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选必二 1·2——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Regional Development Differences and Tailoring to Local Conditions
课标定向
素养导引
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地理要素,知道不同区域、同一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
2.综合思维: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角度,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及如何因地制宜促进区域的发展。
3.人地协调观:能够从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角度,理解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
4.地理实践力:结合区域地理环境,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
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以及统筹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我国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四类主体功能区。
不同区域发展程度和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必须因地制宜,推行适宜本区域的发展战略。
我国四类主体功能区规划图
新课导入
我国四类主体功能区规划图
新课导入
1、在我国地图上找出优化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
2、我国四类主体功能区定位和发展重点的设定依据有哪些?
土地适宜开发的程度;
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
生态环境的脆弱度;
经济发展水平。
我国四类主体功能区
区域的发展阶段
课时一
产业结构是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必备知识: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并不完全反映各产业的发展水平,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比重较小,但农业发达。
第一产业比重小,不能说明农业不发达
必备知识:产业结构
区域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和发展条件各不相同,其发展的程度和水平也存在着显著差异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regions are different, and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egree and level of development
区域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区域的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核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区域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以传统农业为主的
初级阶段
以工业化为主体的
成长阶段
以结构优化和整体
提升为主体的
转型阶段
以创新驱动为主
的高效益
综合发展阶段
明晰概念
阅读教材14-19页,完成下列表格——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经济发展水平
产业结构
对外开放程度
交通运输
城镇化
人地关系
... ...
... ...
... ...
... ...
... ...
... ...
自主探究
生产活动:
传统农业比重大、工业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产业为主体
较低
较低
经济水平:
开放程度:
(一)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
明晰概念
较小,缺乏高水平中心城市
较微弱,均衡状态
内部差异:
对地理环境影响:
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
The primary stage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01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区域产业结构:
对外开放程度:
交通运输:
城镇化特点:
人地关系:
水平低,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低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以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
低
少而稀疏
水平较低,缺乏大型中心城市
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十八洞村的变化
十八洞村地处湘黔边界的湖南花垣县,是一个山环水绕的秀美山寨。全村200多户人家,人均耕地不过几分。过去,这里是远近闻名的穷地方,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缺乏现代工业,交通信息闭塞。村民靠种植玉米、水稻和外出打工为生,自给自足特征明显,人均纯收入只有全县平均水平的四成,贫困率高达50%。
近些年来,十八洞村理清发展思路,对“精准扶贫”进行多方探索,着力走出武陵山区的封闭和贫困,积极融入市场经济大潮。村里因地制宜,不断改善对外交通,努力发展特色产业,大面积种植猕猴桃、油茶和绿色蔬菜,养殖湘西黄牛、家禽和稻花鱼,开发苗绣织锦,发展苗寨旅游,“农家乐”搞得红红火火。如今,十八洞村摘掉贫困帽,村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生活环境显著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1)十八洞村早期发展水平较低,贫困发生率高的原因?
(2)十八洞村在贫困条件下如何脱贫致富的?
(1)十八洞村早期发展水平较低,贫困发生率高的原因?
(2)十八洞村在贫困条件下如何脱贫致富的?
