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节生物群落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节生物群落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5.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1-08 08:16:00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节生物群落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鹰、松鼠等动物,大多在森林的上层活动,大山雀、柳莺等小鸟在灌木层活动,而鹿、野猪等动物在地面活动,蚯蚓、马陆等生物则在枯枝落叶层和土壤中活动。这表现出 (  )
A.种群的垂直结构 B.种群的水平结构
C.群落的垂直结构 D.群落的水平结构
2. 某地在水面上铺设生态浮床,浮床上种植水生美人蕉、钱币草、聚草等观赏性好、净化能力强的水生植物,用以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污染。这些水生植物构成了一个 (  )
A.种群 B.植物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 生物群落同步练习)在自然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绿色植物,这是因为(  )
A.数量最多的是绿色植物
B.绿色植物在自然群落中结构复杂,往往有分层现象
C.绿色植物能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D.绿色植物的数量和分布能影响大气和土壤,从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活动
4.(2021九下·柯桥开学考)香港首次在汀角红树林发现树栖蟹,取名“汀角攀树蟹”(如图),为全球新品种。对于汀角攀树蟹认识错误的是( )
A.在生物分类中,它属于无脊椎动物
B.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它属于消费者
C.该红树林中所有的汀角攀树蟹构成一个群落
D.汀角攀树蟹的栖树习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5.(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前几天,杭州进行了一次捉天牛活动,大家可能不一定认识天牛,天牛其实就是一种昆虫如下图所示,天牛喜欢吃各种植物,比如桃花,樱花,海棠等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一颗桃树上的所有天牛是一个群落
B.天牛属于爬行类动物
C.天牛的细胞和桃树的细胞,主要区别是天牛的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
D.天牛的受精方式属于体内受精
6.(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 2.3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下列有关森林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森林对调节气候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量破坏植被会使气候恶化。
B.森林群落的结构有分层现象,各种植物受阳光、温度、湿度影响,各自分布在最适宜的空间,互相之间没有联系,各自生活。
C.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各种动物由于食物关系,也垂直分布。
D.森林的形成过程需漫长的历史,即使是形成后稳定的天然森林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7.(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 2.3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是生物学基本观点之一。根据这一观点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喜光的桉树下栽种半阴性植物菠萝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
B.群落中动物与植物均有分层现象,二者互相影响
C.某有翅昆虫种群中出现的无翅类型一定不利于其生存
D.森林中狼和兔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8.(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 2.3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在浙江省水产研究所有8个池塘,其中6个池塘养的是鲫鱼,另外2个池塘养的是地中海鳎鱼,那么这8个池塘里的鱼是(  )
A.一个群落 B.两个群落
C.两个种群 D.至少一个种群
9.(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 2.3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D.物种组成及比例
10.(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 2.3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图1表示4个不同地区的4种森林群落,其中不同的树轮廓表示不同树种,每一种树轮廓分别代表10个个体,根据图形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1 图2
A.图1的群落中,具有最高的物种丰富度的是西部群落
B.若调查图2所示地区群落物种数,最合适的样方面积是S1平方米
C.在样方设置与抽样过程中要遵循样方面积大小均等和随机取样等原则
D.森林群落在遭到破坏后,一段时间能恢复正常,所以可以无节制地乱砍滥伐
二、填空题
11.(2021九下·丽水月考)在养有金鱼和水草的鱼缸内投放几只田螺,可以减少换水次数。原来软体动物田螺能把金鱼的排泄物吃得一干二净,起到净水作用;田螺的排泄物含有肥水成分,使水草长得更好;水草既能供金鱼食用,还能产生氧气,为金鱼的生存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1)鱼缸中金鱼、田螺、水草等所有的生物可以称为一个   。
(2)在金鱼缸中加入田螺的目的是   增强生态系统的能力,从而使该生态系统更稳定。
12.(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 2.3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观察森林植物的分层现象,并回答问题:
①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因其长的高低错落,这样在群落中出现分层现象,请分析图中所标字母代表的层:A:   ;B:   ;C:   。
②天然森林的形成要经历近千年,但在形成森林之前,最早在沙丘上出现的植物是   。
