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全国、改制,文天祥抗元、人分四等和文化趋同等史实的学习,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培养学生辨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历史资料和阅读、探究等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元帝国,认识民族关系的变化与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逐步形成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个人品质和人生观;让学生认识中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教学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改制、回族形成。
教学难点:对行省制度、民族融合的认识。
课前播放《陪你一起看草原》,让学生欣赏草原的图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片,你知道他们属于哪个民族吗?对该民族您有哪些了解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蒙古的历史“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首先我们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
一、说崛起——蒙古兴起
蒙古族是一个骁勇善战的民族,今天这个民族生活安定祥和,没有纷争。但是如果回到七八百年以前,你能想象出当时他们的生活状态吗? 下面我们就通过一段视频,走进那段战火纷争的年代!
展示视频
展示提纲,自主学习。
展示挑战自我
二、道统一 ——元朝建立
展示提纲、自主学习
(1)元朝统一:
展示《多民族政权并立图》,
元朝的统一过程中,南宋各地人民进行了波澜壮阔的抗元斗争,涌现了可歌可泣的事迹,在众多抗元英雄中,有这么一位,他英勇抗元,坚贞不屈,并为后人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请问他是谁?
合作探究:
他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
虽然文天祥效忠的南宋是一个腐败无能的政权,但是文天祥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肩负起抗元保宋的重任,这种高度的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的。
展示《元朝疆域图》
元朝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中原王朝。而且元朝的疆域比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辽阔。身为统治者必然要想尽一切办法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元世祖忽必烈又是怎样管理自己国家的呢?
(2)忽必烈改制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7页,回答忽必烈改制的主要内容。忽必烈在政治、经济方面都采取了一些不同于蒙古族在漠北的统治方法。
政治方面:行省制度。强调元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与现实相联系,说明西藏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经济方面:实行重农政策,设“司农司”,编发农书。引用忽必烈诏书中的话来回答这一政策的必要性。这一措施使饱受战乱的中原地区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忽必烈改制的意义:
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展示挑战自我
三、唱团结——民族融合
1、民族融合
民族融合表现在:
其一,进入中原地区的契丹人、女真人等与汉族逐渐融合为一体。
其二,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进入中国,同汉、蒙古等族互相融合,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2、文化趋同
元朝时出现了以中原传统为核心的“文化趋同”。所谓文化趋同,实质是各民族向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原先进文化靠拢、民族融合的过程。
3、人分四等
出示幻灯片《人分四等》。
这种荒唐的政策,无视民族融合的历史发展趋势,必然会带来与统治者的愿望背道而驰的结果。
展示挑战自我
总结提高:出示本课学习线索。
巩固提高:学生练习。
教师总结:
课件26张PPT。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学习目标1.掌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改制、文天祥抗元的史实。
2.了解元朝人分四等和文化趋同的表现。一、说崛起——蒙古兴起 阅读课本75页,边读边思考,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标画出来。
统一蒙古时间:_______
建立:_______
定都:_______
人物:________
尊称:_________1206年蒙古政权和林铁木真成吉思汗1、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杰出首领?
A.契丹族 B.鲜卑族
C.蒙古族 D.女真族
2、下列哪一项是成吉思汗的业绩?
A.起兵反抗辽统治者的压迫
B.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
C.定国号为元
D.灭亡金朝CB挑战自我内蒙古成吉思汗陵墓 公元1227年,蒙古灭西夏过程中,成吉思汗病故于军中。他的子孙们继续南下西征,不断开疆拓土……二、道统一——元朝建立
1、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_______继承蒙古汗位,_____年改国号为元,第二年定都____。
2、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忽必烈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系。建立了____制度,在中央设_____,在地方设_______。忽必烈推行______政策,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_______”。忽必烈1271大都行省中书省行中书省重农司农司元世祖忽必烈元朝的建立和统一文天祥——抗元英雄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想一想
他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措施: 1.政治:建立行省制度:
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
西藏由宣政院管理,成为元朝正式行政区。2.经济:推行重农政策:
将牧场恢复为农田,禁止掠夺汉人为奴。设
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诏令编
写《农桑辑要》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影响: 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
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1.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铁木真统一蒙古 ② 南宋灭亡
③ 元朝的建立 ④ 西夏、金灭亡
A . ①②③④ B. ①④③②
C. ①④②③ D. ①②④③
B挑战自我2.今天,改革是我们生活中的主旋律,元朝时大力推行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是
A.铁木真 B.蒙哥 C.忽必烈 D.阿骨打3.元朝时候,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是
A. 内阁 B. 门下省
C. 尚书省 D. 中书省CD1.回族的形成
元统一后,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同汉、蒙等族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三、唱团结——民族融合2.文化趋同 元朝接受中原先进文化,提倡___学,在中央设立专门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____学。国子儒3.人分四等南人汉人色目人蒙古人1.元朝时期,我国形成的新民族是
A.羌族 B.蒙古族
C.回族 D.鲜卑族
C2.在元朝划分的四等人中,政治、法律地位最低的是
A.汉人 B. 南人
C.色目人 D. 蒙古人B挑战自我蒙古
1206年金西夏南宋元畏兀儿
吐蕃
大理行省制度人分四等重农政策1271年1276年小结提倡儒学1.1271年正式定国号为元的是:
A、铁木真 B、元昊
C、忽必烈 D、阿骨打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哪位诗人的崇高气节:
A、李白 B、岳飞
C、于谦 D、文天祥CD巩固提高3.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其目的是
A、发展农业生产 B、加强民族融合
C、有效统治全国 D、实现国家的统一4.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行政区是在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CD5.“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反映了元朝的哪一种社会现象?
A、民族歧视
B、民族融合
C、统治者喜欢音律
D、妇女地位低下B6、在内蒙古草原上有一位著名的少数民族歌唱家,他就是拉苏荣。他曾经唱过《啊,草原》这支歌,其中有这样两句歌词“在那奔腾的马背上,有我祖先的威严”。
请回答:
(1)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的是那一个少数民族?
(2)请分别写出右图该民族两位著名“祖先”的名字。
(3)请分别写出右图两位“祖先”的历史贡献。蒙古族成吉思汗 忽必烈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
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全国,推行改革寄怀
蒙元他有结束混战的统一,
这是历史担当,
英雄气概;
他有跨越大洲的征服,
曾经震撼世界,
何等豪迈!
他有空前辽阔的疆域,
把西藏、台湾拥入胸怀;
他有影响深远的制度,
开创行省、运筹百代;
他有民族交融的机遇,
生生不息、绵延万载;
这是
一个无法忘却的时代,
他的印记无处不在;
这是
一个值得铭记的时代,
在这里,
中华民族,继往开来!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