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评选)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陈情表》课件(12PPT)+教学设计(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优质课评选)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陈情表》课件(12PPT)+教学设计(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22 06:58:45

文档简介

《陈情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抒情散文,要求学生能够熟读成诵,悉心体会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即“披文入情”。传颂千古的“至孝之文”——《陈情表》是本单元最后一课,属于自读课。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赏析作者表达的情感和陈情技巧,把握李密“孝情”的现实意义,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四本必修课本中文言文的学习,“积累文言字词和文化常识,疏通文意”的理念已经深入学生心中。因此,我把这个任务交给学生在课前完成。我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朗读、赏析就能“水到渠成”。
教学重点、难点:
1.熟读全文,引导学生把握作者陈述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领会陈情技巧。
2.探讨李密“孝情”的现实意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新《中学生守则》第五条“孝亲尊师善待人”导入新课。
二、全班齐读《陈情表》。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作者在“表”中主要陈述了哪些令人感动的事情?
三、请学生在黑板上写出。
明确:1、叙述自身的不幸遭遇,祖母刘躬亲抚养。
2、祖母病情日益加重,自己不能、不忍离开。
3、朝廷多次征召,心中感激却又无法应召,进退两难。
4、提出“愿乞终养”的请求。
教师围绕“遇到哪些不幸?”、“文中如何描述祖母病情日益加重?”、“作者不忍之心表现在哪里?”、“朝廷到底几次征召?”、“进退两难如何体现?”、“那么要如何解决呢?”这些问题,与学生共同梳理全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尽孝、尽忠”情感。(动之以情)
并由“自古忠孝难以两全”引出对陈情技巧的探讨。
四、学生分组朗读文本,讨论、体会作者的陈情技巧。
小组交流思考:1、作者在叙述事情表达情感的同时,主要阐明了哪些道理?(晓之以理)
2、“有理”还要做到“有据”,课文在说理的同时,又用哪些事实作为依据呢?(证之以据)
五、展示陈情结果,小结。
1、如果你是晋武帝,面对这样的至性之言,你会同意吗?请谈谈理由。(学生回答)
明确:符合国治 获得民心 安抚李密
2、对联小结。上联:理直据足动晋帝 下联:事真情深感人心
六、合作探究:作者李密为何不请人侍奉祖母或让祖母跟随自己一同赴任呢?请同学们联系实际,探讨其现实意义。
1、学生踊跃发言,教师不时鼓励、肯定。
2、小结: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大家现在关注的是友情,憧憬的是爱情,却往往忽略了孝情。我希望李密的“至孝之情”能够让大家有所触动,有所感悟,并有所行动。最后,老师想用两段话与同学们共勉!
多媒体展示:(全班齐读)1、这世间,有一种压力,叫做上有老;有一种责任,叫做上有老;更有一种幸福,叫做上有老 。
2、至亲之情不应该是“看着彼此渐行渐远的背影”,而应该是“您养我长大,我陪您变老”。
七、布置作业:1. 熟背并默写课文。2. 总结文言基础知识。
3. 收集真实的孝道故事,并尝试写一段话,陈述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以新《中学生守则》第五条“孝亲尊师善待人”导入。通过全班齐读自然引发学生思考:作者在“表”中主要陈述了哪些令人感动的事情?之后请学生上黑板写出,教师围绕这些事情,与学生共同梳理全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接着,学生分组朗读文本,讨论、体会作者的陈情技巧。教师循循善诱,学生全身心投入,气氛十分活跃。归纳出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证之以据”的陈情艺术。紧接着,让学生以晋武帝身份表明态度,并以对联“理直据足动晋帝,事真情深感人心”小结,十分新颖。难得的是,最后以“作者李密为何不请人侍奉祖母或让祖母跟随自己一同赴任呢? ”让学生们联系实际,探讨其现实意义。学生踊跃发言,教师不时鼓励、肯定。最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两段话“这世间,有一种压力,叫做上有老;有一种责任,叫做上有老;更有一种幸福,叫做上有老 。”、“您养我长大,我陪您变老”作为总结,学生朗读感受,感人至深。总之, 既有立足文本,又有拓展延伸,思路清晰,师生互动,十分动人。
课件12张PPT。 孝亲尊师善待人陈情表李密 思考李密在“表”中主要陈述了哪些令你感动的事情?小组交流作者在叙述事情表达情感的同时,主要阐明了哪些道理?如果你是晋武帝,面对这样的至性之言,你会同意吗?请谈谈理由。 符合国治
获得民心
安抚李密
(一) 操 作 方 法“士之有名,不虚然也”。乃停诏,允其不仕。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其祖母奉膳。
结局上联:理直据足动晋帝 对联总结下联:事真情深感人心
作者李密为何不请人侍奉祖母或让祖母跟随自己一同赴任呢?请同学们联系实际,探讨其现实意义。合作·探究这世间,有一种压力,叫做上有老;有一种责任,叫做上有老;更有一种幸福,叫做上有老 。 《大同日报》摘录至亲之情不应该是“看着彼此渐行渐远的背影”,而应该是“您养我长大,我陪您变老”。 王帆 《做一个怎样的子女》《陈情表》作业 1. 熟背并默写课文。
2. 总结文言基础知识。
3. 收集真实的孝道故事,并尝试写一段话,陈述自己的感受。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