13.(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3节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在我国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中,有一种雀鸟总是成群地在森林上层活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鹤等鸟类总是在森林中层营巢;血雉和棕尾雉则是典型的森林底栖鸟类,吃地面的苔藓和昆虫。
(1)上述森林中的各种生物都有密切关系,如血雉和昆虫之间的关系是   ,煤山 雀和橙红鹤的生活环境相同,它们是   关系。
(2)在这个森林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种动物和植物之外,还生活着   、    等微生物。
(3)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是________。
A.森林中的所有昆虫 B.森林中的所有血雉
C.森林中的所有苔藓 D.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14.森林是人类的朋友。下图是科学工作者对某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同层次的植物及土壤生物固定太阳能的调查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乔木层固定的太阳能   (填“等于”“大于”或“小于”)灌木层和草本层固定的太阳能,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2)科学工作者从森林里取了一些肥沃的土壤样本,经观察发现其中有许多生物。据图分析,这些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哪两种成分    。
15.一位鸟类生态学家在某森林群落中,观察发现几种鸟类的生活习性如下表所示:
鸟类 活动空间 主要食物
雀鸟 上层 高大乔木的种子
黄腰柳莺 中层 昆虫
血雉和棕尾雉 底层 苔藓和昆虫
从表中可以看出鸟类活动空间有明显的     现象。这主要与各种鸟类的    有关;按照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的解释,鸟类这种分层现象形成的原因是    的结果。
16.(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某地渔民打捞了一只长有两对腹鳍的海豚,这只海豚除正常的一对前鳍,在靠近尾部的地方还有两个鳍。专家认为,现代鲸豚类均为二次入海进化来,长有两对腹鳍是一种返祖现象,是由于控制性状的   发生变异引起,海豚和海洋里的其他所有生物构成一个   。
17.(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 2.2 种群 同步练习)①生活在一块稻田上的所有生物;
②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
③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双球菌;
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所有生物。
上述组合中,属于种群的是   ;属于群落的是   。(填序号)
18.(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3节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生物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和   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   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把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   。
三、实验探究题
19.(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3节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柑橘生长的主要环境条件是:年平均气温要求15℃以上,1月平均气温5℃以上;适宜种植在朝南或东南的向阳处,或具有逆温层的坡地;有水源可灌溉。请分析回答:
(1)影响柑橘生长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   (答出两个)。
(2)某科技人员想探究海拔高度对柑橘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 果进行统计。a.选择9株柑橘苗,将它们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3株。
b.A组种植在海拔高度为150米的朝南坡地,B组种植在海拔高度为300米的朝南坡地, C组种植在海拔高度为450米的朝南坡地。
c.定时进行科学的施肥、灌溉、修剪等日常管理。几年后,柑橘开始结果。
d.对收获的果子进行分析比较,统计结果如下表:
产量 个体大小 甜度分析
A组 84千克 小 不甜、酸味重
B组 102千克 最大 甜
C组 91千克 大 甜、略带酸
①从实验结果初步分析可知,柑橘适宜种植在   。
②上述方案中,有几处是不合理的,请答出一点:   。
20.如图所示为某淡水湖泊内部分生物的分布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属于种群的生物有    种,分别为   。
(2)此群落中生物分布的特点是   。
(3)如果在群落中增加一种生物种群河虾,那么河虾的食物最可能是    ;如果在群落中增加一种生活在水中又长出水面的植物种群,那么它最有可能与图中哪种生物出现生存斗争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结构
【解析】【分析】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解答】 鹰、松鼠等动物,大多在森林的上层活动,大山雀、柳莺等小鸟在灌木层活动,而鹿、野猪等动物在地面活动,蚯蚓、马陆等生物则在枯枝落叶层和土壤中活动。这表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 ;
故答案为:C
2.【答案】B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结构
【解析】【分析】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同一种群的所有生物共用一个基因库。 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解答】 某地在水面上铺设生态浮床,浮床上种植水生美人蕉、钱币草、聚草等观赏性好、净化能力强的水生植物,用以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污染。这些水生植物构成了一个植物群落 ;
故答案为:B
3.【答案】C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结构