地处湘黔边界,山地地形复杂,交通信息闭塞。
主要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缺乏现代工业,产业结构落后、单一。
村民外出打工为生,劳动力流失。
理清发展思路,多方探索,发展市场经济。
因地制宜,改善对外交通,发展特色产业。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改善生活环境,发展特色旅游业。
(二)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
明晰概念
生产活动:
工业为主,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发展迅速,水平较高
较高
经济水平:
开放程度:
较大,中心城市率先发展
环境污染严重,呈现明显的不协调
内部差异:
对地理环境影响:
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
The growth stage with industrialization as the main body
02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区域产业结构:
对外开放程度:
交通运输:
城镇化特点:
人地关系:
不平衡的加速发展阶段
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逐步提高
建设显著加快
中心城市发展速度高于区域平均发展速度
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
美国东北工业区
在美国建国初期,匹兹堡只是一个普通的毛皮贸易场所。尽管附近有优质大煤田,但几乎无工业可言。19世纪中叶,随着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崛起,尤其是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开通和铁路的修建,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进苏必利尔湖附近出产的铁矿石,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
在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随着匹兹堡等早期中心城市的逐步扩展,涌现出了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等工业中心,工业化区域不断扩大。同时,产业结构也趋于复杂化,出现了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部门。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生产需求,当局不仅在当地大规模开采铁矿和煤炭,还从外地输入了大量资源。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所排放的废弃物严重污染了当地环境,五大湖区的生态也遭到一定破坏,人地关系变得空前紧张。而美国西部的硅谷、南部的休斯敦等新兴工业中心迅速繁荣起来,对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基地构成严峻挑战。
1.在美国建国初期,匹兹堡只是一个普通的毛皮贸易场所。尽管附近有优质大煤田,但几乎无工业可言。19世纪中叶,随着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崛起,尤其是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开通和铁路的修建,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进苏必利尔湖附近出产的铁矿石,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据此,查阅有关资料,完成相关任务。
(1)在美国地图上找出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和布法罗,分析它们的地理区位特点。
①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②煤铁资源丰富
③农业发达④水陆交通便利⑤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
1.在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随着匹兹堡等早期中心城市的逐步扩展,涌现出了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等工业中心,工业化区域不断扩大。同时,产业结构也趋于复杂化,出现了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部门。据此,查阅有关资料,完成相关任务。
(2)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级阶段相比,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产业结构的变化:趋于复杂化,出现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部门;
空间结构的变化:工业区域不断扩大,涌现新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形成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交通建设加快,对外联系加强。
原因——区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和推进。
1.在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随着匹兹堡等早期中心城市的逐步扩展,涌现了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等工业中心,工业化区域不断扩大。同时,产业结构也趋于复杂化,出现了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部门。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生产需求,当局不仅在当地大规模开采铁矿和煤炭,还从外地输入了大量资源。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所排放的废弃物严重污染了当地环境,五大湖区的生态也遭到一定程度破坏,人地关系变得空前紧张。据此,查阅有关资料,完成相关任务。
(3)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在成长阶段出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问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和人地关系紧张等。
影响:人口增多→就业困难
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人们生活质量
资源短缺、从外地输入→加重交通运输压力
美国东北工业区
严酷的现实迫使匹兹堡从以钢铁为主的重工业向多样化的经济结构转变。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该城已经成功地完成经济转轨,从低谷走向新的繁荣。 在匹兹堡新的经济结构中,高科技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该城历史上就有一定的科技基础。1886年,电气发明家威斯汀豪斯(1846—1914)在这里创办了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又译西屋电气公司)。早在1920年,匹兹堡设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使广大听众第一次感受到这一现代传播媒介的无穷益处。1957年,该城郊区建成美国第一座核电站。今天,匹兹堡集中有150个科技研究机构,拥有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1.5万人,开发从核反应堆、计算机软硬件到机器人等各种高新技术产品,使经济发展充满活力。此地还是美国的几大医疗中心之一,装备着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 经过治理的匹兹堡,恢复了山青水秀的面貌,遍地绿树芳草。市内空气清洁度和河流水质均已达到政府规定标准。
(三)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
明晰概念
生产活动:
原有工业萎缩,产业转型发展
经济整体萎缩,衰败状态
产业转型,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经济水平:
发展之路:
新型工业化: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
The transformation stage with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and overall promotion as the main body
03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区域产业结构:
对外开放程度:
交通运输:
城镇化特点:
人地关系:
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工业高速发展到后期
较高
交通便利
城镇化带来了环境问题严重
区域经济呈现萎缩、衰败状态
阅读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思考以下问题:
1.东三省为何成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2.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问题以及对应措施?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思考】
(1)东三省为何成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2)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问题以及对应措施?
有利条件
煤、铁、石油、森林等自然资源丰富
海陆交通便利
工业基础雄厚
农业发展潜力大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思考】
(1)东三省为何成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2)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问题以及对应措施?
面临的问题
经济体制落后,生产结构单一
民营经济发展欠佳
矿产资源枯竭(大庆),生产设备老化,技术工艺滞后,竞争力下降,就业矛盾突出
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发展步伐相对缓慢,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逐渐扩大
人才外流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思考】
(1)东三省为何成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2)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问题以及对应措施?
