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课时跟踪检测(2) 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课时跟踪检测(2) 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0.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2-11 10:1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课时跟踪检测
(二) 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基是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的基质
B.培养基都只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C.固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水即可制成液体培养基
D.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单个细菌
解析:选A 培养基是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的基质;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除此之外,可能还含有生长因子、缓冲剂等;固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水不能制成液体培养基;肉眼看不到单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可形成肉眼可见的单个菌落。
2.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基种类及配制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任何培养基都必须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及生长因子
B.液体培养基可用于观察菌落,固体培养基可用于工业生产
C.微生物的生长除受营养因素影响外,还受到pH、O2、渗透压等的影响
D.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pH调到中性或微碱性
解析:选C 培养基一般都含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有的微生物还需要生长因子;一般固体培养基可用于观察菌落,液体培养基可用于工业生产;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除受营养因素影响外,还受到pH、O2、渗透压的影响;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
3.关于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为避免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上进行
B.琼脂常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凝固剂
C.接种环、接种针、试管口等常使用灼烧灭菌法
D.试管、烧杯、培养基等可以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
解析:选A 为避免杂菌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而不是在酒精灯火焰上,A错误;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凝固剂,B正确;接种环、接种针、试管口等常使用灼烧灭菌法,C正确;试管、烧杯、培养基等可以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D正确。
4.下列关于高压蒸汽灭菌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灭菌锅内要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且物品的摆放不能过挤
B.接通电源加热后,先打开排气阀,以排尽灭菌锅内的冷空气
C.关闭电源后,打开排气阀,待压力表指针降为0后,打开灭菌锅盖
D.待灭菌锅内的温度降至60 ℃以下后,方可取出锅内物品
解析:选C 高压蒸汽灭菌锅中加入的是蒸馏水,需要灭菌的物品摆放不能过挤,以免妨碍蒸汽流通而影响灭菌效果,A正确;接通电源加热后,先打开排气阀,使水沸腾以排除锅内的冷空气,B正确;达到灭菌所需的时间后,切断电源或关闭煤气,让灭菌锅内温度自然下降,当压力表的压力降至0时,打开排气阀,旋松螺栓,打开盖子,取出灭菌物品,C错误;灭菌锅内的温度降至60 ℃以下后,方可取出锅内物品,D正确。
5.巴氏消毒法常用于酒、奶等食品的消毒,该消毒法就是加热到63~65 ℃保持30 min或72~76 ℃处理15 s或加热到80~85 ℃处理10~15 s,能杀死一般杂菌和病原菌。与灭菌的要求相比,巴氏消毒法(  )
A.不能杀灭芽孢等耐高温的微生物
B.能杀灭芽孢等休眠状态的微生物
C.能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芽孢
D.能杀灭各种真菌,包括孢子
解析:选A 由于酒、奶等食品中的某些成分在高温下易被破坏,不宜采取高温灭菌法,虽然巴氏消毒法不能杀灭芽孢等耐高温微生物,但由于奶、酒等的污染并不严重,巴氏消毒法还是能达到消毒要求的。A正确。
6.下列有关倒平板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酒精灯火焰旁的桌面上
B.打开的锥形瓶瓶口应迅速通过火焰
C.将培养皿打开,培养皿盖倒放在桌子上
D.待平板冷却凝固后需要倒过来放置
解析:选C 整个倒平板过程要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因此,灭过菌的培养皿应放在酒精灯火焰旁的桌面上;打开的锥形瓶瓶口应迅速通过火焰;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不能将培养皿盖完全打开;待平板冷却凝固后需要倒过来放置。
7.幽门螺杆菌(含有脲酶)感染是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在患者体内采集样本并制成菌液后,进行分离培养。实验基本步骤如图所示,图中X表示(  )
―→―→―→―→
A.调节pH B.接种
C.加入酚红指示剂 D.将培养基倒置
解析:选B 培养基配制好后,经过高压蒸汽灭菌,然后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接种,再进行培养、观察,故X是接种。
8.下列关于实验室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接种箱使用前可以用紫外线照射进行消毒
B.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C.培养皿放入干热灭菌箱采用干热灭菌法灭菌
D.接种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灭菌
