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节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对地球和宇宙的有关认识和猜想,已被大家广为认可的是 ( )
①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② 从俯视图看银河系的形状是漩涡状,其中的光点是一颗颗恒星。
③“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认为,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
④ 宇宙是起源于有极高密度和温度的“原始火球”的大爆炸。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银河系和宇宙;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地球的演化
【解析】【分析】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棒旋星系,包括1000~4000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以及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从地球看银河系呈环绕天空的银白色的环带。
【解答】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路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①正确;从俯视看银河系的形状是旋涡状,图中的光点是一颗颗恒星,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②正确;“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认为,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③正确;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宇宙是起源于有极高密度和温度的“原始火球的大爆炸,④正确。
故答案为:D。
2.在生命起源的过程中,原始海洋的作用是()。
A.为合成有机小分子提供能量
B.为原始生命的诞生提供场所
C.使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
D.使地球上的温度逐渐降低
【答案】B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生命的起源的知识,据此解答。
【解答】化学进化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闪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小分子物质,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物质随着降雨汇人原始海洋。原始海洋中所含的有机小分子物质,不断地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原始海洋为原始生命的诞生提供了场所。
故答案为:B。
3.生命起源最复杂和最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的特点是()。
A.出现了原始的核酸分子
B.组成多分子体系
C.形成了有机大分子物质
D.能实现原始的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
【答案】D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解答】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这一阶段终于形成了具有原始新陈代谢作用和能够进行繁殖的物质,是生命起源过程中最复杂和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目前,人们还不能在实验室里验证这一过程.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D。
4.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建立在相关依据上的。下列事实或现象与结论不符的是()。
A.太阳东升西落———宇宙是以地球为中心
B.星系之间的距离不断变大———宇宙在不断膨胀
C.太阳系的行星公转的方向与太阳的自转方向一致————太阳系由一块星云演变而来
D.化石———记录着地球的历史
【答案】A
【知识点】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地球的演化
【解析】【分析】结合对宇宙和宏观世界的认识,对选项中的描述可逐一做出判断。
【解答】A、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不能说明宇宙以地球为中心,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宇宙是没有中心的,故A错误;
B、星系之间的距离不断变大是因为宇宙起源于原始大火球距今约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故B正确
C、太阳系的行星公转的方向与太阳的自转方向一致,即都是自西向乐的,这间接说明太阳系由一块星云演变而来,故C正确;
D、大约40亿年前,地球还是炽热状态,陨石撞击导致地球失去了大部分的原始大气,因此,依据化石的研究,原始的地球是一个炽热的大火球,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5.2008年科学家发现了大约距今42亿年的古老岩石,这一发现最有可能成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证据()。
A.宇宙诞生于距今137亿年前
B.地球的年龄约为46亿年
C.距今2亿年前大陆发生了漂移
D.距今6500万年前哺乳类动物开始繁盛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演化
【解析】【分析】地质学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科学家发现了大约距今42亿年的古老岩石。这一发现说明了地球早在42亿年前就已经存在了,因此最有可能成为地球的年龄约为46亿年观点的证据;并不能说明宇宙的诞生时间;但从岩石也不能看出大陆漂移、哺乳动物的繁盛。
故答案为:B。
6.(2021九下·宁波月考)下列有关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
B.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C.自然选择学说观点认为生物的变异是定向的,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
D.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答案】C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1.亲缘关系越近,生物之间的相似性越大,其蛋白质分子的相似性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其蛋白质分子的差别就越大。
2.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3.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4.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解答】A: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正确。
B: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正确。
C:自然选择学说观点认为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错误。
D: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正确。
故选C。
7.(2023九下·长兴月考)下列关于生命的起源及实验探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是原始陆地
B.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成分相比没有氧气和氢气
C.米勒实验证明了无机物可以合成蛋白质等有机物
D.米勒实验中火花放电模拟了原始地球的闪电
【答案】D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解答】A.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故A错误;
B.原始大气的成分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氮气等,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态的氧气,故B错误;
C.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在原始地球大气中,无机物可以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故C错误;
D.实验中,进行火化放电是模拟了原始地球上的闪电,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能量,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8.(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学期2.1 地球的演化)关于地球各部分结构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先形成地壳,地壳下沉形成地核
B.火山爆发喷出大量水形成原始海洋
C.较重的物质沉到中心形成地核
D.星云周围的气体和尘埃受地球的引力作用而形成原始大气层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演化
【解析】【分析】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的大气层中没有氧气)。原始地球的地表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所以当时的水都以水蒸气的形态存在于原始大气之中。地表不断散热,水蒸汽被冷却又凝结成水。以后地球内部温度逐渐降低,地面温度终于降到沸点以下,于是倾盆大雨从天而降,降落到地球表面低凹的地方,就形成了江河、湖泊和海洋。科学家称那时的海洋为原始海洋。
【解答】A. 先形成地壳,较重的物质下沉形成地核 ,错误;
B. 火山爆发喷出气体形成原始大气,原始大气主要有氨、氢、甲烷、水蒸气,错误;
C.较重的物质沉到中心形成地核,正确;
D. 火山爆发喷出气体形成原始大气,错误;
故答案为:C.
