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学期九年级沪教版化学教学课件:第6章 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 (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年春学期九年级沪教版化学教学课件:第6章 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 (共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4-29 15:3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第一课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2、通过实验观察,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3、通过归纳,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的转化及判断方法。老爸,我要喝最甜的糖水,还要加,一直加……儿子,现在最甜的了,再加也不会再变甜了……思考、讨论:
是儿子还是老爸正确?
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嘿,别吵了,我给个建议吧:学学化学! 取1支试管,加入3g硝酸钾,再加入5mL水,充分振荡,硝酸钾是否能完全溶解?硝酸钾不能全部溶解在一定的条件下,硝酸钾不能无限地溶解在水中。
(溶解的量是有限的)物质的溶解性:
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里的能力。探究:物质能否无限的溶解在水?联系生活:1. 面粉和蔗糖放入水中,是否都能溶解?2. 衣服上沾了油污,用水洗不干净,但汽油却能洗去油污?3.你冲果珍的时候用热水还是冷水?蔗糖能够溶解在水中,而面粉几乎不溶。油污不溶于水,却很容易溶解在汽油中。果珍在热水中溶解的既快又多。猜想: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猜想一:溶解性与溶质的性质有关
猜想二:溶解性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猜想三:溶解性与温度有关如何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对比实验:
(控制变量法)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溶解性与温度有关溶解性与溶质的性质有关溶解性与溶剂的性质有关相同相同不同相同相同不同相同相同不同对比实验:
(控制变量法)[实验1]
用量筒各量取5mL水,分别加入A、B、C三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食盐、蔗糖、消石灰各1g,振荡片刻,静置,观察物质的溶解情况。食盐完全溶解蔗糖完全溶解消石灰没有完全溶解注意:
固体物质的溶解性有强有弱,如,食盐、蔗糖、硝酸钾等易溶于水,而消石灰微溶于水,碳酸钙却不溶于水。溶解性与溶质的性质有关[实验2]
取A、B两支试管,分别滴入少量食用油。往试管A中加入少量水,往试管B中加入少量汽油,振荡,观察现象。食用油不溶于水食用油溶于汽油中注意:
在生活和生产中,人们常用酒精、汽油、氯仿、苯、香蕉水等溶剂溶解某些在水中难以溶解的物质。溶解性与溶剂的性质有关实验3:
取1支试管,加入5mL水,然后加入3g硝酸钾,充分振荡,硝酸钾是否能完全溶解?如不能完全溶解,将试管加热,观察实验现象。固体没有全部溶解固体全部溶解溶解性与温度有关注意:
⑴.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如,硝酸钾
⑵.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如,消石灰 胡萝卜如果生吃,其中的β-胡萝卜素只有25%被吸收,如果用食用油烹调后,则能吸收95%,你知道吸收效率高低的道理吗? 想一想:β-胡萝卜素在水和油中的溶解性不同,
β-胡萝卜素在水中溶解性小,而在食用油中的溶解性大。小结: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 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 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2、在上面的前提条件下,关键看什么?
3、为什么必须说明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4、如何将一杯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变成不饱和溶液?
5、一杯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能否将它转变成饱和溶液呢?思考:练习、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2)装有饱和溶液的瓶底,一定有这种溶质的固体。
(3)含有未溶溶质的溶液,一定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4)使一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倒出一些溶液。
(5)在同一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会比不饱和溶液含有的溶质多。
(6)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7)在相同温度下,食盐的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
(8)6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到20℃时,其它条件不变,该溶液还是饱和溶液 。
√√√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疑问?学完本课课堂小结:一、溶解性:1、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①溶质性质②溶剂性质③温度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里的能力。4、浓溶液和稀溶液:3、检验饱和溶液方法:取样,加入少量该溶质,观察能否继续溶解。⑴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⑵相同温度,同一溶质的溶液,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一些。加溶质蒸发溶剂降温加溶剂升温2、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A.浓溶液 B.不能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C.稀溶液 D.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D1、 下列因素不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是( )
A.溶质的性质 B.溶剂的质量
C.溶剂的性质 D.温度B3、 下列措施不能使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
A.蒸发溶剂 B.增加溶质
C.改变温度 D.加速搅拌D4、现有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100克,能使该溶液变为
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A.恒温蒸发掉20克水 B.温度不变,加入20克硝酸钾
C.降低温度到10℃ D.升高温度到30℃ D练习:
5.两支试管中盛装的都是硝酸钾溶液,其中一支为饱和溶液,另一支为不饱和溶液,请用实验的方法加以鉴别。 分别取样,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若能继续溶解,则是不饱和溶液,若不能溶解,则是饱和溶液。6、实验室中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只知道其中一瓶是氯化钠,另一瓶是碳酸钙,为了区别这两瓶白色固体,我们可采用什么物理方法? 分别取样,加入适量水,若能溶解,则是氯化钠,若不能溶解,则是碳酸钙。[实验1]
取一瓶底部留有硝酸钾晶体的硝酸钾溶液,分别取出适量加入A、B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振荡,观察固体是否溶解。
[实验2]
在A试管中再加入适量水,观察未溶解的硝酸钾是否继续溶解。
[实验3]
在酒精灯上加热B试管,观察未溶解的硝酸钾是否继续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