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7张PPT)
选择性必修二
区域地理
探索区域概念与类型、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
第一章 认识区域
第一节 区域及其类型
核心素养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1.人地协调观
能够结合现实中区域重新划分的案例,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人类的产业活动对区域变动的影响,理解区域存在动态性的特征。
2.综合思维
能够对现实中的区域划分实例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的角度,对区域划分的变动进行系统的解释。
核心素养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3.区域认知
能够分析区域的相关资料,为行政区域的变动、新型经济区域的设立、特殊文化区域的存在等提供科学的解释;能够比较全面地评析某一区域划分的利弊,提出较为合理的区域划分建议。
4.地理实践力
能够独立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及相关资料,规划不同的区域划分体系;能够查阅相关文献,运用时空思维,对某一现实区域的发展变化进行合理解释;能够结合已有资料,对现实区域划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在地理实践中表现出较强的行动能力。
人们对同一省级行政区域内部不同地区的习惯称呼,也反映出了区域差异。如把江苏省位于长江以南的部分称为“苏南”以北的部分称为“苏北”;把四川省东部地区称为“川东”,西部地区称为“川西”;把陕西省南部地区称为“汉中”,中部地区称为“关中”,北部地区称为“陕北”等。
探索思考
你是如何理解“区域” 这个概念的?
区域的特征
课时一
定义:区域是地球表面一定的空间范围。
什么是区域?
地理学中的区域还是一种空间思维,通过区域认知,人们实现对地球表面复杂多样性的认识、理解,并找出规律。
Eg.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东北地区、浙江省
明晰概念
思考:区域是否都有明确的界线?
中国干湿区的划分
800mm
200mm
200mm
黄河三角洲范围的变化
表现一:指区域界线的模糊性
虽然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但是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400mm
表现二:指对同一地表空间,人们研究区域的目的不同,划分的角度、指标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区划方案。
明晰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一定的空间范围。
区域是人们根据认知和实践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指标对地球表面进行划分的空间范围。人们划分区域的目的是认识地球表面的复杂性,并进行有效的管理。
区域的特征:①范围有大有小;
②有的界线明确,如行政区、国界线、省界线等;
有的界线模糊(过渡性),如自然带、干湿地区等;
①区域整体性
定义:指区域内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的一个整体,所占据的空间就是该区域的范围。
区域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区域人文地理要素包括居民生产生活、制度组织、意识形态、文化等。
一、区域的特征
青藏高寒区的整体性
青藏高原
地势高
外围环山
板块碰撞
抬升为陆地
地热丰富
河谷农业
青稞、小麦
冻土发育
雪山连绵
冰川广布
大江源头
牦牛
降水稀少
草甸草原
高寒牧业
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日较差大
交通不便
气候寒冷
西北干旱区的整体性
西北地区
内流河为主,多为咸水湖
植被稀疏,多荒漠
畜牧业为主
绿洲农业、灌溉农业
以风蚀、风积地貌为主
土壤含盐度高,有机质含量少
深居内陆,海拔较高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干燥
浙江省青田县在稻田里养鱼,鱼食昆虫、杂草,鱼粪肥田;水稻为鱼类提供氧气、有机物质等,形成良性循环的稻鱼共生系统。稻鱼共生系统是青田县的“名片”,能够给区域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
区域整体性
②区域差异性
定义:指区域之间的差异,每一个区域都有自身的特性,它既来自区域内各要素,也来自区域整体。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区域之间的差异是绝对的,而区域之间的共性则是相对的。
中国地形图
例如:青藏高寒区、西北干旱区和东部季风区在气候、植被土壤、水文、地形等自然要素之间差异明显。
一、区域的特征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黄色中国
金色中国
银色中国
绿色中国
南方地区的山水景观
华北平原景观
青藏高原上的雪山
西北地区的沙漠与绿洲
差异性指区域之间的差异,每个区域都有自身的特性,既来自区域内各要素,也来自区域整体。
从自然地理环境来看,我国主要地域差异包括:纬度和海陆分布等地理位置的差异、地势轮廓及新构造运动的差异、气候特征的差异、自然历史演变的差异,以及人类活动与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方向的差异。根据这些差异,将全国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个自然大区。又基于温度、水分的组合情况,以及三个自然大区各自的主导地域分异因素,将全国划分为七个自然地区。
活动
1.说一说,我国三个自然大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在我国三个自然大区的基础上,每个自然大区又划分为若干个自然地区。想一想,其划分的主导因素分别是什么?