9.(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学期2.1 地球的演化)科学家认为原始大气中并没有氧气,后随地球的演化逐渐增加。早期地球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 )
A.原始海洋蒸发出的水蒸气分解 B.原始海洋中藻类的光合作用
C.原始森林中植物的光合作用 D.火山喷发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演化
【解析】【分析】早期地球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原始海洋中藻类的光合作用;
【解答】A. 原始海洋蒸发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水,并没有分解,错误;
B.原始海洋中藻类的光合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会释放出氧气,产生有机物,是大气中氧气的来源;
C. 原始森林中植物的光合作用 ,错误,早期的植物是最简单的藻类,没有森林,错误;
D. 火山喷发物中的气体是 水蒸气,里边含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三氧化硫、氯化氢等成分, 没有氧气,错误;
故答案为:B.
10.(2021九下·宁波月考)如图所示为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利用甲烷、氨、氧气等气体模拟原始大气
B.实验中通过火花放电模拟原始大气的雷电条件
C.实验后可以在装置中检测到多种有机小分子物质
D.实验证明了在原始地球条件下从无机小分子转化为有机小分子的可能性
【答案】A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解答】A:米勒实验装置大容器内拟了原始大气的成分,原始大气没哟氧气,A错误。
B:实验中通过火花放电模拟原始大气的雷电条件,正确。
C:实验后可以在装置中检测到多种有机小分子物质,正确。
D:实验证明了在原始地球条件下从无机小分子转化为有机小分子的可能性,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
11.(2024九下·浙江模拟)请根据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假如把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类比,则蛋壳相当于地球内部结构的 。
(2)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源于 。
(3)海底扩张学说对海底地壳生长和运动做出了解释。如乙图所示,在海洋中脊处,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形成新的大洋并不断向两侧运动,所以从年龄上看,A处海底岩石的年龄比B处海底岩石的年龄 (填“大”或“小”)。
(4)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提出“板块构造学说”,该学说认为全球由 大板块组成。
【答案】(1)地壳
(2)软流层/地幔/上地幔
(3)大
(4)六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地球的演化
【解析】【分析】(1)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之间的两个界面依次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2)一般认为,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上部的软流层。
(3)海底扩张学说的观点认为地幔物质在裂缝带下因软流圈内的物质上涌、侵入和喷出而形成新的洋壳,随着这个作用不断进行,新上涌侵入的地幔物质把原已形成的洋壳向裂谷两侧推移扩张,致使洋底不断新生和更新。
(4)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解答】(1)鸡蛋自外向内依次分为蛋壳、蛋白和蛋黄,所以假如把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类比,则蛋壳相当于地球内部结构最外层的地壳。
(2)根据课本内容可知,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源于上地幔的软流层。
(3)海底扩张学说的观点认为,距离中脊越远,形成的时间越早;距离中脊越近,形成的时间越晚,所以乙图从年龄上看,A处海底岩石的年龄比B处海底岩石的年龄大。
(4)“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内部又可以分为小板块。
12.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有研究推测,最早的单细胞生物大约出现在38亿年前,最早的真核生物出现在14~ 15亿年前,软体动物大约出现在5.8亿年前,最早的爬行动物(代表:林蜥)大约出现在3亿年前的晚石炭纪,最早的哺乳动物(代表:吴氏巨颅兽)大约出现在2亿年前的侏罗纪,最早的鸟类(代表:始祖鸟)大约出现在1.5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智人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时期有各种不同的推测,通常认为是在大约20万年前。
(1)如果将46亿年浓缩为“24小时”,地球形成于0时,那么“1小时”相当于1.9亿年,“1秒钟”相当于5.3万年。根据上述信息推算各生物出现的大致时刻,并填入下表:
表1-2地球生命的出现时刻推算
智人 最早的单细胞生物 最早的真核生物 软体动物 最早的爬行动物 最早的哺乳动物 最早的鸟类 智人
出现时刻
(2)将图1-1中圆圈分为24等分,在相应等分点标注地球历史的年代。
(3)根据表1-2中各生物的出现时刻,将上述生物标注在图1-1的相应位置。
【答案】(1)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最早的单细胞生物大约出现在38亿年前,最早的真核生物出现在14~ 15亿年前,软体动物大约出现在5.8亿年前,最早的爬行动物大约出现在3亿年前的晚石炭纪,最早的哺乳动物(代表:吴氏巨颅兽)大约出现在2亿年前的侏罗纪,最早的鸟类(代表:始祖鸟)大约出现在1.5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智人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时期通常认为是在大约20万年前。
(2)地质年代表的历史分期·太古代:约开始于40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地壳变化剧烈,形成最古的陆地基础。·元古代: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5.7亿年前,地壳继续发生强烈变化,藻类和菌类开 始繁盛。·古生代:约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生物界开始繁盛,出现海生的无脊椎动 物和脊椎动物。·中生代: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6600万年前,恐龙等爬行动物繁盛。·新生代:始于6600万年前至今,哺乳动物繁盛,人类出现。
(3)根据表1-2中各生物的出现时刻,那么“1小时”相当于1.9亿年,“1秒钟”相当于5.3万年,按照比例画图。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地球的演化
