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光合作用(第1课时)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6光合作用(第1课时)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1-14 20:2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6光合作用(第一课时)
一、选择题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
A.液泡 B.细胞核 C.叶绿体 D.细胞膜
2.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释放能量,呼吸作用储存能量
B.蔬菜大棚夜间进行光照是为了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
C.储藏粮食的仓库留有通风窗,是为了促进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
D.栽培绿植的花盆底部通常有小孔,是为了促进植物根细胞的呼吸作用
3.如图所示,某植物先在暗处放置一昼夜,又经光照4小时后,取叶经过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锡箔覆盖的部位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该实验可以证明的是(  )
①光合作用需要光 ②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④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荷花是杭州西湖名花之一,荷花植株的构造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荷叶的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晚上进行
B.叶柄和茎中有发达的孔道,能将空气送到根部
C.藕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它是通过根从淤泥中吸收来的
D.荷叶防水性能特别好,叶子上下表面都没有气孔
5.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依次是(  )
①向清水漂洗后的叶片加碘酒然后用清水冲掉碘酒;②实验植物在暗处放置一昼夜;③观察叶片遮光与未遮光部分的颜色;④把遮光处理后的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⑤将叶片的一部分作遮光处理再移到光下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④①
C.③④⑤①② D.②⑤④①③
6.如图是“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部分步骤,对几个步骤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步骤①在黑暗中耗尽叶片中的二氧化碳
B.步骤②的处理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
C.步骤③是为了被坏细胞结构使碘液易于染色
D.步骤④叶片不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
7.如图为“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时的脱色和染色步骤,大烧杯、小烧杯和滴管中的液体分别是(  )
A.清水、清水、酒精
B.酒精、清水、碘液
C.清水、碘液、酒精
D.清水、酒精、碘液
8.小东同学于5月中旬晴朗的日子作了如下的探究:从上午6点开始,在同一植株的相同位置,每隔4小时摘取一片形状、大小相同的叶子,并按时间顺序编号后低温保鲜。待摘了4片(依次为甲、乙、丙、丁)之后,同时进行脱色处理,再分别滴加等量的碘液,叶片颜色变得最蓝的是(  )
A.甲叶 B.乙叶 C.丙叶 D.丁叶
9.如图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探究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中处理的目的是消耗储存的有机物
B.在光照条件下,②中可形成对照关系
C.③中酒精处理叶片的目的是进行消毒
D.④中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蓝色
10.要检验绿叶在阳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从植物体上取下一片绿叶,滴上碘液就能检验
B.随意取一片叶,将叶脱色后再用碘液检验>
C.取进行遮光处理后的叶,将该叶脱色后用碘液检验
D.取进行遮光处理后的叶,滴上碘液即能检验
11.如图为恒温密闭玻璃温室大棚内一昼夜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开始于6时,结束于18时
B.大棚植物在18时有机物积累最多
C.6时和18时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D.E点比A点低,大棚植物才能正常生长
12.如图曲线表示光照强度与绿色植物放出氧气量之间的关系,下列对该曲线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表示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弱
B.曲线BC段表示绿色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C.整段曲线表明,随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
D.B点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的量相等
13.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装置可用来检验光合作用的原料
B.乙装置收集的气体可以使燃烧的木条熄灭
C.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丁装置实验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14.下列农业生产、生活措施中能体现促进光合作用的有(  )
①合理设置株距②大棚增施有机肥③水淹及时排涝
④大棚夜间增加照明⑤中耕疏松土壤⑥花盆底部留孔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15.我市推行玉米与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如图)。采用该技术后,玉米基本不减产,每亩地还能增产200多斤大豆。已知大豆根内部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可以为玉米提供氮肥。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作物种植密度越大,产量就会越高
B.玉米和大豆间作能更充分地利用光照
C.两种植株高矮差距较大,可确保良好的通风
D.玉米根吸收的氮肥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运输到叶等其他部位
二、填空题
16.根据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式子中a表示 ,b表示 。
(2)光合作用需要的水是 (填器官名称)吸收的,需要的二氧化碳从 进入细胞。
17.人们称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具体场所主要是在叶肉细胞的 中。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除需要CO2作为原料外,还需要的物质①是 。(填化学式)
18.取甲、乙两个密闭的无色玻璃钟罩(如图),分别放入等量同种且健康的昆虫,再在乙钟罩放入绿色植物,将两个钟罩放在黑暗的地方。则 钟罩内的昆虫平均存活时间更长,理由是 。
19.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为我国空间站建造奠定基础。为解决宇航员的供氧问题,在太空船内“饲养”小球藻。已知在一般光照条件下,每1千克小球藻(鲜重)经光合作用每小时可产生0.64g氧气。
小球藻的光合作用表达式为:6CO2+6H2OC6H12O6(有机物)+6O2
(1)小球藻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
(2)计算1千克小球藻一天中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C6H12O6的质量 (按每天光照12小时计算)。
20.某兴趣小组在进行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时,选用了盆栽的天竺葵,其实验
步骤如图所示:
① ?
