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同步练习(第2课时,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4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同步练习(第2课时,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1-17 20:2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4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第二课时)
一、选择题
1.植物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结构是(  )
A.导管 B.筛管 C.根毛 D.叶表皮气孔
2.下列有关木本植物茎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树皮、木质部、形成层和髓
B.木本植物茎逐年加粗的原因是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形成木质部和韧皮部
C.年轮是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
D.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茎中木质部的导管运输到叶
3.某校有一棵古樟树,树心已经朽烂成一个大洞,变成一棵空心树。可是,这棵古樟树在大家的保护下还是照样枝繁叶藏、开花结果。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
A.古树的导管部分朽烂 B.古树的导管全部朽烂
C.古树的筛管部分朽烂 D.古树的筛管全部朽烂
4.在热带种植的橡胶树,必须通过割皮才能获得橡胶制品的原料﹣﹣白色乳汁状液体.流出乳白色的液体的结构是(  )
A.木质部 B.树中心的髓 C.树表皮 D.树皮的韧皮部
5.兴趣小组将一段含一定数量叶片的新鲜椴木枝条底端斜切后插入红墨水中,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将枝条横切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区域②变红。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合理的是(  )
A.区域②变红说明该处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
B.区域③未变红说明该处是运输有机物的部位
C.置于阳光下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D.将新鲜枝条的叶片全部去除,实验现象将更明显
6.将一枝带叶的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若在甲图处对枝条进行横切并用放大镜观察(图乙),则被染红部位是图乙中的(  )
A.Ⅰ B.Ⅱ C.Ⅲ D.Ⅳ
7.给植物打针输液是植物施肥和治病虫害的常见方法。打针输液就是在枝干上用针由上向下刺45°的斜孔到木质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输液液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和有机物
B.过程不易污染环境,保护了人畜安全
C.液体进入木质部中的筛管往上运输
D.此方法操作简便但肥料利用率不高
8.如图为木本植物茎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①
B.木质茎能加粗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有结构②
C.③中较大型的细胞是筛管
D.④是有贮藏营养物质功能的木质部
9.小树被牲畜啃掉树皮的伤口上方会形成瘤状物是因为( )
A.导管被破坏阻止了有机物的运输 B.筛管被破坏阻止了有机物的运输
C.导管被破坏组织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D.筛管被破坏阻止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10.有人把人行道上的树木用铁丝扎上晾衣,结果导致树木死亡,其原因是( )
A.树木因缺氧而死 B.树木不能输送水和无机盐
C.树木输送有机物的功能被破坏 D.树木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
11.某同学家中的一棵桃树,在桃子成熟前由于某种原因损伤了部分树皮,收获时果实反面又大又好吃,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木质部输送给果实更多的水分
B.受伤树皮的运输能力更强了
C.木质部运输有机物,损伤树皮不影响果实的发育
D.树叶制造的营养物质向下运输受阻而供给了果实
12.小明将枝条插入盛有红墨水的锥形瓶中,15分钟后取出,将枝条纵切。关于a、b点红色深浅及水分运输方向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颜色较深,水分由a向b运输 B.a点颜色较深,水分由b向a运输
C.b点颜色较深,水分由a向b运输 D.b点颜色较深,水分由b向a运输
13.如图椴树是双子叶植物,高度可达20米,是理想的木质茎研究材料,对其枝条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合理的是(  )
A.髓质地较硬,起到保护段树的作用
B.木质部中有筛管,主要运输有机物
C.根据其形态特征,椴树的茎属于匍匐茎
D.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
14.如图所示的“蓝色妖姬”是人工染色形成的。等白玫瑰快到花期时,开始用染料浇灌花卉,让花像吸水一样,将色剂吸入开出蓝色花朵。下列关于“蓝色妖姬”的制作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横向剖开染色后的茎,发现其韧皮部变蓝,木质部不变蓝
B.在染料中添加适量葡萄糖以确保营养,可以使花朵娇艳欲滴
C.纵向剖开染色后的茎,发现木质部自下而上蓝色逐渐变浅
D.浇灌时使用染料的浓度越高越好,根本不用担心植株“烧苗”
15.某同学做了如下图实验:十几小时后,纵切植物茎的枝条观察发现红色越往上越浅是因为(  )
A.这是枝条自身的一个特点,不是水分引起的
B.上面水太多了,把红色冲淡
C.下面的红色随水分蒸腾了
D.水分是从下往上运输的,越上就越浅
二、填空题
16.春见柑橘俗称“耙耙柑”,肉质脆嫩,酸甜适口,是当今最流行的水果之一。请回答:
(1)“耙耙柑”果肉中酸甜适口的汁液来自于细胞 (填细胞结构)中的细胞液。
(2)“耙耙柑”植株的叶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茎韧皮部中的 运输到果实的。
17.根据如图回答:
(1)A、B两果实中,不能继续长大的是: ,其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 .