【解析】【分析】通过对远古到近代不同地质年代化石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无脊椎动 物早于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的鱼类、爬行类和哺乳类是先后出现的,出 现越迟,结构越完善。植物也一样,进化的顺序是藻类→苔藓→蕨类→裸 子植物,直到距今6500万年,被子植物才兴盛起来。
【解答】(1)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最早的单细胞生物大约出现在38亿年前,最早的真核生物出现在14~ 15亿年前,软体动物大约出现在5.8亿年前,最早的爬行动物大约出现在3亿年前的晚石炭纪,最早的哺乳动物(代表:吴氏巨颅兽)大约出现在2亿年前的侏罗纪,最早的鸟类(代表:始祖鸟)大约出现在1.5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智人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时期通常认为是在大约20万年前。
(2)地质年代表的历史分期太古代:约开始于40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地壳变化剧烈,形成最古的陆地基础。元古代: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5.7亿年前,地壳继续发生强烈变化,藻类和菌类开 始繁盛。古生代:约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生物界开始繁盛,出现海生的无脊椎动 物和脊椎动物。中生代: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6600万年前,恐龙等爬行动物繁盛。·新生代:始于6600万年前至今,哺乳动物繁盛,人类出现。
(3)“1小时”相当于1.9亿年,“1秒钟”相当于5.3万年,按照比例画图。
13.(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下册1.3 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
如图所示是生命起源的过程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中所利用的自然条件是 。
(2)发生在原始大气中的过程是 。
(3)发生在原始海洋中的过程是 。
(4)最复杂、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
(5)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大气的成分有什么明显不同? 。
(6)上述过程说明原始生命是地球温度 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 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答案】(1)紫外线、闪电、高温
(2)A
(3)BCD
(4)C
(5)原始大气中不含氧气,现在大气中含氧气
(6)下降;非生命物质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在众多的生命起源学说中,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解答】(1)在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中所利用的自然条件是紫外线、闪电、高温。
(2)图中A过程(从原始大气到有机小分子物质)发生在原始大气中。
(3)B、C、D过程发生在原始海洋中。
(4)最复杂、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从有机大分子物质到形成原始生命的C过程,它实现了生命的新陈代谢和增殖。
(5)原始大气和现在大气成分的明显不同是原始大气中没有现在大气中含有的氧气。
(6)从上述过程说明原始生命是地球温度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故答案为:(1) 紫外线、闪电、高温 (2)A(3)BCD(4)C(5) 原始大气中不含氧气,现在大气中含氧气 (6) 下降;非生命物质
14.(生命的起源(1)九年级45)如图是一实验的装置,据图回答.
(1)这是美国学者 设计的一个模拟装置.
(2)A内现象是模拟 中发生的 .
(3)BC中的液体相当于 .
(4)7天后,对C处水溶液进行分析发现了 .
(5)实验的结果表明 .
【答案】(1)米勒
(2)原始大气;闪电
(3)原始的海洋
(4)氨基酸
(5)从无机物形成有机物,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米勒的实验及其结论.
【解答】解: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水蒸气、氨气、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1)如图是米勒实验的装置,米勒是美国青年学者.(2)A里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氧气.正负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闪电.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了条件.(3)、(4)C处为取样,若取样鉴定,可检验到其中含有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BC中的液体相当于是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的原始海洋.(5)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物形成有机物,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故答案为:(1)米勒;(2)原始大气;闪电(3)原始的海洋(4)氨基酸(5)从无机物形成有机物,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15.(生命的起源(1)九年级45)关于生命的起源,自古以来就有多种观点,如A.自然发生论、B.宇宙生命论、C.化学进化论、D.神创论、E.生生论等,请在下列关于生命起源的说法前标出其对应的观点.
Ⅰ.世界上的所有生物都是由神或上帝创造的,物种是一成不变的.
Ⅱ.生命是由非生命的物质随时自发地发生的.
Ⅲ.生物只能来自生物,不能由非生命物质随时自发地产生.
Ⅳ.原始生命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先由无机小分子形成有机小分子经长期演变形成的.
Ⅴ.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宇宙中的其他星球.
【答案】D;A;E;C;B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生命的起源;关于生命的起源,自古以来就有多种观点,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思考解答.
【解答】解:A自然发生论与神创论差不多同样的古老,人们根据自己双眼对许多表面现象的观察,如腐肉会产生蛆,久不洗澡会生虱子等,得出了低等生物是由非生命物质自然产生的.这叫做自然发生论或自生论.
B宇宙发生论认为宇宙中有无数的星球,生命可能起源于其他星球.人们提出地球生命来源于别的星球或宇宙的“胚种”,根据是地球所有生物有统一的遗传密码及稀有元素埋在酶系中持有特殊重要作用等事实.
C化学进化论:主张从物质的运动变化规律来研究生命的起源.认为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物可以转变为有机物,有机物可以发展为生物大分子和多分子体系直到最后出现原始的生命体.
