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2.2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也可由原子直接构成;知道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认识微粒的大小、质量和数量级。
科学思维:分析原子构成分子时结构和种类不同,物质的性质也不同;通过化学变化过程的模型构建,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
探究实践:认识和制作简单的分子模型。
态度责任:通过分子、原子的学习,领悟物质世界是无限可分的;体验模型构建对认识微观世界的作用。
01 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1.“超临界水”(H2O)因具有许多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用“〇”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模型能表示“超临界水”分子的是( )
A. B. C. D.
2.观察下图中的分子模型,一种圆圈代表―种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相同种类的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B.不同种类的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C.相同种类不同数目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D.不同的分子里不可能有相同的原子
3.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氢元素 B.氢原子 C.氢离子 D.氢分子
4.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不断地运动的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粒子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微粒
D.物质都是由分子紧密排列而成的
5.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如石墨由 构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氧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6.模型是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水电解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电解属于物理变化
B.水分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
C.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7.物质的构成与分子和原子间的关系是( )
A. B.
C. D.
02 粒子的大小与质量
8.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错误的是( )
A.氧气能供给呼吸而氮气不能供给呼吸,说明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B.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C.十月丹桂飘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D.1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1.“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了( )
A.分子很小 B.分子可以再分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构成冰的分子和构成水蒸气的分子具有( )
A.相同的性质 B.相同的物理性质 C.相同的化学性质 D.不同的化学性质
3.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氮元素 B.氮原子 C.氮离子 D.氮分子
4.如图是家用电子驱蚊香,瓶中装有驱蚊药液;使用时接通电源加热,让药液气味充满房间,达到驱蚊效果,这是因为加热时药液分子的( )
A.数量变多 B.质量变大
C.体积变大 D.运动变快
5.同学们为了探究水的组成,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电后两电极都有气体放出,经检验甲试管里的气体能燃烧,乙试管里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若氢原子模型用“”表示,氧原子模型用“”表示,则保持甲试管中气体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的模型是( )
A. B.
C. D.
6.图中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A. B.
C. D.
7.下列实验能证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可分的是( )
A.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可得到硝酸钾晶体
B.干冰的升华
C.水通直流电得到氢气和氧气
D.水蒸气液化成液态水
8.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和碳原子,但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完全不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同
B.构成分子的原子大小不同
C.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但数目不同
D.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不同
9.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C.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微粒 D.原子不能再分,分子可以再分
10.下列有关分子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再分
B.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数目和种类不会变
D.原子构成分子,原子的体积质量一定比分子小
11.从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B.氢原子和氧原子是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12.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成了“纳米车”(如图),它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以杀死癌细胞.下列有关“纳米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要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B.“纳米车”分子不是由原子构成的
C.“纳米车”运输药物分子的过程是肉眼可以直接看见的
D.“纳米车”研制成功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
13.今年的雪下得特别早,雪花,被人们称为“冬之精灵”,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完全相同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
A.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B.雪花熔化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C.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
D.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
14.下图表示宇宙飞船发动机内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15.下列对如图所示四种分子的分析错误的是( )
A.一个水分子由三个原子构成
B.氮分子和氢分子由相同的原子构成
C.比较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能说明分子可由种类不同的原子构成
D.比较氮分子和氢分子,能说明分子可以由种类相同的原子构成
16.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在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时往往引入模型。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模型, 有关该模型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改变
C.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 D.和化学性质相似
17.某同学将氯化氢()和氨气()两瓶气体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后,查阅相关资料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
A.氯化氢分子和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氯化氢和氨气能发生化学反应
C.氮原子和氢原子是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微粒
D.氯化氢和氨气反应后有固体生成
18.化学学科能对宏观现象进行合理的微观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宏观现象 微观解释