活动
(2)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与分析
①区域地理位置的描述
位置 内容
绝对位置 主要是对某地区经纬度位置的分析与判断,即根据一个地理事物的经纬度来确定该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和区域范围
海陆位置 要从所在或相邻的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大陆内部、大洋东西岸等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相对位置 山河位置 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政治地理位置 根据本国、本地区轮廓,或邻国、邻省轮廓等分析和判断区域位置
交通地理位置 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线、点的分布等方面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②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与分析
自然要素 内容
地形特征 主要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等方面描述
气候特征 主要从气候类型、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分析
河流特征 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③区域人文地理特征的描述与分析
人文要素 内容
农业 主要从区位条件、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类型(水分影响)、地域类型等方面分析
工业 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区位条件(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等方面分析
城市 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交通 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
青藏高寒区 西北干旱区 东部季风区
地形
气候
河流水文
植被土壤
人类活动
三大自然区差异性比较
海拔较低,大部分海拔在1000米以下,其中东部大部分在500米以下
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主要是山脉和盆地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部分地区终年积雪。
青藏高寒区 西北干旱区 东部季风区
气候干燥, 降水量在100~400毫米,气温日较、年较差大。
季风气候显著。降水集中在5~9月,降水量大于400毫米。
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冻土广,太阳辐射强,风力大,水汽少。
地形
气候
河流水文
植被土壤
人类活动
三大自然区差异性比较
青藏高寒区 西北干旱区 东部季风区
内流河为主。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内流河为主。河流少,流量小,冬季易断流。
外流河为主。河流多,流量大,流程长。
地形
气候
河流水文
植被土壤
人类活动
三大自然区差异性比较
青藏高寒区 西北干旱区 东部季风区
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可溶性盐分含量高,生物种类少。
森林为主,过渡为草原,人工树种、品种较多,土壤在森林作用下淋溶作用较强。
荒漠、草原、高山草甸、灌木丛,森林少,动植物稀少,土壤贫瘠。
地形
气候
河流水文
植被土壤
人类活动
三大自然区差异性比较
青藏高寒区 西北干旱区 东部季风区
影响微弱,原始状态保存完整。低温、空气稀薄、地形崎岖、土层粗瘠、风大、水少对人类限制大。
人类影响小,水是农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有水——绿洲;无水——荒漠草原;利用不合理——荒漠化发展。
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天然植被少,是我国主要的农耕区。
地形
气候
河流水文
植被土壤
人类活动
三大自然区差异性比较
下表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部分特征。据此完成7~9题。
