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选必二 2·3——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课标定向
素养导引
1.区域认知:通过材料、区域图,认识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2.综合思维: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分析资源枯竭型地区的繁荣与兴衰,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人地协调观:能从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角度,理解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4.地理实践力:收集相关资料,分析某一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兴衰和走出困境的措施。
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
大同
大庆
克拉玛依
鄂尔多斯
资源型城市
霍州
孝义
资源型城市:是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主导产业,往往是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的城市。
伊春—森林
大庆石油
阜新—煤炭
(资源开发促进了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新课导入
阜新市因煤炭资源丰富,曾被称为“煤电之城”。我国第三套人民币的5元劵背面图案中,左侧的煤炭开采图的原型就是取自阜新市海州露天煤矿。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随着煤炭资源逐渐枯竭和开采成本上升,以煤炭为主导的单一产业开始衰退,阜新陷入了“矿竭城衰”的困境。
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作为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地,资源型城市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资源型城市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其中部分城市的资源已经枯竭或将要枯竭。资源型城市赖以生存的主体自然资源大部分被耗尽时,即演变为资源枯竭型城市。2008年、2009年、2011年,国家分三批确定了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县、区)名单。
新课导入
资源枯竭型地区是指原来依靠本地自然资源作为发展根基,后来因为资源消耗殆尽或资源价值下降而衰落的地区。
资源枯竭,产业效益下降;
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产业萎缩,新的替代产业尚未形成;
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政府财力薄弱;
失业人员增加,社会矛盾突出
资源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新课导入
资源枯竭型城市特点
1.一般来说,资源型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历程,可分为开发期、成长期、稳定期、衰退期(或再生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分析每个阶段所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以及如何实现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开发期:资源开发程度低,生态环境良好。
成长期:资源开发规模扩大,生态环境遭到较大破坏。
稳定期:资源开发规模最大, 生态环境恶化。
衰退期:资源趋于枯竭,生态环境严重失衡。
资源型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历程
资源型地区发展生命周期示意
随着自然资源的开发,相关产业和人员集聚,城市快速发展。
城市主导产业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产业规模和城市渐趋稳定。
如果创新路经合适,城市可实现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渐趋枯竭,或市场明显转移,产业规模缩减,城市陷入萧条。
时间
新课导入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一个世界难题,资源枯竭型地区都面临着寻找新出路的问题。
一般来说,资源型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历程,可分为开发期、成长期、稳定期、衰退期(或再生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分析每个阶段所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以及如何实现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资源枯竭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①在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稳定期,利用资源开发积累下来的资源、技术、人才等选择替代性产业,培育非资源支柱产业,减少对资源产业的过度依赖;
②对传统产业进行清理改造,对落后企业进行归并整合;
③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推动区城产业结构多元化:
④治理环境污染、美化环境等
德国鲁尔工业区
兴起
衰落
整治
原因
措施
分析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优势区位条件
德国鲁尔区的成功转型,为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课时一
阅读教材P59——61教材图文信息,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德国的地理位置?
鲁尔区的繁荣时期发展工业的区位因素?
鲁尔区工业结构有什么特征?面临哪些问题?
20世纪50年代,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纬度位置:
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地区
海陆位置:
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大西洋的东岸
德国的地理位置
The advantages of RUHR's prosperity
01-鲁尔区地理概况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土地面积4435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2%
人口约53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6.5%
鲁尔区
德
国
鲁尔区概况
