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9.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1-06 14:32:42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24八下·苍南期末)核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氚,一旦进入人体可能会对人造成辐射损害.氕原子和氚原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氕原子 氚原子
A.氕原子与氚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B.氕原子与氚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C.氕原子与氚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D.氕原子与氚原子的中子数相同
【答案】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确定氕原子和氚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分析。
【解答】A、 氕原子与氚原子中子数不同,相对原子质量不相同 ,不符合题意;
B、 氕原子与氚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不符合题意;
C、氕原子与氚原子的质子数相同,符合题意;
D、 氕原子与氚原子的中子数不相同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4八下·杭州竞赛)纯净的氯化钠颗粒通常为正方体。如图是氯化钠晶体的结构示意图,则与每个Na+距离最近且等距离的 Cl-的个数及其围成的空间的图形为 (  )
A.4个,正四面体 B.8个,正六面体
C.6个,正八面体 D.8个,正十二面体
【答案】C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采用沿X、Y、Z三轴切割的方法确定钠离子的配位数,将氯离子连接后观察所围成的空间几何构型。
【解答】沿X、Y、Z三轴切割的方法知,X轴上有2个氯离子,Y轴上有2个氯离子,Z轴上有2个氯离子,所以钠离子的配位数是6,将6个氯离子连接后所围成的空间几何构型正八面体。
故答案为:C。
3.(2024八下·浙江期中)科学家们制造出了含4个氧原子的新型“氧分子”,而一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针对以上事实,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个新型“氧分子”由2个氧气分子构成
B.氧气分子与新型“氧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C.新型“氧分子”与氧气分子都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D.每个新型“氧分子”与每个氧气分子含有氧原子个数不同
【答案】A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根据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新型“氧分子”是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根据分子构成不同的物质,物理性质可能不同进行分析。
【解答】A、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新型“氧分子”是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结构可能不同,故A错误;
B、分子构成不同的物质,物理性质可能不同,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4个氧原子的新型“氧分子”,而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4个氧原子的新型“氧分子”,而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A。
4.(2024八下·长兴期中)用“”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解答】水由水分子构成,所以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根据水的化学式H2O可知,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原子构成。
故答案为:C。
5.(2024八下·长兴月考)下列有关分子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再分
B.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数目和种类不会变
D.原子构成分子,原子的体积质量一定比分子小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物质由分子原子或者离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解答】A、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A错误。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离子构成的物质,分别由原子和离子保持其化学性质,B错误。
C、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是构成分子的原子拆散重新组和成新的分子的过程。故化学变化中,原子个数与种类不变,C正确。
D、分子比构成其的原子体积和质量都要打,但是如果是其他原子,就不一定能够,比如氢原子体积和质量都比较小,构成的氢分子比比较大的原子比如钾原子体积和质量都要小,D错误。
故答C.
6.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不断地运动的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粒子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微粒
D.物质都是由分子紧密排列而成的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分析。
【解答】A、分子是不断地运动的,故正确。
B、分子不是构成物质的唯一粒子,原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粒子,故错误。
C、分子不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微粒,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故错误。
D、分子间有间隔,且物质不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也可能由原子、离子构成,故错误。
故答案为:A。
7.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氢元素 B.氢原子 C.氢离子 D.氢分子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
【解答】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
故答案为:D。
8.(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二章 第2节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同种分子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各个选项中粒子的组成情况即可。
【解答】A.图片中存在 和 两种原子,故A不合题意;
B.图片中存在、、3种分子,故B不合题意;
C.图片中存在、2种分子,故C不合题意;
D.图片种只存在1种分子,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2024八下·临海期中)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科学独特的思维方式。分析图中信息判断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A.该反应是物理变化,因为反应过程中原子没有变化
B.图乙变化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
C.分子可以由同种原子构成,也可以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于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答案】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水电解模型中,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与氧原子拆散后重新组合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解答】A、该反应中原子虽然没有变化,但是重新组合成了新分子,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
B、图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故B错误。