【解析】【分析】(1)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合化学能储存到食物中;(2)生态系统中的各角色都需要能量,这个能量都直接或间接的来自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3)绿色植物为其它的生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解答】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有:①完成物质转变.它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制造了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同时释放出氧气,除了满足植物自身的需要外,还供给了动物呼吸利用.②完成能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它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自然界的能量源泉.③从根本上改变了地面上的生活环境,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
由此可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物的食物、氧气和能量的源泉,因此绿色植物能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故选C
4.【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无脊椎动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进化的理论
【解析】【分析】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解答】A、树栖蟹没有脊椎骨,属于无脊椎动物;故A正确;
B、树栖蟹需要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属于消费者;故B正确;
C、该红薯零中所有的树栖蟹是同一物种,所以构成了一个种群;故C错误;
D、生物的生活习惯是由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5.【答案】D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1.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
身体分部、分节,足、触角等附肢也分节,身体外面有外骨骼,属于节肢动物。
细胞内都有成形的细胞核,都属于真核生物。
【解答】A.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故A错误;
B.天牛的身体分部、分节,足、触角等附肢也分节,身体外面有外骨骼,属于节肢动物。故B错误;
C.天牛属于节肢动物,桃树属于被子植物,它们的细胞内都有成形的细胞核,都属于真核生物。故C错误;
D.天牛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动物,为体内受精,卵生。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B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群落的空间结构知识解题。
【解答】解:森林群落的结构有分层现象,各种植物受阳光、温度、湿度影响,各自分布在最适宜的空间,互相之间彼此联系,互相影响;
故答案为:B。
7.【答案】C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
【解析】【分析】根据群落的结构及生态学原理捏解题。
【解答】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故某有翅昆虫种群中出现的无翅类型,属于变异现象,此时决定哪种类型的生物能够存活下来主要看环境,在风大的海岛上,能够存活下来的是无翅类型,故无翅类型不一定不利于其生存;
故答案为:C。
8.【答案】D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群落的物种组成
【解析】【分析】根据种群和群落的概念解题;种群是指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群落是指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的总称。
【解答】解:A、8个池塘中的鱼,没有包含全部生物,故不是群落,故A错误;
B、8个池塘中的鱼,没有包含全部生物,故不是群落,故B错误;
C、8个池塘,每个池塘中的全部的鱼都是一个种群,故C错误;
D、8个池塘,每个池塘中的全部的鱼都是一个种群,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9.【答案】A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群落的空间结构知识解题。
【解答】解:群落的结构主要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体现的是垂直结构,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体现的是水平结构;
故答案为:A。
10.【答案】D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群落的结构及调查的方法解题。
【解答】解:A、图1的群落中,西部群落中物种有6种,东部群落中物种有5种,北部群落中物种有5种,南部群落中物种有3种,故具有最高的物种丰富度的是西部群落,故A正确;
B、若调查图2所示地区群落物种数,最合适的样方面积是S1平方米,因为此时物种的数量不在增加,故B正确;
C、在样方设置与抽样过程中要遵循样方面积大小均等和随机取样等原则,故C正确;
D、森林群落在遭到破坏后,有的可以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有的很长时间才能恢复或不能恢复,故不可以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1.【答案】(1)群落
(2)自动调节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1)从群落的观念解答。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解答】(1)由于鱼缸中金鱼、田螺、水草等所有的生物包括了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因此可以称作一个群落。
(2) 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因此在金鱼缸中加入田螺的目的是自动调节增强生态系统的能力,从而使该生态系统更稳定。
故答案为:(1)群落(2)自动调节
12.【答案】植物;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一年生草本植物(或先锋植物)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群落的结构知识解题。群落的结构主要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体现的是垂直结构,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体现的是水平结构;据图可知,A是高大的乔木、B是灌木、C是草本层.
