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八下4.3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是植物根尖模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B.②的主要作用是使根不断地伸长生长
C.③处的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但没有细胞核
D.④位于根的最顶端,主要起保护作用
2.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植物需要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根从土壤里吸收来的。如图为植物根尖四部分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吸收水和无机盐最活跃部位的细胞是( )
A. B. C. D.
3.盐拌黄瓜时,黄瓜细胞会出现如图所示的状态,原因是( )
A.b浓度小于a浓度,细胞吸水
B.b浓度大于a浓度,细胞吸水
C.a浓度小于b浓度,细胞失水
D.a浓度大于b浓度,细胞失水
4.小明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设计使用清水、20%的食盐水、两块从同一萝卜上切下的大小、质地相同的萝卜条等材料,并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甲、乙)进行实验,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一段时间后,甲烧杯的萝卜细胞如图A所示,表示萝卜细胞处于失水状态
B.实验一段时间后,乙烧杯的萝卜细胞如图B所示,表示萝卜细胞处于吸水状态
C.乙组烧杯中的萝卜经过一段时间后软缩,则乙组烧杯中装的是清水
D.萝卜细胞状态如图A所示,原因是萝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烧杯中溶液的浓度
5.下列有关化肥的“自我介绍”中有错误的是( )
我能促进植物叶色浓绿,茎、叶生长茂盛。硝酸铵是一种氮肥。 增强植物的抗倒伏能力离不开我,长期施用硫酸钾会导致土壤酸化、板结。
A.氮肥 B.钾肥
我能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磷矿粉是一种灰白色的磷肥。 磷酸二氢铵(NH4H2PO4)是一合肥种复合肥,它可以和碱性物质混合。
C.磷肥 D.复合肥
A.A B.B C.C D.D
6.下列各图是小明设计的三个相邻的植物细胞模型,若各细胞中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b>c,箭头表示水分渗透方向,则模型正确的是( )
A. B. C. D.
7.某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进入根毛细胞后,从一个皮层细胞进入另一个皮层细胞,然后进入根的木质部导管,最后上升到植物体的各结构。该植物根的横切结构(如图)中各细胞的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
A.外界溶液<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
B.外界溶液<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
C.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外界溶液
D.根毛细胞>内皮层细胞>皮层细胞>外界溶液
8.如图是探究“溶液浓度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实验。取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各从其顶端向下挖一个大小一样的洞。在图1中萝卜的洞内装上浓盐水,在图2中萝卜的洞内装上等量的清水。过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萝卜会变软
B.图2中萝卜洞里的水会变多
C.细胞内溶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D.对栽培作物施肥时,要注意“薄肥勤施”
二、填空题
9.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自己种植的番茄苗进行了一系列观察与实践活动。为了让番茄苗健康成长,要适时浇一些水,这些水由番茄苗的根吸收。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 。当一次性施肥过多时,土壤溶液的浓度会 (选填“大于”或“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就会失水,呈现出 (选填“甲”或“乙”)图中的状态。
10.2021年乐清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土壤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1)植物吸收土壤中无机盐的器官是 。
(2)乐乐把一定质量充分干燥的土壤放在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经称量后发现土壤质量变小,这说明土壤中存在 。
(3)下列做法有助于减少耕地污染,保护土壤资源的是 。
A.使用工业废水灌溉土地 B.用大量化肥提高产量
C.“秸秆还田”综合治理 D.农业废弃膜埋入土壤
11.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分,如图是根尖的结构模式图。请回答:
(1)c区是 ,该区细胞会不断分裂、分化成为b区细胞。