7.限制①自然区河谷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地形 D.土壤
8.与①自然区相比,②自然区( )
A.交通闭塞 B.空气稀薄 C.经济落后 D.多人工林
随堂巩固
分区 ① ② ③
地形 高原、高山 平原、丘陵、高原 高原、盆地、山地
气候 高山气候 季风气候 大陆性气候
植被 森林、草甸、荒漠 森林、森林草原 草原、荒漠
农业 畜牧业为主,河谷农业 种植业 畜牧业为主,灌溉农业
下表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部分特征。据此完成7~9题。
9.③自然区( )
A.气候干旱 B.湖泊众多 C.多属外流区 D.流水侵蚀作用强烈
随堂巩固
分区 ① ② ③
地形 高原、高山 平原、丘陵、高原 高原、盆地、山地
气候 高山气候 季风气候 大陆性气候
植被 森林、草甸、荒漠 森林、森林草原 草原、荒漠
农业 畜牧业为主,河谷农业 种植业 畜牧业为主,灌溉农业
③区域开放性
定义:指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发生的各种联系。
现代社会,区域的开放性不断提高,与外界的交流联系日益广泛(与其他区域通过信息流、交通流等产生各种联系)。
一、区域的特征
区域之间有差异,区域内部也有差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区域之间的差异是绝对的,而区域之间的共性则是相对的。
区域差异性
传统北方民居(平遥古城)
传统南方民居(乌镇)
如:我国东、西地区的对口帮扶,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气东送等资源跨区域调配。
表现一:要素之间的联系
不同国家之间各种贸易往来也是开放性的体现
表现二: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
现代社会,区域的开放性不断提高,与外界的交流联系日益广泛。
意义: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④区域动态性
定义:指区域的类型和范围是可以变动的。
随着人们认知的提升与发展的需要,区域种类日益丰富,区域的范围和边界亦可随之发生变化。
观察浙江省的土地利用变化
一、区域的特征
1. 模拟赴下面四个地区旅行,描述在不同地区所能观察到的地理景观,说出到这些地区旅行需要携带的基本生活用品。
热带沙漠地区
热带雨林地区
热带草原地区
高山地区
活动
①设计一条经过上述地区的旅游线路,具体要求如下面表格所示:
序号 目的地 月份 旅行线路 目的地附近需要考察的景点 主要考察内容及预计时间 生活 必需品 注意事项
1
2
3
4
②根据所设计的旅行线路,查阅有关资料,填写上表内容。
③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写出考察报告,也可写成散文风格的旅行见闻录,或者是探险者日记等。
④采用报告会、板报等形式,在班级或年级内展示小组的研究成果。
活动
区域的类型
课时二
阅读-形式区和功能区
区域的基本类型:
形式区:对一种单一的自然特征或人文特征,或者有限组合的几种自然特征或人文特征而言,形式区基本上是一个均质性区域,如各种气候区、各种地貌区、各种行政区域等
功能区
区域的基本类型:
形式区
功能区:可视为一个空间系统,其各部分相互依存
一般来说,功能区是由区域内的核心以及与其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共同利益的外围地区所组成
如目前区域研究和规划中普遍采用的城市经济区,即是以城市为中心,其集聚和辐射能力达到的地区
划分指标:单一的指标、多重的指标
按空间尺度: 大尺度区域,如大洲;
中尺度区域,如省;
小尺度区域,如村
按区域性质:自然区域、行政区域、经济区域、文化区域
类型
按特征: 自然特征:高原区、雨林区、季风区等;
人文特征:人口密集区、经济发达区、稻作农业区等。
二、区域的类型
区域内部各组成部分间在特征上存在高度相似性,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区域类型。
按内在关联特点:国际自由贸易区、大都市区
北美洲气候区
中国三大自然区(依据:地形和气候)
概念:是指一定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具有相对一致性的区域。
自然区域
中国东部季风区
黄土高原区
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在层次上属于自然大区;
大兴安岭针叶林区、华北平原落叶阔叶林区、海南季风区等,则是典型的自然区。
部门自然地理分区
(如地貌区、气候区、水文区等)
综合自然区
(自然大区、自然地区、自然区)
①自然区域
探究
你家乡属于哪个自然大区和哪个自然地区?
