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1节 空气与氧气(1)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引入新课
空气、水和土壤等物质一起养育了地球上的生命,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一个生机勃勃、绚丽多彩的行星。
人类与其他生物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中,一刻也不能离开。空气中含有维系人类和万物生命所必须的物质。你知道空气里面都有哪些物质吗?
新课教学
一、空气的成分
空气中究竟含有什么?
这个问题曾经困扰人类很久。
18 世纪中叶以前,人们一直把空气看作是一种成分单一的物质。
经过科学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知道了空气其实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
空气究竟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
新课教学
1、空气中存在二氧化碳
1.如图 3-1 所示,用大针筒把空气压入石灰水中。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空气中含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
检验二氧碳气体的方法:(记)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气体是二氧化碳。
图 3-1
新课教学
视频: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新课教学
2、空气中存在氧气
取一瓶空气和一瓶氧气,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先后插入两集气瓶
中,观察木条在两集气瓶中燃烧的剧烈程度是否相同。
。
合理的解释是 。
说明空气中存在 。
不相同。在氧气里燃烧更旺、更剧烈些。
空气中有氧气,但是氧气瓶中的氧气浓度更大些。
氧气
新课教学
视频:木炭在空气和氧气里燃烧
新课教学
3、空气中存在水蒸气
请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无水硫酸铜
水
硫酸铜晶体
现象:
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的硫酸铜晶体
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可以用来检验是否有水存在。
新课教学
视频:水和硫酸铜反应
新课教学
在生活中,从哪些现象中可以知道空气中存在水蒸气?
冬天,进入室内的眼镜片变模糊
刚拿出冰箱的可乐外壁出现水珠
冬天叶子上的露珠
通过以上的活动可以初步确定,空气中至少含有 CO2、O2和水蒸气等物质。
说明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新课教学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 的结论。
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
19世纪末,科学家们又通过大量实验发现,空气里还有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以及其他杂质。
新课教学
视频:拉瓦锡实验
活动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
1.如图所示装置,先在集气瓶里加入少量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5等份,做上记号。
2.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观察到的现象是:_ __ ___ __ _ _______________ 。
3. 火焰熄灭后,振荡集气瓶,打开导管上的夹子,观察现象 ____ _________________,并记录瓶内水位变化情况 __ ______________ 。消耗的气体跟剩下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_________。
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磷继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过一会儿后熄灭。
水从烧杯倒吸入集气瓶内
上升,约占瓶容积的1/5
1:4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新课教学
视频:氧气含量的测定
思考与讨论
1.实验前,先在集气瓶里加入少量水的目的是什么?
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固体溅落炸裂瓶底
2.能不能用木炭、硫等代替红磷来做实验,为什么?
不能。木炭、硫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是气体,瓶内压强几乎不变。
3.为什么烧杯内的水会进入到集气瓶内
红磷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固体,同时五氧化二磷溶于水,使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后,大气压把水压入集气瓶中,直至内外压强相等。
新课教学
拉瓦锡测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而在我们的实验中,吸入的水的体积往往小于集气瓶剩余容积的 1/5。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导致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①红磷的量不足,导致瓶内氧气没有耗尽;
②燃烧匙没伸到瓶底,导致下部氧气没耗尽;
③装置漏气(如塞子未塞紧、燃烧匙与橡皮塞之间有缝隙等),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④在实验前,导管可预先注满水;使烧杯中进入导管的水一部分留在导管中;
⑤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
……
新课教学
氧气21%
氮气78%
大量实验测定表明,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大约是: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3%,二氧化碳 0.04%、水蒸气等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在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成分的比例保持相对稳定。
图3-3空气的体积组成
新课教学
二、空气的利用
1.氧气的用途
(1)氧气可以供给呼吸
(2)氧气可以帮助火柴燃烧
(3)乙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高温火焰可用来切割或焊接金属
新课教学
2.氮气的用途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性质较不活泼的气体。
(1)利用氮气性质不活泼,可在灯泡中充氮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时充氮可以防腐、保鲜。
(2)氮气还是制造化肥、炸药的重要原料
(3)液态氮由于在汽化时需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做冷冻剂,
医疗上常用液氮冷冻麻醉或冷藏人体细胞组织。
新课教学
3.稀有气体的用途
(1)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2)由于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人们用它制成了各种用途的电光源,如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
