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土壤的成分(第一课时)
一、选择题
1.土壤孕育了大地上的万物。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上一开始并没有土壤
B.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可以大量施用化肥
C.土壤主要由矿物质、空气、水和有机物组成
D.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
2.对土壤样本的选取错误的是
A.在有花卉、农林作物生长的土壤中选取
B.拔掉所有的植物,选取最好的土壤样本
C.调查结束后,应让土壤样本恢复原样,以保证花卉、农林作物的正常生长
D.选取时最好不要移动原来的植物
3.“小草有生命,脚下请留情”,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影响草的生长。原因是土壤板结会直接造成土壤中缺少( )
A.微生物 B.矿物质颗粒 C.空气 D.腐殖质
4.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是植物生长的摇篮。如图是教材中探究土壤成分的部分实验,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
A.测空气含量 B.是否含有水
C.是否含有有机物 D.获取土壤浸出液
5.土壤中除了各种无机物和有机物,还有许多的土壤生物,下列不属于土壤生物的是( )
A.萝卜 B.蚯蚓 C.蜗牛 D.燕子
6.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这个实验说明土壤中含有( )
A.水分 B.空气 C.无机盐 D.有机物
7.在“测定土壤空气体积分数”时,某同学取一块干燥的正方体土壤和一块正方体铁块,分别放入两只烧杯中,再往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土壤和铁块的体积要相等
B.两只烧杯规格要相同
C.加入烧杯中水的体积要相同
D.土壤和铁块都要刚好浸没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B.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和气体两大类
C.土壤中不存在微生物
D.土壤中腐殖质占固体部分的95%
9.小科很喜欢做研究,对于小红带回的一块“红土”和一块“黑土”很好奇,“红土”与“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它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 他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看,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 )
A.有机物含量 B.空气体积分数
C.土壤生物数量 D.无机盐含量
10.月球表面有月壤,月壤主要由月球岩石碎屑、粉末、角砾、撞击熔融玻璃物质组成,其中绝大部分颗粒在30微米到1毫米之间,摸上去和面粉一样细腻,但不适合植物生长.科学家设想:人类移民月球的时候,把月壤改造成类似地球上的土壤来栽培植物。改造过程中,不需要提供的是( )
A.空气 B.水 C.腐殖质 D.矿物质
二、填空题
11.土壤主要是矿物质、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以及多种生物组成。期中,土壤中的 可以为土壤生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土壤中的 是植物生长的必需条件, 是植物根呼吸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土壤中能溶于水,但不能燃烧的物质是 。
12.某中学八年级二班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土壤生物的活动过程中,完成了下列调查表格:
观察时间 2012年12月1日
观察地点 ××森林公园
环境特点 土壤温度24.1 ℃,比较疏松和湿润,光照强度一般,植物生长良好
土壤生物 蚯蚓:38条;蜗牛:21只;鼠妇:25只;小鼠:2只;蜘蛛:26只;马陆:5条;蜈蚣:2条;蝼蛄:8只
样品简要分析 蚯蚓、蜗牛、鼠妇等喜欢生活在较温暖、湿润、有机物丰富的土壤中,同时它们的活动又可 (合理均可)
(1)请你完成上述调查表格。
(2)被调查土壤中的优势物种是 。
A.蚯蚓 B.小鼠 C.蜈蚣 D.蝼蛄
(3)对表中的记录分析可知:适宜蚯蚓生长的环境特点是 。
13.小科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泥土中是否有微生物,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刚开始时,装置A和B之间唯一的区别是 。
(2)经过一段时间后,预计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3)该实验能证明泥土中含有微生物的理由是 。
14.2024世界环境日主题将聚焦“土地修复、荒漠化和干旱韧性”。小金想测量校园农田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操作,回答相关的问题。
(1)取样:体积相同的土块与铁块。
小金有以下两种想法:①从较大土块中切下一块棱长为4cm的正方体土块,再找一块规格与之完全相同的铁块。②找一块现成的棱长约4cm的正方体铁块,量出棱长。再从较大的土块中切取与铁块相同的土块。以上两种做法中,更合理的是 (选填“①”或“②”)。
(2)操作:测量土块中空气体积
将土块和铁块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烧杯中,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先沿烧杯壁缓慢地向烧杯内注水,如图所示,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 ,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记录用水的体积分别为V1、V2。
(3)分析: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
若土块体积为V,则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 。
(4)拓展:保护土壤任重道远,下列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
A.实行稻草还田 B.避免过度耕作
C.优先使用有机肥料 D.用生活污水灌溉
15.某同学取四份土壤,在①②③三个花盆中放入较肥沃的土壤,花盆④中放入细砂石和碎石块,把长势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移栽到盆中。然后将花盆①放在盛满水的水盆中,水面与土面相平。同时每天给花盆①②④中的土壤浇相同的水,花盆③中的土壤不浇水。请回答:
(1)从实验条件上看,①②有什么不同?