(2)a区细胞由b区细胞进一步分化而来,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扩大了根吸收 的面积。
12.图甲是根尖结构模式图及各部位的细胞形态示意图,图乙是水分进入根部的途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根的伸长与图甲中 (选填字母)两类细胞的生理活动有关;
(2)如图乙,根从土壤吸水主要原因是根毛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水到达D后再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器官,则D为植物根的 (选填“韧皮部”或“木质部”)结构。
13.某兴趣小组在研究“植物根的吸水部位”活动中,选取10株生长旺盛、带有绿叶和根系的小麦幼苗,随机均分成2组。将A组的小麦幼苗所有根的根尖剪去,并在切口处涂石蜡;B组不做处理,如图所示。将两组小麦幼苗分别放在土壤浸出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A组幼苗开始出现萎蔫现象。请回答:
(1)该实验证明植物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 ;
(2)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必须以同种植物为实验对象,是为了控制变量
B.要选取生长旺盛的小麦幼苗,是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C.每组用5株而不是1株小麦幼苗,是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D.用土壤浸出液培养,是因为其中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有机物
三、探究题
14.以下为教材中观察小麦根尖的活动:
Ⅰ.取小麦的幼根,先用放大镜观察它的外形,找到根尖的各部分结构,注意根毛的数量和着生部位。
Ⅱ.用显微镜(低倍镜,不加盖玻片)观察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
Ⅲ.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根尖纵切的永久装片。
回答以下问题:
(1)在用显微镜观察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时,载玻片上面不加盖玻片,除了载玻片上的水不会污染镜头外,还有一个原因最可能是 。
A.为了减少麻烦,方便操作
B.为了扩大视野,便于观察
C.根毛本身有一定的厚度,加盖玻片观察容易碰到镜头
(2)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根尖各结构中的部分细胞。实验表明,具有大液泡的细胞吸水能力强。则从细胞形态、结构上看,下列具备较强吸水功能的细胞是 。(用字母表示)
A.根冠细胞 B.根毛细胞 C.分生区细胞 D.伸长区细胞
(3)有同学认为:将小麦幼苗放在土壤浸出液中培养时,浸出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小麦幼苗吸水现象越明显。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
15.某科学兴趣小组将新鲜的萝卜分别放入浓盐水和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取出并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放在清水中的萝卜细胞是 (填序号)。
(2)另取一块萝卜先称其质量,然后放在浓盐水中数小时,在此过程中,每隔相同时间称量一次,则能代表萝卜块质量随时间变化曲线的是 。
A. B. C. D.
(3)农民伯伯对农作物一次施肥过多会出现萎蔫现象,最简便有效的解决办法是 。
16.小黄在完成“植物失水的实验”后,发现植物细胞因失水,细胞膜以内部分与细胞壁逐渐分离,有的滴加清水后细胞能“复原”(如图所示),有的又不能。
请教老师后得知:具有活性的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这种“分离”和“复原”的现象。为进一步研究,他以万年青叶表皮细胞为材料,设计并开展了以下实验:
溶液种类 溶液浓度(克/毫升) 分离程度 滴清水复原状况
蔗糖溶液 0.1 轻微分离 复原
0.3 明显分离 复原
0.5 明显分离 不能复原
氯化钠溶液 0.3 明显分离 不能复原
硝酸钾溶液 0.3 明显分离 不能复原
(1)发生“分离”现象是由于植物细胞液浓度 (填“>”、“<”或“═”)外界溶液浓度导致细胞失水。
(2)根据实验操作小黄想要研究植物细胞的“分离”和“复原”现象与 有关。
(3)结合材料,小黄分析蔗糖溶液中细胞不能复原的原因可能是 。
17.小金同学在研究“溶液的浓度对植物吸水的影响”时,利用新鲜的萝卜、浓盐水、清水等实验材料,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请根据图回答:
(1)观察比较萝卜条①→③的变化,可以推测A烧杯中盛放的是 ,A烧杯溶液的质量分数 (选填“变大”或“变小”“不变”)。
(2)观察比较萝卜②→④的变化,萝卜的质量增加,这是因为萝卜细胞液浓度 B烧杯中溶液的浓度,萝卜细胞发生了 (选填“失水”或“吸水”)的过程。
18.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矿质元素,其中必须元素就多达14种,需要量比较大的有氮、磷、钾、钙、镁、硫、铁等。为了探究植物根系是否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选用两株各方面均相同的水稻,通过改变光照来调节蒸腾作用,然后测定水稻根系所处溶液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
