微粒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7.下列图示中能正确表示两个氮分子的模型是( )
A. B.
C. D.
8.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有趣的结构和性质。例如,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弱电场,能使水在常温常压下结成冰(俗称“热冰”,结构见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弱电场下,水分子的排列从无序转变为有序
B.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原子个数发生变化
C.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D.利用该性质,人们可能在常温常压下建成溜冰场
9.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在0℃常压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的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0℃,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M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 )
A. B. C. D.
10.下列对一些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为蓝色 构成物质的原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B 金刚石的硬度远大于石墨 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 水通直流电产生氢气和氧气 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D 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车胎容易爆裂 分子间间隔变大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1.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有 ,由原子构成的有 (填序号)。
A.铜
B.二氧化硫
C. 液氧
D.硅
E.碘
F.冰
12.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如石墨由 构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氧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氢分子(或氧分子)与水分子,可得出什么结论?
。
(2).比较过氧化氢和水分子、乙炔分子和甲烷分子,可得出什么结论?
。
14.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1)从微观粒子角度而言,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裂成 和 ,分裂出来的 又重新组合成 ,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 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由该实验可知,分子由 构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15.从微观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构成和物质的变化,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
(1)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甲烷 B.金刚石 C.石灰石 D.氮气
(2)如图分别是物质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
①图1表示的变化,从微观角度看改变的是 。
②图2表示的变化,所表示的宏观事实是 。
③图2表示的变化,从微观角度看,在变化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
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醛分子中有 种原子;1个甲烷分子中有 个原子;
(2)比较氢分子(或氧分子)与水分子,可得出的结论是 。
(3)比较过氧化氢和水分子、乙炔分子和甲烷分子,可得出的结论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C D A D C AD B A
1.C
【详解】A、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错误;
B、原子和离子也能够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例如由原子、离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原子、离子保持,错误;
C、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数目和种类不会变,正确;
D、分子的质量和体积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和体积大,但不同种分子和原子无法比较大小,错误。
故选C。
2.A
【分析】每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共含有2个原子。
【详解】A、图示分子是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的,每个分子中含有2个原子,符合题意。
B、图示分子是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的,每个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不符合题意。
C、图示分子是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的,每个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不符合题意。
D、图示分子是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的,每个分子中含有5个原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C
【详解】A、根据反应的微观模型可知,反应前后的分子种类不相同,所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选项错误;
B、根据反应的微观模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相同,没有发生改变,选项错误;
C、根据反应的微观模型可知,表示氧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即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 ,选项正确;
D、由图可知,是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是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即两种物质的分子是结构不同的微粒,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选项错误,故选C。
4.D
【详解】A、由图示可知,氢气、氧气、水三种物质都由分子构成,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由图示可知,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由图示可知,该反应过程中氧原子和氢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由图示可知,1个氧分子和2个氢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5.A
【详解】A、水是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该图能表示水分子,能保持H2O化学性质的,故A正确;
B、该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的混合气体,不能保持H2O化学性质,故B错误;
C、该图表示氢分子,不能保持H2O化学性质,故C错误;
D、该图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不能保持H2O化学性质,故D错误。
故选A。
6.D
【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结论正确;
B、氧化汞受热分解的本质是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汞原子重新组合成汞。原子是不可分,结论正确;
C、氧化汞受热分解的本质是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汞原子重新组合成汞。故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结论正确;
D、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由此还证明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只分子,还有原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结论错误。
故选:D。
7.C
【详解】一个氮分子由两个氮原子构成,所以一个氮分子的模型为“”,则两个氮分子的模型为“”故选C。
8.AD
【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弱电场下,水分子的排列从无序转变为有序;故正确;
B、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只是水分子的排列从无序转变为有序,分子的个数没有变化,所以原子个数也没有变化;故错误;
C、上述变化过程中水分子的排列从无序转变为有序,分子之间的间隔也发生了变化;故错误;
D、利用该性质,人们可能在常温常压下建成溜冰场,正确。故选AD。
9.B
【分析】氮气分子极少数分解,即分子大小不变,分子数目基本不变化,主要原因是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了一倍,气体体积增大一倍。
【详解】A、该变化中分子体积增加了,而上述变化中分子大小不变,只是间隙变大,与题意不符,故A不正确;
B、该变化中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了一倍,而分子大小没变,分子数目也基本不变,符合题意,故B正确;
C、该变化中分子全部破裂了,原子变大了,与题意不符,故C不正确;
D、该变化中分子全部破裂成了原子,与题意不符,故D不正确。故选B。
10.A
【详解】A、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是因为它们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B、金刚石的硬度远大于石墨是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水通直流电产生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D、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胎容易爆裂,是因为夏天温度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11. BCEF AD
【详解】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A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B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C液氧由氧气分子构成;D硅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由硅原子直接构成;E碘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由碘分子构成;F冰的成分是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故答案为BCEF;AD。
12. 碳原子、 氧分子、 氧原子
【详解】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石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氧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氧原子。
13. 分子可以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也可以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 分子不同是由于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或数目不同
【详解】(1)由氢分子与水分子的结构模型可知,分子可以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也可以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故填:分子可以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也可以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
(2)比较过氧化氢和水分子、乙炔分子和甲烷分子的分子结构,可得出分子不同是由于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或数目不同;故填:分子不同是由于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或数目不同。
14. 氢原子 氧原子 氢分子 氧分子 水分子 原子 水分子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能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详解】(1)由电解水中水分子分解过程示意图,从微观粒子角度而言,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由该实验可知,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水分子是保持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能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故答为:(1)氢原子,氧原子,氢分子,氧分子;水分子;(2)原子,水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分子能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15. B 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只是分子间隔变小 氢气和氯气点燃生成氯化氢 原子
【详解】(1)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金刚石是由原子构成的,硫酸铜是由离子构成的,氮气是由分子构成的,故填:B;
(2)图①是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故答案为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只是分子间隔变小;
②图2表示的变化,所表示的宏观事实是氢气和氯气点燃生成氯化氢.
故答案为氢气和氯气点燃生成氯化氢.
③由图②可得到: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因此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原子,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分子,而分子的数目可能发生改变;故答案为原子.
16. 3 5 分子可以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也可以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合理即可) 分子不同是由于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或数目不同(合理即可)
【详解】(1)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甲醛分子中有碳、氢、氧3种原子;1个甲烷分子中有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共5个原子;
(2)由氢分子与水分子的结构模型可知,分子可以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也可以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
(3)比较过氧化氢和水分子、乙炔分子和甲烷分子的分子结构,可得出分子不同是由于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或数目不同。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