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氧化和燃烧(2)(课件 25张ppt+视频+课后检测卷+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2氧化和燃烧(2)(课件 25张ppt+视频+课后检测卷+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2-18 21:18:24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2节 氧化和燃烧(2)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复习引入
1、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为 ,
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发为 和 。
剧烈氧化
缓慢氧化
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称为 。
燃烧
2、燃烧应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分别是: ,
, 。
三者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①有可燃物
②要有氧气等助燃物
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在自然界里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都可导致火灾。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一旦发生火灾就要迅速采取灭火措施。
思考与讨论
根据燃烧的条件,我们应该怎样灭火
一、灭火与火灾自救
1、灭火:
根据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着火点、助燃物) ,阻止燃烧的发生或燃烧继续进行的方法。
2、灭火方法:
燃烧需要“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等充分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所以只要使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缺少,燃烧便会中止,即达到灭火的目的。
所以说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
读图
你能说出图中分别是用什么方法灭火,及各种方法的灭火原理吗?
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1、冷却法:
通常可将水作为冷却剂来降低温度
思考与讨论
1.水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用来灭火?
水能灭火,但也不是万能的,有些情况我们不能用水灭火,用水灭火也有一定范围。
2.油库着火应怎样灭火?当电器或电线燃烧着火时,应当如何灭火?
可用干粉灭火器灭火或用沙子来灭火,但不能用水灭火。
3. 当电器或电线燃烧着火时,应当如何灭火?
先断电再用灭火器灭火。
新课教学
将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
2、窒息法:
例如:
①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或扔入大量的青菜等,可灭火;
②打翻酒精灯着火时,盖上湿抹布,可灭火;
③草丛着火时,树板拍打或沙土掩盖,可灭火;
④身上衣服烧着时,就地翻滚,可灭火;
……
新课教学
3、隔离法:
将火源与周围的可燃物隔离或移开,燃烧就会因缺少可燃物质而停止。
假如火势已经无法控制的话,那么就应该采取隔离的方法把火势周边的可燃物隔离开来,让火势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种灭火方法一般都被运用于扑灭森林火灾。
常见的还有:
①房屋着火时,要将煤气钢瓶等移出屋外;
②发生森林火灾时,为防止火势蔓延,常将部分树木砍掉,设置隔离带;
③楼房火灾时,关闭未着火的房门,防止火热蔓延进来;
……
新课教学
视频:灭火的原理
新课教学
发生火灾时的正确做法
(1)发生火灾时,要保持镇定,先了解火源的正确位置,然后报警(119)求助。
(2)如果火势扩散,应尽快通知家人和邻居设法离开现场
(3)沿途要关上大门,以减低火势及烟雾蔓延的速度,同时切勿乘电梯或升降机,以免停电被困。
如果你无法离开火灾现场,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自救。
新课教学
室内浓烟密布时,应俯伏在地上爬行及用湿毛巾掩盖口鼻
打开窗户,在窗前呼救
用湿毛巾等物品塞住门和窗户的缝隙,以免浓烟渗入
在室内时的正确做法
新课教学
几种常见的灭火器
用于扑灭木材、
棉布等固体物质燃烧及汽油等液体
用于扑灭一般失火及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新课教学
灭火器的原理及正确使用
新课教学
视频:灭火器
新课教学
二、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下面两幅图都有燃烧这一化学反应,你能找出他们的共同点吗?
共同点:都会放出热量
人类利用燃烧放出热量来取暖、煮熟食物、发电、烧制陶瓷、冶炼金属……
其他化学反应也能放出热量吗?有没有能使反应物温度降低的化学反应呢?
新课教学
活动1.将一段镁条(Mg)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稀 HCl),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现象:
镁条溶解、产生气泡,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明显感觉到发烫
结论:
镁与稀盐酸的反应会放出热量。
新课教学
视频:镁与稀盐酸反应
新课教学
活动2. 用 研 钵 将 约 20g 氢 氧 化 钡[Ba(OH)2]晶体磨成粉末,倒入小烧杯中。在一玻璃片上洒上少量水,并将小烧杯放在玻璃片上。再向小烧杯中加入约 10g 氯化铵[NH4Cl] 晶体,用玻璃棒迅速搅拌后静止片刻,提起小烧杯。你看到的现象: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烧杯与玻璃片粘在一起。烧杯外壁很冷
说明氢氧化钡与氯化铵反应吸收热量。
新课教学
视频:氢氧化钡和氯化铵反应
新课教学
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伴有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吸收或放出热量。像燃烧这样的化学反应在反应过程中能放出热量,而有些化学反应则需要吸收热量。
化学能与热能之间可以进行相互转化,那么化学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也能进行相互转化吗?
