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18《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18《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26 21:0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上18《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学生能够积累文中重要的字词,如 “雄跨”“推崇” 等,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思维发展: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如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等,以及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独特之处。
创意表达: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如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体会其作用,能够在写作中初步运用这些说明方法介绍事物。
文化传承: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梳理文章结构,归纳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及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
2.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教学难点
1.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如 “大约”“可能” 等词的运用。
2.让学生领会中国石拱桥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学过程
任务一:精彩导入
“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是童年的开心与快乐;“二十四桥明月夜”是杜牧的感慨与浪漫;“小桥流水人家”是游子的渴望与温暖;“路转溪桥忽见”是辛弃疾的焦急与惊喜;“船到桥头自然直”是人们的乐观与豁达……桥总是连接着诗意,连接着美好,连接着浪漫。
“桥”为有何如此高的文学和美学价值?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茅以昇的《中国石拱桥》。
评价意图: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迅速融入课堂学习情境,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任务二:知识夯实
1.了解作者
茅以昇(1896-1989),字唐臣,江苏镇江人,桥梁专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桥梁之父”。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撰写了大量介绍桥梁知识的文章,著有《中国桥梁史》《钱塘江桥》《武汉长江大桥》《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2.文体知识
说明文概念: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实用性文体 。它通过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性质、种类、关系等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等能有科学的认识。
说明文分类:按照说明对象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按照语言风格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科学小品文)。
常见的说明顺序:
空间顺序:东南西北、上下左右、内外前后等;
时间顺序:年、季、月、时代、朝代等;
逻辑顺序:由整体到局部、由概括到具体、由主要到次要等。
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作诠释、下定义、分类别、摹状貌、画图表、引资料。
说明文写作特点 ①选择的材料具有代表性;②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③灵活运用多种说明方法;④说明的语言具有准确性。
3.字词积累
读准字音:
记载(zǎi) 残损(sǔn) 巧妙绝伦(lún)
桥墩(dūn) 推崇(chóng) 惟妙惟肖(xiào)
理解词义:
推崇:十分推重。
巧妙绝伦:指精巧奇妙到了极点,在同类事物中没有能与之相比的。伦,同类、同等。
交头接耳:形容人与人靠得很近低声交谈。
独一无二:指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形容十分稀少。
评价意图:通过全面检查学生的预习成果,精准了解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以及对作者背景知识的熟悉程度,及时发现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为后续教学内容的深度和进度调整提供有力依据,确保教学活动能够紧密贴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实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顺利进入课文的深入学习阶段。
任务三:初读探秘
1.你认为下面哪一个是本文的说明对象?说说你的理由。
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 赵州桥 卢沟桥
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
石拱桥既包括世界石拱桥,也包括中国石拱桥。本文介绍的是中国的石拱桥,它既具有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同时又具有中国石拱桥独有的特点。课文先从石拱桥说起,既为了说明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也是为了引出中国石拱桥,是人们认识事物所遵循的由一般到特殊的逻辑顺序。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征,文章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旅人桥、赵州桥、卢沟桥、江东桥、长虹大桥、双曲拱桥的例子来进行说明,其中赵州桥和卢沟桥是中国石拱桥的杰出代表,作者作了详细说明。
2.理解特征
(1)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征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抢答: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2)赵州桥和卢沟桥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征的?请完成下表。
特征 赵州桥 卢沟桥
形式优美 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和谐 石栏石板雕刻得古朴美观 “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两旁石柱上雕刻着姿态不同的狮子 “卢沟晓月”胜景
结构坚固 1300多年,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 一个大拱,两个小拱 两岸河堤常被冲毁,卢沟桥却极少出事
历史悠久 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3.赵州桥和卢沟桥既然都是“中国石拱桥”,举一个例子即可,举两个例子是否重复?
不重复。赵州桥和卢沟桥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前者是“独拱”石桥,后者是“联拱”石桥;前者侧重于介绍“拱”的特点,突出其结构独特;后者侧重其形式优美。两例互相对照、互相补充,共同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4.文章围绕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请依次概括
提示:阅读说明文,请关注段落的首句、过渡句、中心句快速把握文章内容。
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现代拱桥
5.理清顺序
思考:这些内容之间能否打乱顺序?
交流展示:
①先介绍石拱桥到中国石拱桥,再介绍赵州桥。这是由面到点,由一般到个别。
②先介绍赵州桥到卢沟桥。赵州桥在公元605年,卢沟桥在公元1189-1192年之间,赵州桥比卢沟桥修建时间早,这是按照时间顺序。
③最后为什么要写取得辉煌的成就?这是分析我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而前面是取得成就的现象。先说现象再分析根本的原因,这是由现象到本质。
④最后一段为什么要写现代拱桥?先写古代,再写现代的发展,这也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说明。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结构:总——分——总
评价意图:在小组讨论和成果展示的过程中,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程度和整体把握能力,精准评估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如对文章结构的混淆、对石拱桥特点概括的片面或不准确等,针对这些问题给予及时、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课文,为后续精读课文奠定坚实、牢固的基础,确保教学活动能够紧密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展开,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任务四:精读解码
活动一:探访石拱桥
1.赵州桥
(1)赵州桥除了具有中国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外,还有没有它的独有的特点?
小组展示:
弓形独拱——只有一个弓型大拱(最长、无坡)
拱肩加拱——拱肩上各有两小拱(省料、防洪、美观)
拱圈拼成——28道拱圈拼成大拱(独立承重)
结构匀称——结构匀称环境和谐(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2)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介绍赵州桥的?
