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二章 第2节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4八下·嵊州期末)下列物质中含有氢分子的是
A.H2O2 B.H2 C.H2O D.Ca(OH)2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可知,含有氢分子的物质中必须含有氢气单质,注意含氢元素的物质中不一定含有氢分子。
【解答】A、H2O2中含有氢元素,分子中含有氢原子但不含有氢分子,故A错误;
B、H2由大量的氢气分子构成,故B正确;
C、H2O中含有氢元素,分子中含有氢原子但不含有氢分子,故C错误;
D、Ca(OH)2中含有氢元素,分子中含有氢原子,但不含有氢分子,故D错误。
故选:B。
2.(2024八下·浙江期中)科学研究中常用符号来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下列属于符号的是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 符号首先是一种象征物,用来指称和代表其他事物。
【解答】A.图是原子的结构模型;
B.图为节约用水的标志,是符号,不属于模型;
C.图是甲烷分子的结构模型;
D.图为足球烯的结构模型。
故答案为:B
3.(2024八下·余杭期中)2023年5月28日,我国自行研制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C919完成了首次商业航班飞行。
飞机上以氯酸钠为产氧剂提供氧气。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A.20 B.O2 C.O D.O2-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的定义以及氧气的化学式分析;
【解答】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氧分子的符号是 O2 ,故选:B
4.(2024八下·余杭期中)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夏天自行车轮胎爆炸 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B 一滴水中约1021个水分子 水分子很小
C 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 加压时气体分子变小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
【解答】A、 夏天自行车轮胎爆炸 是由于温度过高是气体分子间隔变大,气体体积变大导致,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 一滴水中约1021个水分子 说明水分子很小,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 是由于压缩后使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小,分子本身没变,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因此二者的化学性质不同 ,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下列说法中,属于分子和原子共同点的是( )
①质量很小②体积很小③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④在化学变化中可分⑤微粒间有间隔⑥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⑥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和原子的定义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属于分子和原子共同点的是 ①质量很小②体积很小③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 ④ 微粒间有间隔⑤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
故选A。
6.(2024八下·绍兴期中)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分子一定比原子质量大
B.对于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C.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D.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不能再分的一种粒子
【答案】A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析;
【解答】A、分子比其构成原子质量大,但不是所有分子质量都比原子质量大,选项错误;
B、分子是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由其构成分子保持,选项正确;
C、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选项正确;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而是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或物质,选项正确;
故选:A。
7.(2024八下·绍兴期中)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得示意图,图中“○ “ ●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粒子的示意图以及物质的分类分析;
【解答】A、如图,表示两种物质的分子,因此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如图,表示一种物质的分子,每个分子中有两种原子,故属于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即化合物,符合题意;
C、如图,表示一种物质的分子,每个分子中只含一种原子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D、如图,表示两种物质的分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2024八下·吴兴期末)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分子结构
B.地壳中元素分布图
C.两种反应的关系
D.四个氮原子模型
【答案】B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解析】【分析】 模型法指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
【解答】A.二氧化碳分子中的碳原子和氧原子在一条直线上,该选项不正确。
B.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前五种元素是:氧、硅、铝、铁、钙,故正确。
C.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没有交叉的地方,C错误;
D.图中展示的是2个氮气分子模型,不是四个氮原子模型,D错误
故答案为:B。
9.(2024八下·苍南期末)核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氚,一旦进入人体可能会对人造成辐射损害.氕原子和氚原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氕原子 氚原子
A.氕原子与氚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B.氕原子与氚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C.氕原子与氚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D.氕原子与氚原子的中子数相同
【答案】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确定氕原子和氚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分析。
【解答】A、 氕原子与氚原子中子数不同,相对原子质量不相同 ,不符合题意;
B、 氕原子与氚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不符合题意;
C、氕原子与氚原子的质子数相同,符合题意;
D、 氕原子与氚原子的中子数不相同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2024八下·临平期末)根据“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联系建立学习模型,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反应的本质。如图是甲烷燃烧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符号分析:乙的化学式为H2