C、水分子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属于不同种原子,氧气分子由氧原子构成,属于同种原子,故C正确。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但是从它的结构上,还能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D错误。
故选C。
10.如图所示,密封的容器中储存有一定量的氧气。当活塞慢慢下压后,下列关于容器内分子模型的建构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根据加压时分子间隔变小分析。
【解答】活塞慢慢下压后,氮分子间隔慢慢变小。
故选B。
二、填空题
11.(2024八下·金东期末)为了加深对分子构成的认识,小科同学用各色橡皮泥进行分子模型的制作。观察四种分子结构模型,填写相关内容:
序号 模 型 各种颜色的球及个数 分子名称 化学式
1 1 个灰色球、2个白色球 水分子 H2O
2 1个黑色球、4个白色球 甲烷分子 ①
3 2个灰色球、2个白色球 ② H2O2
4 2个黑色球、1个灰色球、6个白色球 乙醇分子 C2H5OH
(1) 模型2的化学式①是   ; 模型3的分子名称②是   。
(2)由模型3表示的物质可以反应得到模型1表示的物质,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变化的实质:   。
【答案】(1)CH4;过氧化氢分子
(2)过氧化氢分子可以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再重新组合构成新的水分子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由图可得 灰色球 表示氧原子, 白色球 表示氢原子, 黑色球 表示碳原子。
【解答】(1)甲烷化学式为CH4,模型3的分子名称②是过氧化氢分子;
(2)模型3的分子名称②是过氧化氢分子,过氧化氢分子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即过氧化氢分子可以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再重新组合构成新的水分子。
12.人类对水分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材料1: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认为水是由氢、氧元素的各一个原子构成的“HO原子”。
材料2:1811年,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概念,认为分子包括由同种原子结合而成的“简单原子”和由不同原子结合而成的“复杂原子”,并提出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观点。
材料3:1833年,戈丹根据定量测算的结果绘制了氢氧结合变成水分子的“体积图”(如图)。而后,“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观点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
(1)水分子(H2O)属于阿伏加德罗提出的   (填“简单”或“复杂”)原子”。
(2)请将图中方框“ ”处补全:   。
【答案】(1)复杂
(2)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1)根据资料中 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概念分析;
(2)根据氧分子的构成分析。
【解答】(1)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概念,认为分子包括由同种原子结合而成的“简单原子”和由不同原子结合而成的“复杂原子”,水分子是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因此属于阿伏加德罗提出的“复杂原子”。(2)每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则方框“ ”处图示为。
故答案为:(1)复杂;(2) 。
13.已知在相同的温度下,气体分子的运动速率与分子的质量有关,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运动速率越慢。在图中,容器A(器壁能允许气体分子通过)里充满了空气,当烧杯中充满氢气,并连续地通人氢气时,导管B处发生的现象是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答案】有水喷出;氢分子透过容器A进入广口瓶中,使瓶内压强增大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根据氢气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运动速率较快,空气中含有的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运动速率较慢,气体分子越多,压强越大等方面进行分析。
【解答】氢气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运动速率较快,空气中含有的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运动速率较慢。
不断通入氢气时,单位时间内进入A中的氢分子比从A中进入烧杯中的分子多.这样就导致A中的分子越来越多,压强越来越大,使试剂瓶中的气体压强越来越大,B中液柱升高。
14. 水的状态模型
⑴水在状态变化过程中没有变成其他物质,构成水这种物质的水分子没有变成其他分子。
⑵在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过程中,构成水的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一般情况下,其固态分子间距离   液态分子间距离   气态分子间距离。
上述模型直观地表示了水在物态变化中的一些特征,揭示了水在物态变化中发生变化的因素和没有发生变化的因素,直观地揭示了水的物态变化实质上是一种   变化。
【答案】小于;小于;物理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隔,固体分子间隔最小,液体次之,气体分子间隔最大,分子各类没有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分析。
【解答】在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过程中,构成水的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一般情况下,其固态分子间距离小于液态分子间距离小于气态分子间距离。
上述模型直观地表示了水在物态变化中的一些特征,揭示了水在物态变化中发生变化的因素和没有发生变化的因素,直观地揭示了水的物态变化实质上是分子间隔的变化,为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小于;小于;物理。
15.(2023八下·吴兴期中)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1)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B.分子变小了
C.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 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2)变化Ⅰ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答案】(1)C
(2)化学变化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1)根据物态变化的本质分析判断;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1)在变化II中,气态的水变成液态的水,发生液化现象,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变化的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故选C。
(2)在变化I中,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
16.(2022八下·诸暨期中)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单质,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提示:碘分子能使馒头中的淀粉变蓝色);
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蘸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则:
(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   (选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2)由上述三个实验可知,分子是   。
(3)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都是加碘盐(含有KIO3),用馒头蘸取少量的食盐水,馒头   (选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答案】(1)会
(2)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3)不会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1)固态碘和气态碘的分子相同,只是分子的间距不同;