D神创论认为,地球及万物是上帝在大约6000年以前,即公元前4004年10月26日上午9:00 钟创造出来的.自从被上帝创造出来以后,地球上的生命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在那个时代,大多数人相信世界是上帝有目的地设计和创造的,由上帝制定的法则所主宰,是有序协调、安排合理、美妙完善且永恒不变的.并且,那个年代所有著名的学者都毫不怀疑地相信圣经的字面解释,神创论的思想对那个时代的科学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E生生论:生物只能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
故答案为:D;A;E;C;B
16. 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摸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将甲烷,氨气、氢气、水蒸气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通过火花放电,合成了多种氨基酸。
(1)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过程。
A.火山爆发 B.闪电现象
C.高温现象 D.宇宙射线辐射
(2)实验中合成的氨基酸,可以用来合成()
A.水 B.氧气 C.营养物质 D.蛋白质
(3)米勒的实验说明,生命在起源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是()的供给。
A.氧气 B.能量
C.陨石 D.其它星球的生命
(4)根据米勒实验,得到的合理推论是()
A.尽管不能证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原始生命,但证明能形成构成生命的有机物
B.原始地球上可以形成原始生命
C.原始地球上存在有大量的蛋白质和DNA物质
D.原始地球上根本不可能产生生命物质
【答案】(1)B
(2)D
(3)B
(4)A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解答】(1)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闪电过程。(2)合成的氨基酸可以用来合成蛋白质。(3)生命起源中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是能量。(4)米勒实验尽管不能证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原始生命,但证明能形成构成生命的有机物 。
【分析】本题考查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意在考查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的理解,通过题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就能做出此题。
17.米勒首创的化学进化模拟实验,可以证明生命起源过程中从 到 这一阶段是可能的。
【答案】无机物;有机小分子物质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解答】米勒首创的化学进化模拟实验,可以证明生命起源过程中从无机物到有机小分子物质
这一阶段是可能的。
【分析】在米勒做的这个实验中,一个盛有水溶液的烧瓶代表原始的海洋,其上部球型空间里含有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汽等“还原性大气”,米勒先给烧瓶加热,使水蒸汽在管中循环,接着他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而球型空间下部连通的冷凝管让反应后的产物和水蒸汽冷却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即模拟降雨的过程,米勒通过这个实验证实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18.在原始海洋中,有机大分子物质逐渐聚集并在外表形成了与周围海水隔开的 ,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这种独立体系不断完善,它们一旦能实现原始的 和 ,便意味着原始生命诞生了。可见, 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
【答案】原始界膜;新陈代谢;个体增殖;原始海洋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解答】在原始海洋中,有机大分子物质逐渐聚集并在外表形成了与周围海水隔开的原始界膜, 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这种独立体系不断完善,它们一旦能实现原始的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便意味着原始生命诞生了。可见,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
【分析】关于生命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是现在科学家一般认为,生命的起源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在一定条件下,原始地球上的大气中各种成分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第二步是由有机小分子合成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大分子.第三步是:伴随原始地球上自然条件的演变,地球上的有机大分子在原始海洋中逐渐积累,通过长期的相互作用,最后逐步形成具有能够生长、生殖、遗传的原始生命。题目中主要阐述的是第三步,可见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是原始海洋。
三、实验探究题
19.如图是美国生物学家米勒设计的模拟实验装置,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 。
(2)关于该实验装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装置中CH4、NH3、H2O、H2四种气体用于模拟原始地球的大气
B.火花放电模拟闪电
C.烧瓶中的沸水模拟高温条件下的原始海洋
D.该实验证明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可能会演变成原始生命
(3)实验结束后,D装置中测得含有 、有机酸和尿素等多种有机物。
(4)米勒的这一实验结果为生命起源的 假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答案】(1)验证原始生命物质是否可以在原始地球环境中产生
(2)D
(3)氨基酸
(4)化学进化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米勒模拟原始大气合成有机物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该实验不能证明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可能会演变成原始生命。
【解答】(1) 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原始生命物质是否可以在原始地球环境中产生。
(2)米勒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还原性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 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内(图中以黑色表示)(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 20种有机物。其中 11种氨基酸中有 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该实验不能证明了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可能会演变成原始生命。
故答案为:D。
(3)实验结果共生成 20种有机物。其中 11种氨基酸中有 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所以 D装置中测得含有氨基酸等有机物。
(4)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物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米勒的这一实验结果为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假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20.(生命的起源)请回答有关生命起源和人类进化的问题
Ⅰ.有人将生命起源的主要过程表示为
无机小分子物质 有机小分子物质 有机大分子物质 独立的体系 原始生命
(1)该学说认为原始生命是由 经过及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发生在原始大气中的过程是(填题中字母) ,发生在原始海洋的是(填题中字母) .
(2)米勒首先用该实验验证了 过程是可能的,我国首次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和核酸也证实了这一学说的可能性
Ⅱ.人类起源的最直接证据是 ;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人类学家将是否 作为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类,根据其遗传特征不同分为四个大的种族,但从生物分类上来说,他们同属于一个物种即 .
【答案】(1)非生命物质;A;B、C、D
(2)A;化石;森林古猿;能直立行走;智人种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解答】解:Ⅰ、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小分子物质,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由上可知,原始生命的形成过程是: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后来在原始海洋中原始生命开始慢慢进化,逐渐进出出了原始的单细胞生物.(1)上述过程说明,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发生在原始大气中的过程是A,即由无机物形成有几小分子物质.此过程说明原始地球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构成生命体的有机小分子物质.B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合成大分子有机物质、C从有机大分子物质演变为原始生命、D从原始生命进化出单细胞生物都是在原始海洋中.(2)1965年人工合成了具有全部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它是一种蛋白质分子;1981年又人工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它也是一种有机大分子物质;这在生命起源研究上的意义是:表明由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的过程也是可能的.
Ⅱ、人类起源的最直接证据是化石.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森林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是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类,根据其遗传特征不同分为四个大的种族,但从生物分类上来说,他们同属于一个物种即智人种.