B.宏观分析:甲物质由5种元素组成
C.微观分析:两个丁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D.反应本质: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分子
【答案】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分析】A、根据所给粒子构成分析;
B、根据甲由2种元素组成分析;
C、根据丁一个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分析;
D、根据化学反应实质分析。
【解答】A、 乙的化学式为O2 ,不符合题意;
B、 甲物质由2种元素组成 ,不符合题意;
C、 两个丁分子由6个原子构成 ,符合题意;
D、该反应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 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分子 ,符合题意;
故选D。
11.(2024八下·长兴月考)下列有关分子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再分
B.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数目和种类不会变
D.原子构成分子,原子的体积质量一定比分子小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物质由分子原子或者离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解答】A、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A错误。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离子构成的物质,分别由原子和离子保持其化学性质,B错误。
C、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是构成分子的原子拆散重新组和成新的分子的过程。故化学变化中,原子个数与种类不变,C正确。
D、分子比构成其的原子体积和质量都要打,但是如果是其他原子,就不一定能够,比如氢原子体积和质量都比较小,构成的氢分子比比较大的原子比如钾原子体积和质量都要小,D错误。
故答C.
12.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成了“纳米车”(如图),它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灶处释放以杀死癌细胞。下列有关“纳米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纳米车”运输药物分子的过程是肉眼可以直接看见的
B.“纳米车”分子不是由原子构成的
C.“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需要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D.“纳米车”研制成功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①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②一般分子的直径在10-10m左右,肉眼无法直接观察;
③掌握物质分子运动的规律,人类就可以对分子的运动进行控制;
④根据纳米车的作用考虑。
【解答】A.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用肉眼是看不到的,故错误;
B. 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C. “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要在人为外力作用下能按照人规定的线路运动,并不是说必须在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故错误。
D. “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在外力作用下能按照人规定的线路运动,说明了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故正确;
故答案为:D。
13.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氢元素 B.氢原子 C.氢离子 D.氢分子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
【解答】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
故答案为:D。
14.甲醛是室内装修时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其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甲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甲醛由一个碳元素、两个氢元素、一个氧元素组成
C.甲醛由一个碳原子、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
D.甲醛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答案】A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A、根据甲醛的组成元素种类分析;
B、根据元素不论个数分析;
C、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
D、根据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分析。
【解答】A、 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符合题意;
B、 甲醛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元素不论个数,只论种类,不符合题意;
C、 甲醛由甲醛分子构成,一个甲醛分子由一个碳原子、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 ,不符合题意;
D、 甲醛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探明月球上氦-3的储量。读氦-3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氦-3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B.氦-3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C.氦-3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
D.氦-3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答案】D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根据 氦-3原子的构成分析。
【解答】A、由图示可知, 氦-3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不符合题意;
B、 氦-3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不符合题意;
C、 由图示可知,氦-3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 ,不符合题意;
D、 氦-3原子核内2个质子,1个中子 ,符合题意;
故选D。
16.图中密封容器中储有一定量的氧气。当活塞慢慢下压后,下列关于容器内部分子模型的建构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气体是分子组成,压缩过程气体的质量不变,说明分子的个数和大小不变。
【解答】A. 加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而分子的大小不变,故错误;
B. 加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分子体积不会变大,故错误;
C. 加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分子不会改变,总体积减小,故正确;
D. 加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而分子不会改变,故错误;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7.(2024八下·余杭期中)右图为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