解析:选B 接种箱使用前可以用紫外线照射进行消毒,A正确;培养基在分装到培养皿前进行高压蒸汽灭菌,B错误;培养皿放入干热灭菌箱采用干热灭菌法灭菌,C正确;接种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灭菌,D正确。
9.采用平板划线法能将单个微生物分散在固体培养基上,经培养得到单菌落。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
B.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
C.在第二区域内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菌液
D.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的菌种,避免微生物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解析:选C 在平板划线操作中,用接种环蘸取菌液前的第一步灼烧,目的是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A正确;以后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B正确;从第二次划线开始,每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C错误;划线结束后,仍需灼烧接种环,其目的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的菌种,避免微生物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D正确。
10.下表是对四种生物能源、碳源、氮源、代谢类型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生物类型 硝化细菌 乳酸菌 根瘤菌 衣藻
能源 利用化学能 分解乳酸 固定N2 利用光能
碳源 CO2 糖类 糖类 CO2
氮源 NH3 N2 N2 NO
代谢类型 异养需氧型 异养厌氧型 异养需氧型 自养需氧型
解析:选D 硝化细菌能利用氮源,且能利用氧化NH3释放的化学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需氧型生物,A错误;乳酸菌是异养厌氧型生物,不能直接利用氮气,且能量来源为糖类,B错误;根瘤菌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糖类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C错误;衣藻是低等植物,能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需氧型生物,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1.下表为一种营养液的配方,试根据表中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成分 Ca(NO3)2 KH2PO4 KCl MgSO4 Fe(NO3)2 Mo 蒸馏水
含量 1 g 0.25 g 0.12 g 0.30 g 0.30 g 极少 1 000 mL
(1)若用于植物培养,在培养的初期,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采用的最简单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到培养液中留存的NO较少而Ca2+等离子较多,这一现象与细胞膜的__________有关。
(3)此培养液若用于培养微生物,则可以培养的微生物代谢类型是________。培养液中含有的营养物质有______ 类,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如果不慎将过量的NaCl加入培养基中,如不想浪费此培养基,可加入________,用以培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用于菌种的鉴定,应该增加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若除去Ca(NO3)2、Fe(NO3)2,该培养基则可用于培养____________。
解析:(1)植物萎蔫是由于细胞大量失水,最可能的原因是培养液浓度过高,导致植物不能从培养液中吸水,甚至失水。可采用的最简单的有效措施是加水稀释培养液。(2)一段时间后,检测到培养液中留存的Ca2+较多,而NO较少,说明该植物吸收Ca2+较少,而吸收NO较多,这一现象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有关。(3)此培养液中无有机物,所以只能培养自养型微生物。此培养液能提供水、无机盐、氮源3类营养物质。不慎将过量NaCl加入培养基中,若不想浪费此培养基,可再加入含碳有机物,用于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鉴定微生物菌种用的是固体培养基,所以还应该加入琼脂。除去Ca(NO3)2、Fe(NO3)2,则该培养基中没有了氮源,所以该培养基可用于培养固氮微生物。
答案:(1)培养液浓度过高 加水稀释 (2)选择透过性
(3)自养型 3 无机盐、水、氮源 含碳有机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 琼脂 固氮微生物
12.牛奶是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培养基。牛奶在饮用前都要经过巴氏消毒,以杀死有害微生物。为检测自制酸奶是否被杂菌污染,可先将酸奶进行一定程度的稀释,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牛奶用巴氏消毒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最终的牛奶稀释液在培养基上划线,应选择的工具是下图中的________(填选项)。
(3)理想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菌落,如果培养基上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菌落,说明自制酸奶已被杂菌污染。
(4)已知酸奶中的有益菌主要是乳酸菌,纯化乳酸菌时划线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
解析:(1)巴氏消毒的方法是指63~65 ℃消毒30 min或72~76 ℃处理15 s或80~85 ℃处理10~15 s,使用这种方法对生鲜牛奶进行消毒的好处是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2)划线时所用的接种工具是接种环,即图中的A。(3)如果培养基上出现(形状、大小、颜色、光泽度)不同的菌落,说明自制酸奶已被杂菌污染。(4)A图很难得到由单个菌株增殖而来的菌落;B图划线从上次划线末端开始,容易得到由单个菌株增殖而来的菌落;C图划线没有从上次划线的末端开始,接种环上没有菌种,不能得到由单个菌株增殖而来的菌落;D图划线不是从上次划线末端开始,不容易得到由单个菌株增殖而来的菌落。
答案:(1)尽量不破坏牛奶的营养成分(或营养成分几乎没有损失) (2)A (3)(形状、大小、颜色、光泽度)不同 (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