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4-21 17:5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了解城市用地的类型,
了解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并能够区分城市的功能区。
重难点:
城市用地的类型、城市的主要功能区。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学法指导:用8分钟独立、安静、快速阅读课本第18-21页回答下列问题:1、城市土地根据利用方式不同,可分为哪几种类型?2、功能区的形成、功能区的特点及功能区的分类?3、阅读教材完成下表:5、结合课文,完成P21活动题4、对比法分析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1)找出商业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商业区的外围主要是哪一类功能区?(2)高级住宅区和工业区的分布是否相邻?为什么?课堂测试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土地利用类型1、城市土地根据利用方式不同,可分为哪几种类型?2、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是相同的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 上的集聚 功 能 区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休憩区
行政区
文化区
等等 1、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界线。
2、某一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注意:2、城市功能分区1)成因: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集聚效应)2)特点3)基本类型: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3、城市主要功能分区:呈点状或带状分布,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小商业区
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并趋向于向交通干线分布居中工业区
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建筑质量上高级和低级住宅区分化一般占40%-60%住宅区区位特点占用土地面积比重功能区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完成下表:列表比较三种最基本的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市中心
交通干线两侧
街角路口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
建筑物高大稠密;
经济活动最繁忙;
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高级住宅区:城市的外
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
低级住宅区:内城、工
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
区联系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主要职能,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
级住宅区分化;位置
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
背向发展市区外缘,
干线两侧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市场最优和交通最优)4、对比法分析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5、结合课文,完成P21活动题
(1)找出商业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商业区的外围主要是哪一类功能区?
(2)高级住宅区和工业区的分布是否相邻?为什么?
(1)商业中心集中分布在尖沙咀和中环,香港的中心地带。商业区的外围主要是混合土地利用地带。
(2)不相邻。因为工业区人多、杂,污染较大,环境质量不高。
课堂讨论:风向与工业区位置选择1、在常年盛行一种风向的地区:比如西欧
2、在盛行季风的地区:比如我国东部
3、风频玫瑰图:如右图 工业区应布局在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工业区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 工业区应布局在最小
风频的上风向1、城市功能分区是 ( )
A、城市政府政策影响的结果
B、在本世纪才形成的
C、城市经济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的结果
D、城市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2、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
A住宅功能用地 B工业功能用地
C商业区功能用地 D绿地功能用地
3 、关于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
A、工业区受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影响最大
B、距离城市中心越近的地区地租水平也一定越高
C、商业用地的地租从市中心到边缘变化最大
D、商业用地的地租从市中心到边缘变化最小
C课堂测试:AC4、城市中最常见的功能区是
A、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B、住宅区、行政区、文化区
C、商业区、行政区、文化区 D、工业区、文化区、行政区
5、关于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按占地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B、按在城市中所处位置由中心到外围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C、低级住宅区多远离市中心,高级住宅区多位于市中心
D、工业区是城市中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区
6、离市中心远近,对下列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A、住宅 B、商业 C、工业 D、娱乐
7、下列属于中心商务区的特点的是
A、商品价廉物美 B、人口数量昼夜差别较大
C、内部没有明显的分区 D、消费者以中老年人口为主ABBBA.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住宅区、中心商务区
B.住宅区、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中心商务区
C.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中心商务区、住宅区
D.中心商务区、住宅区、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8.(07文基)从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角度考虑,若在图5
中分别布局中心商务区、住宅区、城郊农业区、港口码头四
个功能区,则① 、② 、③ 、④ 对应的功能区是C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概念、模式及形成原因。
掌握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因素。
理解经济因素对主要功能区的影响。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影响城市内部
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城市地域结构有哪几种模
式?各种模式的特点及形成因素是什么?学法指导:用8分钟独立、安静、快速阅读课本第21-24页回答下列问题:课堂测试3、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有哪些?4、读P23页图2.7,完成读图思考。5、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旦形成是一成不变的吗?6、完成P24页活动题。课堂小结课后作业1、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同功能区在空间上的分布和组合。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1)经济因素(主要因素):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2)社会因素 :个人收入、知名度、种族宗教。
(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3)历史因素 :是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基础。
(4)行政因素 :例如我国许多城市新兴工业区的建设,在
一定程度上就可以看作是行政干预的结果。
2、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是什么?社会因素住宅区的分化种族个人收入知名度历史因素  北京市中心地带并非商业中心,而是紫禁城天安门广场
交通便捷,为什么却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形成商业中心呢? 北京是中国的古都,天安门广场、故宫都是具有
悠久历史的古老建筑。如果在广场周围建筑起高
楼大厦,必然会破坏这一古老建筑的风格。

——保护历史遗产
历史因素行政因素3、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有哪些?(1)交通便捷程度:一般来说,交通便捷程度越
好,土地价格或租金就越高。
(2)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工业付租能力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住宅付租能力商业付租能力地租水平ABC1、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远近的变化有何异同。2、如果由各类用地的付租能力来决定土地的用途,那么图中OA最有可能成为哪一类功能区?AB和BC呢?OA:商业区;AB住宅区;BC工业区。4、读图2.7,完成读图思5、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旦形成是一成不变的吗?狭小扩大混杂布置,无明确功能分异分异明显在市中心形成工业自然团聚市区的工厂企业纷纷外迁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引起为了降低成本
保护环境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不是方案二较为合理。
方案二分散了居住地,降低了居住密度,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较好;分散居住可以缓解交通压力;外围的居住用地可以在与工业区之间建立卫生防护带,减轻工业用地对居住用地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等。P24活动题 方案一居住用地集中在市中心,这样造成职工上下班交通负担较重,并且工业区处于东南和西北方向,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向,容易造成市区的大气污染;
方案二居住用地和工业区相邻,减轻交通压力,方便居民生活,这是合理的方面,但工业区位于城市的东南和西北方向,也就是位于城市盛行风向的上风向是不合理的。改进的措施是将工业区布局在城市盛行风向的垂直方向即东北和西南方向。P24活动题P24活动题课堂小结:城市内部土地利用方式集聚效应功能分区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行政区等分布组合城市空间结构影响因素(模式)形成和(变化)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城市早期的功能分区对目前的功能分区影响不大
B、城市内部地价差别是地域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C、行政干预往往对城市内部结构的分化不利
D、城市的地域结构形成以后,就不会发生变化
2、许多城市内工厂企业向城市边缘外移的原因是( )
A、企业转行开发房地产 B、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C、为了就近吸收农民工 D、国家政策鼓励外迁
3、关于商业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商业区大多呈点状或条状分布于城市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B、城市外围因交通不便,流动人口少,不会出现商业活动
C、城市的商业中心都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
D、商业中心的主要活动是商品交换,因此商业中心大多靠近商品产区课堂测试BBA 2、完成三维设计第95页课时跟踪训练(四)。课后作业 1、完成三维设计第19—20页随堂基础巩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