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1.1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第1课时)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知道磁性、磁体,能举例说明磁体能吸引哪些物质;知道磁体有磁极,并能够判断磁体的两极;了解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知道磁化的概念。
科学思维:能够通过具体现象分析、判断磁极。
探究实践:通过活动探究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规律和结论。
态度责任:在合作探究中体会同学间相互协作的意义;通过了解司南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01 磁体
1.1.7万吨海南沙子将用于杭州亚运会沙滩排球场地。“磁选”是对沙子进行处理的工序之一,“磁选”是选走沙子中的( )
A.粗的沙子和小石块 B.铁钉、铁片
C.玻璃和塑料碎片 D.铜、铝碎片
2.把同样的三个条形磁铁按下图位置一个紧挨一个地连接起来,最后将出现磁极是( )
A.两个 B.四个 C.六个 D.无法确定
3.如图所示的三个钢块,正确的判断是 ( )
A.都是磁体
B.都不是磁体
C.只有两个是磁体
D.可能都是磁体,也可能只有两个是磁体
4.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的磁体上方,有一枚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小磁体。小辉提着弹簧测力计向右缓慢移动,小磁体下端沿图示水平路线从A缓慢移到B。下图中能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随A→B位置变化的是( )
A.B. C. D.
5.用磁铁吸引光滑水平桌面上的铁钉,铁钉受到吸引而没有与磁铁接触,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则磁铁对铁钉作用力的方向是( )
A.向右上方 B.向左上方 C.竖直向上 D.竖直向下
02 磁化
6.小明同学不小心将一颗铁质的小螺丝掉入细小狭长的小洞中,使用下列方案不能取出小螺丝的是( )
A. B. C. D.
7.如图所示,用磁体的一极在钢棒上沿同一方向摩擦几次,可以使钢棒磁化。关于钢棒的磁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用磁体N极去摩擦钢棒,则钢棒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
B.若用磁体N极去摩擦钢棒,则钢棒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
C.若用磁体S极去摩擦钢棒,则钢棒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
D.以上说法都不对
8.为了判断一根“软磁条”是否具有磁性,小科进行的四个实验中,不能判断出软磁条磁极的是( )
A.静止时始终指向南北 B.小磁针只有极被吸引
C.弹簧秤水平右移,示数没有变化 D.条形磁铁靠近,相互排斥
1.下列物质不能被磁铁磁化的是( )
A.铁 B.钴 C.镍 D.铜
2.有一种“魔法磁泥”,当磁铁靠近时,它就会被拉丝般地吸起,如图所示。制作“魔法磁泥”的磁化材料可以是( )
A.铁粉 B.铜粉 C.铝粉 D.碳粉
3.如图是磁悬浮玩具,底座和小球均由磁体制成,下列底座和小球的磁极分布情况能实现小球悬浮的是( )