描述其自然地理特征。
廊坊属东部季风区中的华北湿润、半湿润暖温带地区。地处华北平原,地形平坦;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河流水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土壤为黄棕壤。
漠河
漠河市北极村冰雪美景
漠河城区
漠河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北与俄罗斯隔黑龙江相望;地处 52° 10′N ~53° 33′N,是我国位置最北的县。漠河年平均气温 -5.5 ℃,冬季气温一般在 -40 ℃以下,最低气温达 -52.3 ℃。漠河森林密布,主要树种有樟子松、落叶松、白桦、云杉等,长期作为我国重要的林木采伐地。漠河野生动物有马鹿、驯鹿、棕熊、榛鸡、獐、狍子等,黑龙江冷水鱼更是久负盛名。漠河的土壤以棕壤为主,还有草甸土和泥炭沼泽土分布。这里出产黄金和煤炭,采金历史悠久。黑龙江水色深沉,两岸景色秀美。
漫步漠河县城,有许多俄罗斯风格的建筑。漠河的北极村是我国最北的村镇,也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倘若运气好的话,我们在这里还可以看到绚丽多彩的北极光奇景。
说出漠河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
议一议,漠河发展旅游业充分利用了漠河哪些自然地理条件?举例说明。
活动
说出漠河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
活动
漠河位于大兴安岭地区,以山地地形为主;
纬度高,气温低,冬季寒冷干燥且漫长,暖季短促较凉爽;
降水较少且集中于7月;
秋季多早霜和冻害发生;
森林资源和动物资源丰富,土壤以棕壤为主;
盛产黄金、煤炭等矿产资源;
沿江自然景观资源独特秀美。
漠河当地俄罗斯风格建筑广布,特色显著。
活动
漠河当地利用其独特地理条件,设立了“中国最北一家”、“神州北极”等景点。
漠河还可利用其气候资源,在冬季发展冰雪旅游项目,在夏季发展避暑旅游项目;
利用独具俄罗斯风格的建筑,发展异域风情旅游项目等等。
2.议一议,漠河发展旅游业充分利用了漠河哪些自然地理条件?举例说明。
漠河北极村“金鸡之冠”雕塑
2023年12月1日和2日,我国可能出现地磁暴活动。极光是太阳带电粒子进入地球磁场时,与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碰撞并激发,产生光芒,形成极光。极光通常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夜间高空出现,当地磁指数较高时,极光爆发强烈,在中高纬度地区会出现极光。此次漠河出现罕见红绿极光美景。
极光的颜色是由大气中的氮和氧的含量决定的,而氮和氧的含量又与海拔高度有密切的关系。根据海拔从高到低分别是红色,黄色,粉红色,绿色,蓝色和紫色。
氧原子——绿光或红光,氧分子——红光或黄光,氮分子——紫光或粉红光。
绿色极光是大家见到的最普遍的极光。通常是太阳风在大约60至150英里的高度处,与大气中氧气碰撞出来的产物。
蓝色和紫色极光是在太阳剧烈活动的时候才有可能出现。在海拔更低处与与大气中的氮起反应。
定义:国家为了进行行政分级管理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
影响因素:政治、经济、民族、人口、国防、历史传统。
三级制: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三级。
②行政区域
我国的基本行政区划主要是三级制,即
行政区域
国家还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设立特别行政区。实际上,我国在省级行政区与县级行政区之间还设有地级行政区,包括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等。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自主探究
(1)了解自己所在省级行政区的演变情况。
答:1949年8月5日,湖南和平解放。8月19日成立军事管制委员会,8月29日建立人民政权。随后建立10个专员公署:长沙、衡阳、郴县、常德、益阳、邵阳、零陵、永顺、沅陵、会同,分管77个县。
1950年1月,成立湘西行政公署,辖沅陵、会同、永顺3个公署。到1977年底,全省共设10个地区(行政公署)、1个自治州、1个特区、3个地级市、7个县级市、86个县、4个自治县、13个市辖区。
改革开放以后,至1989年,全省辖8个地级市、5个地区、1个自治州,17个县级市、71个县、7个自治县、30个市辖区,621个镇、2807个乡(含79个民族乡)。
至2005年,全省设1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设16个县级市、72个县(其中7个自治县)、34个市辖区,计122个县级行政建制;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省辖1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共14个地级行政区划;68个县(其中7个自治县)、18个县级市、36个市辖区、共122个县级行政区划。长沙市是湖南省的省会。
清末
清末直隶省不仅管辖今河北省所统大部分地区,而且还辖今北京、天津两市及辽宁西部、内蒙及河南、山东一部分地区。当时直隶的省会在保定,其行政长官称直隶总督。
民国
1928年国民政府将直隶省改称河北省,省会定为北平。
1930年省会由北平迁回天津。
抗战内战
1945 年11 月,抗战结束后初期,河北省省会设在北平。
1946 年7 月,河北省政府机构从北平迁回到保定,保定重新成为省会。
1947 年11 月,内战期间,河北省会从保定又迁回到北平。
新中国
1958年2月,将天津划归河北省,4月河北省政府由保定迁至天津。
民国
1913年直隶总督署由保定移至天津,天津成为河北的省会。
民国
1935年6月,省政府由天津迁至保定,定保定为河北省会。
新中国
1949年8月1日,新的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省会设在保定。
