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一章
第二节 内环境的稳态
定 向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2、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机制;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3、关注健康问题,增强自我保健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问题探讨
1、为什么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
2、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
3、从化验单上可以看出什么成分超出正常范围?这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不利影响?
在进行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检查,以了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是否正常。下图是某人的血液生化检查化验单的一部分。
问题探讨
1、为什么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
2、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
内环境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稳态表现为一种动态平衡;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血液生化指标: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
3、从化验单上可以看出什么成分超出正常范围?这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不利影响?
葡萄糖含量超标,糖化血清白蛋白严重超标,可能是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导致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等慢性损害。甘油三酯超标,可引起高血脂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人和动物吃的食物代谢后也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
这些物质进入内环境,会使机体的pH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下面的探究活动将帮助你回答这个问题。
自 学
认真阅读教材6—7页的“探究实践”,完成导学案中46—47页任务活动的任务一。
缓冲液
实验材料
缓冲液
生物材料
酸或碱的滴数
PH
缓冲液
缓冲作用
请根据模拟实验的结果,尝试对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进行解释。
机体内环境中含有缓冲对HCO3-/H2CO3、HPO42-/H2PO4-等,它们能够对酸和碱起缓冲作用。
机体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来维持pH稳定。例如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H2CO3。H2CO3分解成CO2和H2O。血液中的CO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增强,将CO2排出体外。当乳酸钠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排出,维持pH稳定。
成员 6:00 9:00 12:00 15:00 18:00 21:00 睡前 平均温度
母亲 36.4 36.7 37.1 37.4 37.0 36.8 36.7
父亲 36.2 36.6 36.9 37.2 36.9 36.6 36.6
自己 36.5 36.6 37.2 37.3 37.1 36.9 36.8
体温:身体内部的温度,即内环境的温度
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差异;同一人的体温一日内有变化,变化幅度一般不超过1℃。尽管环境气温波动较大,但健康人的腋窝温度始终变化不大。
36.87
36.71
36.91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体温如此,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如血糖、血脂,以及渗透压等理化性质都是不断变化的,但都处于一定的范围内。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
若某中成分含量高于或低于参考值,则预示着机体可能处于不健康的状态。
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稳态是如何实现的呢
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
地正常运行。
例如:
肾是形成尿液
的器官,当发
生肾功能衰竭
时,病人的水
和无机盐等的
代谢会紊乱,可出现全身水肿,尿素氮升高、呕吐等一系列症状,即尿毒症,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
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机制?
①1857年,贝尔纳推测:内环境保持稳定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
②1926年,坎农提出稳态的概念。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一种动态平衡。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③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1、你有过发高热的经历吗?谈谈高热最严重时的感受。体温过高时为什么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措施?
病人感觉头晕、厌食、四肢无力等。
高温影响酶活性,导致细胞代谢出现紊乱。
讨 论
2、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可能会出现什么变化?
3、援藏的技术人员到青藏高原后常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为什么?这说明外界环境与内环境稳态之间有什么关系?
2、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可能会出现什么变化?
3、援藏的技术人员到青藏高原后常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为什么?这说明外界环境与内环境稳态之间有什么关系?
内环境渗透压会降低。当内环境渗透压降低时,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肿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严重时人体会出现疲倦、全身不适、恶心、食欲减退、皮下组织肿胀等症状。
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使体内缺氧。
说明外界环境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稳态。
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外环境变化过于剧烈
(外因)
调节能力有限(内因)
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
细胞代谢紊乱甚至导致疾病发生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与社会的联系
炎炎夏季,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人,最容易发生中暑。中暑,即高温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症状,如高热、皮肤干燥、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心悸、头痛等。严重中暑会使体温超过40℃,病死率比较高。
分析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实例
中暑分类
热射病:患者体温可达40℃以上,并伴有意识障碍、多器官功能损伤等。要迅速降温,体温越高持续时间越长,死亡率越高。
热衰竭:机体钠盐丢失过量、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以及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的一种综合征。体温升高(不超过40℃)、多汗、眩晕。通过降低体温、补充含盐液体,及时治疗。
热痉挛:症状较轻,体温正常,常表现为腹部、腿部痉挛。主要是由于机体大量出汗,钠盐丢失过量有关,及时补充钠盐,短时间内恢复。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1)正常的血糖浓度和血液中的含氧量,能为细胞代谢提供充足的反应物。
(2)适宜的温度和pH等能保证酶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
1、细胞代谢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
2、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稳态概念的发展
稳态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普遍存在,已成为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
分子水平:基因表达的稳态、激素分泌的稳态、酶活性的稳态等
↓
细胞水平: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稳态等
↓
器官水平:心脏活动(血压、心率)的稳态、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稳态等
↓
群体水平:种群数量变化的稳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稳态
稳态概念的发展
外界环境
细胞
物质交换
物质交换
内环境
器官系统协调运行
稳态
基础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参与共建
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
调节
自 结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