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25张ppt+视频+课后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25张ppt+视频+课后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1-08 21:22:22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2章 生物与环境
引入新课
视频:生态系统的破坏
引入新课
森林、草原、苔原等许多生态系统,尽管经常遭受干旱、洪涝、虫害等自然灾害,也遭受人类的砍伐与放牧等活动,但是只要不是过度破坏,经过一段时间后,仍然能维系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为什么这些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仍然能保持相对稳定呢?而有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就长期不能恢复呢?
新课教学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中生物个体的数量在不断地变化,生物个体也会从一个种群迁出或迁入。物质和能量不断地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内部,又从生物群落内部回到无机环境中去,因此,生态系统总是在变化发展的。
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通过一定的调节作用而保持相对稳定。
相对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具有如下特征:
①有比较稳定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②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保持平衡
③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
新课教学
思考: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由于某种原因鼠类数量突然大量增加,那么在这个食物网中各种生物的数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能重新保持稳定吗?
新课教学
鼠数量增加
鼠食植物减少
鼠数量减少
食鼠动物增加
鼠、植物恢复正常数量
如果鼠类数量增加,则与之相关的生物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所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没有人为因素的干预时,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思考与讨论
森林生态系统和沙漠生态系统比较,哪种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强?为什么 ?
森林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强。
沙漠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稳定性就越高。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生物种类越少,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稳定性也就越低。
新课教学
视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新课教学
黄土高原原来是茂密的森林,现在是光秃秃的荒原,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
如果人为干预或自然因素的变化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就会被破坏。
思考与讨论
森林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但是,当遭到严重破坏,要想再恢复原来的结构和功能,哪一种生态系统更难恢复?
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差;反之亦然。
所以森林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时更难恢复。
新课教学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稳定性
生物数量、生态系统复杂程度等
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存在相反关系。
新课教学
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很多,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火山喷发、地震、海啸、水旱灾害、雷电、火灾、台风、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都属于自然因素。
这些因素都可使生态系统在短时间内遭到破坏,甚至毁灭。
自然因素引起环境变化的频率不高,而且在地理分布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特定性。
自然因素对生态系统影响
哪些因素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呢?
新课教学
在你的家乡,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灾害的发生对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民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自然致灾因子类别 自然致灾因子
大气圈致灾闪子 干早,台风,暴雨,冰雹,低温,霜冻,冰雪,沙暴,干热风,雷电
水圈致灾因子 洪水,内涝、风暴潮,海浪,海冰
生物圈致灾因子 作物病害,作物虫害,森林病虫害,鼠害,毒草
岩石圈致灾因子 地震,滑坡。泥石流、风流沙、沉陷、地裂缝、海啸
我国主要自然致灾因子
新课教学
对自然因素的预防措施:
自然灾害时常会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给国家和个人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是保证人民生活安定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
植树造林、筑坝修堤、建水库、改善周围的生态环境等。科学家们还用各种先进技术,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测、预报。
思考:植树造林为什么能够有效地减少水旱灾害?
植树造林可以良好地恢复植被,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
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及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
新课教学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人为因素:指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干预和调控越来越强烈。
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往往是共同作用的
人为因素可以导致自然因素的强化或弱化
过度砍伐森林
污水污染河流
水葫芦泛滥成灾
过量开采资源
新课教学
视频: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思考与讨论
1、森林遭到过度砍伐后,原来生活在森林里的动植物会受到什么影响?
森林遭到过度砍伐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大量减少,则以此为生的动物必定因食物、栖息地大量减少而减少,以至濒临灭绝。
2、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会发生哪些变化?
森林被砍伐后,可能会导致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使食物、水等资源严重短缺,也可能会引发许多严重的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等。
3、你能列举你周围造成环境破坏的事例吗?
生产、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过度砍伐林木,乱捕滥杀等。
新课教学
采取的措施:
①植树造林:
十大林业工程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太行山绿化工程
全国防沙治沙工程
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辽河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黄河中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②建立自然保护区:
为了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国家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地。
③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配套法律: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文件。
④退耕还林还草:
新课教学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美丽家园。
目前,我国各地都相继建立了环境保护机构和监察站,对各种环境污染进行综合治理。
为了实现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的目标,必须贯彻实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思考:我们该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从小事做起,不乱扔垃圾,节约用水,对破坏环境的行为提出劝告和制止,积极宣传环境保护等。
课后实践
制作生态球
当堂检测
1、在一条“植物→雷鸟→猛禽”食物链中,全部猛禽若消失了,则雷鸟的数量会( )
A.迅速上升 B.缓慢上升 C.先升后降 再稳定 D.保持相对稳定
2、天然森林较少发生松毛虫危害,而人造马尾松林却危害很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
A.人造马尾松林抗病能力差
B.人造马尾松林的气候适合松毛虫繁殖
C.人造马尾松林成分单一,植物种类少,天敌动物也少
D.人造马尾松林叶柔嫩,松毛虫爱吃
C
C
当堂检测
3、杭州西湖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西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水域生态系统
B.生活在西湖中的所有草鱼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C.西湖中物质与能量的来源主要靠外界输入,因而它没有生产者
D.西湖面积广阔,若生活污水直接排入西湖,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会受到影响
A
当堂检测
4、在以植物→美洲兔→猞猁为食物链的生态系统中,美洲兔和猞猁的数量变化曲线如下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所示的数量变化曲线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程度的_____ _能力,
(2)猞猁被大量被捕杀后,美洲兔的数量变化曲线会出现 .