【解答】解:①在生物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生物是绿色植物,因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将太阳光能固定下来,并储存在有机物中,供自身和其它生物生命活动之需要;因绿色植物长的高低错落,这样在群落中出现分层现象,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据图可知,A是灌木层、B是乔木层、C是草本层;
②天然森林的形成要经历近千年,但在形成森林之前,最早在沙丘上出现的植物是对环境要求不高的先锋植物或一年生草本植;
故答案为:植物、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一年生草本植物(或先锋植物)。
13.【答案】(1)捕食;竞争
(2)细菌;真菌
(3)B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结构
【解析】【分析】森林群落中,植被常常有分层现象,生活在森林中的各种动物,也会随着它们赖以生存的植物种类不同而出现分层分布的现象。在植物的每个层次中,都有一些特别适应在那里生活的动物。
【解答】(1)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鹤等鸟类总是在森林中层营巢,所以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鹤三者间属于竞争关系;血雉和棕尾雉则是典型的森林底栖鸟类,吃地面的苔藓和昆虫,所以血雉和昆虫间属于捕食关系。(2)在这个森林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种动物和植物之外,还生活着细菌、真菌等微生物。(3)由种群的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可知森林中的所有血雉属于一个种群。
故答案为:(1)捕食;竞争;(2)细菌;真菌;(3)B
14.【答案】(1)大于;阳光
(2)消费者和分解者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
【解析】【分析】生物体中的能量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光能;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各种动物)、和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等)。
【解答】(1)从固定太阳能的数量柱状图可知乔木层固定的太阳能最多,灌木层次,之草本层最少;绿色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下来的,光合作用需要光。
(2)土壤样本中的许多生物,有些是直接或间接以食物为食的消费者(如蚂蚁、地老虎);还有能把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等所含的有机物分解为较简单的无机物的分解者(如细菌、真菌)。
故答案为:(1)大于;光
(2)消费者和分解者
15.【答案】分层;食性;自然选择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生物进化的理论
【解析】【分析】生活在森林中的各种动物,也会随着它们赖以生存的植物种类不同而出现分层分布的现象。在植物的每个层次中,都有一些特别适应在那里生活的动物。
【解答】从表中可知雀鸟生活在上层,它们以高大乔木的种子为食;黄腰柳莺生活在中层,它们以昆虫为食;血雉和棕尾雉生活在底层,它们以苔藓和昆虫为食,由此分析得出各种鸟类的不同食性决定了它们活动的空间区域不同,使得活动空间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它们对生活环境的适应。
故答案为:分层;食性;自然选择
16.【答案】基因;群落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1)变异包括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能够遗传给下一代;不能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的引起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这种变异不能遗传给下一代。
(2)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解答】长有两对腹鳍的海豚的性状受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发生了变异,才出现了长有两对腹鳍的身体变化的海豚。海豚和海洋里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了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因此属于一个群落。
故答案为:基因;群落
17.【答案】③;①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群落的物种组成
【解析】【分析】根据群落和种群的关系解题即可。种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而群落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称。
【解答】解:①生活在一块稻田上的所有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属于群落;
②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没有包括全部生物,故既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
③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双球菌,符合同一区域、同种生物,属于种群;
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所有生物,符合同一区域、生物与环境组成的同一整体,属于生态系统;
故答案为:③、①。
18.【答案】植物;动物;微生物;植物;植被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
【解析】【分析】生物群落中,植物起主导作用。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解答】生物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我们把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把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故答案为:植物;动物;微生物;植物;植被
19.【答案】(1)温度、水分
(2)海拔高度为300米的朝南坡地;实验用的柑橘数量太少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结构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结合本节知识点对题目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1)柑橘生长的主要环境条件是:年平均气温要求15℃以上,1月平均气温5℃以上;适宜种植在朝南或东南的向阳处,或具有逆温层的坡地;有水源可灌溉。可见温度和水分是影响柑橘生长的两个主要非生物因素。(2)分析该实验方案,可知实验对照设置为不同海拔高度。分析实验结果,可知B组,海拔高度为300米的朝南坡地种植的柑橘果实个体最大最甜,故该环境最适宜种植柑橘。实验方案中,最不合理之处在于实验每组只有3株柑橘苗,重复太少,结果可能具有随机性。
故答案为:(1)温度;水分;(2)海拔高度为300米的朝南坡地;实验用的柑橘数量太少
20.【答案】(1)4;芦苇、浮萍、金鱼藻、河蚌
(2)动植物出现分层分布现象
(3)浮游生物;浮萍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群落的结构;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1)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2)生物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