小组展示:
由整体到局部,由主要到次要,由概括到具体
2.卢沟桥
思考:第六自然段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卢沟桥的?
小组展示:
十一个拱联成整体,坚固
桥面用石板铺砌成,平坦
石栏上雕刻有狮子,美观
由整体到局部
3.探访石拱桥
茅以昇为了说明石拱桥的这些特征,选取了许多例子,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列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如果这周末就我们班要组织一次石拱桥实地探访活动,那么在这两座石拱桥当中,你最想要了解哪一座呢?
请你结合文章说一说,你最想去探访赵州桥和卢沟桥中的哪一座?为什么?
我最想去探访 桥,因为作者写道
,这句话运用了
说明方法,写出了这座桥 的特点,所以我想去看看。
小组展示:
赵州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约9米。
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赵州桥非常雄伟”的特点。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运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说明赵州桥施工技术巧妙绝伦的特点。
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运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说明赵州桥形式优美的特点。
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四)全桥结构匀称……。
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赵州桥的结构特点。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石拱桥的桥洞比作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赵州桥石拱桥桥洞的形状,突出了它形式优美的特点。
卢沟桥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卢沟桥和两岸河堤相比较,突出强调地说明了卢沟桥十分坚固的特点。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运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描绘石刻狮子的“千态万状”,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卢沟桥在装饰上的重要特点,突出了桥的形式美。
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联拱石桥。
运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解释卢沟桥各拱相连的特点,使之更具体、易懂。
小结:文章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活动二:品析石拱桥
1.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说明文很讲究用语的分寸,用语准确。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大约”“可能”表示不确定,“有记载的”指出后面判断的根据,说明“旅人桥”是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但建造时间是估摸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02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在当时”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才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数字具体,实事求是,该用“约”限制时,绝不“故作准确”;“几乎”强调了桥面与河面并非完全平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见教材“积累拓展”五),回答问题。
(1)材料(一)对卢沟桥的介绍,与课文里的相比,说明的内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所不同?
《中国桥梁史料》选段集中介绍了卢沟桥本身的情况,分析了拱、桥墩、桥面、桥栏等列举大量数据与事实,一一介绍。课文则重点介绍了卢沟桥的结构特点、桥栏上的石狮子,也介绍了卢沟桥的审美价值和历中意义。这是因为《中国桥梁史料》是一部桥梁学的专业著作所以主要从学科专业的角度,介绍卢沟桥作为一座重要建筑物的技术细节;而课文是一篇科普文章,是要让普通读者在有限篇幅内比较全面地了解卢沟桥,自然不能过多聚焦于技术细节,但又要让读者对卢沟桥的建筑特点有所了解,所以选择卢沟桥的结构特点和最著名的石狮子作为说明重点。
阅读对象决定说明内容。
(2)材料(二)主要写的是什么?与课文里对卢沟桥的介绍相比,它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夜宿卢沟观晓月》是散文,主要写观赏“卢沟晓月”时的情景。作者描写的重点是月光和桥下的流水,最后才烘云托月般写到卢沟桥本身,前面的渲染使卢沟桥给读者留下美丽动人的印象。而课文是说明文,基本上是客观平实地介绍卢沟桥的特点,即使有墓状貌的内容,也是为了把相关内容说清楚,并不是为了写景抒情。
文体特点决定写作方法。
活动三:展望中国桥
1.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的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⑴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⑵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
⑶再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
由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到设计施工的优良传统,再到建筑材料的丰富,“首先”“其次”“再其次”分项说明,由主到次,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按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介绍的。
2.解放后中国石拱桥有哪些新发展?
⑴1961年云南的“长虹大桥”,石拱长达112.5米。
⑵“双曲拱桥”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新创造。
⑶近几年来,全国造了总长20余万米的这种拱桥,其中最大的一孔长达150米。
结构上,总结上文;内容上,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劳动人民的勤劳、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力都让我们引以为豪,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升华了本文的思想高度。
评价意图:通过对学生的语句赏析内容、小组交流情况以及全班发言表现的全面、深入评价,精准、全面地了解学生对说明方法和语言特点的理解深度、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仔细观察学生能否准确识别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能否敏锐捕捉到语言运用的精妙之处并进行富有创意的思考和表达。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表扬和奖励,展示其优秀的赏析成果和学习经验,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和标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对存在不足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针对性建议和鼓励,如指导学生如何更精准地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如何更细腻地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丰富性、如何更有条理地组织语句赏析的内容等,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提升语文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这一环节中不仅扎实掌握知识,更能有效提升文学鉴赏和语言运用能力,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和飞跃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总结升华
一座小小的桥中凝聚着的不仅仅是技术、艺术,更展现着我们的历史、文化、民族智慧和未来发展。今天,有幸和大家一起品读大师的文章,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中国桥梁的认知,体味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和思维的严密,也感受到了前人非凡的智慧和杰出的创造力。
板书设计
赵州桥 (方法多种) 劳动人民智慧
中国石拱桥
卢沟桥 (语言准确) 社会主义优越
布置作业
1.积累“读读写写”字词。
2.完成《分层作业》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运用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围绕学习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并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交流展示等方式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例如,在讲解说明方法时,通过让学生分析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相关段落,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找出文中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这表明学习目标在这一环节得到了较好的落实。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还不够,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在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复杂的说明方法时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设计分层教学任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在引导学生体会中国石拱桥的文化内涵和劳动人民的智慧方面,可以进一步挖掘教材资源,增加一些拓展性的资料或讨论话题,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魅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立体,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