A. B. C. D.
4.如图所示为最近很流行的磁力鞋带扣,把鞋带穿好后,然后将两边磁力鞋带扣一碰,即可牢牢地将鞋系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模块相互接触的一侧一定是同名磁极
B.两模块相互接触的一侧一定是异名磁极
C.两模块中一块有磁性,另一块可能是铁块
D.两模块中一块有磁性,另一块可能是铜块
5.实验室有一根钢棒,下列做法中,能确定该钢棒原来就具有磁性的是( )
A.用钢棒的一端去吸引铜块,不能吸引
B.用钢棒的一端去吸引铁屑,能吸引
C.用钢棒的一端去吸引条形磁体的一端,能吸引
D.拨动放在水平课桌上的钢棒使其旋转,钢棒静止后指向南北
6.有甲乙两根完全相同的条形磁体,它们的一端都吸引着相同的铁钉。保持甲静止,让乙的极慢慢靠近并最终接触甲的极,则最后出现的现象是( )
A.两根铁钉都会掉落 B.两根铁钉都不会掉落
C.磁铁甲的铁钉会掉落 D.磁铁乙的铁钉会掉落
7.小科将数枚一元硬币按如图所示放在两根平行的条形磁铁上,搭成了一座漂亮的“硬币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硬币桥”上左右两端的硬币没有磁性
B.“硬币桥”中间磁性最强
C.两枚硬币相邻的部分是同名磁极
D.“硬币桥”的搭建利用到了磁化的原理
8.小科不小心将有磁性的磁块和颜色形状大小与之形同的钢块混合到一起,于是他把甲、乙、丙三块物体悬挂起来,让它们彼此靠近时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一定是磁体的是( )
A.只有甲 B.只有乙
C.甲和乙 D.乙和丙
9.如图所示是一种涂鸦画板的原理图。将磁石粉(S端为黑色,N端为红色)浸没在悬浮液里,按下写字笔的其中一个按钮时,可以写出红色或黑色的字迹。要擦去字迹时,只需将刷子左右移动即可。下列关于该涂鸦画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笔尖磁体为S极时,可以写出黑字字迹 B.制作刷子时,可以选择不易磁化的材料
C.拿磁笔写字,是利用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D.用刷子擦字,是利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10.有三个形状完全相同的磁铁或铁棒悬挂在细线下,已知标有N、S的是磁铁,它们的相互作用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 )
A.AB是磁铁,CD是铁棒
B.AB一定是铁棒,CD是磁铁
C.AB可能是磁铁,也可能是铁棒
D.CD可能是磁铁,也可能是铁棒
11.科学观点需要许多事实证据的支持,有时一个事实也可以作为多个观点的证据。如图所示实验不能支持的观点是( )
A.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磁体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C.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D.物体间不相互接触,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12.如图,四根相同的橡皮筋下挂着等质量的小条形磁铁(橡皮筋在弹性范围内,磁铁间不会吸在一起),橡皮筋被拉得最长的是( )
A.a B.b C.c D.d
13.在研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时,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列四个方案,其中不可行的是( )
A.图甲中,手拿一块条形磁铁,逐渐靠近悬挂在铁架台上的另一个磁铁的磁极
B.图乙中,将一条形磁铁放在小车上,手拿另一条形磁铁相互靠近
C.图丙中,两人各拿一块条形磁铁,并将各自的一个磁极相互靠近
D.图丁中,手拿条形磁铁,将磁极靠近小磁针的磁极
14.图甲为干簧管开关的结构图,其中磁簧片是一种有弹性、易被磁化的软铁材料,被固定于玻璃管内。将条形磁体靠近并与干簧管平行放置时,干簧管的磁簧片触点就会闭合,电路接通如图乙;当条形磁体远离干簧管时,触点就会断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需要软铁簧片可以用塑料片替换
B.触点相互接触利用的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
C.利用条形磁体使软铁簧片被磁化,触点相互吸引使电路处于导通状态
D.条形磁体远离干簧管时,触点相互排斥使电路处于断路状态
15.“悬空的磁环”实验中,若所用的磁环都一样,中间的塑料管是光滑的。当甲、乙两个磁环处于静止状态时,它们之间的距离为h1,如图所示。再往乙的正上方套入丙磁环,当丙悬空并静止后,甲、乙之间的距离变为h2,乙、丙之间的距离为h3。已知磁环间的斥力随它们距离的减小而增大,则h1、h2、h3之间的大小关系满足( )
A.h1>h2 h2<h3
B.h1>h2 h2>h3
C.h1<h2 h2=h3