鲁尔区土地面积4953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3%;人口约530万(2018年),占全国总人口的7%。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区之一,是德国的一个有着百年历史,靠煤炭工业起家的老工业区。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鲁尔区的工业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战后又在西德经济恢复和腾飞中发挥过重大作用。
02-鲁尔区城市分布
埃森现为鲁尔区最大的机械制造和电子工业中心
杜伊斯堡位于莱茵河与鲁尔河交汇处,是欧洲最大的河港,莱茵河西岸钢铁厂林立
鲁尔区由50多个大小城镇组成,较大城市有埃森、多特蒙德、杜伊斯堡。
@图2-24 鲁尔区城市分布
结合教材P59 -P60及下列材料,
分析鲁尔区发展工业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图表探究
鲁尔区有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及4条运河,又有纵横交织的铁路、公路网络,构成了高效率的综合交通系统。便利的水陆运输,为本区发展“移铁就煤型”工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发展钢铁工业所需要的铁矿,可从法国、瑞典、荷兰、俄罗斯等国获得。莱茵河纵贯鲁尔区,可通行 7 000 吨级海轮和 8 000 吨级顶推船队,并与欧洲最大港口鹿特丹保持紧密联系。鲁尔区铁路营运里程 9 850 千米,占全国近1/5,哈根是德国最大的货运编组站。
1. 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分析鲁尔区发展工业的地理优势条件。
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工业
的区位
土地
水源
资源
能源
市场
交通
劳动力
科技
政策
鲁尔区繁荣的优势条件
The advantages of RUHR's prosperity
①优越的地理位置:欧洲中部路上交通十字路口
鲁尔区繁荣的优势条件
The advantages of RUHR's prosperity
②煤炭资源丰富:储量大、埋藏浅、煤质优、煤种全、品位高。
(储量、分布、品质、开采条件)
煤炭
丰富
鲁尔区繁荣的优势条件
The advantages of RUHR's prosperity
③距离铁矿近:
陆上交通—法国的洛林铁矿;
荷兰鹿特丹港—后来进口主要来自瑞典、俄罗斯、荷兰,再经过莱茵河运到鲁尔区。
鹿特丹港
公路和高速公路四通八达。
形成区内完整的内河运输网络;并通过莱茵河口的鹿特丹港与海外联系。
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及四条人工运河都可通航,并能直通海洋。
④水陆交通便捷:德国的公路、铁路、河运等便捷。
鲁尔区繁荣的优势条件
The advantages of RUHR's prosperity
鲁尔区繁荣的优势条件
The advantages of RUHR's prosperity
⑤充沛的水源: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水量充沛,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鲁尔区繁荣的优势条件
The advantages of RUHR's prosperity
⑥广阔的市场:德国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德国及西欧工业发达,人口密集,是消费中心
市场广阔
区位条件
具体体现
影响
丰富的煤炭资源
鲁尔区煤田储量大,开采条件好(煤层埋藏浅,利于露天开采)
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煤炭工业、钢铁工业和电力工业发展的基础
离铁矿区较近
铁矿石初期来自法国的洛林铁矿区,后期来自瑞典、俄罗斯等国,鲁尔区离它们都较近
有利于节省运费,降低生产成本。钢铁工业成为鲁尔区的主导产业
充沛的
水源
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水量充沛,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水资源与煤炭资源结合,促进了化学工业的发展
便捷的水陆交通
内河交织成网,并且与海洋相通,水运便利;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高速公路四通八达
便捷的水陆交通为鲁尔区原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提供了条件
广阔的市场
德国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促进了工业产品的销售、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革新
知识小结:鲁尔区的昔日繁荣
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鲁尔煤田储量大、煤质好、品位高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
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及瑞典、荷兰等国
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及四条运河
②丰富的煤炭资源
④充沛的水源
⑤便利的水陆交通
⑥广阔的市场
③离铁矿区较近
图表探究
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①地理位置优越
内河交织成网与海洋相通,稠密的公、铁路网
玉门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部,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是大诗人李白就玉门“两山夹一谷”地带大风的狂野和苍凉的写照。玉门的建立源自于新中国成立前的原油开采,玉门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20世纪90年代,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玉门市(现在的老城区)一度衰落,导致整个城市人口流失达5/6。90年代末,玉门风电开发开始起步。2008年8月,玉门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全面启动,总投资达到1 200多亿,这也是我国启动的第一个千万级风电基地项目。随着风电、光电的开发,旅游等产业逐步发展,玉门人走上了一条潜力巨大的“风光大道”。目前,玉门无论是GDP还是人均可支配收入都稳居甘肃全省县城第一,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听课手册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分析玉门发展风电的主要优势区位条件。
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
受地形狭管效应影响,大风日数多,风力资源丰富;
玉门气候干旱,荒漠、戈壁多,可利用的闲置土地多且地形较为平坦;
吸引政府投资,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阅读课本61页内容,并结合以下三幅图,
分析20世纪50-70年代,鲁尔区陷入危机的内外因分别有哪些?
