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训练10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
一、选择题
1.右图人物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能够说明这一
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 )
A.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译馆,翻译“夷书”,开近代学习
西方的先河
B.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C.编著《四洲志》,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世界30多个国家的地理分布及历史变迁概况
D.领导虎门销烟,打击英国侵略者
2.针对右图社会现实,中国有识之士提出的最早的应对主张
是 (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C.“民主、科学”
D.“伸民权,设议院,行立宪”
3.鲁迅先生曾对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是指 ( )
A.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4.李鸿章自嘲“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及所用的“材料”分别是( )
A.清朝封建制度 西方先进科技
B.清朝封建统治 君主立宪制度
C.清朝封建制度 民主共和制度
D.清朝封建制度 养兵练兵之法
5.右图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修墙”》,一位清朝官员把
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下列表
述内容与该漫画讽喻意义一致的是 ( )
A.“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
B.“遗其体而求其用”
C.“然欲自强必先理财”
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6.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
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 )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7.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 )
A.君主 B.科学 C.西学 D.民权
8.19世纪末,一位维新派的代表人物第一次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胡适在评价时说:“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这位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是 (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海国图志》这样记述:“……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
材料二 曾国藩说:“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材料三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四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林尚书”指谁?列举一件大事说明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2)材料一、二、三、四反映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指出了洋务运动的哪一致命弱点?材料三在学习外国问题上比材料二有
什么进步?
(4)材料四所说的“变官制”是什么意思?它和材料三中的哪一句意思相同?
答案
1.A 2.B 3.B 4.A 5.B 6.C 7.D 8.D
9.(1)人物:林则徐。贡献:虎门销烟。
(2)材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夷”;材料二: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材料三:实行君主立宪制;材料四:变法图存。
(3)弱点:没有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
进步:由单纯学习外国先进的制造技艺,发展为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4)含义:实行君主立宪制。相同:君民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