(2)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因树皮环剥而萎缩,是因为 是通过茎里的 向上运输的.
(3)枝条上部位1~4中,会出现明显肿胀的是: .
18.读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导管,其功能是 。乙图表示 ,其功能是 。
(2)筛管的结构特点是
A.上、下两端的细胞壁消失,形成筛孔
B.上、下相连的细胞壁有很多小孔,形成了筛孔
C.上、下相连的细胞没有界线
D.上、下相连的细胞质完全融合
19.如图是木本植物茎的横切面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号①是树皮,它的内侧部分是 。
(2)②是 ,它能够使木本植物的茎 。
(3)③是 ,其中分布着具有输导功能的 。
(4)在这个横断面上,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同心环带,这是 ,它的形成是由于 细胞的分裂活动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
(5)若刚栽的一棵小杨树,被山羊啃去了一圈树皮,这棵小树不久就死亡了,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 。
20.小宇为探究茎的输导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取两个带有几片叶的桑树枝条甲和乙,将甲剥掉树皮,乙不作任何处理,分别把下端插入盛有稀释红墨水的锥形瓶中,放到温暖的阳光下,当看到叶脉有点发红时,他将枝条进行横切和纵切,用放大镜和显微镜分别观察,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
(2)枝条带有叶片的作用是 。
(3)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被染红的部位是 。
(4)用显微镜观察,看到被染红的结构是 。
(5)甲枝条和乙枝条的实验现象 。
(6)通过实验发现,无论是枝条的横切面还是枝条的纵切面都是只有 被染成红色,在茎和木质部中,只有 是上下相通的:这个实验说明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 运输的。
21.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把一段带叶的植物枝条,用刀削成平整的斜面。
②插入装有红墨水的烧杯中,置于阳光下。
③待枝条基部颜色有变化后,取出枝条洗净。
④横切枝条上方和纵切植物枝条,观察。
(1)枝条横切面上变成红色的部位是 。
(2)植物体负责运输功能的是导管和筛管,其中导管负责运输 。
(3)纵切枝条,观察发现红色越往上越浅是因为 。
A.上面水太多,把红色冲淡了
B.水分是自下而上运输的,越往上就越浅
C.这是枝条自身的一个特点,不是水分引起的
(4)如果想使实验效果更快更明显,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放在黑暗环境中
B.放在阳光下
C.让红墨水的浓度稍大一些
D.放在通风的环境中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A D A B B B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A D C D
1.A
【分析】植物体有两种输导管道--导管与筛管。
【详解】A.导管位于植物体茎内的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向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A正确。
B.筛管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筛孔,没有细胞核。筛管将叶片制造的有机物运输到果实、种子、根等器官,B错误。
C.成熟区的细胞停止伸长,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扩大了吸水的面积,有利于水分的吸收,C错误。
D.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D错误。
故选A。
2.A
【分析】本题考查茎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对于本知识多结合茎的结构图与生活实例进行记忆。
【详解】A.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A错误。
B.木本植物茎的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进行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逐年加粗,B正确。
C.年轮是由于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受外界环境变化影响而形成一个个同心环带,C正确。
D.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茎中木质部的导管运输到叶,D正确。
故选A。
【点睛】分清木质茎中各部分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
3.A
【分析】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
(1)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一定方式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就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
(2)而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
【详解】空心树只是失去了部分木质部(导管),而大量木质部和韧皮部还存在,还能够承担运输作用,所以植物照样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故选A。
4.D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管的位置及功能的知识.本知识结合茎的结构图及各部分功能进行记忆.
