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短文二篇 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 短文二篇 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1 12:5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苏 轼
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
游记:简单地说,游记就是将旅途的所见所闻所感描述下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一种文体。熔叙事、写景、议论于一炉,环环相扣。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诗题材广泛,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代表作品有《赤壁赋》《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01
初读课文
晓畅文意
01
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我们现在一起试着断句停顿,读一读吧。
元丰六年 十月十二日 夜,解衣 欲睡,月色 入户,欣然 起行。念 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 亦未寝,相与 步于中庭。庭下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何夜 无月?何处 无竹柏?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jiě
suì
xiānɡ
xìnɡ
文言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
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
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想要,打算。
高兴的样子。
考虑,想到。
睡觉。
共同,一起。
院子里。
形容水的清澈。
均为水生植物。
大概是。
只是。
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介词,在。
实虚词及文言现象总结
重点实词
(1)解衣欲睡 欲: _______________
(2)月色入户 户: _______________
(3)欣然起行 欣然:_______________
(4)念无与为乐者 念: _______________
(5)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寻: _______________
(6)怀民亦未寝 寝: _______________
(7)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_______________
(8)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_______________
(9)盖竹柏影也 盖: _______________
(10)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_______________
打算,想要
只是
大概是
形容水的澄澈
共同,一起
睡觉

考虑,想到
高兴的样子

实虚词及文言现象总结
(2) 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介词,与后边的“中庭”组成介宾短语,译为“在”
(3) 念无与乐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词,作为,当作
(4) 念无与为乐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词,组成名词性结构,相当于“……的人”
文言虚词
(1) 欣起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的样子,……地(的)
实虚词及文言现象总结
1.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相与步于中庭 步:______
散步
文言现象
连词,和,跟,同
动词,相伴,一起
念无为乐者 ___________________
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
实虚词及文言现象总结
3.古今异义
(1)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 今义: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 今义: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 今义:
考虑,想到。
想念。
只是。
但是,表转折的连词。
罢了。
耳朵。
实虚词及文言现象总结
4.特殊句式
省略句:
“无与”后省略主语“吾”
念无与为乐者
倒装句: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相与于中庭步”
相与步于中庭
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01
细读课文
深入解读
02
这篇文章写了哪些事?哪些景?请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时间 地点 人 事 景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承天寺
苏轼
张怀民

夜游承天寺
月色入户
寻张怀民
步于中庭

竹柏
请思考:这些景有什么特点?
赏 月 下 景
庭下 如 积水 空明,
水中藻、荇 交横,
盖 竹柏影也。
庭院中

清明澄澈
交错纵横
大概是






1.作者那天晚上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看月的?你能尝试用文中的句子把这样的心情读出来吗?
(提示 :从具体语句中感悟不同心情)
2.面对这样的人生境遇,苏轼这天晚上又产生了怎样的心境呢?
景中含意
自嘲
旷达
温暖
如何理解作者口中的“闲人”?


深层:
赏月的欣喜(欣然起行)
漫步的悠闲(相与步于中庭)
空闲的人
表层:
自我安慰
自我嘲讽
贬谪的落寞(贬谪黄州所作)
知音难觅的遗憾(念无与为乐者)
对“忙人”的鄙夷与讽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比 较 异 同
事 景 情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概写
细描
多层
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