②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上下两面盖住,放到阳光下照射4小时;
③去掉黑纸片,摘下叶片,放在图示的装置中加热,直到叶片由绿色变为黄白色;
④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几分钟后,
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步骤①: 。
(2)叶片一部分用黑纸片盖住,其余部分未盖,此处的变量是 。
(3)步骤③中的大小烧杯中的液体分别是 。
(4)步骤④滴加碘液后,叶片的见光部分和遮光部分都变蓝,其可能的原因是 。
21.甲、乙两地出产同一种西瓜,甲地的西瓜比乙地的西瓜含糖量高。经调查,甲、乙两地的西瓜,生长季节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但气温有差别(见表)。
地点 平均气温/℃ 时间 甲地 乙地
白天 33 33
夜间 12 22
根据上述材料及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1)甲、乙两地西瓜通过 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
(2)甲地西瓜的含糖量比乙地的高,因为甲地西瓜晚上的 比乙地的弱,所以甲地西瓜晚上消耗有机物的量比乙地的少,积累有机物的量就多。
三、探究题
22.小科为了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进行如下研究:
①先将水中的金鱼藻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昼夜;②第2天,将金鱼藻放入装有清水的烧杯中,将漏斗盖在金鱼藻上;;③在漏斗上面罩上盛满清水的试管:④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如图甲所示,观察金鱼藻有无气泡产生:
(1)该实验中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写出简要的操作步骤)
(2)小金认为,步骤①没有必要进行,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
(3)图乙所示是一种软体动物——绿叶海天牛,刚孵化时多呈半透明,在成长过程中,身体颜色逐渐变为浓绿,并保持终生。小金将上述实验中的金鱼藻换成海天牛,同样可以在试管中收集到氧气,其原因可能是 。
23.为了探究绿叶能否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小科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1)步骤①的目的是 。
(2)步骤②中,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目的是设置 。
(3)步骤④中,大烧杯中的M液体和小烧杯中的N液体依次是 (填字母)。
A.酒精、酒精
B.酒精、清水
C.清水、酒精
D.清水、清水
学习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后,科学小组成员设计了一个实验,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步骤、结果等如表:
Ⅰ.取材。取生长旺盛且长势相同的灰莉叶片若干,避开叶脉,用直径为1cm的打孔器制备若干圆形小叶片。
Ⅱ.排气。将制备好的圆形小叶片置于大注射器内,堵住注射器前端开口并向外缓缓拉活塞,重复数次使圆形小叶片内部的气体逸出。
Ⅲ.取完全相同的四只烧杯,分别装入等体积NaHCO3溶液(一种能为植物提供CO2的溶液),分别放入10片圆形小叶片。将烧杯放置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分别调节烧杯和光源的距离,观察并记录烧杯中____?___,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烧杯 圆形小叶片 2%NaHCO3溶液 距光源距离 叶片浮起数量
3min 6min 9min
甲 10片 20mL 15cm 2 4 8
乙 10片 20mL 30cm 1 2 6
丙 10片 20mL 45cm 0 1 4
丁 10片 20mL 黑暗 0 0 0
24.实验中,每个烧杯放入10片圆形小叶片而不是1片,是为了 。
25.本实验进行前,不需要对灰莉植株进行暗处理,理由是 。
26.步骤Ⅲ中“?”应该填的内容是 。
27.通过实验,可能得出的结论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请你对该同学的结论作出评价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D B D B D D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D C A A
1.C
【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详解】A.液泡里含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色素以及营养物质,A不符合题意。
B.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内含遗传物质,B不符合题意。
C.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光和叶绿体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其中光能供给能量,叶绿体提供光合作用的场所,C符合题意。
D.细胞膜起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D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而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详解】A.植物的光合作用储存能量,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A错误。
B.由于光照时间越长,光合作用越强,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所以在大棚中栽种蔬菜时,夜晚进行光照,可以增加蔬菜的光合作用,促进蔬菜体内有机物的合成,提高蔬菜的产量,B错误。
C.植物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的过程。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向外释放热量和其它形式的能量。所以储存粮食时,一般留有通风窗的目的是向外散失热量,降低粮食的呼吸作用,C错误。
D.花盆底部有小孔,空气中的氧气可以较多的透过盆的底部进入盆内的土壤,有利于绿植根系细胞的呼吸作用,促进植物的生长,D正确。
故选D。
3.D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淀粉遇碘变蓝色,这是检验淀粉的方法。
【详解】A.实验中未涉及二氧化碳,不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故A错误。
B.实验中没有体现与叶绿体相关的因素,不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故B错误。
C.理由同A和B,该实验不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叶绿体,故C错误。
D.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经光照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遇碘变蓝,而锡箔覆盖的部位因得不到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产生淀粉,遇碘不变蓝,这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且能制造淀粉,故D正确。