D.h1<h2 h2<h3
16.为了判断一根铁棒是否具有磁性,小明进行了如下四个实验,根据实验现象不能确定该铁棒一定有磁性的是( )
A.悬挂的铁棒转动起来后静止时指向南北
B.将铁棒一端靠近小磁针,相互吸引
C.将铁棒一端靠近大头针,大头针被吸引
D.水平移动铁棒,测力计示数有变化
17.如图所示,一张百元新钞票好像被一支笔“戳通”了。实际上这张新钞票依然完好无损,这里应用了磁现象的有关知识。原来,这支笔的笔杆(纸币的下方)与笔头(纸币的上方)可以互相分离,笔杆与笔头相连的一端内部装有小磁铁,则笔头内的材料可能含有 (选填“铝”、“铁”或“塑料”)。若想探究笔头内材料是否有磁性,现提供下列器材:
①小磁针、②大头针、③碎纸屑,其中可用来完成探究任务的有 (填序号)。
18.如图甲所示,一根条形磁铁摔断成两段,取右边的一段靠近小磁针,则乙图中裂纹处的磁极是 极。若把这两段磁铁沿裂纹吻合放在一起(如图甲),则这两段会相互 (选填“吸引”或“排斥”)。
(T18图) (T19图)
19.如图所示,两个条形磁铁的A、B两端分别吸着一枚大头针,A为S极,由图可推知;B为 极;若将A、B相连,则大头针会 、(填“落下”或“仍吸引住”)。
因为 。
20.如图所示的悬浮地球仪,它的球体和底座都是由磁性材料制成的。
(1)“地球”能悬浮的原理是 。
(2)小明想让球浮得更高,下列操作可以实现的是 。
A.增强底座的磁性 B.减轻球体的质量
21.小阳在探究“磁体间相互作用规律”时发现:磁体间的距离不同,作用力大小也不同。他想:磁体间作用力的大小与磁极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呢?
(1)你的猜想是 ;
(2)小阳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进行探究。由于磁体间作用力的大小不便测量,他通过观察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的变化,来判断磁体间力的变化,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法;
(3)小阳分析三次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磁极间距离越近,相互作用力越大。小阳认为:这个结论还需要进一步实验论证,联想到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利用上述装置和器材,还须研究 。
22.小乐听说银行卡靠近核磁共振机器会被消磁,于是她想选择某种材料制作保护卡套防止银行卡被消磁。为了完成任务,小乐设计了如图甲所示装置来探究磁体对回形针的吸引力的大小与放入它们之间物体的种类是否有关。她保持磁体和纸片间的距离一定,在纸片上放入形状、面积和厚度相同,材料不同的板材,观察吸引回形针的个数,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磁体与纸片之间放入的物体 不放物体 铁板 镍板 铝板 塑料板
吸引回形针数量/个 4 1 1 3 3
(1)分析数据可知,吸引回形针数量越少,说明该材料对吸引力的影响 ;(选填“越大”“越小”或“相同”)
(2)铁、镍、铝都是导体,而铝对磁性强弱的影响不明显,原因可能是 ;
(3)如图乙所示,可以解释以上现象产生的原因,把银行卡放在磁场中的铁质壳内,外部磁场绝大部分沿铁质球壳壁“通过”,几乎不会进入球内空间,因此,内部物体不受外部磁场影响。给如图乙所示现象选择最合适的名字 。
A.“超磁现象” B.“磁屏蔽现象” C.“消磁现象” D.“磁化现象”
23.小桐同学参加了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的“探究磁体磁性强弱是否与温度有关”的课题。
[作出假设]假设一:温度越高,磁体的磁性越强;
假设二: ;
假设三:磁体的磁性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
[设计实验]小柯将一条形磁铁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吸看一些小铁钉,用酒精灯给磁铁加热,如图甲所示;
(1)加热段时间后出现 ,则假设二成立;
(2)根据这一结论,小柯大胆设计了一个温度报警器, 如图乙所示,请简述它的工作原理: 当温度逐渐升高时,磁铁的磁性减弱,无法吸引弹簧开关,弹簧开关 (选填“向下”或“向上”)恢复原状,这样下面的电路就被接通,从而使电铃报警;
(3)同组的小明同学却认为小柯设计的温度报警器有不足之处,请指出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1.1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第1课时)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知道磁性、磁体,能举例说明磁体能吸引哪些物质;知道磁体有磁极,并能够判断磁体的两极;了解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知道磁化的概念。
科学思维:能够通过具体现象分析、判断磁极。
