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品味李密“至性之言”, 体悟“悲恻动人”之情。
教学重点:品味李密“至性之言”。
教学难点:体悟“悲恻动人”之情。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周三是九月初九重阳节,由于九月初九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九九”谐音是“久久”,(板书)有长久之意,所以民间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崇孝活动,因此重阳节又被称作——老人节。周一的班会课上,各班也结合重阳节开展了以“感恩”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可见我们中国人是非常讲究孝道的,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可是今年的重阳节正逢周三,是工作日,很多人不能回家陪伴老人,所以,这段时间,社会上便掀起了关于重阳节如何将敬老落到实处的热议。其实,因种种原因不能在老人跟前尽孝的事太多了,不只发生在重阳节,也不只发生在现代,在现代,人们还可以把这事拿来议一议,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做出选择或有一些两全的办法,而古人在这个问题上恐怕有比我们现代人多得多的烦恼,特别是当孝与忠发生矛盾时,我们听到最多的,恐怕是“忠孝不能两全”了,看到更多的选择恐怕是尽忠而不能尽孝了,这样的选择无论对哪一个孝子来说恐怕都是非常无奈的甚至是必须的,因为,其一,对国和君主的“忠”是更大程度上的“孝”,其二,选择不当有时还会招致杀身之祸。
晋朝的李密就遭遇了这样的无奈,可是他却做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与许多人不一样的选择——先尽孝,并且成功地让当时的统治者晋武帝不但答应了他的请求,还在生活上给予优厚的照顾,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就是写了这篇《陈情表》,打动了晋武帝。
李密何许人也?蜀汉旧臣。晋武帝何许人也?靠 ( http: / / www.21cnjy.com )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一个蜀汉旧臣凭一篇《陈情表》不但拒绝了多疑的晋武帝的征召,还让晋武帝不仅不疑心,还在生活上给予优厚的照顾,这篇《陈情表》陈了什么情,又是怎样陈情的才达到了这样的效果?《古文观止》认为此文“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出示李密及晋武帝的介绍)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品味李密“至性之言”, 体悟“悲恻动人”之情。(出示教学目标)
二、品味“至性之言”, 体悟“悲恻动人”之情。
所谓至性之言,即抒情真实自然,具以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
1、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看在这一段中李密陈了什么事,抒发了什么情?
——陈述了自己的不幸。
什么阶段的不幸?屡试功名不第,还是怀才不遇?
——陈述了自己一生的不幸。
表文一开篇李密便用一个字告诉晋武帝他这一生都很不幸了,是哪个字?
——夙。早年的意思。
早到什么时候?——从他还是个六个月的小婴儿时,不幸便降临在了他的头上。
我们可以把李密的不幸概括一下:(多媒体出示)
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两代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由此,我们看到,从六个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四岁,再到九岁,最后到成立(“成立”什么意思?),李密始终是零丁孤苦,从内到外,李密既无关系较近的亲属,又无可照应门户的童仆。在这一段中李密详细列述了自己从出生至今所遭遇的不幸,虽然我们说“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可总有如意的吧,像李密这样从婴儿时就不幸,真是不由得人不感慨啊。
李密这一生的不幸状态,我们用文中的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可以概括——孤弱(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什么意思?——孤独体弱(悲苦)/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身子和影子相互安慰。
然而这“孤弱”/“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仅仅是李密吗?
——不,还有祖母。
为什么这样说?
孤弱,对李密而言是:先丧父,后失母,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伯叔,鲜兄弟,无亲族,无童仆,家门衰,福分薄,有儿子,年尚小。对祖母刘氏而言是:儿早逝,媳改嫁,无儿女,无亲族,无童仆,家门衰,福分薄,有一孙,体多病,一曾孙,年尚小。
可见,李密和祖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相依为命!如果说在李密和祖母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活中还有“幸”的话,那祖母就是李密唯一的幸,李密就是祖母唯一的指望了。在李密孤弱之时,是祖母的躬亲抚养,才使他“至于成立”,现在祖母“夙婴疾病”(早就被疾病缠身),卧床不起,正是孤苦之时,所以李密“侍汤药,未曾废离”。 他得用行动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李密对祖母的这份孝情是发自内心,合乎人情的。
师小结:李密对自己身世的这段陈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只是告诉晋武帝自己身世悲苦,更是想让晋武帝明白祖母疾病缠身,自己需得奉养,可谓字字苦,句句泪,凄切尽情啊!野蛮如晋武帝,恐怕也要对这祖孙俩满心同情了。
2、请同学们齐读第二段,看在这一段中李密陈了什么事,抒了什么情?