(2)根据分子的性质解答;
(3)分析碘盐中是否存在碘分子即可。
【解答】(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会变蓝色。
(2)由上述三个实验可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3)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都是加碘盐(含有KIO3),其中只有碘原子,没有碘分子,因此用馒头蘸取少量的食盐水,馒头不会变蓝色。
17.(浙教版科学八下第二章 阶段性测试(四) [范围:微粒的模型与符号(2.1~2.3)])如图是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1)从微观粒子角度,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裂成   和   ,分裂出来的   又重新组合成    ,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   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由该实验可知,分子由   构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
别是    。
【答案】(1)氢原子;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分子和氧分子;水分子
(2)原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利用化学反应的本质复分析解答;
(2)根据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表现的不同特点解答。
【解答】(1)从微观粒子角度,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分裂出来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由该实验可知,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
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18.(2022八下·龙游月考)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成蓝色;
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蘸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成蓝色。则:
(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   (选填“会”或“不会”)变成蓝色。
(2)把碘溶解在酒精中,用馒头去蘸取少量的碘酒,馒头   (选填“会”或“不会”) 变成蓝色。
(3)请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实验中的现象   。
【答案】(1)会
(2)会
(3)碘分子是保持碘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只要物质的分子不变,那么物质的化学性质就保持不变。
【解答】根据题目的描述可知,碘的分子能够使馒头变成蓝色。
(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碘从固态变成气态,只是分子间隙发生改变,而分子本身不变,则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会变成蓝色。
(2)把碘溶解在酒精中,碘仍然以分子状态存在,则用馒头去蘸取少量的碘酒,馒头会变成蓝色。
(3)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实验中的现象:碘分子是保持碘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三、实验探究题
19.(2024八下·长兴月考)用科学方法研究。观察、比较、对比等是常用的科学方法。如图是氢分子、氧分子在不同条件下运动速率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对比图片(填序号)   能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这一结论。
(2)对比图片A、B可知,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   有关。
【答案】(1)BC
(2)分子种类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1)根据要证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需对比分子种类相同,温度不同分析;
(2)根据A和B分子种类不同分析。
【解答】(1)图BC中分子种类相同,温度不同,两图片对比可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结论。
(2)图 A、B 温度相同,分子种类不同,由此对比可得出分子种类影响分子运动速率。
故答案为:(1)BC;(2)分子种类。
20.(2019八下·江干月考)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
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蘸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提示:碘分子能使馒头中的淀粉变蓝色)则:
(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   变蓝色(选填“会”或“不会”)。
(2)把碘溶解在酒精中,可以得到用来消毒用的碘酒,用馒头去沾取少量的碘酒,馒头   (选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3)请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实验中的现象   。
(4)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都是加碘盐,用馒头沾取少量的食盐水,馒头不变蓝色,由此可知,食盐中   (存在或不存在)碘分子。
【答案】(1)会
(2)会
(3)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碘的升华和溶解都是物理变化,碘分子不变 ,所以化学性质不变
(4)不存在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1)碘蒸气也是由碘分子构成;(2)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3)化合物中存在的碘元素。
【解答】(1)碘升华变成碘蒸气都是由碘分子构成,都能使淀粉变蓝色,所以馒头会变蓝;
(2)发生物理变化时,实质是构成碘的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碘分子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馒头也会变蓝色;
(3)解释: 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碘的升华和溶解都是物理变化,碘分子不变 ,所以化学性质不变;
(4)根据碘遇淀粉变蓝色的原理,加碘盐不能使馒头变蓝色,说明不含碘分子。
故答案为:(1)会;(2)会;(3)
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碘的升华和溶解都是物理变化,碘分子不变 ,所以化学性质不变 ;(4)不存在。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24八下·苍南期末)核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氚,一旦进入人体可能会对人造成辐射损害.氕原子和氚原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氕原子 氚原子
A.氕原子与氚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B.氕原子与氚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C.氕原子与氚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D.氕原子与氚原子的中子数相同
2.(2024八下·杭州竞赛)纯净的氯化钠颗粒通常为正方体。如图是氯化钠晶体的结构示意图,则与每个Na+距离最近且等距离的 Cl-的个数及其围成的空间的图形为 (  )
A.4个,正四面体 B.8个,正六面体
C.6个,正八面体 D.8个,正十二面体
3.(2024八下·浙江期中)科学家们制造出了含4个氧原子的新型“氧分子”,而一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针对以上事实,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个新型“氧分子”由2个氧气分子构成
B.氧气分子与新型“氧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C.新型“氧分子”与氧气分子都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D.每个新型“氧分子”与每个氧气分子含有氧原子个数不同
4.(2024八下·长兴期中)用“”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 B.