探究实践:通过活动探究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规律和结论。
态度责任:在合作探究中体会同学间相互协作的意义;通过了解司南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01 磁体
1.1.7万吨海南沙子将用于杭州亚运会沙滩排球场地。“磁选”是对沙子进行处理的工序之一,“磁选”是选走沙子中的( )
A.粗的沙子和小石块 B.铁钉、铁片
C.玻璃和塑料碎片 D.铜、铝碎片
【答案】B
【解析】【分析】磁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磁体只能吸引铁钉和铁片,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把同样的三个条形磁铁按下图位置一个紧挨一个地连接起来,最后将出现磁极是( )
A.两个 B.四个 C.六个 D.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分析】让一个磁铁的N极紧接另一个磁铁的S极,它们之间相互吸引构成一个大磁体,而每个磁体都只有两个磁极,一个是N极,一个是S极。
【解答】任何一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把同样的三个条形磁铁一个紧挨一个地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大磁体,但只要是一个磁体就只有两个磁极,一个是N极,一个是S极。
故选:A。
3.如图所示的三个钢块,正确的判断是 ( )
A.都是磁体
B.都不是磁体
C.只有两个是磁体
D.可能都是磁体,也可能只有两个是磁体
【答案】D
【解析】【分析】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磁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的性质。
【解答】由图可知,B、C钢块相互排斥,故B、C钢块一定有磁性,且B、C相对的磁极为同名磁极。而B吸引A,则A有两种情况:①异名磁极相互吸引,A和B相对的磁极为异名,A有磁性,那么ABC都是磁体;②B能够吸引铁钴镍,A为铁钴镍中的一种,则A不是磁体,只有两个是磁体。
故答案为:D。
4.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的磁体上方,有一枚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小磁体。小辉提着弹簧测力计向右缓慢移动,小磁体下端沿图示水平路线从A缓慢移到B。下图中能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随A→B位置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条形磁体两极磁性最强而中间磁性最弱,和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分析。
【解答】条形磁体两极磁性最强而中间磁性最弱,且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当挂着的磁体向右移动时,相互吸引力逐渐减小,而过了大磁体中点后,相互排斥力逐渐增大,故可以得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从A端到B端是逐渐变小的。
故答案为:C。
5.用磁铁吸引光滑水平桌面上的铁钉,铁钉受到吸引而没有与磁铁接触,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则磁铁对铁钉作用力的方向是( )
A.向右上方 B.向左上方 C.竖直向上 D.竖直向下
【答案】C
【解析】【分析】(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它受到平衡力;
(2)对铁钉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规律对磁铁对铁钉作用力的方向进行判断。
【解答】铁钉受到的力有重力、支持力及磁铁对铁钉的作用力,因为铁钉处于静止状态,故这三个力的合力为0;这三个力中,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支持力方向竖直向上,根据力平衡的条件可知磁铁对铁钉作用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磁铁对铁钉的作用力与支持力之和等于重力。
故答案为:C
02 磁化
6.小明同学不小心将一颗铁质的小螺丝掉入细小狭长的小洞中,使用下列方案不能取出小螺丝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分析】(1)所有的磁铁都有吸引铁磁性物质的性质;
(2)当铁磁性物质靠近磁铁时,它们可以被磁化从而具有磁性。
【解答】A.条形磁铁可以吸引小螺丝,故A不合题意;
B.在铁棒的牵引下借助条形磁铁对小螺丝的吸引力,可以将其取出,故B不合题意;