(1)字母 a 、b 分别代表的是 , 。
(2)从微观角度看,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
【答案】(1)原子;电子
(2)分子拆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分子原子的构成与物质的关系分析;
(2)根据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分析;
【解答】(1)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离子是原子得失电子形成,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故如图, 字母 a 、b 分别代表的是 原子、电子;
(2)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分子或物质,故填: 分子拆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或直接构成新的物质。
18.(2024八下·金东期末)为了加深对分子构成的认识,小科同学用各色橡皮泥进行分子模型的制作。观察四种分子结构模型,填写相关内容:
序号 模 型 各种颜色的球及个数 分子名称 化学式
1 1 个灰色球、2个白色球 水分子 H2O
2 1个黑色球、4个白色球 甲烷分子 ①
3 2个灰色球、2个白色球 ② H2O2
4 2个黑色球、1个灰色球、6个白色球 乙醇分子 C2H5OH
(1) 模型2的化学式①是 ; 模型3的分子名称②是 。
(2)由模型3表示的物质可以反应得到模型1表示的物质,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变化的实质: 。
【答案】(1)CH4;过氧化氢分子
(2)过氧化氢分子可以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再重新组合构成新的水分子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由图可得 灰色球 表示氧原子, 白色球 表示氢原子, 黑色球 表示碳原子。
【解答】(1)甲烷化学式为CH4,模型3的分子名称②是过氧化氢分子;
(2)模型3的分子名称②是过氧化氢分子,过氧化氢分子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即过氧化氢分子可以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再重新组合构成新的水分子。
19.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C3N4/CQDs)能利用太阳光分解水,原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过程将 能转化为化学能。反应Ⅱ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2)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太阳;分解反应
(2)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1)根据该反应为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一变多”的反应为分解反应分析;
(2)根据图示确定反应Ⅰ是水在太阳能和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过氧化氢和氢气分析。
【解答】(1)由题图可知,题述过程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反应Ⅱ是过氧化氢在太阳能和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新物质的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分解反应。
(2)由题图可知,反应Ⅰ是水在太阳能和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过氧化氢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
故答案为:(1)太阳;分解反应;(2) 。
20.(2024八下·温州期中)火炬燃料随着时代发展在不断地变迁,图甲为大型运动会火炬燃料的变迁示意图
(1)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2)杭州亚运会火炬取名为“薪火”,所用燃料为甲醇。通过先进技术将甲醇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重新转化为甲醇,实现了“零排放”。图乙为微观示意图,请画出图乙方框内微粒的模型
(3)在对乙中四类物质进行分类时,小科认为二氧化碳是氧化物,而甲醇不是氧化物。小科认为甲醇不是氧化物的理由是
【答案】(1)氢分子(H2)
(2)
(3)甲醇由三种元素组成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X,反应前含有C、2O、6H,分析生成物X 的化学式分析。
(3)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
【解答】(1)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H2)。
(2)杭州亚运会火炬取名为“薪火”,所用燃料为甲醇。通过先进技术将甲醇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重新转化为甲醇,实现了“零排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X,反应前含有C、2O、6H,反应后含有C、O、4H、X,所以X 为水,H2O。
所以,图乙为微观示意图,请画出图乙方框内微粒的模型为 。
(3)小科认为甲醇不是氧化物的理由是甲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21.以下选项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
其中:代表混合物的是 ,代表单质的 ,代表化合物的是 ,代表纯净物的是 。
【答案】BC;A;D;AD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由同种分子构成的为纯净物,纯净物中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为化合物,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为单质,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分析;
【解答】图示中所给物质中,B、C由不同种分子构成,为混合物,A为同种分子构成,为纯净物,且每个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D为同种分子构成,为纯净物,且每个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为化合物。
故答案为:BC;A;D;AD。
22.(2024八下·临海期中)表中①②③④是四种粒子,请根据表格并回答有关问题。
粒子序号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① 14 14 14
② 26 30 24
③ 14 14 16
④ 14 16 14
(1)表中粒子属于阳离子的是 (填序号,下同);
(2) 属于同种元素; 互为同位素原子。
【答案】(1)②
(2)①③④;①④或者③④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电子数少于质子数的粒子带正电,为阳离子,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但是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只有②电子数少于质子数,故答:②
(2)根据表格数据,①③④质子数同为14,为同种元素。 ①④或者③④ 质子数相同,但是中子数不同,故答: ①④或者③④
三、解答题
23.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物质。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实验: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酒精中,取少量碘酒滴在馒头上,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以上现象: 。