新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行政区划屡经调整。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自己所在省级行政区的演变情况。
1966年天津划为中央直辖市,河北省会于当年4月由天津又迁回保定,1968年1月省政府由保定迁至石家庄,定石家庄为省会,至今。
活动
(2)我国1988年设立海南省;1997年设立重庆直辖市;2012年撤销海南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设立地级三沙市。想一想,这几次行政区划调整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活动
设立海南省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考虑的。设立重庆直辖市是从西部大开发战略、三峡库区移民等方面进行的调整。设立地级三沙市是从开发南海资源、管理南海事务、维护领海主权等方面进行的调整。
我国面积最大的县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若羌县,隶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土地面积20.23 万平方千米,2018 年总人口7.6 万,人口密度约为0.38 人/ 千米2。我国面积最小的县是山东省长岛县,隶属烟台市,土地面积56 平方千米,2018 年总人口4.15 万,人口密度为741 人/ 千米2。
【材料】
【思考题】
在地图上找出这两个县,描述它们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其人口密度差异大的原因。
若羌县
长岛县
1.我国面积最大的县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若羌县,隶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土地面积20.23万平方千米,2018年总人口7.6万,人口密度约为0.38人/千米2。我国面积最小的县是山东省长岛县,隶属烟台市,土地面积56平方千米,2018年总人口4.15万,人口密度为741人/千米2。在地图上找出这两个县,描述它们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其人口密度差异大的原因。
【参考答案】
若羌县位于新疆,与西藏、青海、甘肃接壤,是进入新疆的门户,境内沙漠广布,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气温年较差大,河流均为内流河,植被以干旱荒漠植被为主。
长岛县位于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在黄海、渤海交汇处,南临烟台,北依大连,西靠京津,东与韩国、朝鲜隔黄海相望,为低山丘陵区,滨海地区有小面积平原,气候温和,降水适中。
问题:在地图上找出这两个县,描述它们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其人口密度差
异大的原因。
答案:
若羌县位于新疆,与西藏、青海、甘肃接壤,是进入新疆的门户,境内沙漠广布,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气温年较差大,河流均为内流河,植被以干旱荒漠植被为主。长岛县位于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在黄海、渤海交汇处,南临烟台,北依大连,西靠京津,东与韩国、朝鲜隔黄海相望,为低山丘陵区,滨海地区有小面积平原,气候温和,降水适中。
若羌县
长岛县
经济区域
定义: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地域经济单元。
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社会状况、劳动地域分工、专门化与综合发展水平等。
经济区域
核心
基础
主导
脉络
中心城市
农业
工业
交通运输
特 征
具有紧密的内部联系,并在宏观格局中担负着某些专门职能。
经济区域
综合经济区:简称经济区,为国民经济整体服务,如长三角经济区、京津冀经济区等。
部门经济区:以国民经济某一部门为对象,如工业区、农业区、交通枢纽等。
环渤海经济区
中心城市:北京、天津
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海洋捕捞及养殖和棉花种植基地
珠三角经济区
中心城市:广州
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
长三角经济区
中心城市:上海
高新技术产业群
中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
东北经济区
中心城市:沈阳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和重要的农、林、牧业基地。
我国西北地区地处内陆,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基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背景,国家设立了关中——天水经济区。该经济区以西安——咸阳为中心,以宝鸡为副中心,以天水、渭南、铜川、杨陵、陇南等为次核心,依托陇海铁路、乌(鲁木齐)徐(州)高速铁路和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公路,构建西北地区城市和产业集聚带。该经济区战略区位重要,科教实力雄厚,产业基础扎实,文化积淀深厚,规划作为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支点,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优先发展高科技、先进制造、旅游、物流、金融、文化等产业。
活动
(1)设立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2)设立关中—天水经济区,对促进西部大开发有哪些重要意义?