故选D。
4.B
【分析】莲藕的食用部分属于茎,茎中富含淀粉。荷花的茎(藕)生长在泥中,茎的孔道与叶柄中的孔道相通,叶伸出水面,能为根、茎的呼吸提供氧气。
【详解】A.荷叶的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白天和晚上均能进行,A错误。
B.荷花的叶柄和茎中都有孔道,有利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输送,能将空气送到根部,利于根进行呼吸作用,B正确。
C.藕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它是通过莲藕叶的光合作用制造的,C错误。
D.荷叶防水性能好,叶子的上表面有气孔,是蒸腾失水和气体交换的门户,D错误。
故选B。
5.D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2)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详解】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是:
(1)将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
(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中,向叶片滴加碘液。
(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实验现象: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没有变蓝色,见光部分变成蓝色。
现象分析:见光部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遇碘变蓝色。
实验结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因此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依次应该是:②⑤④①③。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6.B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A.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通过呼吸作用消耗叶片原有淀粉,A错误。
B.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目的是看看叶片遮光部分和没有遮光部分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B正确。
C.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对叶片进行酒精脱色时应该隔水加热,所以酒精隔水加热的目的是去掉叶片的绿色。C错误。
D.步骤④叶片不见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D错误。
故选B。
7.D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详解】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该装置中大烧杯、小烧杯分别是清水、酒精。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因此滴管内是碘液。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8.D
【分析】叶子脱色后,滴加碘液叶子的颜色深浅与叶子内的淀粉有关,淀粉越多颜色越深。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但在夜晚只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详解】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随光照时间增加不断积累,绿叶在光下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主要是淀粉),遇碘后变蓝,淀粉含量越多,遇碘变蓝的颜色越深。甲光照时间最短,产生的淀粉最少,丁号光照时间最长,制造的淀粉最多。所以,同时进行脱色处理,再滴加碘液。蓝颜色最浅的是甲,最深的是丁。
故选D。
9.C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A.步骤①把植物放在黑暗中一昼夜,目的是消耗掉叶片原有的淀粉,A正确。
B.步骤②设计是形成对照实验,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移到阳光下照射,变量是光,B正确。
C.步骤③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水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快速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C错误。
D.④中叶片遮光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遇到碘没有变蓝色,见光部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遇碘变蓝色,D正确。
故选C。
10.C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是: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详解】要检验绿叶在阳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正确的操作步骤是:首先取一片绿叶,进行遮光处理(形成对照),然后将叶片进行脱色处理(通常是用酒精隔水加热脱色),最后滴加碘液进行检验。淀粉遇碘会变蓝色,因此可以通过观察颜色变化来判断是否有淀粉存在。选项A和D没有进行脱色处理,实验现象不明显;选项B没有进行遮光处理,不能形成对照实验,不能说明检测到的淀粉与光有关,不符合题意。只有选项B是正确的。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1.A
【分析】甲图示春季晴天某密闭大棚内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当曲线上升时,说明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或者只进行呼吸作用;当曲线下降时,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并且图中6、18两点为平衡点,即二氧化碳吸收等于释放,表明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详解】A.图曲线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大棚内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B点表示二氧化碳的平衡点,此时光合作用强度刚好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光合作用在6点之前已经开始,A错误。
B.早上6点到傍晚18点,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一直积累有机物,所以18 点时,有机物积累最多,B正确。
C.图中,在B点和D点时,二氧化碳浓度达到平衡点,即既不吸收二氧化碳,也不释放二氧化碳,此时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达到相等,因此时和18时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C正确。
D.E点二氧化碳含量低于A点时,E点有机物总量大于A点有机物总量,大棚植物才能正常生长,D正确。