美国、日本等主要产钢国兴起
图表探究
主干梳理
德国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22838BEF-8BB2-4498-84A7-C5851F593DF1}
内因
外因
早期鲁尔区煤田剖面图
后期鲁尔区煤田剖面图
煤炭开采成本上升
本区煤炭工业成本上升
20 世纪50年代鲁尔区工业分布
主干梳理
德国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22838BEF-8BB2-4498-84A7-C5851F593DF1}
内因
外因
产业结构单一
煤炭开采成本上升
基础工业
主导工业
主要工业部门:炼焦、电力、钢铁、化工、机械制造等工业部门。
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的联系
昔日污染严重的莱茵河
莱茵河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流经德国865千米,流城面积占德国总面积的40%。流经鲁尔区的菜茵河,有运河与多瑙河、塞纳河、罗讷河等河流相通,形成四通八达的水运网。鲁尔区的重化工企业,不但从莱茵河取水,而且又将大量废水排进莱茵河,致使莱茵河水质恶化,更破坏了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20世纪70年代,莱茵河污染甚为严重,河水散发出一股焦油的味道,有人戏说“可以直接用莱茵河水来冲洗胶卷”。莱茵河鲁尔区段,鱼虾几乎绝迹,完全丧失了昔日的风采。
阅读材料
昔日污染严重的莱茵河
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曾这样描述20世纪50年代的鲁尔区:“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不断冒着黑烟,铸造厂也不停排出红褐色的污水,还有飘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户外一切东西都蒙上一层黑灰。洁白的衣物穿出门去,不一会儿便成为灰色。红瓦白墙、绿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沿岸化学工厂林立的莱茵河,更有如一道被六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调成的鸡尾酒。”
阅读材料
材料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时鲁尔区的什么问题?
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有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二、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3.环境污染严重
地面下沉:全区地面沉降达4—12米,埃森市下沉达19—20米
河水污染:矿区的河水经埃姆舍河汇入莱茵河,每年的污水排放量达6亿吨,莱茵河成为欧洲的下水道
空气污染:工业烟尘排放量较大
森林植被: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鲁尔区的森林面积50年内减少了15%
环境污染严重
新兴企业不愿到此落户
替代产业难以形成
主干梳理
德国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22838BEF-8BB2-4498-84A7-C5851F593DF1}
内因
外因
环境污染严重
产业结构单一
煤炭开采成本上升
1950年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1990年
煤(%)
58
46
31
28
27
石油(%)
31
38
48
49
39
其他能源(%)
11
16
21
23
34
主干梳理
德国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22838BEF-8BB2-4498-84A7-C5851F593DF1}
内因
外因
环境污染严重
煤炭在能源中的地位下降
产业结构单一
煤炭开采成本上升
各种能源所占百分比%
炼钢需煤量变化
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
主干梳理
德国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22838BEF-8BB2-4498-84A7-C5851F593DF1}
内因
外因
环境污染严重
煤炭在能源中的地位下降
世界性的钢铁过剩
产业结构单一
煤炭开采成本上升
美国、日本等主要产钢国兴起
产量
德国
日本
世界
全球需求
1940年
3180万t
580万t
1.4亿t
约2亿t
1970年
5 940 万t
9332万t
6亿t
约5亿t
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后开始发展自己的工业,产钢和出口钢的国家越来越多,使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例如建国初期我国的钢铁年产量仅有15.8万吨,1996年突破亿吨大关,钢产量居世界首位。
材料二:20世纪中期世界范围内开始了第三次技术革命,催生了新的工业部门和新兴产业,钢材替代品增多。产钢、出口钢国家越来越多,产量越来越多;替代产品出现
20世纪50年代后
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
世界性钢铁过剩
产钢国增多
钢出口国增多
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
钢产品替代品广泛应用
世界钢材消耗量减少
世界性钢铁过剩
主干梳理
德国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主干梳理
德国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22838BEF-8BB2-4498-84A7-C5851F593DF1}
内因
外因
环境污染严重
煤炭在能源中的地位下降
世界性的钢铁过剩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产业结构单一
煤炭开采成本上升
铝合金
塑料制品
铝合金
{22838BEF-8BB2-4498-84A7-C5851F593DF1}
内因
外因
环境污染严重
煤炭在能源中的地位下降
世界性的钢铁过剩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鲁尔区想要新发展应从哪些原因入手?