解:首先我没明确“白色汁液”是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又知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叶子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养料的管道.从上而下将有机物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
故选D
考点:筛管的位置和对有机物的运输.
5.A
【分析】图中①髓,②木质部,③韧皮部。
【详解】A.图中②木质部变红,说明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的管道--导管位于木质部中,A正确。
B.区域③韧皮部未变红说明该处没有导管,但是不能说明该处能够运输有机物的筛管,B错误。
C.置于阳光下是为了促进植物的蒸腾作用,使实验效果更明显,C错误。
D.应为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的动力来源于蒸腾作用,要是效果明显就要增强蒸腾作用,所以枝条应尽可能多带些叶片,D错误。
故选A。
6.B
【分析】茎是主要的输导器官,其中含有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导管位于木质部,具有运输水分与无机盐的作用。据此解答。
【详解】图中Ⅰ是髓,Ⅱ是木质部,Ⅲ是形成层,Ⅳ是韧皮部。将一根枝条插入滴有红墨水的瓶中,放在太阳下(促进蒸腾作用),过一段时间,将枝条纵切开来,可以看到染成红色的部分是木质部,因为木质部中的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
故选B。
7.B
【解析】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有机物,水和无机盐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有机物是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的,据此解答。
【详解】A.有机物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不是输入的;输液液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和无机盐,A错误。
B.给植物打针输液,不会污染环境,B正确。
C.木质部中是导管,筛管在韧皮部,C错误。
D.方法操作简便,肥料可以直接运到需要的部位,肥料利用率高,D错误。
故选B。
【点睛】关键点:有机物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输液是提供植物生长需要的水和无机盐。
8.B
【分析】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表皮起保护作用。韧皮部包括筛管(运输有机物)和韧皮纤维(有韧性)。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图中:①韧皮部、②形成层、③木质部、④髓。
【详解】A、运输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③木质部中的导管,错误。
B、②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向内分裂形成木质部,向外分裂形成韧皮部,使茎不断的加粗;正确。
C、筛管位于①韧皮部内,③木质部中较大型的细胞是导管,错误。
D、④是有贮藏营养物质功能的髓,错误。
【点睛】木质茎的结构包括韧皮部、木质部、形成层和髓,木质茎的形成层的作用是考试的重点,应特别记牢。
9.B
【分析】植物茎中有两种管道--导管与筛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
【详解】导管位于茎的木质部,作用是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位于茎的韧皮部,作用是向下运输有机物。把生长健壮的树枝,剥去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说明茎的韧皮部被割断,韧皮部内有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如果韧皮部被割断向下运输的有机物就会聚集于伤口的上方,由于此处营养丰富,所以细胞分裂和生长加快,就形成瘤状物,所以把生长健壮的树枝,剥去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一段时间以后,伤口上方会形成瘤状物,这个现象说明有机物通过筛管由上向下运输。故选B。
【点睛】区分导管和筛管,此处易于出错。
10.C
【分析】在植物的茎中有两种输导的管道,一种是导管,是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方向是自下而上,另一种是筛管,是输送有机物的通道,方向是自上而下的。
【详解】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方向自上而下。有人把人行道上的树木用铁丝扎上晾衣,导致铁丝割破树皮,使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根;根得不到有机物,根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获得能量,时间长了就会导致树木死亡,C符合题意。
故选C。
11.D
【分析】植物都有导管和筛管,导管位于木质部,作用是把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输送,筛管位于韧皮部,作用是把叶子光合作用产生的养分向根部输送。损伤了部分树皮这和环剥的作用是一个原理,阻止了有机物的向下运输。
【详解】“收获时果实反而又大又好吃”说明果实中储存了更多的有机物,也说明了树叶制造的营养物质更多供给了果实。再从“损伤了部分树皮”来看,由于向下运输营养物质的筛管在树皮的韧皮部中也同时被割断,这样就是树叶制造的营养物质向下运输受阻而供给了果实。所以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2.A
【分析】茎中输导组织根据其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两类,导管和筛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