故选A。
12.D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氧气和有机物(淀粉)。
【详解】A.曲线AB段消耗氧气的量较大,说明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旺盛,A错误。
B.呼吸作用时刻都在进行,曲线BC段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B错误。
C.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越强;D点后,随着光照增强,光合作用不再增强;同时,随着光照增强,呼吸作用也增强,C错误。
D.在B点,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的量相等,即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D正确。
故选D。
13.C
【分析】(1)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2)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详解】A.甲装置见光部分能合成淀粉,滴加碘液变蓝;遮光部分不能合成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故该装置可用来检验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A错误。
B.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和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错误。
C.丙装置中放的是萌发的种子,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正确。
D.丁装置中放的是萌发的种子,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燃烧的蜡烛放入丁装置里,火焰立刻熄灭,说明萌发的种子消耗了氧气,D错误。
故选C。
14.A
【分析】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的强弱与光照时间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关。增加光照时间和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能够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①合理密植能够充分利用光照,强植物的光合作用;
②大棚增施有机肥,通过有机肥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能够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
③被水淹的植物体,由于水把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土壤,造成土壤中缺氧,根部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从而使根的生命活动减弱甚至死亡,根不能从土壤中吸收足够的水分和无机盐供植物体利用,植物体就会因缺水水分和无机盐而死亡,与光合作用无关;
④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大棚夜间增加照明能够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
⑤中耕疏松土壤利于植物根的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无关;
⑥花盆底部留孔比较透气,利于植物根的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无关。
故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A。
15.A
【分析】(1)合理密植既充分利用了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而避免造成浪费,又不至于让叶片相互遮挡,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2)间作套种即立体种植,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最优化组合,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详解】A.作物种植密度大,叶片互相遮挡,只有上面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下面大部分叶片得不到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反而还会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量就会降低,所以农作物要合理密植,A错误。
B.将玉米和大豆间作种植,可以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B正确。
C.两种植物高矮差距较大,可确保良好的通风,这样能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提高光合作用效率,C正确。
D.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并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D正确。
故选A。
16.(1)叶绿体 氧气 (2)根 气孔
【分析】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表皮是由一层细胞组成的,在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详解】(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分,条件是光能,场所是叶绿体,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本质是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所以a表示叶绿体,b表示氧气。
(2)绿色植物需要的水分来自于土壤,主要通过根尖的成熟区来吸收,气体来自于空气中,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主要通过叶片中的气孔进入植物细胞。因为表皮是由一层细胞组成的,在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点睛】解决此题的关键就是掌握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以及各种原料的来源途径。
17. 叶绿体 H2O
【详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具体场所主要是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除需要CO2作为原料外,还需要的物质①是H2O。
18. 甲 乙钟罩的绿色植物也在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详解】植物在有光照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图中两个钟罩放在黑暗的地方,所以乙钟罩内的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甲、乙两个密闭的无色玻璃钟罩内的昆虫都在进行呼吸作用,而乙钟罩的绿色植物也在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所以乙钟罩中的昆虫会更快缺氧而死亡。