A 1滴水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 水分子体积很小
B 加热煮沸水,水逐渐“消失” 水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C 红墨水滴入水,迅速扩散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10mL水和1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19.有下列现象:①相同质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体积比干冰体积大;
②一氧化碳可以用作燃料,而二氧化碳可以用作灭火剂;
③漫步在花园里可以闻到花香;
④1个氢气分子质量为3.34×10 kg。
请把上述现象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 (2)微粒之间有空隙: 。
(3)微粒的质量很小: 。 (4)不同种物质的微粒性质不同: 。
2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醛分子中有 种原子;1个甲烷分子中有 个原子;
(2)比较氢分子(或氧分子)与水分子,可得出的结论是 。
(3)比较过氧化氢和水分子、乙炔分子和甲烷分子,可得出的结论是 。
21.下图是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通过比较、归纳,回答下列问题(不利用相对原子质量):
(1)一个甲烷分子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不同点是 ;
(2)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的相同点是 ;
(3)根据上述示意图,请从微观角度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一个信息 。
22.如图所示A是一种用于显示事物异同点的信息处理方法。两个圆分别代表水和冰的有关信息,两圆重叠的区域表示水和冰的共同特征(相似点),重叠区域以外的部分表它们的独有特征(不同点)。请你在后面的空格内填写与图B、C中①、②、③区域对应的适当内容(每处只要求填一点)。
① ; ② ;
③ 。
23.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用馒头去蘸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则:
(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馒头 (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2)把碘溶解在酒精中,可以得到消毒用的碘酒,用馒头去蘸取少量的碘酒 (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3)请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实验中的现象 。
(4)现在从市场上买来的食盐大多是加碘盐,用馒头蘸取少量的碘盐水,馒头却不变色,我们食用的碘盐中 (填“存在”或“不存在”)碘分子。
24.小科根据已学的知识进行了以下实验:将染成红色的水和酒精先后倒入量筒之中,并密封。静置一段时间后,记录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时的体积和所需的时间。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组别 酒精与水的温度(℃) 酒精 水(红) 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时的总体积(ml) 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所需的时间
体积(ml) 质量(g) 体积(ml) 质量(g)
A组 10 62.5 50 50 50 105 长
B组 40 62.5 50 50 50 105 较长
C组 70 62.5 50 50 50 105 短
(1)酒精和水都是由极微小的微粒构成,构成酒精的微粒是 ;
(2)A、B、C三组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时所需的时间有差异,科学原理是 ;
(3)根据表格数据,当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时,计算此时该液体的密度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2.2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也可由原子直接构成;知道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认识微粒的大小、质量和数量级。
科学思维:分析原子构成分子时结构和种类不同,物质的性质也不同;通过化学变化过程的模型构建,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
探究实践:认识和制作简单的分子模型。
态度责任:通过分子、原子的学习,领悟物质世界是无限可分的;体验模型构建对认识微观世界的作用。
01 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1.“超临界水”(H2O)因具有许多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用“〇”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模型能表示“超临界水”分子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分析】 水,别名是氧化氢、一氧化二氢,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常温常压下呈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无毒,可饮用。 自然界中水的水有三种状态,分别为:固态、液态、气态。但是水却不止仅有三态,还包括:超临界流体、超固体、超流体、费米子凝聚态、等离子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等等。
【解答】“超临界水”(H2O)因具有许多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用“〇”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模型能表示“超临界水”分子的是C,一个水分子中有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故答案为:C
2.观察下图中的分子模型,一种圆圈代表―种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相同种类的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B.不同种类的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C.相同种类不同数目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D.不同的分子里不可能有相同的原子
【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A.根据氢分子可知,相同种类的原子可以构成分子,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一氧化碳分子可知,不同种类的原子可以构成分子,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根据一氧化碳分子和二氧化碳的分子可知,相同种类不同数目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根据一氧化碳分子和二氧化硫分子可知,不同的分子里不可能有相同的原子,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氢元素 B.氢原子 C.氢离子 D.氢分子
【答案】D
【解析】【分析】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
【解答】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
故答案为:D。
4.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不断地运动的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粒子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微粒
D.物质都是由分子紧密排列而成的
【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分析。
【解答】A、分子是不断地运动的,故正确。
B、分子不是构成物质的唯一粒子,原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粒子,故错误。
C、分子不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微粒,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故错误。
D、分子间有间隔,且物质不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也可能由原子、离子构成,故错误。
故答案为:A。
5.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如石墨由 构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氧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答案】碳原子;氧分子;氧原子
【解析】【分析】(1)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
(2)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而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
【解答】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如石墨由碳原子构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氧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氧原子。
