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第二章 第2节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举一反三(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下第二章 第2节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举一反三(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1-09 19:49:1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节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考点一、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一)分子由原子构成
(1)分子变化实例
生活中水烧开了从水壶口冒出热气,壶中的水不断减少是水汽化的过程,此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从微观角度解释,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汽化过程中,水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间的空隙变大。
水在电解时生成了新物质氢气和氧气,发生的是化学变化。从微观角度解释,一个水分子分解为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即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2)分子、原子定义
通过水电解微观示意图可知:
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②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分子的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因此,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③原子的种类和数量没有发生变化,即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3)分子和原子都能构成物质
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如水、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甲烷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有的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主要有三类:金属、稀有气体和某些固态非金属(如碳、硅等)。
(二)分子的种类
(1)分子可以由同种原子构成,也可以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如氢气分子、氧气分子、臭氧分子都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分子、甲烷分子等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
(2)不同数量的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不同的分子。如一个氧气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臭氧分子由三个氧原子构成。
(3)不同种原子以不同的原子数量可以结合成不同的分子。如水分子和过氧化氢分子都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一个过氧化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一氧化碳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也是这种情况。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分子的种类由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决定。
一种分子只能构成一种物质,那么一种原子也只能构成一种物质吗 我们看以下两种物质:
金刚石 石墨
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造成它们的内部结构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也不同,金刚石坚硬无比,可做钻头和刻刀,而石墨质软且有滑腻感,可用于制作铅笔芯和高温润滑剂。由此我们可知,同种原子可以以不同的结构构成不同的物质。
(三)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分子 原子
不同点 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相同点 ①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②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③微粒间都有空隙;④同种微粒性质相同,不同种微粒性质不同; ⑤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联系
典例1:(2024八下·浙江期中)科学家们制造出了含4个氧原子的新型“氧分子”,而一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针对以上事实,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个新型“氧分子”由2个氧气分子构成
B.氧气分子与新型“氧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C.新型“氧分子”与氧气分子都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D.每个新型“氧分子”与每个氧气分子含有氧原子个数不同
【答案】A
【解析】根据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新型“氧分子”是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根据分子构成不同的物质,物理性质可能不同进行分析。
【解答】A、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新型“氧分子”是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结构可能不同,故A错误;
B、分子构成不同的物质,物理性质可能不同,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4个氧原子的新型“氧分子”,而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4个氧原子的新型“氧分子”,而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A。
变式1:(2024八下·长兴期中)用“”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解答】水由水分子构成,所以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根据水的化学式H2O可知,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原子构成。
故答案为:C。
变式2:(2024八下·长兴期中)下列有关分子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再分
B.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数目和种类不会变
D.原子构成分子,原子的体积质量一定比分子小
【答案】C
【解析】物质由分子原子或者离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解答】A、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A错误。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离子构成的物质,分别由原子和离子保持其化学性质,B错误。
C、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是构成分子的原子拆散重新组和成新的分子的过程。故化学变化中,原子个数与种类不变,C正确。
D、分子比构成其的原子体积和质量都要打,但是如果是其他原子,就不一定能够,比如氢原子体积和质量都比较小,构成的氢分子比比较大的原子比如钾原子体积和质量都要小,D错误。故答案C.