19.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7.2g
【详解】(1)小球藻呼吸作用是葡萄糖在体内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2)因为每1千克小球藻(鲜重)经光合作用每小时可产生0.64g氧气,所以一天产生氧气质量为0.64g×12=7.68 g
设1千克小球藻一天中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C6H12O6的质量为x
x=7.2 g,则1千克小球藻一天中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C6H12O6的质量是7.2 g。
20. 将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环境中48小时 光照 水、酒精 暗处理时间不够长(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实验前需将植物放在黑暗处24小时,其目的是使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2)图中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样处理可起到对照作用。实验的变量是光照,目的是看看叶片遮光部分和没有遮光部分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
(3)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在步骤③中”,大烧杯中的液体是水,小烧杯中装的液体是酒精。
(4)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叶片见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如果见光和遮光部分都变蓝,可能是暗处理的时间过短,还留有淀粉;还有可能是遮光部分没有到位,产生了淀粉。
【点睛】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21.(1)光合作用;(2)呼吸作用
【分析】分析资料中的条件,既是同一种甜瓜,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又基本相同,白天的温度也相同,唯一不同之处是夜间温度,温度可以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有机物积累的程度不相同,即甜瓜的甜度不一样。
【详解】(1)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既是同一种甜瓜,遗传物质相同,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又基本相同,白天的温度相同,所以两地的甜瓜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是基本相同的。
(2)夜间甜瓜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要进行呼吸作用.但由于甲地夜间温度是12度比乙地22度低了10度,所以夜间甲地甜瓜的呼吸作用比乙地的弱,消耗的有机物的量比乙地的少,因而甲地甜瓜的有机物积累的多,含糖量比乙地的高.因此甲地的甜瓜比乙地的含糖量高是因为甲地的昼夜温差较大形成的。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强度的影响,以及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转化过程的理解.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同时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22.(1)取下试管,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
(2)同意,金鱼藻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昼夜是将原有的淀粉转运或消耗殆尽,与实验检测的氧气无关
(3)绿叶海天牛能进行光合作用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详解】(1)氧气有助燃的性质,故该实验中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取下试管,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
(2)步骤①暗处理的目的是将金鱼藻内原有的淀粉转运或消耗殆尽,故同意小金的观点,理由是金鱼藻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昼夜是将原有的淀粉转运或消耗殆尽,与实验检测的氧气无关。
(3)绿叶海天牛食用某种藻类后,身体颜色逐渐变为浓绿,则说明绿叶海天牛使用藻类后体内含有叶绿素,故在试管中收集到氧气,其原因可能是绿叶海天牛能进行光合作用。
23. 让叶片内原有的有机物运走消耗掉 对照实验 C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①暗处理→②选叶遮光→光照→③摘下叶片→④酒精脱色→⑤漂洗→滴加碘液→⑥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1)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步骤①中”,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淀粉转运或耗尽。
(2)步骤②中,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是为了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光照。
(3)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所以步骤④中,大烧杯中的M液体和小烧杯中的N液体依次是清水、酒精。其目的是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酒精变为绿色。
24.为了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25.本实验是以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为观测对象,所以不需要暗处理 26.相同时间内,叶片浮起数量 27.结论不严谨,因为没有用更强的光照做实验(可能光照增加到一定强度后,光合作用强度就不再增加了),结论具有片面性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 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24.只用1片圆形小叶片做实验不科学,1片圆形小叶片可能因自身原因使实验现象不明显,影响实验结果。所用圆形小叶片的数量要多,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因此每个烧杯放入10片圆形小叶片而不是1片其目的是避免偶然性。
25.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会随时释放到大气中,不像淀粉等有机物,是储存在植物体内的;因此,实验进行前,不需要对灰莉植株进行暗处理。
26.本实验是以叶片浮起数量来衡量光合作用强度的,进而推测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因此,步骤Ⅲ中“?”应该填的内容是:相同时间内,叶片浮起数量。
27.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越强。本实验没有用更强的光照做实验,实验结论不严谨,因为,可能光照增加到一定强度后,光合作用的强度就不再增加了。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