(2) 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 (选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3) 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大多是加碘盐,将少量食盐水滴在馒头上,馒头不变蓝色。由此可知,食盐中 (选填“存在”或“不存在”)碘分子。
【答案】(1)上述实验中碘分子不变,碘分子能使淀粉(湿润的馒头)变蓝(上述实验中碘分子不变,同种分子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2)会
(3)不存在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因此相同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解答】(1)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酒精中,取少量碘酒滴在馒头上,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是因为无论是把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还是碘溶解在酒精中,再取少量碘酒滴在馒头上,过程中都存在碘分子,说明相同的分子,性质相同。
(2)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由于碘蒸气中存在碘分子,馒头会变蓝色。
(3)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大多是加碘盐,将少量食盐水滴在馒头上,馒头不变蓝色,由此可知,食盐中不存在碘分子。
24.水电解的过程可以用如图所示的模型表示。试根据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B.水电解属于化学变化
C.水电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水电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2) 从微观粒子角度而言,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解产生 和 ,分解产生的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 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3) 由水电解实验可知:分子是由 构成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答案】(1)C
(2)氢原子;氧原子;水分子
(3)原子;分子;原子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1)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
水电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改变;
水电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2)从微观粒子角度而言,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解产生氢原子和氧原子,分解产生的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3)由水电解实验可知: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解答】(1)A.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水电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改变,故错误,符合题意;
D.水电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从微观粒子角度而言,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解产生氢原子和氧原子,分解产生的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3)由水电解实验可知: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二章 第2节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4八下·嵊州期末)下列物质中含有氢分子的是
A.H2O2 B.H2 C.H2O D.Ca(OH)2
2.(2024八下·浙江期中)科学研究中常用符号来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下列属于符号的是
A. B.
C. D.
3.(2024八下·余杭期中)2023年5月28日,我国自行研制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C919完成了首次商业航班飞行。
飞机上以氯酸钠为产氧剂提供氧气。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A.20 B.O2 C.O D.O2-
4.(2024八下·余杭期中)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夏天自行车轮胎爆炸 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B 一滴水中约1021个水分子 水分子很小
C 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 加压时气体分子变小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A.A B.B C.C D.D
5.下列说法中,属于分子和原子共同点的是( )
①质量很小②体积很小③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④在化学变化中可分⑤微粒间有间隔⑥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⑥
6.(2024八下·绍兴期中)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分子一定比原子质量大
B.对于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C.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D.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不能再分的一种粒子
7.(2024八下·绍兴期中)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得示意图,图中“○ “ ●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8.(2024八下·吴兴期末)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分子结构
B.地壳中元素分布图
C.两种反应的关系
D.四个氮原子模型
9.(2024八下·苍南期末)核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氚,一旦进入人体可能会对人造成辐射损害.氕原子和氚原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氕原子 氚原子
A.氕原子与氚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B.氕原子与氚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C.氕原子与氚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D.氕原子与氚原子的中子数相同
10.(2024八下·临平期末)根据“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联系建立学习模型,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反应的本质。如图是甲烷燃烧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符号分析:乙的化学式为H2
B.宏观分析:甲物质由5种元素组成
C.微观分析:两个丁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D.反应本质: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分子
11.(2024八下·长兴月考)下列有关分子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再分
B.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数目和种类不会变
D.原子构成分子,原子的体积质量一定比分子小