C. D.
5.(2024八下·长兴月考)下列有关分子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再分
B.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数目和种类不会变
D.原子构成分子,原子的体积质量一定比分子小
6.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不断地运动的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粒子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微粒
D.物质都是由分子紧密排列而成的
7.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氢元素 B.氢原子 C.氢离子 D.氢分子
8.(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二章 第2节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同种分子的是(  )
A. B. C. D.
9.(2024八下·临海期中)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科学独特的思维方式。分析图中信息判断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A.该反应是物理变化,因为反应过程中原子没有变化
B.图乙变化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
C.分子可以由同种原子构成,也可以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于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10.如图所示,密封的容器中储存有一定量的氧气。当活塞慢慢下压后,下列关于容器内分子模型的建构合理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1.(2024八下·金东期末)为了加深对分子构成的认识,小科同学用各色橡皮泥进行分子模型的制作。观察四种分子结构模型,填写相关内容:
序号 模 型 各种颜色的球及个数 分子名称 化学式
1 1 个灰色球、2个白色球 水分子 H2O
2 1个黑色球、4个白色球 甲烷分子 ①
3 2个灰色球、2个白色球 ② H2O2
4 2个黑色球、1个灰色球、6个白色球 乙醇分子 C2H5OH
(1) 模型2的化学式①是   ; 模型3的分子名称②是   。
(2)由模型3表示的物质可以反应得到模型1表示的物质,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变化的实质:   。
12.人类对水分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材料1: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认为水是由氢、氧元素的各一个原子构成的“HO原子”。
材料2:1811年,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概念,认为分子包括由同种原子结合而成的“简单原子”和由不同原子结合而成的“复杂原子”,并提出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观点。
材料3:1833年,戈丹根据定量测算的结果绘制了氢氧结合变成水分子的“体积图”(如图)。而后,“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观点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
(1)水分子(H2O)属于阿伏加德罗提出的   (填“简单”或“复杂”)原子”。
(2)请将图中方框“ ”处补全:   。
13.已知在相同的温度下,气体分子的运动速率与分子的质量有关,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运动速率越慢。在图中,容器A(器壁能允许气体分子通过)里充满了空气,当烧杯中充满氢气,并连续地通人氢气时,导管B处发生的现象是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14. 水的状态模型
⑴水在状态变化过程中没有变成其他物质,构成水这种物质的水分子没有变成其他分子。
⑵在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过程中,构成水的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一般情况下,其固态分子间距离   液态分子间距离   气态分子间距离。
上述模型直观地表示了水在物态变化中的一些特征,揭示了水在物态变化中发生变化的因素和没有发生变化的因素,直观地揭示了水的物态变化实质上是一种   变化。
15.(2023八下·吴兴期中)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1)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B.分子变小了
C.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 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2)变化Ⅰ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16.(2022八下·诸暨期中)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单质,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提示:碘分子能使馒头中的淀粉变蓝色);
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蘸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则:
(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   (选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2)由上述三个实验可知,分子是   。
(3)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都是加碘盐(含有KIO3),用馒头蘸取少量的食盐水,馒头   (选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17.(浙教版科学八下第二章 阶段性测试(四) [范围:微粒的模型与符号(2.1~2.3)])如图是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1)从微观粒子角度,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裂成   和   ,分裂出来的   又重新组合成    ,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   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由该实验可知,分子由   构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
别是    。
18.(2022八下·龙游月考)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成蓝色;
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蘸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成蓝色。则:
(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   (选填“会”或“不会”)变成蓝色。
(2)把碘溶解在酒精中,用馒头去蘸取少量的碘酒,馒头   (选填“会”或“不会”) 变成蓝色。
(3)请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实验中的现象   。
三、实验探究题
19.(2024八下·长兴月考)用科学方法研究。观察、比较、对比等是常用的科学方法。如图是氢分子、氧分子在不同条件下运动速率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对比图片(填序号)   能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这一结论。