对应措施
改变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
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改造和提升加工制造业。
优化环境,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投身于国际市场。
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也要给予较大的支持。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东北老工业基地历史悠久,根基深厚,装备制造、 能源、原材料等工业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说起东北,我们就会联想到大兴安岭的木材、“北大仓”的粮食、大庆的石油、长春的汽车、沈阳的重型装备、鞍山的钢铁和大连的造船。
近年来,东北经济遇到了重重困难,一部分是老工业企业改革未能到位,新型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创新创业相对欠缺, 民营经济发育欠佳,并出现了人才流失的被动局面;东北的发展已经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
实施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主要是推动国企改革,加快转型升级,繁荣民营经济,增强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和整体竞争力。政府体制机制改革更是迫在眉睫。同时,还要加强对森林、草原、湿地、黑土地的保护,修复自然生态,构建面向东北亚的重点开放平台,着力提高国际化水平。东北地区要转变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支撑带,成为全国装备制造基地、新型原材料基地、现代农业生产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和观光旅游基地。
(1)东北老工业基地衰弱的原因有哪些?
(2)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措施有哪些?
(1)东北老工业基地衰弱的原因有哪些?
(2)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措施有哪些?
老工业产业结构单一,改革未能到位;
新产业发展动力不足;人才流失;
污染严重、资源枯竭、用地紧张等。
推动国企改革,加快转型升级;
政府体制改革;
加强自然生态的保护;加强国际交流。
项目
内容
区位优势
煤、铁、石油、森林等自然资源丰富,海陆交通便利,工业基础雄厚,农业发展潜力大。
面临问题
经济体制落后,生产结构单一,矿产资源枯竭(大庆),生产设备老化,技术工艺滞后,竞争力下降,就业矛盾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发展步伐相对缓慢,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逐渐扩大。
振兴措施
(1)改变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
(2)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改造和提升加工制造业。。
(3)优化环境,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投身于国际市场。
(4)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也要给予较大的支持。
(四)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明晰概念
阶段发展方式:
以创新驱动为主,产业创新、城市创新、科技创新和开放创新
经济、社会 、环境协调发展
信息化、生态化、智能化、循环化
阶段发展路径:
人地关系:
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High benefit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stage driven by innovation
03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水平高,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高
区域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第二产业,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
对外开放程度:大幅度增强
交通运输:现代化交通运输,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
城镇化特点:水平高,区域内部差异小
人地关系: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阅读
深圳的转型提升
在深圳的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演化过程中,技术创新是最根本的推动力。
深圳的转型升级
深圳通过多次转型,从工业制造产业链的低端,走到数字革命时代的前沿。深圳相继完成多次重大产业升级:从早期的“三来一补”为主,到规模化、集群化的代工模式;机械钟表、服装印刷等传统产业从低端加工向高端设计转型。深圳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已占到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3;信息技术和数字革命成为深圳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
深圳90%的研发机构、90%以上研发人员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投入、90%的发明专利出自企业。改革开放之初,深圳速度是“三天一层楼”;如今,深圳“一天诞生48项专利”。深圳以更少的资源能源消耗、环境成本支撑了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产业重点包括生物工程、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节能环保等。“十二五”期间,深圳淘汰或转型的低端企业超过1.7 万家。家具、钟表、珠宝、眼镜等优势产业升级换代,实现了从“深圳制造”到“深圳创造”的华丽转身。
为了解决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深圳强调紧凑高效发展,总部经济业绩斐然。2018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达24222亿元,首次超过香港;目前,深圳是全国最为活跃的创新投资基地,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汇聚于此,满怀激情创新创业。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也是我国辉煌成就的精彩缩影。
深圳转型提升的方向有哪些?这些方向为什么能整体提升当地经济?
深圳转型提升的方向有哪些?这些方向为什么能整体提升当地经济?
