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及应用
学习目标
1.概述培养基的营养构成,无菌技术的原理、常用设备和方法。
2.通过进行酵母菌的纯培养,说明微生物纯培养与的基本操作要求,初步掌握无菌操作、倒板和平板划线的基本技能。
3.通过评估论点的可信程度发展批判性思维。
4.关注有害生物的控制、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
(1)微生物纯培养的基本操作要求。
(2)酵母菌的纯培养。
2.学习难点
(1)酵母菌的纯培养
知识导航
一、培养基
1.培养基的配制
1.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1)目的要明确:配制时应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培养目的等确定配制的培养基种类。
(2)营养要协调: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比例。
(3)pH要适宜:细菌为6.5~7.5,放线菌为7.5~8.5,真菌为5.0~6.0,培养不同微生物所需pH不同。
(4)认清不同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不同
①微生物需要的营养成分有水、无机盐、碳源、氮源,有些微生物还需要特殊营养物质,如生长因子。
②在人和动物中,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维生素六类。
③在植物中,营养物质包括矿质元素、水、二氧化碳三类。
2.培养基的成分
3.培养基的分类
二、无菌技术
1.目的:获得纯净的微生物培养物。
2.关键:防止杂菌污染。
3.两种无菌技术的比较
比较项目 条件 结果 常用方法 应用范围
消毒 较为温和的物理、化学方法 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微生物 煮沸消毒法 日常用品
巴氏消毒法 不耐高温的液体
化学药物消毒法 操作空间、操作者的衣物和手等
紫外线消毒法 接种室、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
灭菌 强烈的理化方法 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湿热灭菌法 培养基、容器等
干热灭菌法 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
灼烧灭菌法 接种工具等
三、培养基的制备
1.培养基制备的步骤:
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四、纯化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
项目 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接种操作 在接种的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 一系列的梯度稀释后进行涂布平板
注意事项 每次划线前后均需灼烧接种环 稀释度要足够高,为确保实验成功可以增加稀释度的范围
菌体获取 在具有显著的菌落特征的区域菌落中挑起菌体 从适宜稀释度的平板上的菌落中挑去菌体
优点 可以通过观察菌落特征,对混合菌进行分离 可以计数,可以观察菌落特征,可以分离混合菌
缺点 不能计数 操作较麻烦,平板不干燥效果不好,容易蔓延
施用范围 适用于好氧菌 适用于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五、接种和分离酵母菌
操作步骤 操作内容
①接种环灭菌 将接种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直至烧红
②取菌种 a 在酒精灯火焰旁冷却接种环,并打开盛有菌液的试管的棉塞
b 将试管口通过火焰,以防止试管口杂菌污染
c 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菌液
d 将试管口通过火焰,并塞上棉塞
③平板划线 a 左手将皿盖打开一条缝隙,右手把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盖上皿盖。注意不要划破培养基
b 灼烧接种环,冷却后从第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作第二次划线。重复上述操作,作第三、四、五次划线。注意不要将最后一次的划线与第一次的划线相连
六、微生物的筛选和计数
1.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1)分离原理:土壤中的细菌之所以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能合成脲酶,这种物质在把尿素分解成无机物的过程中起到催化作用。
(2)统计菌落数目一般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①统计菌落数目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1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1个活菌。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②从平板上的菌落数推测出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的计算方法是(平均菌落数÷涂布的稀释液体积)×稀释倍数。
③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成功统计菌落数目的关键是恰当的稀释度。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 ,这是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达标检测
1.实验室培养微生物,需要合适的营养和环境条件。下列与培养基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细菌时,一般需要将培养基调至中性或弱碱性
B.病毒为非细胞结构生物,目前不能利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来进行培养
C.固体培养基中的琼脂仅作为凝固剂,不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能量和碳源
D.微生物培养基可以用来培养、分离、鉴定、保存微生物,但不能用于积累其代谢产物
2.下表为某培养基的部分配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成分 葡萄糖 K2HPO4 琼脂 FeSO4 蒸馏水 蛋白胨
含量 10 g 2 g 15 g 0.5 g 1 000 mL 10 g
A.该培养基缺少提供生长的营养条件
B.除去蛋白胨,该培养基可用于选择培养固氮微生物
C.配制培养基、倒平板、接种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D.该培养基包含的营养成分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和琼脂
3.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纯化培养时,在培养皿皿盖做标记后倒置在恒温培养箱中静置培养
B.涂布接种时,需要将涂布器浸在酒精后,再在酒精灯外焰引燃后,立刻涂布
C.用平板划线法对微生物进行分离计数,也可直接用显微镜对某些微生物计数
D.高压蒸汽灭菌法可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4.下列关于微生物的纯培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微生物的培养基中需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止污染
B.为防止蛋白质变性,不能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进行灭菌
C.平板划线时,接种环应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轻轻地连续划线
D.完成平板划线后,应将平板立刻倒置培养以免污染培养基
5.科研人员利用诱变方式选育可高产β-胡萝卜素的三孢布拉霉负菌,未突变的三孢布拉霉负菌不能在含有β-紫罗酮的培养基上生长。随着β-胡萝卜素含量的增加,菌体颜色从黄色加深至橙红色。图甲为选育菌种及获得β-胡萝卜素的流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要得到乙培养基中的菌落,可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②操作,然后培养
B.经①过程紫外线照射的三孢布拉霉负菌都能在含β-紫罗酮的培养基上生长
C.在进行③的操作时,应选择较大的橙红色菌落中的菌株继续进行接种培养
D.能在添加β-紫罗酮的乙培养基上长成菌落的细菌,其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6.研究者拟从堆肥中取样并筛选能高效降解羽毛、蹄角等废弃物中角蛋白的嗜热菌。根据堆肥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和选择培养基筛选原理来判断,下列最可能筛选到目标菌的条件组合是( )
A.a点时取样、尿素氮源培养基
B.b点时取样、角蛋白氮源培养基
C.b点时取样、蛋白胨氮源培养基
D.c点时取样、角蛋白氮源培养基
7.下列是某同学分离高产脲酶菌的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
A.选择农田或公园土壤作为样品分离目的菌株
B.在选择培养基中需添加尿素作为唯一氮源
C.适当稀释样品是为了在平板上形成单菌落
D.可分解酚红指示剂使其褪色的菌株是产脲酶菌
8.平板接种常用在微生物培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含氮源的平板不能用于微生物培养
B.平板涂布时涂布器使用前必须进行消毒
C.接种后未长出菌落的培养基可以直接丢弃
D.利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平板能分离出合成脲酶的微生物
9.人体皮肤表面存在着多种微生物,某同学拟从中分离出葡萄球菌。下述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对配制的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B.使用无菌棉拭子从皮肤表面取样
C.用取样后的棉拭子在固体培养基上涂布
D.观察菌落的形态和颜色等进行初步判断
答案
DBDCB DD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