6.模型是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水电解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电解属于物理变化
B.水分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
C.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答案】B
7.物质的构成与分子和原子间的关系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构成及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分析。
【解答】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但原子不一定都构成分子,有的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若不能直接构成物质,则先构成分子,分子再构成物质;
故答案为:D。
02 粒子的大小与质量
8.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错误的是
A.氧气能供给呼吸而氮气不能供给呼吸,说明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B.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C.十月丹桂飘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D.1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答案】B
1.“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了( )
A.分子很小 B.分子可以再分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答案】A
【分析】分子的基本性质是分子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A、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A正确;
B、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有没有再分,B不正确;
C、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不能证明分子间有间隔,C不正确;
D、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不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构成冰的分子和构成水蒸气的分子具有( )
A.相同的性质
B.相同的物理性质
C.相同的化学性质
D.不同的化学性质
【答案】C
【详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因固体冰和气态的水蒸气属于同一种物质,但分子间间隔不同,所以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不同的物理性质。
故选D。
3.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氮元素 B.氮原子 C.氮离子 D.氮分子
【答案】D
【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详解】氮气由氮气分子构成,因此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氮分子。
故选D。
4.如图是家用电子驱蚊香,瓶中装有驱蚊药液;使用时接通电源加热,让药液气味充满房间,达到驱蚊效果,这是因为加热时药液分子的( )
A.数量变多 B.质量变大
C.体积变大 D.运动变快
【答案】D
【详解】接通电源加热一段时间后,整个房间里都能闻到驱蚊药液的气味,这是药液气味分子扩散到了空气中,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了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剧烈,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5.同学们为了探究水的组成,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电后两电极都有气体放出,经检验甲试管里的气体能燃烧,乙试管里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若氢原子模型用“”表示,氧原子模型用“”表示,则保持甲试管中气体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的模型是( )
A. B.
C. D.
【答案】D
【详解】
由图可知,甲试管里的气体能够燃烧,是电解水生成的氢气,氢气由氢分子构成,则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分子,氢分子的模型是,故选D。
6.图中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A. B. C. D.
【答案】A
【详解】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故选A。
7.下列实验能证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可分的是( )
A.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可得到硝酸钾晶体
B.干冰的升华
C.水通直流电得到氢气和氧气
D.水蒸气液化成液态水
【答案】C
【详解】A、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可得到硝酸钾晶体,属于物理变化,不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错误;
B、干冰的升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错误;
C、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分子离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与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氢气,氧原子与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氧气,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正确;
D、水蒸气液化成液态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错误。
故选C。
8.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和碳原子,但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完全不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同
B.构成分子的原子大小不同
C.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但数目不同
D.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不同
【答案】C
【详解】A、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中,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数目不同,不符合题意;
B、构成分子的原子大小是相同的,不符合题意;
C、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但数目不同,所以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符合题意;
D、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都碳原子、氧原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C.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微粒
D.原子不能再分,分子可以再分
【答案】B
【详解】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选项错误;
B.构成物质的微粒就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选项正确;
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选项错误;
D.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分子可以再分,选项错误。
故选B。
10.下列有关分子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再分
B.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数目和种类不会变
D.原子构成分子,原子的体积质量一定比分子小
【答案】C
【详解】A、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错误;
B、原子和离子也能够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例如由原子、离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原子、离子保持,错误;
C、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数目和种类不会变,正确;
D、分子的质量和体积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和体积大,但不同种分子和原子无法比较大小,错误。
故选C。
11.从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B.氢原子和氧原子是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C