(3)河虾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结合该植物的生长习性“生活在水中又长出水面的植物”分析解答。
【解答】(1)芦苇、浮萍、金鱼藻、河蚌4种生物属于种群,其它的浮游生物、昆虫幼虫不是指同一种生物,所以不属于种群。
(2)植物由于受到温度、阳光、空气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垂直结构上的分层现象,生活在该区域的各种动物,也会随着它们赖以生存的植物种类不同而出现分层分布的现象。
(3)河虾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由该植物的生长习性“生活在水中又长出水面的植物”它与浮萍之间会争夺阳光,也会争夺水中的营养物质,所以它们与浮萍之间存在生存斗争。
故答案为:(1)4;芦苇、浮萍、金鱼藻、河蚌
(2)动植物出现分层分布现象
(3)浮游生物;浮萍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节生物群落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鹰、松鼠等动物,大多在森林的上层活动,大山雀、柳莺等小鸟在灌木层活动,而鹿、野猪等动物在地面活动,蚯蚓、马陆等生物则在枯枝落叶层和土壤中活动。这表现出 (  )
A.种群的垂直结构 B.种群的水平结构
C.群落的垂直结构 D.群落的水平结构
【答案】C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结构
【解析】【分析】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解答】 鹰、松鼠等动物,大多在森林的上层活动,大山雀、柳莺等小鸟在灌木层活动,而鹿、野猪等动物在地面活动,蚯蚓、马陆等生物则在枯枝落叶层和土壤中活动。这表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 ;
故答案为:C
2. 某地在水面上铺设生态浮床,浮床上种植水生美人蕉、钱币草、聚草等观赏性好、净化能力强的水生植物,用以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污染。这些水生植物构成了一个 (  )
A.种群 B.植物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答案】B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结构
【解析】【分析】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同一种群的所有生物共用一个基因库。 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解答】 某地在水面上铺设生态浮床,浮床上种植水生美人蕉、钱币草、聚草等观赏性好、净化能力强的水生植物,用以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污染。这些水生植物构成了一个植物群落 ;
故答案为:B
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 生物群落同步练习)在自然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绿色植物,这是因为(  )
A.数量最多的是绿色植物
B.绿色植物在自然群落中结构复杂,往往有分层现象
C.绿色植物能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D.绿色植物的数量和分布能影响大气和土壤,从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活动
【答案】C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结构
【解析】【分析】(1)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合化学能储存到食物中;(2)生态系统中的各角色都需要能量,这个能量都直接或间接的来自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3)绿色植物为其它的生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解答】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有:①完成物质转变.它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制造了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同时释放出氧气,除了满足植物自身的需要外,还供给了动物呼吸利用.②完成能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它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自然界的能量源泉.③从根本上改变了地面上的生活环境,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
由此可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物的食物、氧气和能量的源泉,因此绿色植物能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故选C
4.(2021九下·柯桥开学考)香港首次在汀角红树林发现树栖蟹,取名“汀角攀树蟹”(如图),为全球新品种。对于汀角攀树蟹认识错误的是( )
A.在生物分类中,它属于无脊椎动物
B.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它属于消费者
C.该红树林中所有的汀角攀树蟹构成一个群落
D.汀角攀树蟹的栖树习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无脊椎动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进化的理论
【解析】【分析】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解答】A、树栖蟹没有脊椎骨,属于无脊椎动物;故A正确;
B、树栖蟹需要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属于消费者;故B正确;
C、该红薯零中所有的树栖蟹是同一物种,所以构成了一个种群;故C错误;
D、生物的生活习惯是由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5.(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前几天,杭州进行了一次捉天牛活动,大家可能不一定认识天牛,天牛其实就是一种昆虫如下图所示,天牛喜欢吃各种植物,比如桃花,樱花,海棠等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一颗桃树上的所有天牛是一个群落
B.天牛属于爬行类动物
C.天牛的细胞和桃树的细胞,主要区别是天牛的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
D.天牛的受精方式属于体内受精
【答案】D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1.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
身体分部、分节,足、触角等附肢也分节,身体外面有外骨骼,属于节肢动物。
细胞内都有成形的细胞核,都属于真核生物。
【解答】A.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故A错误;
B.天牛的身体分部、分节,足、触角等附肢也分节,身体外面有外骨骼,属于节肢动物。故B错误;
C.天牛属于节肢动物,桃树属于被子植物,它们的细胞内都有成形的细胞核,都属于真核生物。故C错误;
D.天牛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动物,为体内受精,卵生。故D正确。
故选D
