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任务单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记录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并养成习惯。
实验一:白磷燃烧
白磷是一种 色 体,实验室常常将白磷保存在 中。
白磷点燃后,在瓶中 ,产生大量的 ,这是一个 变化。
在这个反应前后,整个装置的质量是是否变化?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实验二:硫酸铜与氢氧化钠
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 ,氢氧化钠溶液的颜色是 ,二者混合后,产生了 ;这是一个 变化。
在这个反应前后,整个装置的质量是是否变化?
课件18张PPT。第3节 化学方程式
第1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
浙教版 八年级下册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着化学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那么,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又是如何变化的呢?新课导入探究实验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⑴在锥形瓶中放一小块白磷
⑵称量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⑶点燃白磷,观察产生现象 ⑷冷却后称量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1.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探索新知白磷燃烧二.flv对比思考反应前物质(或物体)反应后物质(或物体)锥形瓶细砂橡皮塞气球(空气)氧气氮气白磷锥形瓶细砂橡皮塞气球五氧化二磷(剩余气体)氮气白磷质量+氧气质量=五氧化二磷质量稀有气体等稀有气体等白磷五氧化二磷氧气天平、烧杯、两只试管、
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1、将烧杯放在天平上,将装有溶液的两只试管放在烧杯中,调节天平平衡;
2、将试管内硫酸铜溶倒入氢氧化钠溶液内,使溶液混合、反应;
3、反应结束后,重新放在天平上,观察
天平是否平衡。天平平衡实验结论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硫酸铜与氢氧化钠.flv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P88)铝原子 铝原子
氧原子 氧原子
原子总数 原子总数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_____,所以原子的质量_____,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必然______ .不变不变相等质量守恒的原因1010元素种类变了吗?元素质量变了吗?物质的质量总和呢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呢?分子种类呢?不变改变原子数目原子质量原子种类物质的质量总和元素质量元素种类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可能改变:分子数目、物质状态2、我们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反应后试管的总质量为什么会减小?边学边练1、10克水加热后变成10克水蒸气,这一变化是否符合
质量守恒定律?3、已知:氧气+氢气 → 水,若2克氢气和8克氧气完全
燃烧后还剩下1克氢气,则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是多少?点燃4、24.5克氯酸钾与 5克二氧化锰混合后共热,完全反应
后,冷却,称得反应后的固体质量为19.9克,求生成的
氧气多少 ?
注意:1.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2.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3.质量守恒定律中的“质量”指的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质量,不是各物质质量的简单加和。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加了,为什么?
2、木炭烧成的灰比原来的质量件小了,为什么?
(提示:木炭燃烧后的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镁燃烧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总和.因此,镁燃烧后固体的质量比镁的质量增加了。 木炭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去了,所以留下的灰质量变小了。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解释一些现象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2)、推测一些物质的组成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能否根据这一事实,推断出蜡烛中肯定会有什么元素?可能会有什么元素?一定有的元素:
碳元素、氢元素可能有的元素:
氧元素 国际粮农组织将中国独有的山茶油列为重点推广健康型食用油。山茶油的主要成分是柠檬醛,现从山茶油中提取76克柠檬醛,使其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220克二氧化碳和72克水,则柠檬醛中( )
A、只含碳、氢元素
B、一定含碳、氧元素,可能含氢元素
C、一定含碳、氢、氧元素
D、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C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3)进行有关的计算1、某同学实验前称得42.5g过氧化氢溶液,加入1g
二氧化锰,完全反应后称得剩余物的质量为41.9g,
反应中放出氧气的质量是 。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2XY+Y2=2Z 的反应中,Z的化学式是_________.XY21.6g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请你谈一谈。
课堂小结总结归纳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授课人:杜春
【学生分析】
学习该课题之前,学生已知道许多化学反应,能用微粒的观点从质变的角度分析一些化学变化的实质,但对于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是否改变还缺乏认识。从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观念有待建立。学生在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小组合作已经比较默契,学习资源能够共享,熟悉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初步具有实验探究的能力。但在“作出假设”“实验方案的设计”“概括推理能力”等方面仍需提高。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学会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2、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史实资料,学习科学家开拓创新的精神。
【重点与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学会其应用。
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器材】
多媒体课件、烧杯、天平、锥形瓶、带胶头滴管的橡皮塞、蜡烛、白磷、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引入课题】展示图片: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提出问题】根据我们前面所学知识,请说出蜡烛燃烧时的能量转换?
追问1: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着化学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那么,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追问2:你的依据是什么?
我们能否进而推出所有化学反应的质量在反应之后都会减少?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请大家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大胆地作出自己的假设。
【学生作出假设】1、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2、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相等。
【设计实验】师设问:要验证假设,我们需要设计实验。同学们怎样才能知道物质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用天平称量)
师:对,可以用天平来称量,现在我们就用托盘天平作为研究工具,根据我们现有的研究条件和实验的可行性,以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为例来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教材88页的活动讨论下实验方案的设计
【学生交流实验方案】
【演示实验】1、白磷燃烧??????????? 2、氢氧化钠滴入硫酸铜溶液中
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完成实验记录单
师:这个实验我们做完了,那么在这个实验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别是什么?我们称量的是什么物质?
追问2:书本中的两个实验装置和本实验相比,有何优点?
【分析归纳与交流】
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师问:是否通过两个个实验就可以得到结论?引出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边学边练】让学生掌握质量守恒的实质
【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师问: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能否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构建铝和氧气反应模型来提示学生,提出有阶梯型问题:
①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是否改变了?
②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改变了没有?
③计算上式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④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多少?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多少?
学生回答A:…B…
【归纳】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解释一些现象
(2)推测一些物质的组成
(3)进行有关的计算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请你谈一谈。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知道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物质总和;知道了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作业布置】教材P93页课后习题1和作业本B第33页
【板书设计】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反应物质量的总和
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质量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