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1细胞生活的环境(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学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1细胞生活的环境(共4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2-03 19:3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 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知识结构
稳态与调节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稳态与调节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生命活动的调节
内环境与稳态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免疫调节
无论春夏秋冬,风云变幻。
它却总是轻波微澜。
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
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
它让每一个细胞分享,
又靠所有细胞共建。
养料和氧
、废物
水环境
适宜的温度
细胞结构决定了单细胞生物主要生活在水环境中。
一、单细胞生物生活的环境
人类的血细胞与单细胞生物的细胞结构是否相同?
人体内其它细胞的生存环境是怎样的?
基本相同!
适应于在水环境中生存
其他生物的细胞生存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体液——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体液的组成示意图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二、人体内的液体环境
红细胞
白细胞、血小板
血浆
离心前
离心后
血液和血浆
人体肌肉细胞、淋巴细胞,淋巴管壁细胞又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阅读教材第3页,比较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的区别。
血管中
组织细胞间隙
淋巴管中
各种血细胞
绝大多数组织细胞
淋巴细胞
三者成分相近,不同点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多
,组织液和淋巴中很少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存在部位
细胞种类
成分
组织细胞
动脉
静脉
组织液
淋巴液
血浆
内环境
细胞外液
组织液的来原和去路都是什么?
淋巴的来源和去路是什么?
构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物质交换的概念图?
三、细胞外液——人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
血浆
组织液
淋巴液
组织细胞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的关系
为什么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是单向关系
毛细淋巴管的结构模式图
末端封闭
内皮细胞
单向的活瓣
毛细淋巴管的结构
淋巴液最终流到哪里去了?
血浆
组织液
淋巴液
淋巴循环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也叫细胞外液)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的关系
1.如何将表中物质按化学性质进行归类?
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Ca2+、Mg2+、Fe2+、Cl-、HPO42-、SO42-、HCO3-)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1.1.2 细胞外液的成分
成分 含量 成分 含量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9~60U/L 总胆固醇 3.1~5.2mmol/L
总蛋白 65~85g/L 钠 137~147mmol/L
总胆红素 5~21 mol/L 钾 3.5~5.3mmol/L
碱性磷酸酶 45~125U/L 钙 2.2~2.65mmol/L
尿素 2.8~7.2mmol/L 磷 0.81~1.45mmol/L
肌酐 57~111 mol/L 镁 0.73~1.06mmol/L
尿酸 208.3~428.4 mol/L 血清铁 11~30 mol/L
葡萄糖 3.9~6.1mmol/L 氯 99~110mmol/L
乳酸脱氢酶 140~271U/L 碳酸氢盐 22~28nmol/L
三酰甘油 0~1.7mmol/L 总CO2 21~31.3mmol/L
2.除表中所列成分外,血浆中还可能含有哪些物质?
提示: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3.你能说出其中哪些物质在人体中的作用?
提示:Na+、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HCO3-、HPO42-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
4、小结血浆成分:肠道吸收的营养物质、气体、细胞代谢废物和细胞向外 分泌的物质(抗体、激素、神经递质、血浆蛋白等)
以下物质是否存在于内环境中:
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胰岛素、神经递质、血浆蛋白、抗体、血红蛋白、二氧化碳、消化酶、红细胞、呼吸酶、蔗糖。
内环境中物质判断技巧:
能否通过细胞膜:能过膜的均可存在于内环境中;不能通过细胞膜的,不存在于内环境中(如二糖,多糖,核酸,大多数蛋白质)
特殊情况:蛋白质要根据功能确定:如血浆蛋白,抗体,激素类,可存在于内环境中;载体,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不在内环境中,酶要根据作用去判断,呼吸酶,催化DNA复制,转录,翻译等的酶存在于细胞内,消化酶存在于消化道中,不存在于内环境中。
现学现用:下图为人体某组织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指出字母对应的体液名称:
a表示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
c表示__________;d表示__________;
②以上b、c、d合称__________,它们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故称________
③人手掌磨起的水疱中的淡黄色液体
主要是_______
细胞内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液
细胞外液
内环境
组织液
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
①~⑤相关内容(  )
A.细胞内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液 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 血浆 淋巴液 组织液 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液 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 血浆 淋巴液 组织液 细胞外液
B
组织液
血浆和组织液
淋巴和组织液
血浆
血浆和淋巴
下列各组物质中,均属于人体内环境中组分的是( )
A.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呼吸酶
B.抗体、激素、淀粉酶
C.葡萄糖、氨基酸、血浆蛋白
D.血红蛋白、载体蛋白、通道蛋白
C
摩擦产生空隙