12.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成了“纳米车”(如图),它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灶处释放以杀死癌细胞。下列有关“纳米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纳米车”运输药物分子的过程是肉眼可以直接看见的
B.“纳米车”分子不是由原子构成的
C.“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需要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D.“纳米车”研制成功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
13.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氢元素 B.氢原子 C.氢离子 D.氢分子
14.甲醛是室内装修时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其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甲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甲醛由一个碳元素、两个氢元素、一个氧元素组成
C.甲醛由一个碳原子、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
D.甲醛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15.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探明月球上氦-3的储量。读氦-3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氦-3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B.氦-3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C.氦-3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
D.氦-3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16.图中密封容器中储有一定量的氧气。当活塞慢慢下压后,下列关于容器内部分子模型的建构合理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7.(2024八下·余杭期中)右图为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
(1)字母 a 、b 分别代表的是 , 。
(2)从微观角度看,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
18.(2024八下·金东期末)为了加深对分子构成的认识,小科同学用各色橡皮泥进行分子模型的制作。观察四种分子结构模型,填写相关内容:
序号 模 型 各种颜色的球及个数 分子名称 化学式
1 1 个灰色球、2个白色球 水分子 H2O
2 1个黑色球、4个白色球 甲烷分子 ①
3 2个灰色球、2个白色球 ② H2O2
4 2个黑色球、1个灰色球、6个白色球 乙醇分子 C2H5OH
(1) 模型2的化学式①是 ; 模型3的分子名称②是 。
(2)由模型3表示的物质可以反应得到模型1表示的物质,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变化的实质: 。
19.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C3N4/CQDs)能利用太阳光分解水,原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过程将 能转化为化学能。反应Ⅱ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2)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 。
20.(2024八下·温州期中)火炬燃料随着时代发展在不断地变迁,图甲为大型运动会火炬燃料的变迁示意图
(1)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2)杭州亚运会火炬取名为“薪火”,所用燃料为甲醇。通过先进技术将甲醇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重新转化为甲醇,实现了“零排放”。图乙为微观示意图,请画出图乙方框内微粒的模型
(3)在对乙中四类物质进行分类时,小科认为二氧化碳是氧化物,而甲醇不是氧化物。小科认为甲醇不是氧化物的理由是
21.以下选项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
其中:代表混合物的是 ,代表单质的 ,代表化合物的是 ,代表纯净物的是 。
22.(2024八下·临海期中)表中①②③④是四种粒子,请根据表格并回答有关问题。
粒子序号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① 14 14 14
② 26 30 24
③ 14 14 16
④ 14 16 14
(1)表中粒子属于阳离子的是 (填序号,下同);
(2) 属于同种元素; 互为同位素原子。
三、解答题
23.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物质。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实验: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酒精中,取少量碘酒滴在馒头上,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以上现象: 。
(2) 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 (选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3) 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大多是加碘盐,将少量食盐水滴在馒头上,馒头不变蓝色。由此可知,食盐中 (选填“存在”或“不存在”)碘分子。
24.水电解的过程可以用如图所示的模型表示。试根据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B.水电解属于化学变化
C.水电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水电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2) 从微观粒子角度而言,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解产生 和 ,分解产生的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 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3) 由水电解实验可知:分子是由 构成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可知,含有氢分子的物质中必须含有氢气单质,注意含氢元素的物质中不一定含有氢分子。
【解答】A、H2O2中含有氢元素,分子中含有氢原子但不含有氢分子,故A错误;
B、H2由大量的氢气分子构成,故B正确;
C、H2O中含有氢元素,分子中含有氢原子但不含有氢分子,故C错误;
D、Ca(OH)2中含有氢元素,分子中含有氢原子,但不含有氢分子,故D错误。
故选:B。
2.【答案】B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 符号首先是一种象征物,用来指称和代表其他事物。
【解答】A.图是原子的结构模型;
B.图为节约用水的标志,是符号,不属于模型;
C.图是甲烷分子的结构模型;
D.图为足球烯的结构模型。
故答案为:B
3.【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的定义以及氧气的化学式分析;
【解答】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氧分子的符号是 O2 ,故选:B
4.【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
【解答】A、 夏天自行车轮胎爆炸 是由于温度过高是气体分子间隔变大,气体体积变大导致,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 一滴水中约1021个水分子 说明水分子很小,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 是由于压缩后使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小,分子本身没变,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因此二者的化学性质不同 ,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和原子的定义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属于分子和原子共同点的是 ①质量很小②体积很小③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 ④ 微粒间有间隔⑤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