6.(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 2.3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下列有关森林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森林对调节气候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量破坏植被会使气候恶化。
B.森林群落的结构有分层现象,各种植物受阳光、温度、湿度影响,各自分布在最适宜的空间,互相之间没有联系,各自生活。
C.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各种动物由于食物关系,也垂直分布。
D.森林的形成过程需漫长的历史,即使是形成后稳定的天然森林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答案】B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群落的空间结构知识解题。
【解答】解:森林群落的结构有分层现象,各种植物受阳光、温度、湿度影响,各自分布在最适宜的空间,互相之间彼此联系,互相影响;
故答案为:B。
7.(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 2.3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是生物学基本观点之一。根据这一观点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喜光的桉树下栽种半阴性植物菠萝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
B.群落中动物与植物均有分层现象,二者互相影响
C.某有翅昆虫种群中出现的无翅类型一定不利于其生存
D.森林中狼和兔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C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
【解析】【分析】根据群落的结构及生态学原理捏解题。
【解答】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故某有翅昆虫种群中出现的无翅类型,属于变异现象,此时决定哪种类型的生物能够存活下来主要看环境,在风大的海岛上,能够存活下来的是无翅类型,故无翅类型不一定不利于其生存;
故答案为:C。
8.(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 2.3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在浙江省水产研究所有8个池塘,其中6个池塘养的是鲫鱼,另外2个池塘养的是地中海鳎鱼,那么这8个池塘里的鱼是(  )
A.一个群落 B.两个群落
C.两个种群 D.至少一个种群
【答案】D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群落的物种组成
【解析】【分析】根据种群和群落的概念解题;种群是指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群落是指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的总称。
【解答】解:A、8个池塘中的鱼,没有包含全部生物,故不是群落,故A错误;
B、8个池塘中的鱼,没有包含全部生物,故不是群落,故B错误;
C、8个池塘,每个池塘中的全部的鱼都是一个种群,故C错误;
D、8个池塘,每个池塘中的全部的鱼都是一个种群,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9.(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 2.3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D.物种组成及比例
【答案】A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群落的空间结构知识解题。
【解答】解:群落的结构主要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体现的是垂直结构,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体现的是水平结构;
故答案为:A。
10.(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 2.3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图1表示4个不同地区的4种森林群落,其中不同的树轮廓表示不同树种,每一种树轮廓分别代表10个个体,根据图形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1 图2
A.图1的群落中,具有最高的物种丰富度的是西部群落
B.若调查图2所示地区群落物种数,最合适的样方面积是S1平方米
C.在样方设置与抽样过程中要遵循样方面积大小均等和随机取样等原则
D.森林群落在遭到破坏后,一段时间能恢复正常,所以可以无节制地乱砍滥伐
【答案】D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群落的结构及调查的方法解题。
【解答】解:A、图1的群落中,西部群落中物种有6种,东部群落中物种有5种,北部群落中物种有5种,南部群落中物种有3种,故具有最高的物种丰富度的是西部群落,故A正确;
B、若调查图2所示地区群落物种数,最合适的样方面积是S1平方米,因为此时物种的数量不在增加,故B正确;
C、在样方设置与抽样过程中要遵循样方面积大小均等和随机取样等原则,故C正确;
D、森林群落在遭到破坏后,有的可以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有的很长时间才能恢复或不能恢复,故不可以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11.(2021九下·丽水月考)在养有金鱼和水草的鱼缸内投放几只田螺,可以减少换水次数。原来软体动物田螺能把金鱼的排泄物吃得一干二净,起到净水作用;田螺的排泄物含有肥水成分,使水草长得更好;水草既能供金鱼食用,还能产生氧气,为金鱼的生存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1)鱼缸中金鱼、田螺、水草等所有的生物可以称为一个   。
(2)在金鱼缸中加入田螺的目的是   增强生态系统的能力,从而使该生态系统更稳定。
【答案】(1)群落
(2)自动调节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1)从群落的观念解答。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解答】(1)由于鱼缸中金鱼、田螺、水草等所有的生物包括了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因此可以称作一个群落。
(2) 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因此在金鱼缸中加入田螺的目的是自动调节增强生态系统的能力,从而使该生态系统更稳定。
故答案为:(1)群落(2)自动调节
12.(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 2.3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观察森林植物的分层现象,并回答问题:
①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因其长的高低错落,这样在群落中出现分层现象,请分析图中所标字母代表的层:A:   ;B:   ;C:   。
②天然森林的形成要经历近千年,但在形成森林之前,最早在沙丘上出现的植物是   。
【答案】植物;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一年生草本植物(或先锋植物)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群落的结构知识解题。群落的结构主要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体现的是垂直结构,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体现的是水平结构;据图可知,A是高大的乔木、B是灌木、C是草本层.