(3)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关中——天水经济区将迎来哪些发展机遇?该经济区如何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你的建议。
问题:(1)设立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答案:
面积广阔,资源丰富;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的政策支持;铁路公路串联,交通条件优越;西安、咸阳、宝鸡、天水等城市实力较强,科教实力雄厚,工业基础好,文化源远流长。
问题探究四
问题:(2)设立关中—天水经济区,对促进西部大开发有哪些重要意义?
答案:
有利于带动该区域的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吸引更多人才落户,加速该区域的城市化进程,全面提升区域竞争力。
问题:(3)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关中—天水经济区将迎来哪些发展
机遇?该经济区如何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你的建议。
答案:
地理位置优越,为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将获得政策、资金、技术、对外交流等方面的机遇。
自由贸易区通常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包括独立关税地区),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则,为实现相互之间的贸易自由化所进行的地区性贸易安排的缔约方所形成的区域。有时,它也用来形容一国国内,一个或多个消除了关税和贸易配额,并且对经济的行政干预较小的区域。经国务院批准,我国首个自由贸易区(简称自贸区)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3 年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我国在开放型经济建设上又迈出了一大步。截至2019 年8 月底,我国共有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海南、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等18 个自贸试验区。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材 料】
【思考题】
截至2020年底,我国共有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海南、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北京、安徽、湖南等21个自贸试验区。
问题:(2)议一议,自贸区的设立对推进我国进一步开放有哪些战略意义?
答案:
建立自贸区有利于我国更广泛、更深入地融入经济全球化,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为我国经济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官话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5%
定义:指文化事物、文化现象、文化体系所覆盖或呈现的区域。
特点:
①由具有某种共同文化属性的人群所创
②在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具有独特功能
③主要文化现象如语言、文字、宗教信仰、艺术形式、生活习惯、道德、观念、社会组织、经济特色等,具有相对的一致性。
文化区域
唐人街是华人在其他国家的城市聚居的地区。唐人街的形成,是因为华人移居海外,成为当地的少数族群,面对新环境需要同舟共济,便群居在一个地带,故此多数唐人街是华侨历史的一种见证。
活动探究
文化区的概念是从地区的文化差异而来的,同一个文化区具有在文化上均一的共性。
一般来讲,每一文化区的文化特征以文化源地或文化区中心最为明显,向四周过渡带逐渐减弱,边缘地带各种文化现象相互混杂、重叠,缺乏明确的界限。
因此,文化区的分界线就往往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不同学者常划出不同的世界文化区。
阅读—— 加拿大法裔文化区
