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7 回忆我的母亲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7 回忆我的母亲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8 09:3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花瓶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老舍
“母亲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庇!”
——冰心
回忆我的母亲
朱 德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作者介绍
《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为纪念母亲逝世而创作的。
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
写作背景
佃农 妯娌 勉强
迁徙 溺死 慰勉
私塾 不辍 周济
diàn
zhóu li
qiǎng


shú
chuò
任劳任怨( yuàn):
为富不仁:
预习检测
是指剥削者为了发财致富,心狠手毒,没有一点儿 仁慈的心肠。
比喻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圈画各段关键句,概括各段内容。
段落 主要内容
第1自然段 "我"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悲痛地开始回忆母亲的勤劳的一生。
第2自然段 交代"我家是佃农"的家庭背景。
第3自然段 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苦苦支撑着家庭。
第4自然段 母亲每日辛苦地劳动。
第5自然段 母亲整日劳碌,教"我"生产知识。
第6自然段 母亲用自己的聪明勤劳,维系着一家人的吃穿用度。
第7自然段 母亲在家庭中任劳任怨,待人和蔼,宽厚仁慈。
第8自然段 母亲的身上能看到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
段落 主要内容
第9自然段 母亲节衣缩食供"我"读书。
第10自然段 母亲支持"我"参加新军和同盟会。
第11自然段 母亲离不开土地,习惯劳作。
第12自然段 母亲为支持"我"的事业,一直在老家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第13自然段 母亲直到年老,仍热爱劳动。
第14自然段 "我"感谢母亲给了"我"与困难作斗争的本领。
第15自然段 "我"感谢母亲给了"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第16自然段 "我"将用大爱大忠来报答母亲。
第17自然段 "我"愿母亲安息。
整体感知
根据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将文章划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我“怀着悲痛的心情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第二部分(2-13段):具体展开来写母亲勤劳的一生、爱憎分明和深明大义的特点,突出母亲对”我“的影响和支持。
第三部分(14-17段):概括母亲对”我“的影响,表达”我“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和怀念之意。
在文章的第二部分,作者将母亲放在两个不同的背景来写,是哪两个不同的背景?找出关键句,将这个部分划分成两个层次。分这两个层次来写母亲,在表现人物形象特点上有什么区别。
思考探究
1.母亲的“勤劳”表现在哪些具体的描写中?作者是怎样来表现这种持续“一生”的“勤劳”的?找出关键语段作品析。
(1)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议论句总括
思考探究
(2)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
家庭的勤劳
母亲的勤劳
议论句总括
思考探究
(3)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议论句强调
年轻时勤劳
老年时勤劳
侧面表现
相关文章内容 母亲对“我”的影响
“我到四五岁时……许多生产知识。”(5段) 母亲教给“我”生产知识,以及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母亲那种勤劳……深刻的印象。”(7段) 母亲培养了“我”勤劳简朴的习惯和宽厚仁慈的品格
“母亲沉痛的三言……寻找新的生活。(8段) 母亲的启发使”我“以后走上了革命道路
“我到云南后……许多慰勉。”(10段) 母亲鼓励“我”走上革命道路
“母亲知道我……农妇生活。”(12段) 母亲鼓励和支持“我”走革命道路
2.母亲给了“我”哪些影响?请你浏览2-13自然段,找出母亲在行动上影响“我”的句子,说一说。
中共中央的挽联:
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毛泽东的挽联:
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刘少奇、周恩来等同志的挽联:
教子成民族英雄,举世共钦贤母范;
毕生为劳动妇女,故乡永保好家风。
3.对“我”产生巨大影响的母亲逝世了,“我”怀着怎样的情感态度呢?请朗读文章的14-17自然段,体会“我”的情感和议论抒情的作用。
情感态度:感谢母亲;无法补救的哀痛;尽忠民族和人民以报答母亲;祈愿母亲安息。
作用:抒发了母亲逝世后的哀痛心情,表达了感谢和感恩之情;点明了文章的回忆性质和纪念目的;升华(深化)了主题,将纪念母亲之情升华为尽忠民族和人民之义。
让“我”拥有强健的身体
教“我”养成勤劳的习惯
教给“我”生产知识
教会“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坚定支持让“我”拥有革命的意志
尽忠于民族
和人民,尽
忠于中国共
产党
爱母亲
爱党,爱人民
交融,升华
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要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探究主题
积累拓展
拓展阅读:邹韬奋《我的母亲》
老舍《我的母亲》
积累拓展
课文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饱含深情。细读下列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课后第四题)
1.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 起来有滋味。
3.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4.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积累拓展
1.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指上文中每天繁重的劳动
从早到晚,没有空闲
作者对母亲敬重而又心疼。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 起来有滋味。
两相对比,既表现出对地主家穷奢生活的蔑视,也突出了母亲的善持家务、聪慧能干,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
积累拓展
3.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4.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这一句感情强烈,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以及“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刻遗憾。
母亲全部精力都在操持家务、照顾子女上
表现出沉甸甸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第三段)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
这句中的的议论,饱含母亲的无限心酸,更有作者对母亲的理解和体谅。
思考探究 3
——议论句
(第四段)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总领第四段,强调母亲的勤劳能干,随后叙述了母亲日常
要做的许多事情。
(第七段)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这是对母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的评价。
(十三段)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一句总括性的评价,呼应开头,也表明至此段结束了
对往事的回忆。
(十五段)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这一句议论,呼应前文的记叙——母亲教“我”生产的知识,
同情革命、支持革命,让“我”养成革命的意志,是“我”
为什么感谢母亲的重要原因。
(十六段)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母亲勤苦一生,任劳任怨,反抗地主豪绅的欺压,坚强不屈,
母亲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妇,但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千百万
劳动人民,融汇成革命的洪流,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为我们
的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的现在、未来都将是劳
动人民的。这句议论,将对母亲的深情与对民族、对广大劳
动人民的深情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