变式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分子 原子
本质区别 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    再分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   再分
相同点 ①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②都在不断地运动;③微粒间都有间隔;相同点④同种微粒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微粒化学性质不同;⑤都   直接构成物质
联系
【答案】分子;可以;不能;能
【解析】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概念、原子和分子的区别和联系来分析。
【解答】原子、分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 ,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故答案为: 分子 ; 可以 ; 不能 ; 能。
考点二、粒子的大小与质量
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1)分子和原子的体积都很小,原子半径一般在10-10米数量级。如碳原子半径为0.6x10-10米。
(2)分子和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1个碳原子的质量约为1.9939x10-26千克。
(3)不同种类的分子和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4)一个分子的质量等于该分子中各原子的质量之和。
典例1:(1)“用微粒的眼光看世界”,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思想方法。试根据以下材料,结合你所学知识,简要回答问题:
材料一:微波炉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微波穿透食物达5cm深,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产生高频率震动,并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达到运动式加热或烹饪食物的目的。
材料二:一滴水里大约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
材料三:某同学在课后做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块糖,立即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溶解,液面比原来水平线降低了。
①材料一说明:   ;
②材料二说明:   ;
③材料三说明:   ;
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请谈谈你对“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这句话的认识:   。
(2)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常常要用到分类的方法,利用分类的方法学习科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有①人体呼出的气体;②五氧化二磷;③酒精;④液态氮;⑤四氧化二氮;⑥固体二氧化碳;⑦氩气;⑧澄清石灰水。用序号填空:含有氮分子的是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
【答案】(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2)①④;⑦
【解析】(1)①根据“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产生高频率震动,并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分析;
②一滴水的体积和质量本就很小,而组成一滴水的分子个数却很多很多,那么平均下来,一个分子的体积和质量就会很小很小;
③水面下降,说明水和块糖总体积减小了,只能是因为糖分子跑到水分子的空隙里面去了,即分子有空隙;
④可从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是否能够再分解答。
(2)氮气由氮分子构成;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金属单质和少数的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
【解答】(1)①材料一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②材料二说明: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③材料三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我对“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这句话的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2)含有氮分子的只能是氮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氮气,液态氮是氮气的液态形式,故选①④;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氩气,故选⑦。
变式1:原子半径一般所在数量级是(  )
A.10-8 m B.10-9 m C.10-10 m D.10-11 m
【答案】C
【解析】根据对原子大小的认识判断。
【解答】原子半径一般所在数量级是10-10m,故C正确,而A、B、D错误。
变式2:“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了(  )
A.分子很小 B.分子可以再分
C.分子之间有空隙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答案】A
【解析】一滴水的体积就非常小,但其中还有1.67×1021个水分子,这说明水分子的体积很小,故A正确,而B、C、D错误。
变式3:碳原子、氧原子和氢原子的不同组合,可以构成千千万万个不同的分子。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1)如果用“ ”表示碳原子,用“ ”表示氧原子,用“ ”表示氢原子,根据下列分子模型回答。 双氧水的分子模型: ,乙炔的分子模型: 。
每个双氧水分子是由   和   构成的;每个乙炔分子中,含有 个原子,含有 种原子。
(2)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千克,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千克,那么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为   千克。
【答案】(1)2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 4 2 (2)7.307×10-26
【解析】(1)每个双氧水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的。
(2)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千克,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千克,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所以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为 1.993×10-26+2×2.657×10-26= 7.307×10-26 .
1.(2024八下·余杭期中)2023年5月28日,我国自行研制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C919完成了首次商业航班飞行。飞机上以氯酸钠为产氧剂提供氧气。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A.20 B.O2 C.O D.O2-
【答案】B
【解析】根据分子的定义以及氧气的化学式分析;
【解答】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氧分子的符号是 O2 ,故选:B
2.(2024八下·临海期中)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铁 B.氯化钠 C.水 D.石墨
【答案】C
【解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解答】铁、石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物质,故ABD错误,选C.
3.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氢元素 B.氢原子 C.氢离子 D.氢分子
【答案】D
【解析】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
【解答】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
故答案为:D。
4.(2023八下·金华期中)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可能表示O2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O2为单质,表示一个氧气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
【解答】AD表示每个分子有3个原子构成,B为混合物,只有C为单质并且一个分子由2个原子构成。
5.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同种分子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片,分析各个选项中粒子的组成情况即可。
【解答】A.图片中存在 和 两种原子,故A不合题意;
B.图片中存在、、3种分子,故B不合题意;
C.图片中存在、2种分子,故C不合题意;
D.图片种只存在1种分子,故D符合题意。