C.铁棒可以被磁铁磁化具有磁性,将小螺丝吸引出来,故C不合题意;
D.铜棒不能被磁化,无法将小螺丝取出,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如图所示,用磁体的一极在钢棒上沿同一方向摩擦几次,可以使钢棒磁化。关于钢棒的磁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用磁体N极去摩擦钢棒,则钢棒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
B.若用磁体N极去摩擦钢棒,则钢棒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
C.若用磁体S极去摩擦钢棒,则钢棒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分析磁铁最后停留位置的磁极即可。
【解答】若用磁体的N极去摩擦钢棒,那么最终停留在钢棒的右端,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钢棒的右端为S极,左端为N极,故A正确,B错误;
同理,若用磁体S极去摩擦钢棒,则钢棒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故C、D错误。
故选A。
8.为了判断一根“软磁条”是否具有磁性,小科进行的四个实验中,不能判断出软磁条磁极的是
A.静止时始终指向南北
B.小磁针只有极被吸引
C.弹簧秤水平右移,示数没有变化
D.条形磁铁靠近,相互排斥
【答案】C
【解析】【分析】“软磁条”有磁性,就是具有了吸引铁、钴、镍等磁性物质的性质,同时有磁性的“软磁条”具有指向性,能发生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收,据此判断。
【解答】A、磁体由于受到地磁场的作用,当其自由静止时,要指向南北方向,即磁体的指向性,图中“软磁条”静止时始终指向南北,可以判断其磁极,故A不合题意。
B、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知,图中小磁针只有S极被吸引,说明相互靠近的是异名磁极,则说明“软磁条”靠近小磁针的一侧为N极,故B不合题意。
C、磁体的两极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图中当水平移动铁块,测力计示数没有变化,说明“软磁条”并没有与铁块相互吸引,不具有磁性,故C符合题意。
D、图中“软磁条”与条形磁铁靠近,相互排斥,说明靠近的是异名磁极,故可以判断其磁极,故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D
【详解】能被磁化的物质称为磁化材料,如铁、钴、镍,生活中具有这些磁性材料的物体,都容易被磁铁吸引;但是铜、银、铝不被磁铁吸引,因此就不能被磁化,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A
【详解】把物体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制作“魔法磁泥”的磁化材料可以是铁粉,铜、铝、碳等物质不能被磁化,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B
【详解】如图所示,磁悬浮玩具悬浮于空气中,受到的竖直向下的重力与竖直向上的磁力是一对平衡力,玩具受到的磁力由于小球与底座之间产生了排斥力。
AD.由于条形磁铁两端磁性最强,中间最弱,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可知,A图中小球受到的引力和D图中小球受到的斥力都比较小,达不到小球悬浮的条件,故AD不符合题意;
BC.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可知,B图小球受到的是向上的磁力作用,因此可以悬浮;而C图小球受到的是向下的引力作用,因此不悬浮,故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详解】A.因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将两边磁力鞋带扣一碰,则鞋带不可能系紧,故A错误;
BCD.因为磁体具有吸引铁钴镍一类物质的性质,若两模块中,另一个模块可能是铁块也可以吸引,或两模块是异名磁极、相互之间吸引,故C正确,BD错误。
故选C。
5.B
【详解】A.铜块不是铁磁性物质,无论钢棒是否有磁性,都不能被吸引,不能确定该钢棒原来就具有磁性,故A不符合题意;
B.用钢棒的一端去吸引铁屑,能吸引,说明它有磁性,故B符合题意;
C.用钢棒的一端去吸引条形磁体的一端,能吸引,无法判断谁有磁性,故C不符合题意;
D.拨动放在水平课桌上的钢棒使其旋转,钢棒静止后指向南北,应该重复几次,如果都是这样,则可以说明它有磁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A