【提出假设】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
【实验设计】根据上述研究目的,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及记录表如下:
实验条件 检测项目
水分蒸腾量 矿质元素含量变化
N元素 X Y…
甲 较强的光照 m1 n1
乙 较弱的光照 m2 n2
为了确保上述假设的普遍适用性,表中的X、Y等应为 。
【数据处理】要初步证实假设成立与否,实验后对表中的数据应按下列 方式处理。
A.比较m1:m2和n1:n2两个比值 B.比较m1+n1和m2+n2的大小 C.比较m1﹣m2和n1﹣n2的大小
【实验结论】植物根系不是以等比例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
【实验反思】
①本实验采用改变光照来调节水分蒸腾量,但在实验设计中,我们也可以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通过改变水稻植株上的 来进行实验;
②实验小组通过探究后否定了他们在开始时提出的假设。对于他们的这次探究活动你认为是否有价值? 。
四、解答题
19.谷雨时节,万物复苏,我市某校新建的“耕读园”劳动实践基地正式揭牌,师生们共同种下了第一茬蔬菜和水果,包括玉米、辣椒、梨树等。同学们发现前一天刚施过肥的辣椒苗出现“烧苗”现象。
(1)如图为根尖结构模式图,辣椒苗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为 (填序号)。
(2)辣椒苗出现“烧苗”的原因是施肥过多使土壤中溶质质量分数 (填写“大于”、“小于”或“等于”)辣椒苗根尖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导致辣椒苗细胞内水分含量下降而发生萎蔫。因此,需要适时补水。
20.在中国南极长城站,有一座建筑面积80平方米的温室(如图)。这个温室可以帮助我国科考人员实现蔬菜自由,不需要依赖船只运输蔬菜。该温室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实现蔬菜的种植,为了保证温室内的蔬菜正常生长,科考人员对温室进行了如下改造。
①温室内安装了灯具,当南极出现极夜或者黑夜时间过长时,温室内的灯具要保持照明状态;
②温室内安装了加热装置,保证室内在寒冷的南极也能常年保持25℃左右;
③栽培时给蔬菜提供营养液,营养液的成分选择水和无机盐,营养液需要定期通入空气;
④为了保证营养液浓度适宜,还需要适时补水,避免营养液浓度过大。
请根据所学知识解释上述措施的科学原理。
答案
1.解:A、①是成熟区,生有大量根毛,是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A正确;
B、③是伸长区,细胞能较快生长,使根不断伸长,B正确;
C、③是分生区,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细胞呈正方形,具有细胞核,C错误;
D、④是根冠,根冠的细胞不能伸长,根冠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作用,D正确。
故选:C。
2.解:A是成熟区细胞,B是伸长区细胞,C是根冠细胞,D是分生区细胞。
A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故选:A。
3.解: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植物细胞细胞液的浓度的大小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所以盐拌黄瓜时,黄瓜细胞会出现如图所示的失水状态,原因是a浓度小于b浓度,细胞失水。
故选:C。
4.解:根据题干可知,图A表示细胞吸水,图B表示细胞失水。因此判断甲烧杯装的是清水,清水的浓度小于萝卜细胞液的浓度,因此萝卜细胞吸水,就如同右边A图的细胞。乙烧杯中放的是盐水,萝卜细胞液的浓度小于盐水的浓度,因此萝卜细胞会失水,所以,乙烧杯中的萝卜经过一段时间后软缩。
故选:D。
5.解:A、氮肥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硝酸铵是含有氮元素的化肥,属于氮肥,故A说法正确;
B、钾肥能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硫酸钾是钾肥,长期施用会导致土壤酸化,土壤板结,故B说法正确;
C、磷肥能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抗寒、抗旱能力,磷矿粉是一种灰白色的磷肥,故C说法正确;
D、磷酸二氢铵是含有氮和磷两种元素的化肥,属于复合肥,但其与碱性物质混合会产生氨气,降低肥效,因此不能和碱性物质混合,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6.解:水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水从水浓度高的地方向水浓度低的地方运输,而水的浓度越高,则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就越低,所以综合分析,水运输的方向就是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越高,水分运输的就越多。由于a细胞液浓度>b细胞液浓度,所以水运输的方向b→a;由于b细胞液浓度>c细胞液浓度,所以水运输的方向c→b;由于a细胞液浓度>c细胞液浓度,所以所以水运输的方向c→a,可见C正确。
故选:C。
7.解: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是: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可见水分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方向是:由浓度低的地方向浓度高的地方移动。所以植物根的横切结构中各细胞的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外界溶液<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