【详解】植物的器官茎在植物体中有支撑和输导功能,其中含有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导管位于木质部,具有运输水分与无机盐的作用。小明将枝条插入盛有红墨水的锥形瓶中,15分钟后取出,将枝条纵切。根据图示可知:a点在下方,b点在上方,随着蒸腾作用的不断进行,红墨水会沿着茎中的导管由a向b运输。同时红墨水不断向茎周围进行渗透,a点与红墨水接触的时间比b点长,因此a点颜色较深,故选项A正确。
故选A。
13.D
【分析】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表皮起保护作用;韧皮部包括筛管(运输有机物)和韧皮纤维(有韧性);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进行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逐年加粗。
【详解】A.髓主要由薄壁组织组成,功能是储存营养,属于营养组织,不具有保护作用,A错误。
B.木质部中有导管,没有筛管,导管的作用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B错误。
C.椴树挺拔直立,它的茎为直立茎,C错误。
D.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向内形成木质部,向外形成韧皮部,D正确。
故选D。
14.C
【分析】植物茎中与运输有关的两种输导组织是导管和筛管,导管存在于木质部,向上输导水和无机盐;筛管存在于韧皮部,向下输导有机物。
【详解】A.从茎的纵切面上看,染成蓝色的是导管,导管位于木质部中具有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功能,因此木质部会变蓝,A错误。
B.植物不能通过根吸收营养物质,所以在染料过程中是不需要添加葡萄糖的,B错误。
C.在茎的木质部中,导管是上下相通的: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向上运输的。因此纵向剖开染色后的茎,发现木质部自下而上蓝色逐渐变浅,C正确。
D.浇灌时使用染料的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染料的浓度过高,就会导致细胞失水,植株也会出现“烧苗”现象,D错误。
故选C。
15.D
【分析】茎中的输导组织有木质部中的导管和韧皮部中的筛管,木质部中的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韧皮部中的筛管是运输有机物的。
【详解】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方向是从下往上运输的,所以越往上就越浅,所以D正确。
故选D。
16.(1)液泡
(2)筛管
【详解】(1)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例如各种味道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故“耙耙柑”果肉中酸甜适口的汁液来自细胞液泡中的细胞液。
(2)植物体内的输导组织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故“耙耙柑”植株的叶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茎韧皮部中的筛管运输到果实的。
17. B; 筛管 水分; 导管 1
【分析】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筛管位于韧皮部,运输有机物,方向从上往下;导管位于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
【详解】(1)由图可以看出A周围有叶子,叶制造的有机物能不断送到A果实,可以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故可以继续发育;B在其上下都进行了环割,是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送到B果实,到营养物质B将停止发育而凋落。其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2)我们还可知道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主要输导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而图中的处理并没有伤及木质部,所以植物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还在,因此枝条上部的叶片会得到水分和无机盐不会因树皮环剥而萎蔫。
(3)如果对茎进行环割,这样营养物质就积存在节口上端,使节口上端出的形成层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细胞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分裂而形成瘤状物,我们发现枝条上的1处会出现明显肿胀。因为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枝条上端的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1处时受阻。而2~3之间没有绿叶,基本不会制造有机物,所以3处不会明显肿胀。4处虽然有绿叶但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4处不会有有机物积存,所以4处也不会明显肿胀。
【点睛】分清两种管道--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功能。
18.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 输送有机物 B
【分析】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失去了之间的细胞壁,细胞壁木质化并具有环纹、螺纹、梯纹、网纹和孔纹等不同形式的加厚形成导管,可见图1是导管,导管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可见图2是筛管,筛管运输有机物。
【详解】(1)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失去了之间的细胞壁,细胞壁木质化并具有环纹、螺纹、梯纹、网纹和孔纹等不同形式的加厚形成导管,可见甲图是导管,导管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可见乙图是筛管,筛管运输有机物。
(2)筛管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故选B。
19.