(2)对比图片A、B可知,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   有关。
20.(2019八下·江干月考)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
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蘸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提示:碘分子能使馒头中的淀粉变蓝色)则:
(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   变蓝色(选填“会”或“不会”)。
(2)把碘溶解在酒精中,可以得到用来消毒用的碘酒,用馒头去沾取少量的碘酒,馒头   (选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3)请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实验中的现象   。
(4)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都是加碘盐,用馒头沾取少量的食盐水,馒头不变蓝色,由此可知,食盐中   (存在或不存在)碘分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确定氕原子和氚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分析。
【解答】A、 氕原子与氚原子中子数不同,相对原子质量不相同 ,不符合题意;
B、 氕原子与氚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不符合题意;
C、氕原子与氚原子的质子数相同,符合题意;
D、 氕原子与氚原子的中子数不相同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C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采用沿X、Y、Z三轴切割的方法确定钠离子的配位数,将氯离子连接后观察所围成的空间几何构型。
【解答】沿X、Y、Z三轴切割的方法知,X轴上有2个氯离子,Y轴上有2个氯离子,Z轴上有2个氯离子,所以钠离子的配位数是6,将6个氯离子连接后所围成的空间几何构型正八面体。
故答案为:C。
3.【答案】A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根据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新型“氧分子”是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根据分子构成不同的物质,物理性质可能不同进行分析。
【解答】A、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新型“氧分子”是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结构可能不同,故A错误;
B、分子构成不同的物质,物理性质可能不同,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4个氧原子的新型“氧分子”,而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4个氧原子的新型“氧分子”,而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A。
4.【答案】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解答】水由水分子构成,所以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根据水的化学式H2O可知,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原子构成。
故答案为:C。
5.【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物质由分子原子或者离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解答】A、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A错误。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离子构成的物质,分别由原子和离子保持其化学性质,B错误。
C、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是构成分子的原子拆散重新组和成新的分子的过程。故化学变化中,原子个数与种类不变,C正确。
D、分子比构成其的原子体积和质量都要打,但是如果是其他原子,就不一定能够,比如氢原子体积和质量都比较小,构成的氢分子比比较大的原子比如钾原子体积和质量都要小,D错误。
故答C.
6.【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分析。
【解答】A、分子是不断地运动的,故正确。
B、分子不是构成物质的唯一粒子,原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粒子,故错误。
C、分子不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微粒,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故错误。
D、分子间有间隔,且物质不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也可能由原子、离子构成,故错误。
故答案为:A。
7.【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
【解答】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
故答案为:D。
8.【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各个选项中粒子的组成情况即可。
【解答】A.图片中存在 和 两种原子,故A不合题意;
B.图片中存在、、3种分子,故B不合题意;
C.图片中存在、2种分子,故C不合题意;
D.图片种只存在1种分子,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水电解模型中,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与氧原子拆散后重新组合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解答】A、该反应中原子虽然没有变化,但是重新组合成了新分子,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
B、图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故B错误。
C、水分子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属于不同种原子,氧气分子由氧原子构成,属于同种原子,故C正确。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但是从它的结构上,还能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D错误。
故选C。
10.【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根据加压时分子间隔变小分析。
【解答】活塞慢慢下压后,氮分子间隔慢慢变小。
故选B。
11.【答案】(1)CH4;过氧化氢分子
(2)过氧化氢分子可以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再重新组合构成新的水分子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由图可得 灰色球 表示氧原子, 白色球 表示氢原子, 黑色球 表示碳原子。
【解答】(1)甲烷化学式为CH4,模型3的分子名称②是过氧化氢分子;
(2)模型3的分子名称②是过氧化氢分子,过氧化氢分子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即过氧化氢分子可以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再重新组合构成新的水分子。