故答案为:Ⅰ、(1)非生命物质;A;B、C、D;(2)A;
Ⅱ、化石;森林古猿;能直立行走,智人种.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节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对地球和宇宙的有关认识和猜想,已被大家广为认可的是 ( )
①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② 从俯视图看银河系的形状是漩涡状,其中的光点是一颗颗恒星。
③“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认为,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
④ 宇宙是起源于有极高密度和温度的“原始火球”的大爆炸。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2.在生命起源的过程中,原始海洋的作用是()。
A.为合成有机小分子提供能量
B.为原始生命的诞生提供场所
C.使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
D.使地球上的温度逐渐降低
3.生命起源最复杂和最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的特点是()。
A.出现了原始的核酸分子
B.组成多分子体系
C.形成了有机大分子物质
D.能实现原始的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
4.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建立在相关依据上的。下列事实或现象与结论不符的是()。
A.太阳东升西落———宇宙是以地球为中心
B.星系之间的距离不断变大———宇宙在不断膨胀
C.太阳系的行星公转的方向与太阳的自转方向一致————太阳系由一块星云演变而来
D.化石———记录着地球的历史
5.2008年科学家发现了大约距今42亿年的古老岩石,这一发现最有可能成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证据()。
A.宇宙诞生于距今137亿年前
B.地球的年龄约为46亿年
C.距今2亿年前大陆发生了漂移
D.距今6500万年前哺乳类动物开始繁盛
6.(2021九下·宁波月考)下列有关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
B.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C.自然选择学说观点认为生物的变异是定向的,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
D.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7.(2023九下·长兴月考)下列关于生命的起源及实验探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是原始陆地
B.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成分相比没有氧气和氢气
C.米勒实验证明了无机物可以合成蛋白质等有机物
D.米勒实验中火花放电模拟了原始地球的闪电
8.(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学期2.1 地球的演化)关于地球各部分结构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先形成地壳,地壳下沉形成地核
B.火山爆发喷出大量水形成原始海洋
C.较重的物质沉到中心形成地核
D.星云周围的气体和尘埃受地球的引力作用而形成原始大气层
9.(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学期2.1 地球的演化)科学家认为原始大气中并没有氧气,后随地球的演化逐渐增加。早期地球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 )
A.原始海洋蒸发出的水蒸气分解 B.原始海洋中藻类的光合作用
C.原始森林中植物的光合作用 D.火山喷发
10.(2021九下·宁波月考)如图所示为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利用甲烷、氨、氧气等气体模拟原始大气
B.实验中通过火花放电模拟原始大气的雷电条件
C.实验后可以在装置中检测到多种有机小分子物质
D.实验证明了在原始地球条件下从无机小分子转化为有机小分子的可能性
二、填空题
11.(2024九下·浙江模拟)请根据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假如把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类比,则蛋壳相当于地球内部结构的 。
(2)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源于 。
(3)海底扩张学说对海底地壳生长和运动做出了解释。如乙图所示,在海洋中脊处,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形成新的大洋并不断向两侧运动,所以从年龄上看,A处海底岩石的年龄比B处海底岩石的年龄 (填“大”或“小”)。
(4)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提出“板块构造学说”,该学说认为全球由 大板块组成。
12.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有研究推测,最早的单细胞生物大约出现在38亿年前,最早的真核生物出现在14~ 15亿年前,软体动物大约出现在5.8亿年前,最早的爬行动物(代表:林蜥)大约出现在3亿年前的晚石炭纪,最早的哺乳动物(代表:吴氏巨颅兽)大约出现在2亿年前的侏罗纪,最早的鸟类(代表:始祖鸟)大约出现在1.5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智人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时期有各种不同的推测,通常认为是在大约20万年前。
(1)如果将46亿年浓缩为“24小时”,地球形成于0时,那么“1小时”相当于1.9亿年,“1秒钟”相当于5.3万年。根据上述信息推算各生物出现的大致时刻,并填入下表:
表1-2地球生命的出现时刻推算
智人 最早的单细胞生物 最早的真核生物 软体动物 最早的爬行动物 最早的哺乳动物 最早的鸟类 智人
出现时刻
(2)将图1-1中圆圈分为24等分,在相应等分点标注地球历史的年代。
(3)根据表1-2中各生物的出现时刻,将上述生物标注在图1-1的相应位置。
13.(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下册1.3 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
如图所示是生命起源的过程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中所利用的自然条件是 。
(2)发生在原始大气中的过程是 。
(3)发生在原始海洋中的过程是 。
(4)最复杂、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
(5)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大气的成分有什么明显不同? 。
(6)上述过程说明原始生命是地球温度 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 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14.(生命的起源(1)九年级45)如图是一实验的装置,据图回答.
(1)这是美国学者 设计的一个模拟装置.
(2)A内现象是模拟 中发生的 .
(3)BC中的液体相当于 .
(4)7天后,对C处水溶液进行分析发现了 .
(5)实验的结果表明 .
15.(生命的起源(1)九年级45)关于生命的起源,自古以来就有多种观点,如A.自然发生论、B.宇宙生命论、C.化学进化论、D.神创论、E.生生论等,请在下列关于生命起源的说法前标出其对应的观点.
Ⅰ.世界上的所有生物都是由神或上帝创造的,物种是一成不变的.
Ⅱ.生命是由非生命的物质随时自发地发生的.
Ⅲ.生物只能来自生物,不能由非生命物质随时自发地产生.
Ⅳ.原始生命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先由无机小分子形成有机小分子经长期演变形成的.
Ⅴ.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宇宙中的其他星球.