6.(2022八下·滨江期末)英国科学家在金星大气层中发现了“生物标志”——磷化氢(PH3)气体。如果用“O”表示氢原子,用“”表示磷原子,则下列模型可以表示磷化氢分子PH3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根据化学式PH3可知,磷化氢分子由1个磷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故D正确,而A、B、C错误。
7.“超临界水”(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因具有许多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用“o”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模型中,能表示“超临界水”分子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超临界水”(H2O)是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还是属于水。
【解答】“超临界水”(H2O)是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还是属于水,所以分子模型就是水分子模型。
A. 粒子为氢分子,故不符合题意;
B. 粒子为氧分子,故不符合题意;
C. 粒子为水分子,故符合题意;
D. 粒子为过氧化氢分子,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2022八下·南浔期末)观察下图分子模型,一种圆圈代表―种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相同种类的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B.不同种类的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C.相同种类不同数目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D.不同的分子里不可能有相同的原子
【答案】D
【解析】A.根据氢分子可知,相同种类的原子可以构成分子,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一氧化碳分子可知,不同种类的原子可以构成分子,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根据一氧化碳分子和二氧化碳的分子可知,相同种类不同数目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根据一氧化碳分子和二氧化硫分子可知,不同的分子里不可能有相同的原子,故D错误符合题意。
9.(2024八下·临海期中)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科学独特的思维方式。分析图中信息判断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A.该反应是物理变化,因为反应过程中原子没有变化
B.图乙变化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
C.分子可以由同种原子构成,也可以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于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答案】C
【解析】水电解模型中,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与氧原子拆散后重新组合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解答】A、该反应中原子虽然没有变化,但是重新组合成了新分子,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
B、图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故B错误。
C、水分子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属于不同种原子,氧气分子由氧原子构成,属于同种原子,故C正确。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但是从它的结构上,还能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D错误。
故选C。
10.(2022八下·定海期末)过氧化氢(H2O2)与水(H2O)的化学性质不同,其原因是(  )
A.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不同
B.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C.分子中的原子种类不同
D.过氧化氢中有氧分子而水中只有氧原子
【答案】B
【解析】根据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判断。
【解答】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则:过氧化氢(H2O2)与水(H2O)的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构成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故B正确,而A、C、D错误。
11.(2023八下·仙居期末)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科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1)从宏观角度看,物质C属于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从微观角度看,物质B是由   构成的(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答案】(1)混合物(2)分子
【解析】(1)根据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分析;
(2)根据氢气由氢分子构成分析。
【解答】(1)物质C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2)物质B由分子构成。
12.(2023八下·吴兴期中)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1)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B.分子变小了
C.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 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2)变化Ⅰ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从变化Ⅰ与变化Ⅱ的微观过程可分析出,两个变化过程的本质区别是   。
【答案】(1)C (2)化学变化 (3) 是否有新分子生成(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解析】(1)根据物态变化的本质分析判断;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1)在变化II中,气态的水变成液态的水,发生液化现象,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变化的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故选C。
(2)在变化I中,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
13.(2021八下·长兴月考)已知在一密闭容器中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图示中共有3种原子 B.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
(2)该化学反应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填序号)。
A.原子种类 B.原子个数 C.分子种类
【答案】(1)A;B (2)A;B
【解析】(1)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那么有几种小球就有几种原子;分子由原子构成,图中有几种不同的原子的组合,就有几种分子;
(2)在化学变化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
【解答】(1)A.图示中共有、、3种原子,故A正确;
B.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故B正确。
故选AB;
(2)该化学反应中,不发生变化的是原子种类和个数,故AB正确,而C错误。故选AB。
14.下列两幅图表示的是液态水和气态.水的状态模型,“”表示水分子。
(1)图中表示气态水的是   。
(2)液态水温度降低时会变成   态的冰,而温度升高时会变成   态的水蒸气。
(3)水在状态变化中,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  。你能概括出物理变化的实质吗?   。
(4)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水在状态变化中,是水分子之间的   发生了变化。
【答案】(1)乙
(2)固;气
(3)没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4)间隔
【解析】(1)根据气态水分子间的间隔比液态水分子间的间隔大分析。
(2)根据物质的三态变化分析。
(3)根据水在状态变化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分析。
(4)根据液态水和气态水的状态模型图分析。
【解答】(1)气态水分子间的间隔比液态水分子间的间隔大,图中表示气态水的是乙。
(2)液态水温度降低时会变成固态态的冰,而温度升高时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
(3)水在状态变化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变成其他物质,则物理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4)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水在状态变化中,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15.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物质。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实验: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酒精中,取少量碘酒滴在馒头上,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以上现象:   。