12.【答案】(1)复杂
(2)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1)根据资料中 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概念分析;
(2)根据氧分子的构成分析。
【解答】(1)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概念,认为分子包括由同种原子结合而成的“简单原子”和由不同原子结合而成的“复杂原子”,水分子是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因此属于阿伏加德罗提出的“复杂原子”。(2)每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则方框“ ”处图示为。
故答案为:(1)复杂;(2) 。
13.【答案】有水喷出;氢分子透过容器A进入广口瓶中,使瓶内压强增大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根据氢气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运动速率较快,空气中含有的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运动速率较慢,气体分子越多,压强越大等方面进行分析。
【解答】氢气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运动速率较快,空气中含有的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运动速率较慢。
不断通入氢气时,单位时间内进入A中的氢分子比从A中进入烧杯中的分子多.这样就导致A中的分子越来越多,压强越来越大,使试剂瓶中的气体压强越来越大,B中液柱升高。
14.【答案】小于;小于;物理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隔,固体分子间隔最小,液体次之,气体分子间隔最大,分子各类没有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分析。
【解答】在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过程中,构成水的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一般情况下,其固态分子间距离小于液态分子间距离小于气态分子间距离。
上述模型直观地表示了水在物态变化中的一些特征,揭示了水在物态变化中发生变化的因素和没有发生变化的因素,直观地揭示了水的物态变化实质上是分子间隔的变化,为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小于;小于;物理。
15.【答案】(1)C
(2)化学变化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1)根据物态变化的本质分析判断;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1)在变化II中,气态的水变成液态的水,发生液化现象,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变化的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故选C。
(2)在变化I中,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
16.【答案】(1)会
(2)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3)不会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1)固态碘和气态碘的分子相同,只是分子的间距不同;
(2)根据分子的性质解答;
(3)分析碘盐中是否存在碘分子即可。
【解答】(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会变蓝色。
(2)由上述三个实验可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3)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都是加碘盐(含有KIO3),其中只有碘原子,没有碘分子,因此用馒头蘸取少量的食盐水,馒头不会变蓝色。
17.【答案】(1)氢原子;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分子和氧分子;水分子
(2)原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利用化学反应的本质复分析解答;
(2)根据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表现的不同特点解答。
【解答】(1)从微观粒子角度,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分裂出来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由该实验可知,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
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18.【答案】(1)会
(2)会
(3)碘分子是保持碘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只要物质的分子不变,那么物质的化学性质就保持不变。
【解答】根据题目的描述可知,碘的分子能够使馒头变成蓝色。
(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碘从固态变成气态,只是分子间隙发生改变,而分子本身不变,则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会变成蓝色。
(2)把碘溶解在酒精中,碘仍然以分子状态存在,则用馒头去蘸取少量的碘酒,馒头会变成蓝色。
(3)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实验中的现象:碘分子是保持碘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19.【答案】(1)BC
(2)分子种类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1)根据要证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需对比分子种类相同,温度不同分析;
(2)根据A和B分子种类不同分析。
【解答】(1)图BC中分子种类相同,温度不同,两图片对比可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结论。
(2)图 A、B 温度相同,分子种类不同,由此对比可得出分子种类影响分子运动速率。
故答案为:(1)BC;(2)分子种类。
20.【答案】(1)会
(2)会
(3)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碘的升华和溶解都是物理变化,碘分子不变 ,所以化学性质不变
(4)不存在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1)碘蒸气也是由碘分子构成;(2)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3)化合物中存在的碘元素。
【解答】(1)碘升华变成碘蒸气都是由碘分子构成,都能使淀粉变蓝色,所以馒头会变蓝;
(2)发生物理变化时,实质是构成碘的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碘分子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馒头也会变蓝色;
(3)解释: 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碘的升华和溶解都是物理变化,碘分子不变 ,所以化学性质不变;
(4)根据碘遇淀粉变蓝色的原理,加碘盐不能使馒头变蓝色,说明不含碘分子。
故答案为:(1)会;(2)会;(3)
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碘的升华和溶解都是物理变化,碘分子不变 ,所以化学性质不变 ;(4)不存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