16. 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摸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将甲烷,氨气、氢气、水蒸气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通过火花放电,合成了多种氨基酸。
(1)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过程。
A.火山爆发 B.闪电现象
C.高温现象 D.宇宙射线辐射
(2)实验中合成的氨基酸,可以用来合成()
A.水 B.氧气 C.营养物质 D.蛋白质
(3)米勒的实验说明,生命在起源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是()的供给。
A.氧气 B.能量
C.陨石 D.其它星球的生命
(4)根据米勒实验,得到的合理推论是()
A.尽管不能证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原始生命,但证明能形成构成生命的有机物
B.原始地球上可以形成原始生命
C.原始地球上存在有大量的蛋白质和DNA物质
D.原始地球上根本不可能产生生命物质
17.米勒首创的化学进化模拟实验,可以证明生命起源过程中从 到 这一阶段是可能的。
18.在原始海洋中,有机大分子物质逐渐聚集并在外表形成了与周围海水隔开的 ,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这种独立体系不断完善,它们一旦能实现原始的 和 ,便意味着原始生命诞生了。可见, 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
三、实验探究题
19.如图是美国生物学家米勒设计的模拟实验装置,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 。
(2)关于该实验装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装置中CH4、NH3、H2O、H2四种气体用于模拟原始地球的大气
B.火花放电模拟闪电
C.烧瓶中的沸水模拟高温条件下的原始海洋
D.该实验证明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可能会演变成原始生命
(3)实验结束后,D装置中测得含有 、有机酸和尿素等多种有机物。
(4)米勒的这一实验结果为生命起源的 假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20.(生命的起源)请回答有关生命起源和人类进化的问题
Ⅰ.有人将生命起源的主要过程表示为
无机小分子物质 有机小分子物质 有机大分子物质 独立的体系 原始生命
(1)该学说认为原始生命是由 经过及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发生在原始大气中的过程是(填题中字母) ,发生在原始海洋的是(填题中字母) .
(2)米勒首先用该实验验证了 过程是可能的,我国首次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和核酸也证实了这一学说的可能性
Ⅱ.人类起源的最直接证据是 ;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人类学家将是否 作为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类,根据其遗传特征不同分为四个大的种族,但从生物分类上来说,他们同属于一个物种即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银河系和宇宙;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地球的演化
【解析】【分析】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棒旋星系,包括1000~4000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以及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从地球看银河系呈环绕天空的银白色的环带。
【解答】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路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①正确;从俯视看银河系的形状是旋涡状,图中的光点是一颗颗恒星,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②正确;“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认为,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③正确;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宇宙是起源于有极高密度和温度的“原始火球的大爆炸,④正确。
故答案为:D。
2.【答案】B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生命的起源的知识,据此解答。
【解答】化学进化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闪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小分子物质,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物质随着降雨汇人原始海洋。原始海洋中所含的有机小分子物质,不断地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原始海洋为原始生命的诞生提供了场所。
故答案为:B。
3.【答案】D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解答】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这一阶段终于形成了具有原始新陈代谢作用和能够进行繁殖的物质,是生命起源过程中最复杂和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目前,人们还不能在实验室里验证这一过程.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D。
4.【答案】A
【知识点】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地球的演化
【解析】【分析】结合对宇宙和宏观世界的认识,对选项中的描述可逐一做出判断。
【解答】A、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不能说明宇宙以地球为中心,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宇宙是没有中心的,故A错误;
B、星系之间的距离不断变大是因为宇宙起源于原始大火球距今约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故B正确
C、太阳系的行星公转的方向与太阳的自转方向一致,即都是自西向乐的,这间接说明太阳系由一块星云演变而来,故C正确;
D、大约40亿年前,地球还是炽热状态,陨石撞击导致地球失去了大部分的原始大气,因此,依据化石的研究,原始的地球是一个炽热的大火球,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5.【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演化
【解析】【分析】地质学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科学家发现了大约距今42亿年的古老岩石。这一发现说明了地球早在42亿年前就已经存在了,因此最有可能成为地球的年龄约为46亿年观点的证据;并不能说明宇宙的诞生时间;但从岩石也不能看出大陆漂移、哺乳动物的繁盛。
故答案为:B。
6.【答案】C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1.亲缘关系越近,生物之间的相似性越大,其蛋白质分子的相似性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其蛋白质分子的差别就越大。
2.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3.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4.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解答】A: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正确。
B: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正确。
C:自然选择学说观点认为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错误。
D: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正确。
故选C。
7.【答案】D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解答】A.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故A错误;
B.原始大气的成分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氮气等,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态的氧气,故B错误;
C.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在原始地球大气中,无机物可以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故C错误;
D.实验中,进行火化放电是模拟了原始地球上的闪电,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能量,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8.【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演化
【解析】【分析】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的大气层中没有氧气)。原始地球的地表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所以当时的水都以水蒸气的形态存在于原始大气之中。地表不断散热,水蒸汽被冷却又凝结成水。以后地球内部温度逐渐降低,地面温度终于降到沸点以下,于是倾盆大雨从天而降,降落到地球表面低凹的地方,就形成了江河、湖泊和海洋。科学家称那时的海洋为原始海洋。
【解答】A. 先形成地壳,较重的物质下沉形成地核 ,错误;
B. 火山爆发喷出气体形成原始大气,原始大气主要有氨、氢、甲烷、水蒸气,错误;
C.较重的物质沉到中心形成地核,正确;
D. 火山爆发喷出气体形成原始大气,错误;
故答案为:C.