——陈说了朝廷征召自己为官的事,抒发了进退两难的狼狈之情。
朝廷先后对李密进行了几次征召?征召的级别如何?
——“察”、“举”、“拜”、“除”先后进行了四次征召,征召的级别一次比一次高,先是秀才、孝廉,后是郎中、洗马。
由此可以看出朝廷/晋武帝对李密怎么样?
——很器重,优礼有加。
面对朝廷的征召,李密做了什么?
——李密先是“辞不赴命”,后是“辞不就职”( ( http: / / www.21cnjy.com ) “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不是官职,用“辞不赶命”;“郎中”“洗马”是官职,用“辞不就职”。)
朝廷对李密的“辞”是什么态度?
——李密辞不赴命,则“诏书特下”,李密“辞不就职”,则“诏书切峻,责臣逋慢”,接着“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从“特下”到“切峻”, 从“逼迫” 到“临门”,从“责”到 “催”再到“急”,朝廷对李密的态度可谓——越来越强硬。
这晋武帝还真是怪,为什么非 ( http: / / www.21cnjy.com )逼着李密做官呢?(再次介进背景,说明:李密想尽孝,本是好的,朝廷对他的征召,也正是因为看中了他的“孝”,由“察臣孝廉”可知,可由于他前朝旧臣的特殊身份以及晋武帝刚掌握政权要笼络人心的特殊用意,李密的“辞”就很可能被认为不愿效忠当朝)。所以,这朝廷越来越强硬的态度下隐藏的是越来越重的杀机。
李密对朝廷的这番征召到底是什么态度呢?真的是誓死不愿效忠吗?
——感激朝廷恩德:“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寻蒙国恩”,“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忠孝之间,进退两难:“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李密说他不是不愿效忠,只是“刘病日笃”(祖母的病一日日更重了),自己怎能忍心离去呢?忠孝之间,他实难抉择。
师小结:在这一段中尽管李 ( http: / / www.21cnjy.com )密只是陈说了被征召的过程,但几个词语精当的使用,再加上骈句的使用,就把危急的情势摆了出来,让我们读者都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而李密在陈说中“微贱”的感恩的态度,“奉诏奔驰”与“苟顺私情”的矛盾心理,加上前段所述的想要奉养祖母之真情,又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他进退两难的狼狈境地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忧惧之情。阴险如晋武帝,这时也该放下些担忧了吧!
3、请同学们齐读第三段,看李密在这一段又陈说了什么?
——颂扬晋武帝的治国方略,待臣政策,再次表明了自己对朝廷的态度,以及对祖母的奉养之心。
从李密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当朝及晋武帝的态度是怎样的?
——他一方面表明自己并没有效忠前朝之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且臣少事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另一方面表明自己对当朝对晋武帝感恩戴德,“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所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然而尽管如此,李密仍是不能“奉诏奔驰”,因为
——祖母刘已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命危浅,朝不虑夕”,母孙二人自来是相依为命,如果李密在这时离开了,那么祖母就“无以终余年”了,所以此时的李密“区区不能废远”。
师小结:李密的这番话既是实事求是,又是合乎情理,其忠心可鉴,孝情可感,多疑如晋武帝,这时当疑虑全消了吧!
4、我们看到,随着祖母刘的身体日渐 ( http: / / www.21cnjy.com )衰微,李密对祖母的尽孝之心是日渐坚定了,可随着朝廷征召的日渐急迫,李密对朝廷的尽忠之举亦到了不得不为之时,李密该怎么办呢?请大家齐读第四段。
此段开头,李密就将自己与祖母的年纪做对比,为什么?
——为了证明“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 。
忠孝要并行,可事又有先后急缓,由此便可顺理成章地向晋武帝提出“愿乞终养”的要求了。
李密是怎样向晋武帝提出“愿乞终养”这个要求的?