新课教学
活动3.如图,将锌片和铜片组成的电路,插入稀硫酸中,观察电流表指针的转动情况。在这个化学变化过程中,化学能转化成了______能。

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也是一种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
比如给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或蓄电池充电的过程,电能转化成了化学能。
新课教学
化学反应涉及构成物质的微粒的重新排列,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不同的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大小是不同的,有些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非常细微,只有用灵敏的仪器才能检测到,也有些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则非常明显。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通常表现为热、光、电等。
当堂检测
1、 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其中“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木柴时,通常架空些,才能燃烧得更旺。“火要虚”的实质是( )。
A. 散热的速度加快 B. 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 木柴的着火点降低 D.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2、住宅、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喷水来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 )
A.水能分解出不能助燃的物质
B.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分离
B
当堂检测
3.燃烧与灭火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图是某兴趣小组探究燃烧与灭火的三个小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说明了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这三个条件分别是:①物质要有可燃性;②  ;
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实验2的灭火原理是             ;
实验3的灭火原理是              。
可燃物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
 
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
板书设计
3.2 氧化和燃烧(2)
1、灭火的方法:
① 隔绝空气(氧气);
② 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③ 隔离可燃物(移开可燃物)。
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通常表现为热、光、电等。
3、化学反应中热量的变化:
吸热:Ba(OH)2与NH4Cl反应、KClO3与KMnO4分解制氧气等
放热:Mg与稀HCl反应、CaO与H2O反应等
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
3、预习“第3节化学方程式”相关内容。3.2 氧化和燃烧(2)课后检测
班级 姓名
1. 用水可以熄灭着火的木材,这是因为( )
A.水蒸发吸热,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
B.水的密度比木材大
C.水蒸发吸热,提高了木材的着火点
D.大量水蒸发吸热,使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而且水蒸气又起着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的作用
2.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下列灭火的措施或行为你认为错误的是 ( )
A.电烤炉着火时,用水浇灭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或放入较多的蔬菜
C.扑灭森林火灾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D.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3.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没,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  )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4.当发生火灾时,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  )
A.快速跳楼 B. 用棉被裹住自己
C. 用湿毛巾掩口鼻,逃生或等待救援 D. 打开门,等待救兵
5.发生火灾时,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  )
①室内起火时,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②身上着火时,不要乱跑,可以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③人在高层时,迅速跳楼逃离
④撤离时,可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快速离开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6.最近,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制作防火涂料的新工艺.该涂料是用含有淀粉的植物性废料加工成的无色糊状物.发生火灾时,这种涂在房屋楼板表面的涂料就会转变成一种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起到防火的作用.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能防火的原因是(  )
A.隔绝了氧气 B.可以燃烧
C.改变了楼板的着火点 D.清除了可燃物
7.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
B.如图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由图b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
8.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火灾烟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B. 森林火灾,用设置隔离带的方法灭火
C. 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D. 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出气体
9.镁等活泼金属可以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金属钠遇水可能会发生爆炸,它们都不与煤油反应,有的还可以保存在煤油中。试推测比镁、钠都活泼的金属钾着火,可以用作灭火剂的是(  )
A.水 B.干冰 C.黄沙 D.煤油
10.Mg(OH)2分解需吸收热量,生成耐高温的MgO和水蒸气。利用这一性质,可将Mg(OH)2添加到易燃性材料中做阻燃剂。关于Mg(OH)2能起阻燃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Mg(OH)2分解能降温,使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
B.Mg(OH)2分解要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Mg(OH)2分解生成的MgO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了空气
D.Mg(OH)2分解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
11.燃烧与灭火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图是某兴趣小组探究燃烧与灭火的三个小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说明了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这三个条件分别是:①物质要有可燃性;②  ;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实验2的灭火原理是            ;
实验3的灭火原理是             。
12.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 。
(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 。
(3)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B.跳楼逃生 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
(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 。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D A A C B A C D C B
11.可燃物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
12.(1)可燃物;
(2)有了充足的空气(或有了充足的氧气或空气流通);
(3)A;
(4)温度降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将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