9.【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演化
【解析】【分析】早期地球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原始海洋中藻类的光合作用;
【解答】A. 原始海洋蒸发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水,并没有分解,错误;
B.原始海洋中藻类的光合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会释放出氧气,产生有机物,是大气中氧气的来源;
C. 原始森林中植物的光合作用 ,错误,早期的植物是最简单的藻类,没有森林,错误;
D. 火山喷发物中的气体是 水蒸气,里边含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三氧化硫、氯化氢等成分, 没有氧气,错误;
故答案为:B.
10.【答案】A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解答】A:米勒实验装置大容器内拟了原始大气的成分,原始大气没哟氧气,A错误。
B:实验中通过火花放电模拟原始大气的雷电条件,正确。
C:实验后可以在装置中检测到多种有机小分子物质,正确。
D:实验证明了在原始地球条件下从无机小分子转化为有机小分子的可能性,正确。
故选A。
11.【答案】(1)地壳
(2)软流层/地幔/上地幔
(3)大
(4)六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地球的演化
【解析】【分析】(1)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之间的两个界面依次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2)一般认为,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上部的软流层。
(3)海底扩张学说的观点认为地幔物质在裂缝带下因软流圈内的物质上涌、侵入和喷出而形成新的洋壳,随着这个作用不断进行,新上涌侵入的地幔物质把原已形成的洋壳向裂谷两侧推移扩张,致使洋底不断新生和更新。
(4)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解答】(1)鸡蛋自外向内依次分为蛋壳、蛋白和蛋黄,所以假如把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类比,则蛋壳相当于地球内部结构最外层的地壳。
(2)根据课本内容可知,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源于上地幔的软流层。
(3)海底扩张学说的观点认为,距离中脊越远,形成的时间越早;距离中脊越近,形成的时间越晚,所以乙图从年龄上看,A处海底岩石的年龄比B处海底岩石的年龄大。
(4)“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内部又可以分为小板块。
12.【答案】(1)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最早的单细胞生物大约出现在38亿年前,最早的真核生物出现在14~ 15亿年前,软体动物大约出现在5.8亿年前,最早的爬行动物大约出现在3亿年前的晚石炭纪,最早的哺乳动物(代表:吴氏巨颅兽)大约出现在2亿年前的侏罗纪,最早的鸟类(代表:始祖鸟)大约出现在1.5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智人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时期通常认为是在大约20万年前。
(2)地质年代表的历史分期·太古代:约开始于40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地壳变化剧烈,形成最古的陆地基础。·元古代: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5.7亿年前,地壳继续发生强烈变化,藻类和菌类开 始繁盛。·古生代:约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生物界开始繁盛,出现海生的无脊椎动 物和脊椎动物。·中生代: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6600万年前,恐龙等爬行动物繁盛。·新生代:始于6600万年前至今,哺乳动物繁盛,人类出现。
(3)根据表1-2中各生物的出现时刻,那么“1小时”相当于1.9亿年,“1秒钟”相当于5.3万年,按照比例画图。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地球的演化
【解析】【分析】通过对远古到近代不同地质年代化石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无脊椎动 物早于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的鱼类、爬行类和哺乳类是先后出现的,出 现越迟,结构越完善。植物也一样,进化的顺序是藻类→苔藓→蕨类→裸 子植物,直到距今6500万年,被子植物才兴盛起来。
【解答】(1)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最早的单细胞生物大约出现在38亿年前,最早的真核生物出现在14~ 15亿年前,软体动物大约出现在5.8亿年前,最早的爬行动物大约出现在3亿年前的晚石炭纪,最早的哺乳动物(代表:吴氏巨颅兽)大约出现在2亿年前的侏罗纪,最早的鸟类(代表:始祖鸟)大约出现在1.5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智人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时期通常认为是在大约20万年前。
(2)地质年代表的历史分期太古代:约开始于40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地壳变化剧烈,形成最古的陆地基础。元古代: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5.7亿年前,地壳继续发生强烈变化,藻类和菌类开 始繁盛。古生代:约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生物界开始繁盛,出现海生的无脊椎动 物和脊椎动物。中生代: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6600万年前,恐龙等爬行动物繁盛。·新生代:始于6600万年前至今,哺乳动物繁盛,人类出现。
(3)“1小时”相当于1.9亿年,“1秒钟”相当于5.3万年,按照比例画图。
13.【答案】(1)紫外线、闪电、高温
(2)A
(3)BCD
(4)C
(5)原始大气中不含氧气,现在大气中含氧气
(6)下降;非生命物质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在众多的生命起源学说中,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解答】(1)在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中所利用的自然条件是紫外线、闪电、高温。
(2)图中A过程(从原始大气到有机小分子物质)发生在原始大气中。
(3)B、C、D过程发生在原始海洋中。
(4)最复杂、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从有机大分子物质到形成原始生命的C过程,它实现了生命的新陈代谢和增殖。
(5)原始大气和现在大气成分的明显不同是原始大气中没有现在大气中含有的氧气。
(6)从上述过程说明原始生命是地球温度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故答案为:(1) 紫外线、闪电、高温 (2)A(3)BCD(4)C(5) 原始大气中不含氧气,现在大气中含氧气 (6) 下降;非生命物质
14.【答案】(1)米勒
(2)原始大气;闪电
(3)原始的海洋
(4)氨基酸
(5)从无机物形成有机物,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米勒的实验及其结论.