发展高科技制造业,包括生物工程、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节能环保等。发展总部经济。
这些产业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能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所以对当地经济整体提升作用明显。
中国制造2025
改变以往拼资源、拼环境的粗放型发展方式,降低资源、能源的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借此改善生态环境;
以创新驱动发展,多发展一些科技含量高、附加价值高的部门,增强我国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借此提升整体发展素质;
倡导绿色制造、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借此提升我国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贡献率。
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化和自动化,加快智能制造的发展
综合分析区域发展的方法
梳理归纳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区域发展阶段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
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的转型阶段
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空间结构
对外开放程度
人地关系
较低
传统农业为主体
工业化起步
内部差异小、缺乏高水平中心城市
较低
自给自足
对环境影响微弱
低水平均衡状态
加速发展
工业比重上升
第三产业加速
出现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
不断提高
产生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不协调
经济增长缓慢
原有产业萎缩
产业转型
区域集聚效应减弱
减弱
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
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
智能化、信息化高科技产业
区域集聚效应增强
增强
人地协调发展
2.一般来说,工业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
①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②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③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④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⑤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几乎没有,主要以农业为主附带部分服务业;
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工业处于起步阶段,比重增加超过服务业,农业仍占最大比重;
③以工业化为主的成长阶段,工业成为第一大产业;
④以工业化为主的成长阶段,农业比重进一步下降,科技发展,第三产业兴起,成为全新的发展点,超过农业;
⑤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的转型阶段和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工业发展到高峰,生产力过剩,工业无法消化大量的资源转到第三产业,第三产业超过工业成长为产业结构比重最大部分。
2.一般来说,工业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
①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②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③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④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⑤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想一想,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二产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比越来越高,人口也逐渐由农村居民转化为城市居民;
第二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第三产业逐渐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
1、下表A、B、C、D四个地区分别处于哪个发展阶段?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93296810-A885-4BE3-A3E7-6D5BEEA58F35}地区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A
30633
0.4
30.5
69.1
126634
B
13541
15.0
40.1
44.9
37956
C
89705
4.0
42.4
53.6
80932
D
3444
7.3
45.9
46.8
50765
A:
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
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
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
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B:
C:
D:
C优于D优于B
判断理由: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变化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第一产业比重越低,第三产业比重越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越高,则发展阶段越高级。
下面为工业化发展不同阶段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服务业和工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的曲线是( )
A.a、b B.b、c C.a、c D.b、a
2.从各产业劳动力的比例情况看,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A
C
针对训练
读深圳近4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7~8题。
7.按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图中Ⅰ、Ⅱ、Ⅲ
三点所代表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A.Ⅰ、Ⅱ、Ⅲ B.Ⅲ、Ⅰ、Ⅱ
C.Ⅲ、Ⅱ、Ⅰ D.Ⅱ、Ⅰ、Ⅲ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初期大量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外迁
B.Ⅰ时期深圳城市化水平最高
C.Ⅱ时期快速发展与国家政策有关
D.Ⅲ阶段失业率升高,人口增多
A
C
针对训练
“十三五”期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各自发挥区位优势,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社会经济得到协调发展。下表为我国河南、贵州、广东三省2015-2020年三大产业结构数据统计表。
(1)比较广东省、河南省、贵州省产业结构的相似与差异。
针对训练
广东省
河南省
贵州省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15年
4.3
45.4
50.3
11.4
49.1
39.5
15.6
38.2
46.2
2020年
4.3
39.2
56.5
9.7
41.6
48.7
14.3
34.8
50.9
相似:第一产业比例不变或下降、第二产业比例下降、第三产业比例上升。
差异:广东省和贵州省第三产业占优势,贵州省第一产业比例最高。
区域发展的差异性
课时二
二、区域发展的差异性
阅读教材第20-21页,思考: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哪些?根据这些指标可将区域划分为哪些地区?
2.反映区域总体发展水平的指标有哪些?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构成
综合指标:
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地区生产总值)
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低收入地区
区域类型:
区域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
判断下列哪些是发达国家,哪些是发展中国家:
中国、 美国 、日本、 印度 、尼泊尔、 英国、 瑞士、 埃塞俄比亚
发达国家:美国、日本、 英国、瑞士
发展中国家:中国、印度、尼泊尔、埃塞俄比亚
地区生产总值
人均国民收入
三次产业构成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
明晰概念
二、区域发展的差异性
【思考】高收入国家就一定是发达国家?
世界银行的标准:(2021年标准)
一个国家人均GDP低于1006美元,那么这国就是低收入国家;
人均GDP在1006-3975美元,属于下中等收入国家;
而人均GDP在3976-12275美元,属于上中等收入国家;
一旦人均GDP突破12275美元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相当于是一个高收入国家!