②③有什么不同?
②④有什么不同?
(2)从实验结果上看,①②比较说明了___________;
②③比较说明了_________;
②④比较说明了___________。
(3)请帮助该同学预测,哪一盆植物生长最好?并说明理由。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C C D B C A B D
1.B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合理施肥是实现高产、稳产、低成本,环保的一个重要措施。要做到因土施磷、看地定量;根据各类作物需肥要求,合理施用,解答即可。
【详解】A.生命的起源初期,地球上并没有土壤,A正确。
B.肥料包括农家肥料和化学肥料;农家肥料具有来源广、养分全、肥效久、能够改良土壤等优点,但农家肥料的养分含量低、肥效缓慢;化学肥料的养分含量高、肥效快、施用及储运方便等优点,但化学肥料的成本高、污染环境、破坏土壤结构;因此施肥时,要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化肥,另外化肥施用过多还会造成“烧苗”现象,B错误。
C.土壤主要由矿物质、空气、水和有机物组成,C正确。
D.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D正确。
【点睛】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和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2.B
【分析】此题考查了探究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据此答题。
【详解】土壤选样是观察土壤生物的重要一环,在观察前先进行必要的分工,确定观察地点。选取时最好不要移动原来的植物。观察结束后,应尽可能地将土壤样本恢复原样,以保证花卉或农林作物的正常生长。
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此实验选材时该注意的事项。
3.C
【分析】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
【详解】土壤板结,使得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变小,容纳的空气就少,从而影响根的呼吸作用,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微生物、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不会因土壤板结而减少。
因此,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C
【详解】A、测土壤中空气含量方法是: 取一块土壤,放入大烧杯中,体积记为V,沿杯壁缓慢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水面把土壤刚好全部浸没位置。记录烧杯中所加水的体积,记作V1;用与土壤等体积的铁块(没有空隙,水不易浸入)代替土壤,重复上述实验。记作加入水的体积,记作V2;体积分数约为,错误;
B、加热试管内固体,为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试管口应略向下,错误;
C、 用酒精灯加热土壤,观察是否有黑色物质出现,黑色物质是有机物碳化的结果,可以证明土壤中是否含有有机物,正确;
D、过滤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漏斗的下端与烧杯内壁紧靠,防止液体溅出,错误。
故选C。
5.D
【分析】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是由许多其他成分及生物一起组成,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菌、真菌)等称为土壤生物。
【详解】土壤生物指的是生活在土壤中的所有生物之总和,萝卜、蚯蚓、蜗牛都属于土壤生物,而燕子不属于土壤生物,D符合题意。
故选D。
6.B
【详解】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这个实验说明土壤颗粒之间存在缝隙,即含有空气,故选B。
7.C
【分析】该实验的原理是,在土壤和铁块体积相同情况下,铁块是密实的,而土壤中存在很多的空隙,这些空隙中存在不少的空气,水可以进入。将两者放入水中,通过水去替换空气的空间来计算空气的体积分数。
【详解】A、设计一个与土块体积相同的铁块进行实验是为了保证变量唯一, 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所以两只烧杯规格要相同,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加水的方法是“开始时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当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故并非加入烧杯中水的体积要相同,C错误,符合题意。
D、加水的方法是“开始时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当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目的使试验数据准确,故土壤和铁块都要刚好浸没,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睛】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8.A
【分析】土壤中有大量的生物、非生命的水分、空气、矿物质和有机物。
【详解】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A正确;
B、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B错误;
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C错误;
D、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的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其余的是腐殖质,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土壤的组成成分。