【分析】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如图由外到内依次为:①树皮、②形成层、③木质部、④髓;树皮有周皮和韧皮部组成,周皮起保护作用,韧皮部内有筛管和韧皮纤维,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再往里是形成层,形成层细胞可以分裂增生,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使茎不断的加粗;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最里面是髓,贮藏营养物质。
【详解】(1)图中的标号①叫做树皮,它的内侧部分是韧皮部,里面有筛管可以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
(2)②叫做形成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产生韧皮部,向内分裂产生木质部,从而能够使木本植物的茎逐年加粗。
(3)图中③的名称是木质部,内有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里面有木纤维,对茎有很强的支持作用。
(4)由于春天气温升高,营养物质充足,[2]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加快,所产生的木质部细胞个体大、细胞壁薄,致使木材质地疏松,颜色较浅,这样的木材叫春材。到了秋天,气温降低,营养物质少,所形成的细胞和木材的质地与春天形成的正相反,这样的木材为秋材。一年中所形成的木材有清楚的纹理,即年轮。因此,在这个横断面上,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同心环带,这是年轮,它的形成是由于[2]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
(5)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剥掉树木主干的一圈树皮,树皮被啃去,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由筛管向下运输到根;根得不到有机物,根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获得能量,时间长了就会导致树木死亡。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木本植物的茎的结构相关知识。
20.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促进水分的运输
木质部 导管 相同 木质部 导管
木质部的导管自下向上
【分析】本题为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的探究实验。茎是主要的输导器官,其中含有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
【详解】(1)由题干“小明为探究茎的输导作用”与实验步骤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2)实验时为加快导管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使现象更明显,常采取促进枝条的蒸腾作用的措施,如,保留枝叶、采取光照等。
(3)放大镜对物体的放大倍数不大,只能初略的观察变化情况,所以在放大镜下可以看到染成红色的部分是木质部。
(4)由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大,可以观察到物体更细微的结构,所以在放大镜下看到变红的木质部,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只有导管变红。因为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红墨水只通过导管运输。
(5)取两个带有几片叶的桑树枝条甲和乙,将甲剥掉树皮,乙不作任何处理,而树皮是韧皮部,里面含有的是运输有机物的管道——筛管,但同时都保留了木质部,导管依旧存在,所以可以看到甲乙的木质部都被染成红色。
(6)通过上述实验发现,无论是枝条的横切面还是枝条的纵切面都是只有木质部被染成红色,韧皮部没有被染成红色,而在茎和木质部中,只有导管是上下相通的。所以这个实验说明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导管运输的。
21. 木质部 水和无机盐 B A
【分析】茎是主要的输导器官,其中含有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导管位于木质部,具有运输水分与无机盐的作用。
【详解】(1)将一根枝条插入滴有红墨水的瓶中,放在太阳下(促进蒸腾作用),过一段时间,将枝条纵切开来,可以看到染成红色的部分是木质部,因为木质部中有导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
(2)(3)正是因为木质部中含有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用放大镜观察茎的纵切面,红色的部位是木质部从基部到顶部的变化是逐渐变红,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输送。
(4)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动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可见A不可行,BCD都可行。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