预期寿命
教育
程度
国内(地区)生产总值
人文发展指数(HDI)
世界银行眼里的世界各国人均收入分布图
蓝、绿、紫、红分别代表高、中高、中低和低收入国家/地区
目前公认的发达国家名单:
欧洲:英国、爱尔兰、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德国、奥地利、瑞士、挪威、冰岛、丹麦、瑞典、芬兰、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斯洛文尼亚、捷克、斯洛伐克、马耳他、塞浦路斯
美洲:美国、加拿大
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
亚洲:日本,新加坡,韩国、以色列
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
自主探究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大致与1月平均气温0℃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相吻合,成为我国东部季风区内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结合资料,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
案例分析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
南北方差异
项目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自然条件差异
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植被
常绿阔叶林及热带雨林
土壤
红壤、砖红壤
社会经济条件差异
农业生产
以旱作为主,小麦、玉米生产占据突出地位
工业生产
交通运输
产业结构
对外联系
请在图中指出南方和北方的位置和范围
30°N
40°N
32~34°N
看图,说出南方和北方地形的差异及主要地形区。
北方以高原、平原为主。
三江平原
华
北
平
原
黄土高原
南方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
四川
盆地
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丘陵
1、地形差异
松嫩平原
辽河平原
山东丘陵
辽东丘陵
案例分析
北方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南方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2、气候差异
案例分析
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
南方: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
3、植被差异
案例分析
北方:棕壤、黑土、钙质土
南方:红壤、黄壤、砖红壤
4、土壤差异
案例分析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项目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自然条件差异
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植被
常绿阔叶林及热带雨林
土壤
红壤、砖红壤
社会经济条件差异
农业生产
以旱作为主,小麦、玉米生产占据突出地位
工业生产
交通运输
产业结构
对外联系
亚热带季风气候及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黑土、棕壤、褐土
区域?
项目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自然条件
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
植被
?
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
土壤
?
红壤、砖红壤
社会经济条件
农业生产
以旱作为主,东北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
工业生产
?
?
产业结构
?
?
交通运输
?
?
对外开放
?
?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棕壤、黑土、钙质土
以水田为主,水稻种植为主
重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轻工业比重相比更大
铁路、公路通达性好
铁路、公路、内河航运通达性好
第二产业占比大
第三产业占比上升快
陆上联系多
海上联系多
对比南方和北方农业生产的区别
北方
南方
北方
南方
土地利用类型
主要农作物
粮食
油料
糖料
种植制度
水田为主,生产规模小
旱地为主,生产规模大
小麦
水稻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至三熟
甜菜
花生、大豆
甘蔗
油菜
复习回顾
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
辽中南
京津唐
沪宁杭
珠江三角洲
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北方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全国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项目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自然条件差异
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植被
常绿阔叶林及热带雨林
土壤
红壤、砖红壤
社会经济条件差异
农业生产
以旱作为主,小麦、玉米生产占据突出地位
工业生产
交通运输
产业结构
对外联系
亚热带季风气候及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黑土、棕壤、褐土
以水田为主,水稻种植面积广
以重工业为主
以轻工业和综合型工业基地为主
铁路、公路交通发达
铁路、公路、水运交通发达
产业结构合理
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积极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发展快
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比重大
在省级行政区域内部,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发展差异。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1)分析湖南省城乡人口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城市空间分布变化的原因。
城市化过程明显,人口结构变化明显:乡村人口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产业结构由第一、二产业为主,逐渐转变为第二、三产业为主,占比最大的由第一产业逐渐转变为第三产业。
城市级别明显提升,城市空间分布向东部聚拢,形成了城市群。
在省级行政区域内部,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发展差异。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2)议一议,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动力有哪些?
城市化、工业化、科技创新等。
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
课时三
——以美国农业为例
区域自然地理环境 (必修1、选择性必修1):地理位置、气候、河流、地形、土壤、生物等。
区域人文地理环境 (必修2):人口、乡村和城镇、农业、工业、服务业、交通。
特定的 地理环境条件
区域发展
因地制宜,扬长补短,推行适宜的发展战略与对策措施。
思考:瑞士如何因地制宜,促进区域的发展,最终构建了高品质的产业体系。
发挥历史文化、钟表制造的优势,发展钟表文化产业;
发挥湖光山色、旅游景观多样优势,发展特色旅游业;
发挥中立国优势,发展国际会展、国际组织总部产业;
发挥农产品生产技术优势,发展奶酪、巧克力、速溶咖啡产业。
阅读思考
1
2
3
3
4
5
6
7
8
玉米带
小麦带
小麦带
乳畜带
棉花带
混合农业带
亚热带作物带
水果和灌
溉农业带
畜牧和灌溉农业带
在农业生产方面,美国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对种植业和畜牧业进行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实行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读图指出美国的乳畜带、小麦带、玉米带和棉花带分布的大体范围。
农产品
产量(%)
位次
出口量(%)
位次
玉米
40
第一
65
第一
小麦
11
第三
33
第一
稻米
2
第十
16
第三
大豆
35
第一
67
第一
棉花
18
第二
24
第一
肉类
15
第二
14
第一
牛奶
15
第一
3
第七
鸡蛋
9
第一
9
第二
2008年美国主要农产品在世界的位次
美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2%,平均每个劳动力可供76人消费,不仅满足本国需要,还可以有1/3~2/5的农产品用于出口。
世界最高的农业生产效率
想一想
美国农业生产如此发达,是怎样做到的?