故选A。
6.【答案】A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析;
【解答】A、分子比其构成原子质量大,但不是所有分子质量都比原子质量大,选项错误;
B、分子是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由其构成分子保持,选项正确;
C、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选项正确;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而是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或物质,选项正确;
故选:A。
7.【答案】B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粒子的示意图以及物质的分类分析;
【解答】A、如图,表示两种物质的分子,因此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如图,表示一种物质的分子,每个分子中有两种原子,故属于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即化合物,符合题意;
C、如图,表示一种物质的分子,每个分子中只含一种原子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D、如图,表示两种物质的分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答案】B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解析】【分析】 模型法指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
【解答】A.二氧化碳分子中的碳原子和氧原子在一条直线上,该选项不正确。
B.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前五种元素是:氧、硅、铝、铁、钙,故正确。
C.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没有交叉的地方,C错误;
D.图中展示的是2个氮气分子模型,不是四个氮原子模型,D错误
故答案为:B。
9.【答案】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确定氕原子和氚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分析。
【解答】A、 氕原子与氚原子中子数不同,相对原子质量不相同 ,不符合题意;
B、 氕原子与氚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不符合题意;
C、氕原子与氚原子的质子数相同,符合题意;
D、 氕原子与氚原子的中子数不相同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答案】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分析】A、根据所给粒子构成分析;
B、根据甲由2种元素组成分析;
C、根据丁一个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分析;
D、根据化学反应实质分析。
【解答】A、 乙的化学式为O2 ,不符合题意;
B、 甲物质由2种元素组成 ,不符合题意;
C、 两个丁分子由6个原子构成 ,符合题意;
D、该反应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 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分子 ,符合题意;
故选D。
11.【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物质由分子原子或者离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解答】A、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A错误。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离子构成的物质,分别由原子和离子保持其化学性质,B错误。
C、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是构成分子的原子拆散重新组和成新的分子的过程。故化学变化中,原子个数与种类不变,C正确。
D、分子比构成其的原子体积和质量都要打,但是如果是其他原子,就不一定能够,比如氢原子体积和质量都比较小,构成的氢分子比比较大的原子比如钾原子体积和质量都要小,D错误。
故答C.
12.【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①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②一般分子的直径在10-10m左右,肉眼无法直接观察;
③掌握物质分子运动的规律,人类就可以对分子的运动进行控制;
④根据纳米车的作用考虑。
【解答】A.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用肉眼是看不到的,故错误;
B. 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C. “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要在人为外力作用下能按照人规定的线路运动,并不是说必须在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故错误。
D. “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在外力作用下能按照人规定的线路运动,说明了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故正确;
故答案为:D。
13.【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
【解答】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
故答案为:D。
14.【答案】A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A、根据甲醛的组成元素种类分析;
B、根据元素不论个数分析;
C、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
D、根据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分析。
【解答】A、 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符合题意;
B、 甲醛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元素不论个数,只论种类,不符合题意;
C、 甲醛由甲醛分子构成,一个甲醛分子由一个碳原子、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 ,不符合题意;
D、 甲醛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答案】D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根据 氦-3原子的构成分析。
【解答】A、由图示可知, 氦-3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不符合题意;
B、 氦-3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不符合题意;
C、 由图示可知,氦-3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 ,不符合题意;
D、 氦-3原子核内2个质子,1个中子 ,符合题意;
故选D。
16.【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气体是分子组成,压缩过程气体的质量不变,说明分子的个数和大小不变。
【解答】A. 加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而分子的大小不变,故错误;
B. 加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分子体积不会变大,故错误;