(2) 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   (选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3) 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大多是加碘盐,将少量食盐水滴在馒头上,馒头不变蓝色。由此可知,食盐中   (选填“存在”或“不存在”)碘分子。
【答案】(1)上述实验中碘分子不变,碘分子能使淀粉(湿润的馒头)变蓝(上述实验中碘分子不变,同种分子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2)会
(3)不存在
【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因此相同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解答】(1)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酒精中,取少量碘酒滴在馒头上,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是因为无论是把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还是碘溶解在酒精中,再取少量碘酒滴在馒头上,过程中都存在碘分子,说明相同的分子,性质相同。
(2)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由于碘蒸气中存在碘分子,馒头会变蓝色。
(3)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大多是加碘盐,将少量食盐水滴在馒头上,馒头不变蓝色,由此可知,食盐中不存在碘分子。
16.水电解的过程可以用如图所示的模型表示。试根据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B.水电解属于化学变化
C.水电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水电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2)从微观粒子角度而言,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解产生   和   ,分解产生的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   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3)由水电解实验可知:分子是由   构成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答案】(1)C
(2)氢原子;氧原子;水分子
(3)原子;分子;原子
【解析】(1)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
水电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改变;
水电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2)从微观粒子角度而言,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解产生氢原子和氧原子,分解产生的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3)由水电解实验可知: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解答】(1)A.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水电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改变,故错误,符合题意;
D.水电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从微观粒子角度而言,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解产生氢原子和氧原子,分解产生的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3)由水电解实验可知: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思维导图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节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考点一、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一)分子由原子构成
(1)分子变化实例
生活中水烧开了从水壶口冒出热气,壶中的水不断减少是水汽化的过程,此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从微观角度解释,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汽化过程中,水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间的空隙变大。
水在电解时生成了新物质氢气和氧气,发生的是化学变化。从微观角度解释,一个水分子分解为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即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2)分子、原子定义
通过水电解微观示意图可知:
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②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分子的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因此,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③原子的种类和数量没有发生变化,即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3)分子和原子都能构成物质
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如水、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甲烷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有的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主要有三类:金属、稀有气体和某些固态非金属(如碳、硅等)。
(二)分子的种类
(1)分子可以由同种原子构成,也可以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如氢气分子、氧气分子、臭氧分子都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分子、甲烷分子等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
(2)不同数量的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不同的分子。如一个氧气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臭氧分子由三个氧原子构成。
(3)不同种原子以不同的原子数量可以结合成不同的分子。如水分子和过氧化氢分子都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一个过氧化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一氧化碳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也是这种情况。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分子的种类由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决定。
一种分子只能构成一种物质,那么一种原子也只能构成一种物质吗 我们看以下两种物质:
金刚石 石墨
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造成它们的内部结构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也不同,金刚石坚硬无比,可做钻头和刻刀,而石墨质软且有滑腻感,可用于制作铅笔芯和高温润滑剂。由此我们可知,同种原子可以以不同的结构构成不同的物质。
(三)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分子 原子
不同点 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相同点 ①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②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③微粒间都有空隙;④同种微粒性质相同,不同种微粒性质不同; ⑤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联系
典例1:(2024八下·浙江期中)科学家们制造出了含4个氧原子的新型“氧分子”,而一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针对以上事实,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个新型“氧分子”由2个氧气分子构成
B.氧气分子与新型“氧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C.新型“氧分子”与氧气分子都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D.每个新型“氧分子”与每个氧气分子含有氧原子个数不同
变式1:(2024八下·长兴期中)用“”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 B. C. D.