【解答】解: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水蒸气、氨气、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1)如图是米勒实验的装置,米勒是美国青年学者.(2)A里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氧气.正负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闪电.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了条件.(3)、(4)C处为取样,若取样鉴定,可检验到其中含有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BC中的液体相当于是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的原始海洋.(5)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物形成有机物,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故答案为:(1)米勒;(2)原始大气;闪电(3)原始的海洋(4)氨基酸(5)从无机物形成有机物,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15.【答案】D;A;E;C;B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生命的起源;关于生命的起源,自古以来就有多种观点,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思考解答.
【解答】解:A自然发生论与神创论差不多同样的古老,人们根据自己双眼对许多表面现象的观察,如腐肉会产生蛆,久不洗澡会生虱子等,得出了低等生物是由非生命物质自然产生的.这叫做自然发生论或自生论.
B宇宙发生论认为宇宙中有无数的星球,生命可能起源于其他星球.人们提出地球生命来源于别的星球或宇宙的“胚种”,根据是地球所有生物有统一的遗传密码及稀有元素埋在酶系中持有特殊重要作用等事实.
C化学进化论:主张从物质的运动变化规律来研究生命的起源.认为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物可以转变为有机物,有机物可以发展为生物大分子和多分子体系直到最后出现原始的生命体.
D神创论认为,地球及万物是上帝在大约6000年以前,即公元前4004年10月26日上午9:00 钟创造出来的.自从被上帝创造出来以后,地球上的生命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在那个时代,大多数人相信世界是上帝有目的地设计和创造的,由上帝制定的法则所主宰,是有序协调、安排合理、美妙完善且永恒不变的.并且,那个年代所有著名的学者都毫不怀疑地相信圣经的字面解释,神创论的思想对那个时代的科学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E生生论:生物只能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
故答案为:D;A;E;C;B
16.【答案】(1)B
(2)D
(3)B
(4)A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解答】(1)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闪电过程。(2)合成的氨基酸可以用来合成蛋白质。(3)生命起源中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是能量。(4)米勒实验尽管不能证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原始生命,但证明能形成构成生命的有机物 。
【分析】本题考查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意在考查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的理解,通过题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就能做出此题。
17.【答案】无机物;有机小分子物质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解答】米勒首创的化学进化模拟实验,可以证明生命起源过程中从无机物到有机小分子物质
这一阶段是可能的。
【分析】在米勒做的这个实验中,一个盛有水溶液的烧瓶代表原始的海洋,其上部球型空间里含有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汽等“还原性大气”,米勒先给烧瓶加热,使水蒸汽在管中循环,接着他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而球型空间下部连通的冷凝管让反应后的产物和水蒸汽冷却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即模拟降雨的过程,米勒通过这个实验证实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18.【答案】原始界膜;新陈代谢;个体增殖;原始海洋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解答】在原始海洋中,有机大分子物质逐渐聚集并在外表形成了与周围海水隔开的原始界膜, 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这种独立体系不断完善,它们一旦能实现原始的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便意味着原始生命诞生了。可见,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
【分析】关于生命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是现在科学家一般认为,生命的起源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在一定条件下,原始地球上的大气中各种成分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第二步是由有机小分子合成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大分子.第三步是:伴随原始地球上自然条件的演变,地球上的有机大分子在原始海洋中逐渐积累,通过长期的相互作用,最后逐步形成具有能够生长、生殖、遗传的原始生命。题目中主要阐述的是第三步,可见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是原始海洋。
19.【答案】(1)验证原始生命物质是否可以在原始地球环境中产生
(2)D
(3)氨基酸
(4)化学进化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米勒模拟原始大气合成有机物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该实验不能证明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可能会演变成原始生命。
【解答】(1) 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原始生命物质是否可以在原始地球环境中产生。
(2)米勒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还原性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 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内(图中以黑色表示)(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 20种有机物。其中 11种氨基酸中有 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该实验不能证明了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可能会演变成原始生命。
故答案为:D。
(3)实验结果共生成 20种有机物。其中 11种氨基酸中有 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所以 D装置中测得含有氨基酸等有机物。
(4)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物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米勒的这一实验结果为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假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20.【答案】(1)非生命物质;A;B、C、D
(2)A;化石;森林古猿;能直立行走;智人种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解答】解:Ⅰ、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小分子物质,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由上可知,原始生命的形成过程是: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后来在原始海洋中原始生命开始慢慢进化,逐渐进出出了原始的单细胞生物.(1)上述过程说明,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发生在原始大气中的过程是A,即由无机物形成有几小分子物质.此过程说明原始地球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构成生命体的有机小分子物质.B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合成大分子有机物质、C从有机大分子物质演变为原始生命、D从原始生命进化出单细胞生物都是在原始海洋中.(2)1965年人工合成了具有全部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它是一种蛋白质分子;1981年又人工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它也是一种有机大分子物质;这在生命起源研究上的意义是:表明由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的过程也是可能的.
Ⅱ、人类起源的最直接证据是化石.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森林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是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类,根据其遗传特征不同分为四个大的种族,但从生物分类上来说,他们同属于一个物种即智人种.
故答案为:Ⅰ、(1)非生命物质;A;B、C、D;(2)A;
Ⅱ、化石;森林古猿;能直立行走,智人种.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