C. 加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分子不会改变,总体积减小,故正确;
D. 加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而分子不会改变,故错误;
故答案为:C。
17.【答案】(1)原子;电子
(2)分子拆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分子原子的构成与物质的关系分析;
(2)根据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分析;
【解答】(1)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离子是原子得失电子形成,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故如图, 字母 a 、b 分别代表的是 原子、电子;
(2)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分子或物质,故填: 分子拆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或直接构成新的物质。
18.【答案】(1)CH4;过氧化氢分子
(2)过氧化氢分子可以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再重新组合构成新的水分子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由图可得 灰色球 表示氧原子, 白色球 表示氢原子, 黑色球 表示碳原子。
【解答】(1)甲烷化学式为CH4,模型3的分子名称②是过氧化氢分子;
(2)模型3的分子名称②是过氧化氢分子,过氧化氢分子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即过氧化氢分子可以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再重新组合构成新的水分子。
19.【答案】(1)太阳;分解反应
(2)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1)根据该反应为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一变多”的反应为分解反应分析;
(2)根据图示确定反应Ⅰ是水在太阳能和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过氧化氢和氢气分析。
【解答】(1)由题图可知,题述过程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反应Ⅱ是过氧化氢在太阳能和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新物质的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分解反应。
(2)由题图可知,反应Ⅰ是水在太阳能和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过氧化氢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
故答案为:(1)太阳;分解反应;(2) 。
20.【答案】(1)氢分子(H2)
(2)
(3)甲醇由三种元素组成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X,反应前含有C、2O、6H,分析生成物X 的化学式分析。
(3)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
【解答】(1)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H2)。
(2)杭州亚运会火炬取名为“薪火”,所用燃料为甲醇。通过先进技术将甲醇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重新转化为甲醇,实现了“零排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X,反应前含有C、2O、6H,反应后含有C、O、4H、X,所以X 为水,H2O。
所以,图乙为微观示意图,请画出图乙方框内微粒的模型为 。
(3)小科认为甲醇不是氧化物的理由是甲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21.【答案】BC;A;D;AD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由同种分子构成的为纯净物,纯净物中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为化合物,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为单质,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分析;
【解答】图示中所给物质中,B、C由不同种分子构成,为混合物,A为同种分子构成,为纯净物,且每个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D为同种分子构成,为纯净物,且每个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为化合物。
故答案为:BC;A;D;AD。
22.【答案】(1)②
(2)①③④;①④或者③④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电子数少于质子数的粒子带正电,为阳离子,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但是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只有②电子数少于质子数,故答:②
(2)根据表格数据,①③④质子数同为14,为同种元素。 ①④或者③④ 质子数相同,但是中子数不同,故答: ①④或者③④
23.【答案】(1)上述实验中碘分子不变,碘分子能使淀粉(湿润的馒头)变蓝(上述实验中碘分子不变,同种分子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2)会
(3)不存在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因此相同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解答】(1)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酒精中,取少量碘酒滴在馒头上,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是因为无论是把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还是碘溶解在酒精中,再取少量碘酒滴在馒头上,过程中都存在碘分子,说明相同的分子,性质相同。
(2)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由于碘蒸气中存在碘分子,馒头会变蓝色。
(3)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大多是加碘盐,将少量食盐水滴在馒头上,馒头不变蓝色,由此可知,食盐中不存在碘分子。
24.【答案】(1)C
(2)氢原子;氧原子;水分子
(3)原子;分子;原子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1)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
水电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改变;
水电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2)从微观粒子角度而言,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解产生氢原子和氧原子,分解产生的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3)由水电解实验可知: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解答】(1)A.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水电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改变,故错误,符合题意;
D.水电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从微观粒子角度而言,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解产生氢原子和氧原子,分解产生的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3)由水电解实验可知: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