加拿大是一个典型的“移民之邦”。从16世纪起,加拿大就成为英国和法国的殖民地。后来,英国在“七年战争”(1756-1763)中打败了法国,建立了英属加拿大。而聚集在加拿大东部的魁北克省及圣劳伦斯河河谷地带的法裔加拿大人,保留了自己的文化特征,形成了独特的加拿大法裔文化区。
阅读加拿大法裔文化区
这里的人们说的是法语,写的是法文,报刊书籍、路牌等使用的都是法文。住房是法式的,房顶呈钟形弯曲,屋顶上有阁楼,并有天窗,底层是一半高出地面的地下室,其上建房屋的主层,前有门廊。
此外,石头建造的法国式堡垒与磨碎谷物的风车等,都是该文化区的重要特征。冬季嘉年华会是当地居民的盛大节日,他们修筑“雪之城堡”,举行“冰河竞舟”,彰显出鲜明的法兰西文化特色。
加拿大是一个典型的“移民之邦”。从1 6 世纪起,加拿大就成为英国和法国的殖民地。后来,英国在“七年战争”(1756—1763)中打败法国,建立了英属加拿大。而聚集在加拿大东部的魁北克省及圣劳伦斯河河谷地带的法裔加拿大人,保留了自己的文化特征,形成独特的加拿大法裔文化区。这里的人们说的是法语,写的是法文,报刊书籍、路牌等使用的都是法文。住房是法国式的,房顶呈钟形弯曲,屋顶上有阁楼,并有天窗,底层是一半高出地面的地下室,其上建房屋的主层,前有门廊。厨房在旁边的小屋内,由于冬季寒冷,只在夏季使用。此外,石头建造的法国式堡垒与磨碎谷物的风车等,都是该文化区的重要特征。冬季嘉年华会是当地居民的盛大节日,他们修筑“雪之城堡”,举行“冰河
竞舟”,彰显出鲜明的法兰
西文化特色。
了解加拿大法裔文化区的文化特征
魁北克冬季嘉年华:参赛者泛舟冰河
魁北克冬季嘉年华:雪之城堡
地域文化类型 自然环境 农业生产 传统民居 传统服饰 饮食习惯 文化风俗
华南沿海文化 热带、亚热带气候,干湿分明 以热带果林种植为主 客家土楼 —— 以米食为主 越剧、崇拜海神、敬奉妈祖
江南水乡文化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以种植稻、橘、茶、桑、竹为特色,精耕细作 粉墙黛瓦的楼房 丝绸 大米、蔬菜、鱼类 江南丝竹、评弹、越剧
云贵高原文化 多高山峡谷,岩溶地貌发育 立体农业、多种经营 傣族竹楼、侗族鼓楼 少数民族服饰多姿多彩 烟酒茶在全国享有盛名 少数民族歌舞、傣族泼水节
四川盆地文化 亚热带季风气候,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 种植水稻、小麦为主 吊脚楼 —— 以麻、辣著称 川剧
中国十大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类型 自然环境 农业生产 传统民居 传统服饰 饮食习惯 文化风俗
黄土高原文化 温带半干旱以及半湿润地区 旱作农业和畜牧业交错 窑洞 羊皮袄、羊肚子手巾 面食肉食为 主 腰鼓、秦腔、信天游
华北平原文化 温带阔叶林 旱作农业和果树种植 四合院 棉装 面食 京剧、评剧
东北黑土文化 温带森林草原 早期渔猎文化、黑土农耕文化 泥草房、 泥瓦房 棉、皮服装 杂粮 东北二人转
青藏高原文化 青藏高原,气温低、日照强、辐射强、温差大 青稞种植业,牦牛藏绵羊为主的畜牧业 石砌碉房,喇嘛寺庙 藏袍 酥油茶、青稞、牦牛奶 高亢嘹亮的
高原民歌
新疆荒漠绿洲文化 温带荒漠半荒漠,雪山、戈壁、绿洲 畜牧业、绿洲农业 阿以旺、 毡房 民族服饰 鲜艳 肉食、奶食、面食为主 欢快的民族歌舞、伊斯兰教、清真寺
内蒙古草原文化 温带干旱 半干旱草原 畜牧业主主 蒙古包 蒙古袍 肉食、奶食、面食为主 马头琴、
那达慕节庆
活动
北美区,居住形式以现代性的高楼大厦为主,语言以英语为主,文化景观有教堂等。
(1)试从居住形式、语言、文化景观等方面,说出某一文化区的基本文化特征。
(2)想一想,你还可以做怎样的世界文化分区?说出你分区的理由,并与同学探讨。
可以从社会制度、经济特色、宗教信仰、生活习惯、道德、观念等方面考虑。
课堂小结
区域及其类型
区域的特征
开放性
动态性
整体性
差异性
区域的类型
自然区域
行政区域
经济区域
文化区域
课堂总结
读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示意图,完成下题。
1.该图所表达的区域特点是
A. 图中各区域的划分依据不同
B.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 降水量是划分干湿地区的唯一指标
D. 区域的面积、范围和界线都是明确的
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多是农耕区,这反映地域差异影响着区域的
A. 发展水平 B. 生活特点 C. 发展方向 D. 发展条件
√
√
三、课堂小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