美国——世界农业大国
课堂导入
30°N
40°N
50°N
120°W
100°E
80°W
认识美国
的地理位置
一.美国的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大部位于25°N ~49°N , 80°W ~ 120°W之间。
东临大西洋,
西临太平洋,
南邻墨西哥湾。
北部的邻国为加拿大,南部的邻国墨西哥。
三大纵列带,东部、西部以山地为主,中部为大平原地区,平坦开阔,地势中间低,东西高。
美国本土地形
美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分为哪几大地形区?
这样的地形对发展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对农业的影响
中部平原,发展种植业
(农业机械耕作和大规模经营)
山区,发展林业和畜牧业。
二.美国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从水热条件分析,美国哪些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
气候类型多样,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水热条件适合栽培多种农作物。热带气候缺失,热带作物需进口。
美国年降水量分布
东中部地区夏季降水多,水热条件更好,适合发展种植业;
西部太平洋沿岸处于山地的迎风坡,
可发展地中海式农业等;
二.美国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世界第四长河密西西比河以及五大湖为农业发展提供充足水源。
密西西比河流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黑土层深厚肥沃,生产力高,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区之一
二.美国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水陆交通便利
完整而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完整而广泛的储运系统,加快农产品的流通与出口,促进农业地域专业化的发展。
三.美国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和科技高度发达
对农业的影响:为农业生产提供机械设备和最新科技成果,提高了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工业基础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高
良种培育等科技的投入
三.美国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密度小,地广人稀
对农业的影响:劳动力缺乏,为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提供了可能,农业生产率高,商品率高。
三.美国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
乳畜带主要集中在什么位置?
为什么乳畜带集中在此?
主要供应哪些地方?
小麦带分布在哪些位置?
分析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
区分春小麦和冬小麦的分布位置
玉米带主要分布在哪里?
为什么玉米带集中在此?
畜牧和灌溉农业带主要分布在哪?
影响其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④
①
②
③
分组讨论
(1)指出美国的乳畜带、小麦带、玉米带和棉花带分布的大体范围。
(2)分析美国的自然条件(光照、温度、降水、土壤等)对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形成与分布的影响。
美国东北部气候湿冷,土地较贫瘠,生长多汁牧草,发展乳畜业。
美国中部和北部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较少,光照强,夏季热量充足,分布小麦带。
乳畜带以南地区,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年降水量较多,分布玉米带。
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亚谷地种植葡萄,柑橘等水果
根据美国当地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说出下列地区发展农产品自然条件
在美国东南部种植棉花
美国太平洋沿岸地区南部属亚热带地区,是夏季高温少雨的地中海气候,适合喜高温少雨,气候的葡萄,柑橘的生长
东南部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热量充足,收摘期多晴天
议一议,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形成,对美国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哪些积极的作用?