【解答】解:①在生物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生物是绿色植物,因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将太阳光能固定下来,并储存在有机物中,供自身和其它生物生命活动之需要;因绿色植物长的高低错落,这样在群落中出现分层现象,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据图可知,A是灌木层、B是乔木层、C是草本层;
②天然森林的形成要经历近千年,但在形成森林之前,最早在沙丘上出现的植物是对环境要求不高的先锋植物或一年生草本植;
故答案为:植物、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一年生草本植物(或先锋植物)。
13.(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3节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在我国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中,有一种雀鸟总是成群地在森林上层活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鹤等鸟类总是在森林中层营巢;血雉和棕尾雉则是典型的森林底栖鸟类,吃地面的苔藓和昆虫。
(1)上述森林中的各种生物都有密切关系,如血雉和昆虫之间的关系是   ,煤山 雀和橙红鹤的生活环境相同,它们是   关系。
(2)在这个森林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种动物和植物之外,还生活着   、    等微生物。
(3)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是________。
A.森林中的所有昆虫 B.森林中的所有血雉
C.森林中的所有苔藓 D.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答案】(1)捕食;竞争
(2)细菌;真菌
(3)B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结构
【解析】【分析】森林群落中,植被常常有分层现象,生活在森林中的各种动物,也会随着它们赖以生存的植物种类不同而出现分层分布的现象。在植物的每个层次中,都有一些特别适应在那里生活的动物。
【解答】(1)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鹤等鸟类总是在森林中层营巢,所以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鹤三者间属于竞争关系;血雉和棕尾雉则是典型的森林底栖鸟类,吃地面的苔藓和昆虫,所以血雉和昆虫间属于捕食关系。(2)在这个森林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种动物和植物之外,还生活着细菌、真菌等微生物。(3)由种群的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可知森林中的所有血雉属于一个种群。
故答案为:(1)捕食;竞争;(2)细菌;真菌;(3)B
14.森林是人类的朋友。下图是科学工作者对某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同层次的植物及土壤生物固定太阳能的调查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乔木层固定的太阳能   (填“等于”“大于”或“小于”)灌木层和草本层固定的太阳能,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2)科学工作者从森林里取了一些肥沃的土壤样本,经观察发现其中有许多生物。据图分析,这些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哪两种成分    。
【答案】(1)大于;阳光
(2)消费者和分解者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
【解析】【分析】生物体中的能量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光能;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各种动物)、和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等)。
【解答】(1)从固定太阳能的数量柱状图可知乔木层固定的太阳能最多,灌木层次,之草本层最少;绿色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下来的,光合作用需要光。
(2)土壤样本中的许多生物,有些是直接或间接以食物为食的消费者(如蚂蚁、地老虎);还有能把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等所含的有机物分解为较简单的无机物的分解者(如细菌、真菌)。
故答案为:(1)大于;光
(2)消费者和分解者
15.一位鸟类生态学家在某森林群落中,观察发现几种鸟类的生活习性如下表所示:
鸟类 活动空间 主要食物
雀鸟 上层 高大乔木的种子
黄腰柳莺 中层 昆虫
血雉和棕尾雉 底层 苔藓和昆虫
从表中可以看出鸟类活动空间有明显的     现象。这主要与各种鸟类的    有关;按照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的解释,鸟类这种分层现象形成的原因是    的结果。
【答案】分层;食性;自然选择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生物进化的理论
【解析】【分析】生活在森林中的各种动物,也会随着它们赖以生存的植物种类不同而出现分层分布的现象。在植物的每个层次中,都有一些特别适应在那里生活的动物。
【解答】从表中可知雀鸟生活在上层,它们以高大乔木的种子为食;黄腰柳莺生活在中层,它们以昆虫为食;血雉和棕尾雉生活在底层,它们以苔藓和昆虫为食,由此分析得出各种鸟类的不同食性决定了它们活动的空间区域不同,使得活动空间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它们对生活环境的适应。
故答案为:分层;食性;自然选择
16.(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某地渔民打捞了一只长有两对腹鳍的海豚,这只海豚除正常的一对前鳍,在靠近尾部的地方还有两个鳍。专家认为,现代鲸豚类均为二次入海进化来,长有两对腹鳍是一种返祖现象,是由于控制性状的   发生变异引起,海豚和海洋里的其他所有生物构成一个   。
【答案】基因;群落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1)变异包括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能够遗传给下一代;不能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的引起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这种变异不能遗传给下一代。
(2)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解答】长有两对腹鳍的海豚的性状受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发生了变异,才出现了长有两对腹鳍的身体变化的海豚。海豚和海洋里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了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因此属于一个群落。