(3)稀有气体还可用于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氦气),用于医疗麻醉(氙气)等。
霓虹灯
当堂检测
1.如图所示是教材中“利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改进实验,你觉得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利用电热棒加热避免了燃烧匙放入时瓶内气体逸出B.火焰熄灭是由于瓶中氧气急剧减少的缘故
C.反应完成后未打开止水夹前集气瓶要冷却
D.反应过程中可看到集气瓶中有大量白雾产生
D
当堂检测
2、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 )
A. 4:1 B. 1:4
C. 1:5 D. 5:1
B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占21%,氮气占78%
C.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一定是空气
D.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它是由空气一种成分组成
A
新课教学
4、如图所示为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若小明想从下列物质中选择一种替代红磷,最合适的是( )
A.木炭
B.镁条
C.钠块
D.氢气
C
新课教学
第1节 空气与氧气(1)
主要用途
氧气:供给呼吸等
氮气:作保护气等
稀有气体:作保护气、制成电光源等
空气
主要成分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
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0.93%
二氧化碳0.04%
其他气体0.03%
新课教学
1、复习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
3、预习“氧气的性质”相关内容。3.1 空气与氧气(1)课后检测
班级 姓名
1.如图所示是教材中“利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改进实验,你觉得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利用电热棒加热避免了燃烧匙放入时瓶内气体逸出
火焰熄灭是由于瓶中氧气急剧减少的缘故
C.反应完成后未打开止水夹前集气瓶要冷却
D.反应过程中可看到集气瓶中有大量白雾产生
2.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气用来保护粮食,是利用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B.稀有气体充入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它升华时吸热
D.氧气用于火箭发射,是利用氧气的可燃性
3.在100升空气里氮气的体积大约是( )
A. 78升 B. 78% C. 21升 D. 21%
4.要除去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并不混入其他气体,在其中燃烧的可燃物应选( )
A.木炭 B.红磷 C.硫 D.铁丝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占21%,氮气占78%
C.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一定是空气
D.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它是由空气一种成分组成
6.依据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空气成分测定的实验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用木炭消耗氧气
B.燃烧停止后,立刻打开止水夹
C.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D.反应后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难溶于水,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
7.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于铁粉的氧化。小敏同学设计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积为250mL)中的水的体积为40mL(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下列关于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装置可能气密性不好
B. 实验过程中弹簧夹未夹紧
C. 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可能不足
D. 反应刚结束就立刻打开弹簧夹
8.如图所示的密闭装置中进行白磷燃烧实验,在白磷被点燃至装置恢复到室温的这段时间内,集气瓶中的气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最接近的是( )
9.食品脱氧剂的主要成分为铁粉,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如图所示,反应前AO的长度为L1 ,反应后BO的长度为L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测量的原理利用了铁生锈消耗管内氧气
B. 实验测得氧气的质量分数为
C. 实验前应弹动玻璃管,使脱氧剂分布均匀且紧密
D. 脱氧剂应平铺在玻璃管中,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10.嫦娥五号采集回来的月壤,为了避免被污染,必须保存在充满氮气的密封箱中。据此推断氮气具有的性质是( )
A、密度大 B、比热小 C、沸点低 D、不活泼
11.用注射器将空气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 ;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酥脆的饼干放在空气中会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 。
12.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了教材中“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后,知道P2O5不能随便排放到空气中,否则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50 mL 空气,如图所示。然后给装有红磷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红磷变成白烟,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
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理论上应该减少约 ______mL。
(2)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写出其中一种)。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D D A B A C B C B D
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
12.(1)10;(2)使注射器内的氧气充分与红磷反应;(3)装置漏气(其他合理答案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