【详解】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中,分子分为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原子不能再分,获得的信息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原子没有分成更小的微粒,氢原子和氧原子是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获得的信息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获得的信息错误,符合题意;
D、由微粒的构成可知,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获得的信息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成了“纳米车”(如图),它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以杀死癌细胞.下列有关“纳米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要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B.“纳米车”分子不是由原子构成的
C.“纳米车”运输药物分子的过程是肉眼可以直接看见的
D.“纳米车”研制成功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解答本题要根据分子的性质、分子和原子的联系、以及题目给的信息,结合起来考虑、回答本题。
A、“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要在人为外力作用下能按照人规定的线路运动,并不是说必须在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故A错误;
B、分子和原子的联系是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故B错误;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用肉眼是看不到的,故C错误;
D、“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在外力作用下能按照人规定的线路运动,说明了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故D正确。故选D
点评:本题属于利用典型信息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解题时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今年的雪下得特别早,雪花,被人们称为“冬之精灵”,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完全相同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
A.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B.雪花熔化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C.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
D.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
【答案】D
【详解】A.物质在任何状态下总是在不断运动着,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因此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不可能由运动变为静止,选项A不正确。
B.雪花融化时,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了,选项B不正确。
C.不同的雪花,只是形状的不同,但是构成它们的都是水分子,分子相同,化学性质就相同,所以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相同,选项C不正确。
D.雪花都是由数目巨大的水分子构成的,因此不同的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选项D正确。
故选D。
14.下图表示宇宙飞船发动机内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答案】D
【分析】根据各物质的微观构成模型图可以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的类别等;对比反应的前后物质的微粒构成示意图可以知道:化学变化中微粒的变化、反应的类型等。
【详解】A、由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可知,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反应的前后物质的微粒构成示意图可知,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反应前有氢分子、氧原子,反应后只有水分子,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反应的前后物质的微粒构成示意图可知,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反应前后都有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5.下列对如图所示四种分子的分析错误的是()
A.一个水分子由三个原子构成
B.氮分子和氢分子由相同的原子构成
C.比较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能说明分子可由种类不同的原子构成
D.比较氮分子和氢分子,能说明分子可以由种类相同的原子构成
【答案】B
【详解】A、由如图信息可知,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故正确。
B、氮分子是由氮原子构成,氢分子是由氢原子构成,氮分子和氢分子由不同种类的原子构成,故错误;
C、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说明分子可由种类不同的原子构成,故正确;
D、氮分子是由氮原子构成,氢分子是由氢原子构成,说明分子可以由种类相同的原子构成,故正确。
故选B。
16.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在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时往往引入模型。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模型, 有关该模型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改变
C.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 D.和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C
【详解】A、根据反应的微观模型可知,反应前后的分子种类不相同,所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选项错误;
B、根据反应的微观模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相同,没有发生改变,选项错误;
C、根据反应的微观模型可知,表示氧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即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 ,选项正确;
D、由图可知,是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是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即两种物质的分子是结构不同的微粒,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选项错误,故选C。
17.某同学将氯化氢()和氨气()两瓶气体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后,查阅相关资料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
A.氯化氢分子和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氯化氢和氨气能发生化学反应
C.氮原子和氢原子是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微粒
D.氯化氢和氨气反应后有固体生成
【答案】C
【详解】A. 氯化氢分子和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此选项正确;
B. 两种气体接触后产生大量白烟,说明氯化氢和氨气能发生化学反应,此选项正确;
C.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则氨分子是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此选项错误;
D. 氯化氢和氨气反应后产生白烟,说明有固体生成,此选项正确。
故选C。
18.化学学科能对宏观现象进行合理的微观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宏观现象 微观解释
A 1滴水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 水分子体积很小
B 加热煮沸水,水逐渐“消失” 水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C 红墨水滴入水,迅速扩散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10mL水和1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A、1滴水中约有1.67×l021个水分子,是因为分子的体积、质量都很小的缘故,故解释正确;
B、加热煮沸水,水逐渐“消失”,是因为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水分子间间隔变大,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故解释错误;