——先说自己不能奉诏就职的辛酸悲苦,不仅 ( http: / / www.21cnjy.com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就是“皇天后土”也“实所共鉴”,然后以请求的口吻,希望皇上“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怜悯自己的愚拙之诚,应允自己侍奉祖母之愿)并允诺对晋武帝的怜悯之情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生死相报)。
师小结:这话说得是谦卑有情,真挚恳切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眼前仿佛又出现了李密零丁孤苦、祖母躬亲抚养及祖母卧病在床、李密侍奉汤药的场景,仿佛看到了李密为求为祖母尽孝,匍匐于地,痛苦哀切的形象。
读到这里,任那晋武帝是如何野蛮、阴险、多疑之人,也不得不掩卷涕泣,感怀李密至孝之情,应允李密先孝后忠之请了。
三、总结:
这世界最感动人的,就是发自内心的真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语言是最好的表达。李密的《陈情表》字字事实,句句理切,处处情浓,可谓忠心天地可表,孝情感天动地,我们佩服他先孝后忠的勇气,更为他对祖母的拳拳至孝之情而感动。难怪苏轼说“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四、合作探究
晋武帝最终答应了李密先孝后忠的请求,仅仅是因为被李密《陈情表》的“至性之言”、“悲恻动人之情”打动了吗?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参考:1、“圣朝以孝治天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笼络东吴人心,稳定局势,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 西汉以后,魏晋时代正式提倡以孝道治天下。当时帝号多取“孝”字,如曹丕号孝文帝,东晋又有一个孝武帝,到了南北朝,南朝宋也有一个孝武帝,北魏则有孝文帝、孝明帝、孝庄帝、孝武帝,东魏有孝静帝,北齐有孝昭帝,北周有孝闵帝。因为中国是宗法制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为大宗,为天下父母,故孝父母必忠君,所以历史上,一个朝代的统治者,想要治理好天下,其要诀之一,就是鼓励人们的“孝道”精神。每个稍有头脑的皇帝都知道,在“家天下”的大背景下,“孝”这种品质扩大了,就自然而然会“忠”。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的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如果他不同意李密这至孝之请,则无异于打了自己的嘴巴,毁了自己的治国之策,接下来将会失天下之心。
2、李密的作为,是按照儒家的所谓“迩之事父,远之事君”的伦理道德行事的,所以它完全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晋武帝没有理由不同意。
五、作业:
《陈情表》中李密用他对祖母的至孝之情让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看到古人特别讲求“孝道”,我们今人又何尝不是呢?前不久,在“超级演说家”这档节目中,北大女博士王帆做的演讲——《做一个怎样的子女》同样以真情感动了场内场外的几千万观众,她的演讲词中有几句话,我想与同学们共勉:“赡养父母绝对不是把钱给父母,让他们独自去面对生活;而应该是,我们参与他们的生活,我们陪伴他们享受生活。”“我不害怕父母会离开我,我怕我会离开他们。”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今年的重阳节虽然已经过去了,但我们感怀父母的恩情还需要特定一个日子吗?今天的作业就是:回家做一件事,来表达你对父母的感恩,并让他们知道。
《陈情表》教学设计
海口实验中学
教学目标:品味李密“至性之言”, 体悟“悲恻动人”之孝情。
教学重点:品味李密“至性之言”。
教学难点:体悟“悲恻动人”之孝情。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不久,在“超级演说家”这档节目中,北大女 ( http: / / www.21cnjy.com )博士王帆做的演讲——《做一个怎样的子女》以对父母的感恩及孝敬之情感动了场内外的几千万观众,特别是她在演讲的最后说的那句话,不知道出了多少孝子的心声,戳中了多少人的泪点,她说:“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其实,早在魏晋时期,李密就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样来报答他的祖母的。为了能陪着祖母变老,给祖母送终,他给晋武帝呈递了一篇表文——《陈情表》,表中所陈之情最终打动了晋武帝,成功地让晋武帝不但答应了他“先尽孝后尽忠”的请求,还在生活上给予他优厚的照顾,《古文观止》认为此文“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品味李密《陈情表》中的“至性之言”, 体悟“悲恻动人”之孝情。(出示教学目标)
二、品味“至性之言”, 体悟“悲恻动人”之孝情。
所谓至性之言,即抒情真实自然,具以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
1、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看在这一段中李密陈了什么事?
李密都遭遇了哪些不幸,同学们能概括一下吗?
(随着学生的陈述出示)先丧父,后失母,多疾病,身体弱,无伯叔,鲜兄弟,家门衰,福分薄,有儿子,年尚小,无亲族,无童仆。
李密这一生的不幸状态,我们用文中的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可以概括——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李密和祖母都是孤苦的,在李密孤弱之时,是祖母的躬亲抚养,使他“至于成立”。李密长大了,可祖母却怎样了?