故答案为:基因;群落
17.(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 2.2 种群 同步练习)①生活在一块稻田上的所有生物;
②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
③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双球菌;
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所有生物。
上述组合中,属于种群的是   ;属于群落的是   。(填序号)
【答案】③;①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群落的物种组成
【解析】【分析】根据群落和种群的关系解题即可。种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而群落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称。
【解答】解:①生活在一块稻田上的所有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属于群落;
②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没有包括全部生物,故既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
③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双球菌,符合同一区域、同种生物,属于种群;
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所有生物,符合同一区域、生物与环境组成的同一整体,属于生态系统;
故答案为:③、①。
18.(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3节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生物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和   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   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把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   。
【答案】植物;动物;微生物;植物;植被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
【解析】【分析】生物群落中,植物起主导作用。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解答】生物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我们把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把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故答案为:植物;动物;微生物;植物;植被
三、实验探究题
19.(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3节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柑橘生长的主要环境条件是:年平均气温要求15℃以上,1月平均气温5℃以上;适宜种植在朝南或东南的向阳处,或具有逆温层的坡地;有水源可灌溉。请分析回答:
(1)影响柑橘生长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   (答出两个)。
(2)某科技人员想探究海拔高度对柑橘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 果进行统计。a.选择9株柑橘苗,将它们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3株。
b.A组种植在海拔高度为150米的朝南坡地,B组种植在海拔高度为300米的朝南坡地, C组种植在海拔高度为450米的朝南坡地。
c.定时进行科学的施肥、灌溉、修剪等日常管理。几年后,柑橘开始结果。
d.对收获的果子进行分析比较,统计结果如下表:
产量 个体大小 甜度分析
A组 84千克 小 不甜、酸味重
B组 102千克 最大 甜
C组 91千克 大 甜、略带酸
①从实验结果初步分析可知,柑橘适宜种植在   。
②上述方案中,有几处是不合理的,请答出一点:   。
【答案】(1)温度、水分
(2)海拔高度为300米的朝南坡地;实验用的柑橘数量太少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结构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结合本节知识点对题目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1)柑橘生长的主要环境条件是:年平均气温要求15℃以上,1月平均气温5℃以上;适宜种植在朝南或东南的向阳处,或具有逆温层的坡地;有水源可灌溉。可见温度和水分是影响柑橘生长的两个主要非生物因素。(2)分析该实验方案,可知实验对照设置为不同海拔高度。分析实验结果,可知B组,海拔高度为300米的朝南坡地种植的柑橘果实个体最大最甜,故该环境最适宜种植柑橘。实验方案中,最不合理之处在于实验每组只有3株柑橘苗,重复太少,结果可能具有随机性。
故答案为:(1)温度;水分;(2)海拔高度为300米的朝南坡地;实验用的柑橘数量太少
20.如图所示为某淡水湖泊内部分生物的分布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属于种群的生物有    种,分别为   。
(2)此群落中生物分布的特点是   。
(3)如果在群落中增加一种生物种群河虾,那么河虾的食物最可能是    ;如果在群落中增加一种生活在水中又长出水面的植物种群,那么它最有可能与图中哪种生物出现生存斗争     。
【答案】(1)4;芦苇、浮萍、金鱼藻、河蚌
(2)动植物出现分层分布现象
(3)浮游生物;浮萍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群落的结构;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1)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2)生物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
(3)河虾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结合该植物的生长习性“生活在水中又长出水面的植物”分析解答。
【解答】(1)芦苇、浮萍、金鱼藻、河蚌4种生物属于种群,其它的浮游生物、昆虫幼虫不是指同一种生物,所以不属于种群。
(2)植物由于受到温度、阳光、空气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垂直结构上的分层现象,生活在该区域的各种动物,也会随着它们赖以生存的植物种类不同而出现分层分布的现象。
(3)河虾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由该植物的生长习性“生活在水中又长出水面的植物”它与浮萍之间会争夺阳光,也会争夺水中的营养物质,所以它们与浮萍之间存在生存斗争。
故答案为:(1)4;芦苇、浮萍、金鱼藻、河蚌
(2)动植物出现分层分布现象
(3)浮游生物;浮萍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