变式2:(2024八下·长兴期中)下列有关分子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再分
B.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数目和种类不会变
D.原子构成分子,原子的体积质量一定比分子小
变式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分子 原子
本质区别 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    再分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   再分
相同点 ①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②都在不断地运动;③微粒间都有间隔;相同点④同种微粒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微粒化学性质不同;⑤都   直接构成物质
联系
考点二、粒子的大小与质量
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1)分子和原子的体积都很小,原子半径一般在10-10米数量级。如碳原子半径为0.6x10-10米。
(2)分子和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1个碳原子的质量约为1.9939x10-26千克。
(3)不同种类的分子和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4)一个分子的质量等于该分子中各原子的质量之和。
典例1:(1)“用微粒的眼光看世界”,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思想方法。试根据以下材料,结合你所学知识,简要回答问题:
材料一:微波炉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微波穿透食物达5cm深,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产生高频率震动,并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达到运动式加热或烹饪食物的目的。
材料二:一滴水里大约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
材料三:某同学在课后做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块糖,立即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溶解,液面比原来水平线降低了。
①材料一说明:   ;
②材料二说明:   ;
③材料三说明:   ;
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请谈谈你对“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这句话的认识:   。
(2)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常常要用到分类的方法,利用分类的方法学习科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有①人体呼出的气体;②五氧化二磷;③酒精;④液态氮;⑤四氧化二氮;⑥固体二氧化碳;⑦氩气;⑧澄清石灰水。用序号填空:含有氮分子的是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
变式1:原子半径一般所在数量级是(  )
A.10-8 m B.10-9 m C.10-10 m D.10-11 m
变式2:“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了(  )
A.分子很小 B.分子可以再分
C.分子之间有空隙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变式3:碳原子、氧原子和氢原子的不同组合,可以构成千千万万个不同的分子。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1)如果用“ ”表示碳原子,用“ ”表示氧原子,用“ ”表示氢原子,根据下列分子模型回答。 双氧水的分子模型: ,乙炔的分子模型: 。
每个双氧水分子是由   和   构成的;每个乙炔分子中,含有 个原子,含有 种原子。
(2)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千克,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千克,那么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为   千克。
1.(2024八下·余杭期中)2023年5月28日,我国自行研制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C919完成了首次商业航班飞行。飞机上以氯酸钠为产氧剂提供氧气。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A.20 B.O2 C.O D.O2-
2.(2024八下·临海期中)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铁 B.氯化钠 C.水 D.石墨
3.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氢元素 B.氢原子 C.氢离子 D.氢分子
4.(2023八下·金华期中)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可能表示O2的是(  )
A. B. C. D.
5.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同种分子的是(  )
A. B. C. D.
6.(2022八下·滨江期末)英国科学家在金星大气层中发现了“生物标志”——磷化氢(PH3)气体。如果用“O”表示氢原子,用“”表示磷原子,则下列模型可以表示磷化氢分子PH3的是(  )
A. B. C. D.
7.“超临界水”(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因具有许多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用“o”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模型中,能表示“超临界水”分子的是(  )
A. B. C. D.
8.(2022八下·南浔期末)观察下图分子模型,一种圆圈代表―种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相同种类的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B.不同种类的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C.相同种类不同数目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D.不同的分子里不可能有相同的原子
9.(2024八下·临海期中)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科学独特的思维方式。分析图中信息判断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A.该反应是物理变化,因为反应过程中原子没有变化
B.图乙变化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
C.分子可以由同种原子构成,也可以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于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10.(2022八下·定海期末)过氧化氢(H2O2)与水(H2O)的化学性质不同,其原因是(  )
A.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不同
B.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C.分子中的原子种类不同
D.过氧化氢中有氧分子而水中只有氧原子
11.(2023八下·仙居期末)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科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1)从宏观角度看,物质C属于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从微观角度看,物质B是由   构成的(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12.(2023八下·吴兴期中)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1)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B.分子变小了
C.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 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2)变化Ⅰ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从变化Ⅰ与变化Ⅱ的微观过程可分析出,两个变化过程的本质区别是   。
13.(2021八下·长兴月考)已知在一密闭容器中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图示中共有3种原子 B.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
(2)该化学反应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填序号)。
A.原子种类 B.原子个数 C.分子种类
14.下列两幅图表示的是液态水和气态.水的状态模型,“”表示水分子。
(1)图中表示气态水的是   。
(2)液态水温度降低时会变成   态的冰,而温度升高时会变成   态的水蒸气。
(3)水在状态变化中,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  。你能概括出物理变化的实质吗?   。
(4)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水在状态变化中,是水分子之间的   发生了变化。
15.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物质。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实验: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酒精中,取少量碘酒滴在馒头上,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以上现象:   。
(2) 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   (选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3) 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大多是加碘盐,将少量食盐水滴在馒头上,馒头不变蓝色。由此可知,食盐中   (选填“存在”或“不存在”)碘分子。
16.水电解的过程可以用如图所示的模型表示。试根据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B.水电解属于化学变化
C.水电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水电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2)从微观粒子角度而言,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解产生   和   ,分解产生的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   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3)由水电解实验可知:分子是由   构成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思维导图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