——祖母“夙婴疾病”(早就被疾病缠身),卧床不起。
那李密是怎样对待祖母的?
“侍汤药,未曾废离”。
师:李密说:祖母养我长大,如今她病了,我侍奉她,没有离开。
李密这段身世的陈说,可谓字字苦,句句泪 ( http: / / www.21cnjy.com ),凄切尽情,可祖母病了,李密侍奉,这是人之常情,为什么要向晋武帝陈说呢?这番陈说中为什么还反复通过“无”、“鲜”、“衰”、“薄”、“孤”等词来突出自己和祖母的孤苦呢?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
文章哪里说到晋武帝要征召李密做官的事?
——第二自然段。
2、请同学们齐读第二自然段。
朝廷先后对李密进行了几次征召?征召的级别如何?
面对朝廷的征召,李密做了什么?
朝廷对李密的“辞”是什么态度?
朝廷对让李密为官的态度一次比一次强硬。
这晋武帝还真是怪,为什么非逼着李密做官呢?
(同学们自由发言后介进背景,说明:李密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尽孝,本是好的,朝廷对他的征召,也正是因为看中了他的“孝”,由“察臣孝廉”可知,可由于他前朝旧臣的特殊身份以及晋武帝刚掌握政权要笼络人心的特殊用意,李密的“辞”就很可能被认为不愿效忠当朝)。所以,这朝廷越来越强硬的态度下隐藏的是越来越重的杀机。
李密对朝廷的这番征召到底是什么态度呢?真的是誓死不愿效忠吗?
既然不是不愿效忠,那李密为什么几次三番地推辞?
师:李密说:祖母养我长大,现在她病重了,我不忍远离。这份奉养之情真挚感人。
3、祖母刘的病已经重到了什么程度?请同学们自读第三段。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为什么李密说“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师:李密说:祖母养我长大,如今她危在旦夕 ( http: / / www.21cnjy.com ),除了我再无人能给她养老送终,我不能远离。随着祖母病情的日益加重,李密对祖母的尽孝之情也是从“未曾废离”到“苟顺私情”再到“不能废远”,愈发恳切深沉。
4、可是一边是病重至危在旦夕的祖母,一边是切峻催逼的朝廷和越来越危急的情势,一边是孝,一边是忠,李密进退狼狈,他该何去何从呢?
请同学们齐读第四段回答
李密是用怎样的口吻向晋武帝提出“愿乞终养”这个请求的?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师小结:这话说得是谦卑有情,真挚恳切,我们眼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仿佛又出现了李密零丁孤苦、祖母躬亲抚养及祖母卧病在床、李密侍奉汤药的场景,仿佛看到了李密为求为祖母尽孝,匍匐于地,痛苦哀切的形象。
三、总结:
这世上最感动人的,就是发自内心的真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语言是最好的表达。李密的《陈情表》字字事实,句句言切,处处情浓,他对祖母的拳拳至孝之情感天动地。难怪苏轼说“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今天,我们也许不会遇到像李密那样要在忠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孝间做抉择的情况,但现实生活中实在常有因各种原因不能在父母跟前尽孝的情况发生,北大女博士王帆《做一个怎样的子女》演讲词中还有几句话,我想与同学们共勉:“赡养父母绝对不是把钱给父母,让他们独自去面对生活;而应该是,我们参与他们的生活,我们陪伴他们享受生活。”“我不害怕父母会离开我,我怕我会离开他们。”
四、合作探究
今天我们在一起体悟了《陈情表》中李密对祖 ( http: / / www.21cnjy.com )母那“悲恻动人”的至孝之情,但其实,本文中的作者,是一个忠孝双全、两尽其美的形象,而且,面对像晋武帝那样野蛮、阴险、多疑的人,李密如果单表孝情,是不足以打动他,说服他的,所以李密在《陈情表》中不仅陈了孝情,也表了忠心。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再次仔细阅读《陈情表》,看看文中李密表了怎样的忠心,是怎样表的?
参考:1.“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寻蒙国恩”,“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欲奉诏奔驰”
2.“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3.“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4. “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对朝廷和晋武帝是抬高抬高再抬高,前辈谦卑再谦卑;对自己是否定否定再否定,自贱自贱再自贱。
五、作业:
1.今年的重阳节虽然已经过去了,但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感怀父母的恩情还需要特定一个日子吗?今天的作业就是:回家做一件事,来表达你对父母的感恩,并让他们知道。
2.背诵全文。
六、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