【详解】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两根完全相同的条形磁体,让乙的极慢慢靠近并最终接触甲的极,两个磁体成为一个新的磁体,两根铁钉所在位置成为“新磁体”的中间位置,磁性最弱,故两根铁钉都会掉落,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D
【详解】AD.当硬币都放在磁体的N极上时,会被磁体磁化,硬币也具有N极和S极,由于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因此硬币的S极会吸引在磁体的N极上,最外侧的硬币也有磁性;同理,当硬币都放在磁体的S极上时,会被磁体磁化,硬币也具有N极和S极,故D正确,A错误;
BC.由于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两枚硬币的相邻部分是异名磁极,相当于条形磁铁,并且中间磁性最弱,因此硬币的N极会吸引在磁体的S极上,故BC错误。
故选D。
8.D
【详解】磁体能吸引铁、钢等物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由图可知,乙、丙是相互排斥的,故乙、丙一定是磁体;甲、乙相互吸引,甲可能是磁体,也可能不是磁体,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9.C
【详解】A.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可知当按下磁性写字笔按钮时,笔尖磁体为S极,吸引N极,可以写出红色的字,故A错误;
B.刷子左右移动可以擦去字迹,是因为刷子是磁性材料做成的能把上面磁体吸下来,所以应该用易磁化的材料制成的,故B错误;
C.拿磁笔写字,是利用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笔尖磁体若为S极,吸引N极,笔尖磁体若为N极,吸引S极,故C正确;
D.用刷子擦字,是利用磁体能吸引铁、钴、镍一类物质的性质,故D错误。
故选C。
10.C
【详解】由图知道,AB和磁铁相互吸引,所以有两种可能:①AB是磁铁,相互吸引的为异名磁极;②AB是铁棒。
CD和磁铁相互排斥,说明CD一定是磁铁,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B
【详解】ACD.条形磁体N极靠近小磁针S极时,小磁针向条形磁体方向偏转;条形磁体S极靠近小磁针S极时,小磁针向远离条形磁体方向偏转,由此可看出:(1)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2)物体间不相互接触,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如图中小磁针由静止到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CD不符合题意;
B.两图中,都是磁体间的相互作用,不能说明磁体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2.D
【详解】由图可知,四根相同的橡皮筋下挂着等质量的小条形磁铁,全部N极向下,由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则下方条形磁铁与a、b悬挂的小磁铁排斥,与c、d悬挂的小磁铁吸引,又因为条形磁铁两端磁性最强,所以d悬挂的小磁铁受到的引力最大,故d最长。
故选D。
13.C
【详解】A.当用条形磁铁的一个磁极靠近另一块用细线悬挂并静止的条形磁铁的一个磁极时,若是同名则相互排斥,而且观察到另一磁体会旋转,直到异名相互吸引,现象较明显,方案可行,故A不符合题意;
B.将一个磁体放在小车上,与桌面的摩擦力很小,当两个磁极相互靠近时,能感受到磁极间的吸引或排斥作用,方案可行,故B不符合题意;
C.当两人各拿一个磁体时,将各自的一个磁极相互靠近,能感受到磁极间的吸引或排斥作用,但效果不明显,方案不可行,故C符合题意;
D.当用条形磁铁的一个磁极靠近小磁针时,若是同名则相互排斥,而且观察到小磁针会旋转,直到异名相互吸引,现象较明显,方案可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C
【详解】A.磁铁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不能吸引塑料,故不可以用塑料片替换软铁簧片,故A错误;
B.触点相互接触利用的是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原理,故B错误;
C.左侧磁簧片的最左端靠近条形磁铁的N极,所以磁化后该端为S极,则另一端为N极;同理可以确定右侧磁簧片的右端为N极,另一端为S极,所以两磁簧片中间靠近的部分因异名磁极相互吸引而触接,利用条形磁体使软铁簧片被磁化,触点相互吸引使电路处于导通状态,故C正确;
D.当条形磁铁移开时,磁性消失,磁簧片因弹性而断开,故D错误。
故选C。
15.A
【详解】设每个磁环的重力为G,则当甲乙两磁环处于静止状态时,甲乙之间的力大小为G,此时所对应的距离为h1;当丙磁环套在乙上方,甲、乙、丙都处于静止状态时,乙丙之间力的大小为G,对应的距离为h3,甲乙之间力的大小为2G,对应的距离为h2,根据磁环间的斥力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的原理可知,h1>h2,h2<h3。