故选:B。
8.解:因为水是植物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水能使植物体硬挺,保持直立的姿态。图1萝卜洞内放的是盐水,盐水的浓度大于萝卜细胞液的浓度,所以萝卜细胞失水,从而导致萝卜条皱缩变小、变软。
图2萝卜洞内放的是清水,清水的浓度小于萝卜细胞液的浓度,因此萝卜细胞会吸水,故清水的量会变少。
故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取决于细胞内部和外界的溶液浓度大小,故选项B错误
故选:B。
9.解:成熟区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植物细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这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细胞浓度的大小。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因此,施肥过多时,土壤溶液的浓度会大于细胞液浓度,根毛细胞就会失水,呈现出甲图中的状态。
故答案为:成熟区;大于;甲。
10.解:(1)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是根尖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中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吸水。
(2)有机物能燃烧,把一定质量充分干燥的土壤放在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经称量后发现土壤质量变小,这说明土壤中存在有机物。
(3)A、使用工业废水灌溉土地,污染土壤。
B、用大量化肥提高产量,污染土壤。
C、“秸秆还田”综合治理,提高土壤的肥力,减少污染。
D、农业废弃膜埋入土壤,污染土壤。
故选:C。
故答案为:(1)根。
(2)有机物。
(3)C。
11.解:(1)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包括:a成熟区、b伸长区、c分生区、根冠。其中a区细胞会不断分裂、分化成为b区细胞。
(2)a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毛大大的扩大了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面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故答案为:(1)分生区;
(2)水分和无机盐。
12.解:(1)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c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细胞质浓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b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a成熟区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所以根的伸长与图甲中bc两类细胞的生理活动有关。
(2)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植物花吸水时,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吸水,反之,失水。而根毛区细胞液泡里的细胞液质量分数一般较土壤溶液质量分数大,利于吸收水分,故植物根部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外界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所以水到达D后再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器官,则D为植物根的木质部结构。
故答案为:(1)bc。
(2)大于;木质部。
13.解:(1)选取10株生长旺盛、带有绿叶和根系的小麦幼苗,随机均分成2组。将A组的小麦幼苗所有根的根尖剪去,并在切口处涂石蜡;B组不做处理,如图所示。将两组小麦幼苗分别放在土壤浸出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A组幼苗开始出现萎蔫现象。这说明植物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
(2)A.必须以同种植物为实验对象,是为了控制变量,A正确。
B.要选取生长旺盛的小麦幼苗,是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B正确。
C.每组用5株而不是1株小麦幼苗,是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C正确。
D.用土壤浸出液培养,是因为其中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无机盐,无机盐属于无机物。D错误。
故选:(1)根尖。
(2)D。
14.解:(1)A、用显微镜观察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时,载玻片上面不加盖玻片,不是为了方便操作,A错误;
B、用显微镜观察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时,载玻片上面不加盖玻片,并不能扩大视野,B错误;