9.B
【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详解】由图可知,向土壤中注入水,与铁块对比,可知小科是为了探究土壤中的空气体积分数,故B符合题意。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对照试验中变量的唯一性。
10.D
【分析】不需要矿物质,题目中可知矿物质本来就有,空气是必须的,月球上没有空气,植物需要空气,水也是必须的,腐殖质有利于植物的根系固定,将月壤吸附起来,成为土壤。
【详解】A.月球表面都覆盖着一层由岩石碎屑、粉末、角砾、撞击熔融玻璃等成分极为复杂的物质组成的结构松散的混合物即月壤。月壤中绝大部分物质是就地及邻近地区物质提供的。由于月球几乎没有大气层,月球表面长期受到微陨石的冲击及太阳风粒子的注入,太阳风粒子的注入使月壤富含稀有气体组分,A不符合题意;
B.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水分这基本是公认的结果,B不符合题意;
C.腐殖质有利于植物的根系固定,将月壤吸附起来,成为土壤,C不符合题意;
D.不需要矿物质,题目中可知矿物质本来就有,D符合题意。
【点睛】解本题时要懂得一些关于月球的地理知识,知道月球有哪些组成成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1.腐殖质 水分 空气 无机盐
【分析】土壤主要是矿物质、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以及多种生物组成。植物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和各种无机盐。
【详解】土壤中的腐殖质可以为土壤中的动物提供营养物质,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矿物质。水是植物生长的必需条件,空气是植物根系呼吸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来源,土壤中能溶于水但不燃烧的物质是各种无机盐。
12.(1)增加土壤的肥力和疏松程度
(2)A
(3)光照较弱、湿润、有机物丰富的土壤
【分析】生物适应环境、影响改变环境。
【详解】(1)蚯蚓、蜗牛、鼠妇等喜欢生活在较温暖、湿润、有机物丰富的土壤中,说明了生物适应环境,同时它们的活动又可增加土壤的肥力和疏松程度,说明了生物影响环境。
(2)土壤生物的数量是蚯蚓:38条;蜗牛:21只;鼠妇:25只;小鼠:2只;蜘蛛:26只;马陆:5条;蜈蚣:2条;蝼蛄:8只,由此可知,蚯蚓最多,所以,选择A.(3)由资料中的:土壤温度24.1 ℃,比较疏松和湿润,光照强度一般,植物生长良好,这些条件,可以分析出适应蚯蚓生长的环境是光照较弱、湿润、有机物丰富的土壤。
13.A瓶中的泥土经过强热,B瓶中的泥土未经过强热(或纱布袋内的泥土是否经过强热处理) A瓶中无变化,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若泥土中有微生物存在,微生物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对照实验(即对比实验)只是一个条件(即因素)不同,其他条件(因素)都相同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一组实验,借此条件(因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用于对比的实验对象组一般称为对照组。
【详解】(1)本实验为一对照实验,由图中不难看出A瓶和B瓶之间唯一不同是A瓶中的泥土经过强热,B瓶中的泥土未经过强热。(或纱布袋内的泥土是否经过强热处理)
(2)由于B瓶的泥土中有微生物的存在,微生物会进行呼吸作用而产生二氧化碳,使得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A瓶的泥土经过强热处理将微生物杀死,所以可以发现A瓶中无变化。
3)该实验的意图是如果泥土中有微生物存在,微生物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就可证明泥土中有微生物。
14. ② 换用滴管从量筒中取水后向烧杯中滴水 ABC
【详解】(1)铁块不容易切割,而土块很容易切割,因此先寻找铁块,再按照铁块的规格裁切土块更合理一些,故选②;
(2)如图所示: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换用滴管从量筒中取水后向烧杯中滴水,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
(3)当向土块的烧杯中加水时,其中的空气由于水的进入会被排出,因此加入水的体积应该等于铁块的体积与空气的体积之和,则空气的体积为:V空气=V1-V2;则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为:;
(4)A、实行稻草还田,使土壤变得肥沃,有利于保护土壤;
B、避免过度耕作,使土壤保持有较充足的养分,有利于保护土壤;
C、优先使用有机肥料,使土壤不易板结,有利于保护土壤;
D、用生活污水灌溉,易造成土壤的污染,不利于保护土壤;
故选ABC。
15.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详解】(1)从实验条件上看:①②的变量是空气;②③的变量是水;②④的变量是土壤中的无机盐。
(2)实验结果②盆植株生长最好,①②④生长不好.通过①②说明了植物的生长需要充足的空气;通过②③比较说明了植物的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分;通过②④比较说明了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3)实验结果②盆植株生长最好,原因是②盆有适于植物生长的条件: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适量的无机盐。
【点睛】设置对照实验目的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探究实验一定要设置对照组。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