故选A。
16.B
【详解】A.地磁场的分布为地理位置的北极是地磁的S极,地理位置的南极是地磁的N极,悬挂的铁棒多次转动起来后静止时能自动的指向南北,能说明铁棒具有磁性,故A不符合题意;
B.小磁针具有吸引铁、钴、镍的性质,当铁棒靠近小磁针时会被吸引,所以不能说明铁棒具有磁性,故B符合题意;
C.将铁棒一端靠近大头针,大头针被吸引,能说明铁棒具有磁性,故C不符合题意;
D.水平移动铁棒,测力计示数有变化,说明铁棒和铁块之间有磁力的作用,能说明铁棒具有磁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 铁 ①②
【详解】[1]根据磁性可知,只有铁钴镍等物质能被磁铁吸引,所以被笔杆内的小磁铁吸引的笔头内的材料可能含有铁。
[2]要探究笔头内材料是否有磁性。根据磁性能吸收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可让笔头去靠近铁质的物体,也可通过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所以可用来完成探究任务的有①②。
18. N 吸引
【详解】[1]由图乙可知,小磁针右端为S极,由于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所以裂纹处的磁极为N极。
[2]由图甲可知,左边裂纹的磁极是S极,右边裂纹的磁极是N极,由于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所以把这段磁铁沿裂纹吻合放在一起会相互吸引。
19. N 落下 两磁铁相连后,原来中间的两个磁极变成新磁体的中间部分,磁性最弱
【详解】[1][2][3]由图可以看出,两枚被磁化的大头针相互吸引,故A、B为异名磁极,即B为N极,若将A、B相连,两个磁体变成一个条形磁体,中间磁性最弱,吸不住大头 针,故大头针落下。
20.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AB
【详解】(1)[1]由于球体和底座都是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球体与底座之间是相互分开的,所以“地球”能悬浮的原理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2)[2]增加底座的磁性可以增大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让小球浮得更高;减轻球体的质量,球的重力减小,磁极间的作用力不变,也可以让小球浮的更高,故AB符合题意。
故选AB。
21. 磁体间的距离越近,作用力越大 转换 甲、乙两块磁铁相互排斥时,磁体间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
【详解】(1)[1]由生活经验可提出猜想,即:磁体间的距离越近,作用力越大。
(2)[2]磁力大小可以通过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小来反映,故采用了转换法。
(3)[3]联想到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故还须研究甲、乙两块磁铁相互排斥时,磁体间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
22. 越大 见解析 B
【详解】(1)[1]分析数据可知,不放物体时,可以吸引4个回形针;放入塑料板、铝板可以吸引3个回形针;放入铁板、镍板只能吸引1个回形针。磁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吸引回形针数量越少,说明磁性减弱,该材料对吸引力的影响越大。
(2)[2]磁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不能吸引铝。故铝对磁性强弱的影响不明显,原因可能是铝不是磁性物质,不能被磁化。
(3)[3]把银行卡放在磁场中的铁质壳内,外部磁场绝大部分沿铁质球壳壁“通过”,几乎不会进入球内空间,说明外部磁场被铁制外壳屏蔽了,使内部几乎没有磁场。这种现象叫做磁屏蔽。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3. 温度越高, 磁体的磁性越弱 铁钉落下 向下 难以设定具体的报警温度
【详解】[1]假设一为随温度升高磁性增强,假设三为随温度升高磁性几乎不变,那么假设二为温度越高,磁体的磁性越弱。
(1)[2]如果假设二成立,那么温度升高时,条形磁体的磁性减小,则加热一段时间后会出现铁钉落下的现象。
(2)[3]如图乙所示,它的工作原理是当温度逐渐升高时,磁铁的磁性减弱,无法吸引弹簧开关,弹簧开关向下恢复原状,这样下面的电路就被接通,电路中产生电流,从而使电铃报警。
(3)[4]由于实验中没有具体的温度测量,所以难以设定具体的报警温度。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