C、用显微镜观察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时,载玻片上面不加盖玻片,是为了防止根毛本身有一定的厚度,加盖玻片观察容易碰到镜头,C正确。
故选:C。
(2)具有大液泡的细胞吸水能力强。则从细胞形态、结构上看,具有大液泡的有B根毛细胞以及D伸长区细胞,所以二者具备较强吸水功能,BD符合题意。
故选:BD。
(3)将小麦幼苗放在土壤浸出液中培养时,并不是浸出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小麦幼苗吸水现象越明显。因为当细胞外的土壤浸出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反而会失水。
故答案为:(1)C;
(2)BD;
(3)当细胞外的土壤浸出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反而会失水。
15.解:(1)①的液泡大,是吸水;②的液泡小,是失水,故可得出放在清水中的萝卜细胞是①。
(2)根据信息“放在浓盐水中数小时”,则细胞会失水,质量减小,D符合题意。
(3)对农作物一次施肥过多会出现萎蔫现象,主要是外部溶液浓度过大使细胞失水,可通过浇水缓解。
故答案为:(1)①;
(2)D;
(3)浇水。
16.解:(1)当细胞周围溶液的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所以,发生“分离”现象是由于植物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导致细胞失水。
(2)该实验的变量是不同的溶液种类和同种溶液的浓度,因此小黄想要研究植物细胞的“分离”和“复原”现象与溶液种类和同种溶液的浓度有关。
(3)具有活性的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分离”和“复原”的现象。当蔗糖浓度为0.1克/毫升和0.3克/毫升时,滴加清水后细胞能“复原”;蔗糖溶液浓度0.5克/毫升时,细胞不能复原,可能原因是细胞失去活性。
故答案为:(1)<
(2)溶液种类和同种溶液的浓度
(3)细胞失去活性
17.解:(1)观察比较萝卜条①→③的变化,萝卜条失水了,说明A中的溶液的浓度大于萝卜内细胞液的浓度,可推测A中盛的是浓盐水;由于萝卜失水,所以溶液中水增多,A烧杯溶液质量分数变小。
(2)观察萝卜条②→④的变化,萝卜条膨胀了,说明B烧杯中萝卜细胞液浓度大于烧杯中液体的浓度,萝卜细胞就发生了吸水的过程。因此B烧杯中盛的是清水。
故答案为:(1)浓盐水;变小。
(2)大于;吸水。
18.解:【实验设计】该兴趣小组要探究的问题是“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因此表中的X、Y等不应该是同一种矿质元素,应该是不同的矿质元素。
【数据处理】根据作出的假设“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要初步证实假设成立与否,应该比较m1:m2和n1:n2两个比值。
【实验反思】①因为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因此可以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通过改变水稻植株上的叶片数目来进行实验。
②这次探究虽然不能支持假设,但对他们的实验设置能力是一次锻炼。
故答案为:不同的矿质元素;A;①叶片数目;②有。
19.解:(1)关键的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所以辣椒苗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为①成熟区。
(2)当土壤水溶液的浓度高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时,根毛细胞就会失水,所以辣椒苗出现“烧苗”的原因是施肥过多使土壤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辣椒苗根尖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导致辣椒苗细胞内水分含量下降而发生萎蔫,因此,需要适时补水。
故答案为:(1)①
(2)大于
20.解:①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温室内安装了灯具,当南极出现极夜或者黑夜时间过长时,温室内的灯具要保持照明状态,有利于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②光合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室内在保持25℃左右,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③栽培时给蔬菜提供营养液,营养液的成分选择水和无机盐,是因为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营养液需要定期通入空气,有利于根的呼吸;
④为了保证营养液浓度适宜,还需要适时补水,避免营养液浓度过大。防止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出现浇苗现象。
故答案为:①温室内的灯具要保持照明状态,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②适宜的温度有利于植物种子萌发,生长、繁殖;
③营养液的成分选择水和无机盐,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水和无机盐;营养液需要定期通入空气,有利于根的呼吸;
④防止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出现浇苗现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