自动调节
先上升后下降
板书设计
2.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2、生态系统稳定性:结构复杂、物种丰富、调节能力强、稳定性高
3、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共同作用,人为因素可以导致自然因素的强化或弱化
新课教学
1、复习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
3、复习本章内容,准备单元测试。2.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后检测
班级 姓名
1.在一条“植物→雷鸟→猛禽”食物链中,全部猛禽若消失了,则雷鸟的数量会( )
A.迅速上升 B.缓慢上升 C.先升后降再稳定 D.保持相对稳定
2.天然森林较少发生松毛虫危害,而人造马尾松林却危害很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
A.人造马尾松林抗病能力差
B.人造马尾松林的气候适合松毛虫繁殖
C.人造马尾松林成分单一,植物种类少,天敌动物也少
D.人造马尾松林叶柔嫩,松毛虫爱吃
3.因为人类活动导致的(  )
A.黄河的凌汛    B.三江平原的沼泽
C.华北平原的次生盐碱化  D.我国鱼类资源锐减
4.为保持生态平衡,最好的做法是(   )
A.不动森林一草一木  
B.农区禁止捕杀青蛙  
C.禁止在陡坡和半干旱地区砍伐  
D.把草原开垦成耕地,可提高利用率
5.杭州西湖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西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水域生态系统
B.生活在西湖中的所有草鱼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C.西湖中物质与能量的来源主要靠外界输入,因而它没有生产者
D.西湖面积广阔,若生活污水直接排入西湖,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会受到影响
6.在草原上,有很多野兔和狼,野兔爱打洞破坏草地,狼既吃野兔又捕食羊。人们为了保护羊大量捕杀狼,结果发现,草地上的草越来越少,而且由于缺少草,羊大量的饿死。这个事例不能说明的是(  )
A.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
B.人类大规模干预自然的活动,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C.野兔没有狼这个天敌而大量繁殖,破坏了草地
D.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和制约的关系
7.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4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4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8.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选择
B.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C.物种退化
D.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狩猎和采伐,对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的污染和改变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人们一定要限制生产活动
B.人类社会工业化表明人类活动肯定对生态系统造成消极影响
C.人类的生产活动会破坏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但也可以建立新的生态平衡
D.森林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因此人们不能砍伐森林
10.为保持生态平衡,最好的做法是(   )
A.不动森林一草一木  
B.农区禁止捕杀青蛙  
C.禁止在陡坡和半干旱地区砍伐  
D.把草原开垦成耕地,可提高利用率
11.在以植物→美洲兔→猞猁为食物链的生态系统中,美洲兔和猞猁的数量变化曲线如下图,请据图回答:
(1)这个生态系统所出现的状态是 ( )
A.永不平衡 B.永远平衡
C.短暂动态平衡 D.较长时间的动态平衡
(2)图中曲线表明猞猁与美洲兔的关系是 ( )
A.寄生   B.共生 C.捕食 D.竞争
(3)猞猁被大量被捕杀后,美洲兔的数量变化曲线会出现 ( )
A.先上升后下降 B.先下降后上 C.不断上升 D.不受影响
(4)猞猁被大量捕杀后,美洲兔的平均奔跑速度将会 (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估计
(5)图中所示的数量变化曲线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程度的_________能力,如果向某一生态系统内部引入或引出一个或几个物种,受影响的将是______。
12.如图是地中海的某食物网简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该食物网中,鱼与鲅鱼的关系是   。
(2)食物链越长,能量消耗越多。若食物资源丰富,带鱼产量最高的一条食物链是   。
(3)某日,一艘突尼斯籍滚装船与一艘塞浦路斯集装箱船在地中海科西嘉岛发生碰撞,燃油舱破损严重,发生溢油事故。该事件已经过去半年,地中海科西嘉岛的生态环境至今没有得到完全恢复,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D B A B D D C B
D;C;A;B;自动调节;整个生态系统
食物关系;浮游植物→太平洋磷虾→带鱼;自动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