①便于把一定的农业部门和农作物集中在条件适宜的地区,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资源和发挥地区优势,挖掘增产潜力;
②便于集中使用农业机械和技术装备,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提高土地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1)说出海南岛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2)为什么海南岛能成为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
(3)归纳海南岛建设国家旅游岛的优势条件。
(1)地形特征:以山地丘陵为主,中间高四周低,四周分布面积狭小的沿海平原,山地、丘陵、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
气候特征: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充沛,分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2)为什么海南岛能成为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
(3)归纳海南岛建设国家旅游岛的优势条件。
(2)海南岛为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热量条件好,降水充沛,适合热带作物生长
(3)海南岛四季如春,气候宜人,
有海水、沙滩、热带雨林等优质自然资源,还有独特的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岛上交通设施完备,旅游度假的接待能强;
国家政策支持
梳理总结
区
域
因地制宜扬长补短
适宜本区域的发展战略
相应对策策略
根据自身情况
推行
采取
板书设计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区域的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的差异性
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
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
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
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
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真题溯源
(2023·全国甲卷)2005年前后,福建泉州开始购买国外优良而昂贵的胡萝卜种子,在沿海沙质土地进行大规模种植,产品主要出口东亚、东南亚国家,成为全国重要的胡萝卜出口基地。2020年,泉州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培育的胡萝卜种子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替代了进口种子,当地海关也助力胡萝卜出口基地发展,全程跟踪胡萝卜生产过程,并保障产品及时通关。据此完成1~3题。
1.泉州成为全国重要胡萝卜出口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 )
①胡萝卜精深加工能力强 ②拥有优良港口
③胡萝卜品质优且产量大 ④铁路运输发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真题溯源
(2023·全国甲卷)2005年前后,福建泉州开始购买国外优良而昂贵的胡萝卜种子,在沿海沙质土地进行大规模种植,产品主要出口东亚、东南亚国家,成为全国重要的胡萝卜出口基地。2020年,泉州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培育的胡萝卜种子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替代了进口种子,当地海关也助力胡萝卜出口基地发展,全程跟踪胡萝卜生产过程,并保障产品及时通关。据此完成1~3题。
2.实现进口种子替代对泉州胡萝卜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是 ( )
A.明显提高胡萝卜产量 B.明显提高胡萝卜质量
C.增加胡萝卜出口国家 D.增加胡萝卜种植收益
3.泉州海关助力胡萝卜出口基地发展,重点关注胡萝卜的 ( )
①新鲜程度 ②出口关税 ③出口数量 ④食用安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D
D
湖南省长沙县位于长沙市区以东,原来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乡村人口多,居民收入低,农业经济所占比重大。自20世纪90年代起,长沙县着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以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为代表的现代工业迅速崛起,位于该县的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湖南工业产值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的开发区。长沙县为中部地区主要的工程机械、汽车、空调、盾构机制造基地。县城高楼林立,企业总部云集,高速路网四通八达,还修建了磁浮快线。201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5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14.2万元,县域综合实力居全国第六位。长沙县连续两次被评为我国最具幸福感的中小城市。
(1)长沙县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2)在长沙县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当地居民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3)议一议,长沙县的发展壮大给我们哪些启迪?
湖南省长沙县位于长沙市区以东,原来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乡村人口多,居民收入低,农业经济所占比重大。自20世纪90年代起,长沙县着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以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为代表的现代工业迅速崛起,位于该县的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湖南工业产值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的开发区。长沙县为中部地区主要的工程机械、汽车、空调、盾构机制造基地。县城高楼林立,企业总部云集,高速路网四通八达,还修建了磁浮快线。201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5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14.2万元,县域综合实力居全国第六位。长沙县连续两次被评为我国最具幸福感的中小城市。
(1)长沙县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从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到以工业化为主的成长阶段
湖南省长沙县位于长沙市区以东,原来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乡村人口多,居民收入低,农业经济所占比重大。自20世纪90年代起,长沙县着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以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为代表的现代工业迅速崛起,位于该县的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湖南工业产值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的开发区。长沙县为中部地区主要的工程机械、汽车、空调、盾构机制造基地。县城高楼林立,企业总部云集,高速路网四通八达,还修建了磁浮快线。201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5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14.2万元,县域综合实力居全国第六位。长沙县连续两次被评为我国最具幸福感的中小城市。
(2)在长沙县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当地居民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由乡村生活进入城市生活,生活方式发生改变;由低矮瓦房到高楼大厦,生活观念发生变化;居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消费能力增强;交通便利,出行更加便利。
湖南省长沙县位于长沙市区以东,原来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乡村人口多,居民收入低,农业经济所占比重大。自20世纪90年代起,长沙县着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以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为代表的现代工业迅速崛起,位于该县的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湖南工业产值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的开发区。长沙县为中部地区主要的工程机械、汽车、空调、盾构机制造基地。县城高楼林立,企业总部云集,高速路网四通八达,还修建了磁浮快线。201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5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14.2万元,县域综合实力居全国第六位。长沙县连续两次被评为我国最具幸福感的中小城市。
(3)议一议,长沙县的发展壮大给我们哪些启迪?
发展需要认清本地优势,充分发挥本地优势 ,积极融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注重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课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