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11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 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11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 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3 10:0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七月,苏轼被诬陷以诗诽谤朝廷,(8月)被捕入狱。经过长达四个月(12月)的审问和折磨,苏轼幸免于死,被贬黄州,担任有职无权的团练副使。
“乌台诗案”
听读课文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打算
月光

高兴的样子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到门外。
念无为乐者,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于是,就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 于 中庭。
卧,睡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清澈透明
纵横交错
月光照在院中,好像积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和荇菜交织在一起,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 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清闲的人
哪一夜没有月光 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研读探究
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并依此将课文分为几个部分,请用四字短语简要概括其内容
记叙
描写
抒情
——寻伴夜游
——庭中月色
——月下感叹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研读探究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承天寺中庭
“我”和张怀民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相与步于中庭
研读探究
怎样进行景物描写的?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积水
藻、荇
空明
交横
比喻
动静结合
侧面描写
月光
竹柏倒影
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
竹柏之影参差错杂,“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
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景物
研读探究
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可觅,处处可寻,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的乐趣。
作者借“何夜”“何处”一句点明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人生真谛。这也正是作者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原因。
只要放宽心态,美景无处不在。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研读课文
1、领悟“闲”之意
入夜即解衣欲睡。
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
与怀民于庭中散步。
欣赏月下美景。
  问题:这清闲之意,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研读课文
背景资料:
元丰二年,苏轼被诬陷以诗诽谤朝廷,被捕入狱,几遭杀身之祸。后来获释后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文”,不得随意外出,无住所,无薪俸,生活贫困,只能租城东荒地自己耕种,在坡边自筑茅屋(故称东坡居士)
张怀民也是被贬谪到黄州,挂了一个闲职。
他们“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研读课文
2.领悟“闲”之情
①、反映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
②、反映了作者身为闲官的闲事。
③、慨叹世人忙于名利而无暇顾及良辰美景。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从结构和情感两个方面说说“闲”字在全文中的作用:
结构上:
“闲”字是文眼,“闲人”是点睛之笔。
情感上:
“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
研读探究
苏轼的一生屡遭贬谪,离开黄州之后,一路被贬,一直被贬到海南。历经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
他说:“ 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尽了人间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研读探究
贬官杭州: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我本来就没有家,不安身在这里又能到哪里去呢 何况就算是故乡,也没有像这里这样优美的湖光山色。)
贬官黄州: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长江环抱着城郭,可知江鱼的味道鲜美,茂竹漫山遍野,只觉阵阵笋香。)
研读探究
贬官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每天吃上荔枝三百颗,情愿长期做岭南人)
贬官琼州:抒说先生睡未足,着人休撞五更钟。
贬官海南: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被贬到这南方边远的荒岛上虽然是九死一生,但我并不悔恨。因为这次南游见闻奇绝,是平生所不曾有过的。)
研读探究
乐观
豁达
开朗
洒脱
胸襟开阔
研读探究
在苏轼被贬的文章、作品中,我们难以看到刘禹锡似的“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的哀叹,没有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哀悯,他用达观、豁达的心境的心态面对。苏轼之所以垂名青史、家喻户晓,不仅在于他的才能、他的政绩,还在于他的乐观、豁达的心境给我们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归纳拓展
主旨
本文通过对庭院月色的描写,创造了一种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