C、红墨水滴入水,迅速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D、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的缘故,故解释正确。
故选B。
19.有下列现象:①相同质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体积比干冰体积大;②一氧化碳可以用作燃料,而二氧化碳可以用作灭火剂;③漫步在花园里可以闻到花香;④1个氢气分子质量为3.34×10 kg。请把上述现象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
(2)微粒之间有空隙: 。
(3)微粒的质量很小: 。
(4)不同种物质的微粒性质不同: 。
【答案】(1)③
(2)①
(3)④
(4)②
【详解】(1)漫步在花园里可以闻到花香是因为具有香味的分子不停地运动,运动到空气中,接触到人的嗅觉细胞而闻到香味,所以能说明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故填:③;
(2)物质的三态变化实际上是微粒间隔的增大或缩小,相同质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体积比干冰体积大,能说明微粒之间有空隙,故填:①;
(3)3.34×10﹣27这个数值很小很小,所以1个氢气分子质量为3.34×10﹣27kg能说明微粒的质量很小,故填:④;
(4)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一氧化碳可以用作燃料,而二氧化碳可以用作灭火剂,能说明不同种物质的微粒性质不同,故填:②。
2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醛分子中有 种原子;1个甲烷分子中有 个原子;
(2)比较氢分子(或氧分子)与水分子,可得出的结论是 。
(3)比较过氧化氢和水分子、乙炔分子和甲烷分子,可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 3 5 分子可以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也可以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合理即可) 分子不同是由于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或数目不同(合理即可)
【详解】(1)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甲醛分子中有碳、氢、氧3种原子;1个甲烷分子中有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共5个原子;
(2)由氢分子与水分子的结构模型可知,分子可以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也可以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
(3)比较过氧化氢和水分子、乙炔分子和甲烷分子的分子结构,可得出分子不同是由于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或数目不同。
21.下图是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通过比较、归纳,回答下列问题(不利用相对原子质量):
(1)一个甲烷分子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不同点是 ;
(2)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的相同点是 ;
(3)根据上述示意图,请从微观角度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一个信息 。
【答案】 所含原子总数不同(所含碳原子个数不同等) 都含有氧原子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详解】(1)由微观图,甲烷分子由1个碳原子与4个氢原子构成,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与2个氧原子构成,所以一个甲烷分子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不同点有所含原子总数不同,所含原子种类不同,甲烷分子中含氢原子而二氧化碳分子中不含,二氧化碳中含氧原子而甲烷分子中不含等;
(2)氧气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与2个氧原子构成,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与1个氧原子构成,所以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的相同点为都含有氧原子;
(3)由微观图中分子构成及分子个数可得,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而分子的种类改变,变化前后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等.
故答案为
(1)所含原子总数不同(所含碳原子个数不同等);
(2)都含有氧原子;
(3)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种类、质量、个数不变.(答案合理即可)
22.如图所示A是一种用于显示事物异同点的信息处理方法。两个圆分别代表水和冰的有关信息,两圆重叠的区域表示水和冰的共同特征(相似点),重叠区域以外的部分表它们的独有特征(不同点)。请你在后面的空格内填写与图B、C中①、②、③区域对应的适当内容(每处只要求填一点)。
① ;
② ;
③ 。
【答案】 由碳原子构成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详解】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离子,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冰和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①由碳原子构成;②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③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3.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用馒头去蘸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则:
(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馒头 (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2)把碘溶解在酒精中,可以得到消毒用的碘酒,用馒头去蘸取少量的碘酒 (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3)请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实验中的现象。 。
(4)现在从市场上买来的食盐大多是加碘盐,用馒头蘸取少量的碘盐水,馒头却不变色,我们食用的碘盐中 (填“存在”或“不存在”)碘分子。
【答案】 会 会 碘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在上述实验中碘分子都没有发生改变,所以都能使淀粉变蓝色 不存在
【详解】(1)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会蓝色,这是因为碘蒸气中含有碘分子;
(2)碘酒中含有碘单质,用馒头去沾取少量的碘酒,馒头会变蓝色;
(3)用分子的观点可以解释为:碘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在上述实验中碘分子都没有发生改变,所以都能使淀粉变蓝色;
(4)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都是加碘盐,用馒头沾取少量的食盐水,馒头不变蓝色,由此可知,食盐不存在碘分子。
24.小科根据已学的知识进行了以下实验:将染成红色的水和酒精先后倒入量筒之中,并密封。静置一段时间后,记录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时的体积和所需的时间。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组别 酒精与水的温度() 酒精 水(红) 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时的总体积(毫升) 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所需的时间
体积(毫升) 质量(克) 体积(毫升) 质量(克)
A组 10 62.5 50 50 50 105 长
B组 40 62.5 50 50 50 105 较长
C组 70 62.5 50 50 50 105 短
(1)酒精和水都是由极微小的微粒构成,构成酒精的微粒是 ;
(2)A、B、C三组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时所需的时间有差异,科学原理是 ;
(3)根据表格数据,当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时,计算此时该液体的密度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 酒精分子 温度越高,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0.95g/cm3
【详解】(1)[1]物质都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水和酒精都是由极微小的分子构成,构成酒精的微粒是酒精分子。
(2)[2]一切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由表中实验可知,温度越高,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时所需的时间越短,说明温度越高,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3]由表中数据可知,混合液的质量
混合液的体积
V=105mL=105cm3该液体的密度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