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答谢中书书
11短文二篇
初读感受“美”
答 谢 中 书 书
/
/
初读感受“美”
一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初读感受“美”
一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三读,感知文章内容。
二读,感受韵律和美感;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初读感受“美”
小组合作
根据导学案,完成字词解释和文意疏通。
古今异义:歇
颓
一词多义:欲
古:消散;今:休息
古:坠落;今:颓废
夕日欲颓(将要)
欲界仙都(欲望)
初读感受“美”
思考:
如果用书信这种应用文体来审视这篇文章,这封信存在哪些问题呢?
初读感受“美”
任务一
展示一封完整的《答谢中书书》,让参观者感知古代书信。
小组合作,以书信体格式将本文补充完整。
格式规范,称呼署名合礼,问候语祝颂语合情,日期合理。
品味探究“美”
任务二
展示一篇现代散文《答谢中书书》,
让参观者理解文章内容。
信中的山水美景,如果用现代文描绘,要怎么写呢?
品味探究“美”
活动1:变一变——发现结构之妙
文章只有一个段落,你能给文章合理分段吗?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品味探究“美”
活动2:说一说——初感写景之妙
把目光聚焦到“细绘山川之貌”部分,以“山川之美,美在__________”的句式说说你的阅读体会。
提示:
从具体描写景物的句子和词语入手,可以从景物特点、描写方法(如观察视角、动态静态、视觉听觉)等角度赏析。
品味探究“美”
活动3:换一换——细赏用词之妙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晓雾已歇,猿鸟齐鸣;夕日未颓,沉鳞忽跃。
对比阅读
品味探究“美”
活动4:删一删——细品山川之情
文章写到“欲界之仙都”似乎可以结束了,那么结尾的“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是否是一处赘笔,可以删去吗?
南朝宋谢灵运,曾袭封康乐公。对山水的审美古已有之,但在六朝时人看来,好游山水的谢灵运无疑是最值得效仿的对象。他多次归隐田园,畅游山泽。这一切都使他成为六朝文人心目中雅好自然的典范。谢灵运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
补充资料卡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乱世,朝代更迭频繁,政局动荡,矛盾尖锐,很多文人雅士在“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的恐惧不安中只能选择隐遁山林之中。美学大师宗白华曾说:“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他们在这份山川之美中找到了心灵的宁静和精神的慰藉。
补充资料卡
品味探究“美”
任务二
展示一篇现代散文《答谢中书书》,
让参观者理解文章内容。
美不仅源于那色彩缤纷、晨昏变化、动静相称的山川,还源于作者那颗摈弃凡尘俗世,在山川中归于宁静的心。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出陶弘景眼中和心中的山水之美吧!
任务三
写作创造“美”
模仿《答谢中书书》的结构、语言表达,写一写家乡美景,或全貌或一角,向参观者介绍你眼中和心中的山水之美。可以是文言文,也可以是文白相杂。
山水之美,我也来谈。
美在泉城
泉城之美,天下共谈。一城山色,四时俱备。千佛圣境,去忧净心。七十二泉,清流汩汩。解放阁下,湍声虎啸。大明湖畔,杨柳依依。超然巍峨,登高致远。实是中华之大美名城。自二安以来,能与其奇者众矣!
写作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