组织细胞
组织液



水疱:摩擦性水疱,是因运动摩擦造成其表皮与皮下组织分离形成间隙,并令其间充满液体
思考:
①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_______;
②水疱过一段时间可以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________和_________(结构)
③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织液
毛细血管
毛细淋巴管
内环境中的物质是不断更新的
趣味思考:
静脉注射(输液)和肌肉注射(打针),药物到达组织细胞发挥作用的运输途径有什么不同?
静脉注射(输液):
药→血浆→组织液→靶细胞(细胞内液);
肌肉注射(打针):
药→组织液(少数进入淋巴,淋巴又汇入血浆)→血浆→组织液→靶细胞(细胞内液)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各成分含量相近,血浆中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
细胞外液是类似于海水的盐溶液——生命起源于海洋。
四、细胞外液的成分
细胞外液成分与组成细胞的物质种类基本相同——细胞是开放的系统,需要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的交换,物质在细胞内部参与代谢,完成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及利用。
四、细胞外液的成分
五、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指 三个方面 。
2、什么是渗透压?其大小主要取决于什么?
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溶液的渗透压越大。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影响细胞的形态和正常生活
渗透压
酸碱度
温度
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与 和 含量有关,细胞
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 , 而细胞内液
渗透压主要来源于 。
蛋白质
无机盐
Na+ 和 Cl-
K+
五、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影响细胞的形态和正常生活
渗透压
溶液浓度高,渗透压高
溶液浓度低,渗透压低
半透膜
五、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酸碱度:
温 度:
(1)pH为7.35~7.45
(2)平衡的维持:缓冲物质H2CO3/NaHCO3; NaH2PO4/ Na2HPO4
37℃
1.1.3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酸碱度和温度
血细胞
血浆
组织细胞
组织液
淋巴细胞等
淋巴液
内环境
外界环境
物质交换

六、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
问题1:Na+、葡萄糖、氨基酸和O2等分别是经过什么途径进入内环境的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内环境
问题1:Na+、葡萄糖、氨基酸和O2等分别是经过什么途径进入内环境的
消化系统
食物
循环系统
组织液
淋巴液
血浆
空气
呼吸系统
外环境
组织细胞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问题2: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和二氧化碳),是通过哪些器官排到体外的?
循环系统
组织细胞
血浆
外界环境
呼吸系统
组织液
皮肤
泌尿系统
内环境
外环境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体外
内环境
体外
细胞
体外
体外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皮肤
营养物质
营养物质
代谢废物
代谢废物
代谢废物
O2
CO2
重吸收
营养物质
代谢废物
内环境
体外
细胞
细胞和内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它让每一个细胞共享,又靠所有细胞共建。
营养物质
代谢废物
小结:内环境作用:
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六、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共同构成了高等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直接环境,也就是内环境。
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循环系统的支持下,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和内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细胞不仅依赖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小结
5. 人体发生花粉过敏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渗出,由此造成的局部影响是( )
A 血浆量增加 B 组织液增加
C 淋巴减少 D 组织细胞内液增加
B
6. 组织液生成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不能引起水肿的是( )
A 局部代谢过于旺盛
B 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 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D 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
C
组织水肿
组织水肿是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主要包括过敏反应、肾小球肾炎、营养不良以及毛细淋巴管阻塞等。
营养不良
蛋白质摄入不足
血浆蛋白减少
血浆渗透压下降
毛细血管壁细胞通透性增强
过敏、肾小球肾炎
毛细淋巴管阻塞
组织液中
蛋白质增多
组织液渗透压上升
组织液增多
组织水肿
组织细胞代谢旺盛
代谢废物积累
O2
4. 人体组织细胞(如骨骼肌细胞)有氧呼吸时需要的葡萄糖和氧气从外界进入该细胞参与反应,各自至少需要通过多少层生物膜( )
A.3和4 B.4和5
C.7和9 D.7和11
D
1.2.1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人和动物吃的食物代谢后也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这些物质进入内环境,会使机体的pH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探究: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1.2.1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探究: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原理:在溶液中加入酸或碱,缓冲对(HPO42-/H2PO4-)能使溶液pH的变化减弱;与自来水相比,生物组织匀浆更类似于缓冲液。
材料 0.1mol/L的HCL 0.1mol/L的NaOH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 0 5 10 15 20 25 30 0 5 10 15 20 25 30
自来水
缓冲液
肝匀浆
生物材料
探究
1.2.1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探究: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探究
实验结果
1.2.1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探究: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探究
实验结果
1.2.1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探究: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探究
实验结果
1. 就加入HCl或NaOH后pH的变化来说,肝匀浆更像自来水还是更像缓冲液?
提示:更像缓冲液
1.2.1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探究: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实验讨论
探究
2. 缓冲液的pH变化为什么与自来水的不同?
提示:缓冲液加入少量酸或碱后,pH变化不明显,原因使磷酸盐缓冲液中含有磷酸二氢钠和磷酸氢二钠,其中前者为酸性,当加入少量NaOH后,可以中和OH-;后者呈碱性,当加入少量HCl后,可以中和H+。自来水则不同,加入酸或碱后,pH变化明显。
3. 动物血浆、用2-5倍水稀释的鸡蛋清或马铃薯匀浆与肝匀浆的结果类似吗?
提示:类似。
1.2.1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探究: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实验讨论
探究
4. 请根据模拟实验的结果,尝试对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进行解释?
缓冲对的缓冲作用
NaHCO3/H2CO3
(血浆)
碱性物质进入血液
过多时由肾脏排出
剧烈运动时
乳酸钠
H2CO3
H2O+CO2
进入肝脏参与代谢
由肺呼出
Na2CO3
NaHCO3
乳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