产业结构单一
煤炭开采成本上升
思考回答
煤炭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
生产结构单一
产业结构老化
环境污染严重
新兴产业不愿来此安家落户
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
新技术炼钢使耗煤量逐渐降低
本区煤炭工业成本上升
产钢、出口钢的国家越来越多
经济危机、钢替代品的广泛使用
产生了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
煤炭的能源
地位下降
世界性
钢铁过剩
新技术革命
的冲击
内
因
外
因
对传统工业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产生冲击
主要原因
根本
原因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进入鲁尔区,仿佛走入了工厂的海洋一样,公路两旁煤矿林立,炼焦厂、钢铁厂、电厂、化工厂和其它说不清的工厂一个接一个,简直是目不暇接。
当时鲁尔区工业年产量便达到了煤1亿吨、焦炭100万吨、钢1000万吨和发电量1亿度的水平。跻身为世界知名大工业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堪与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媲美。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鲁尔区的重工业和资源对德国发动战争起了重要的作用。
2. 分析鲁尔区的工业结构特点及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
煤炭资源丰富
丰富的水源
______工业
______工业
______工业
______工业
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联系图
______工业
运入铁矿石
依靠本地良好的区位条件,鲁尔区重点发展和形成了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五大工业部门。
(1)根据工业生产联系,将正确的工业部门填入下图
(2)分析鲁尔区的工业结构特点及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
钢铁
电力
化学
煤炭
机械
活动探究
特点: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和化学等传统工业比重大,工业结构比较单一,偏重化工业;
问题:严重依赖煤炭资源;环境污染严重;
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课时二
面对煤钢危机,鲁尔区全面推进转型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主干梳理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阶段
时间
措施
第一阶段
20世界60年代
主要是制定方案,对传统产业进行清理改造,对落后企业进行归并整合,抓紧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第二阶段
20世界70年代
对钢铁、煤炭、化学等重工业企业进行改造,积极发展汽车、石化、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
第三阶段
20世界80年代至今
利用区内产业基础好、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的优势,引进和发展高科技产业、新型工业和服务业,使区域产业结构趋于多元化。
鲁尔区转型经历了三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主要是制定方案,对传统产业进行清理改造,对落后企业进行归并整合,抓紧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20世纪70年代对钢铁、煤炭、化学等重工业企业进行改造,积极发展汽车、石化、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
20世纪80年代至今,利用区内产业基础较好、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的优势引进和发展高科技产业、新型工业和服务业,使区域产业结构趋于多元化。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阅读教材P62—66教材图文信息,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鲁尔区全面转型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总结鲁尔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具体措施?
1.鲁尔区转型发展的三个阶段
{F2DE63D5-997A-4646-A377-4702673A728D}阶段
时间
措施
第一阶段
20世纪60年代
制定方案:对传统产业进行清理改造,对落后企业进行归并整合,抓紧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第二阶段
20世纪70年代
对钢铁、煤炭、化学等重工业企业进行改造,积极发展汽车、石化、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
第三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今
利用区内产业基础好、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的优势,引进和发展高科技产业、新型工业和服务业,使区域产业结构趋于多元化
主干梳理
鲁尔区经历的三个转型发展阶段
The three stages of RUHR's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20世纪60年代
改造传统产业
改善基础设施
发展汽车、石油、
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
引进发展高科技
产业和服务业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至今
内因
环境污染严重
a.改造传统工业,对煤炭和钢铁等传统工业进行企业合并和技术改造。
企业数量减少;
生产规模扩大;
生产效率提高
产业结构单一
煤炭开采成本上升
主干梳理
德国鲁尔区的振新措施
①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多元化
1969年鲁尔区26家煤炭公司联合成立鲁尔煤炭公司,把采煤集中到机械化程度高,盈利多的大矿井,关闭不盈利的小企业,并且实行了全盘机械化,现在煤炭生产集中在7个大煤矿中。
此外,鲁尔工业区利用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通过调整企业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拯救老企业。
主干梳理
内因
环境污染严重
产业结构单一
煤炭开采成本上升
奥迪
宝马
奔驰
保时捷
德国鲁尔区的振新措施
b.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发展新兴产业(汽车、电子、石油加工)和第三产业
①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多元化
埃森矿业同盟工业区旅游地
鲁尔区的新地标
鲁尔区的旅游路线
①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多元化
主干梳理
德国鲁尔区的振新措施
德国红点设计博物馆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
主干梳理
德国鲁尔区的振新措施
①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多元化
鲁尔工业博物馆——工业旅游
配电站改造为餐厅
拓展延伸
改变原有建筑、设施及场地的功能,再现工业区的历史,为人们提供文化娱乐生活的园地。
埃森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
攀岩训练基地
贮气罐
改造为博物馆
拓展延伸
当地政府没有拆除占地广阔的厂房和煤矿设备,而是全部买下,博物馆用完整保留并赋予新生的方式对历史表达了最崇高的敬意
旧厂房前变身露天音乐广场
工业遗物——万吨轮螺旋浆
集装箱旅馆
炼焦厂的酒吧餐厅
煤气储罐改造成潜水中心
利用混凝土墙壁作为攀岩的载体
炼钢高炉化身观光塔
旧厂房被装上奇幻的现代灯饰
20 世纪末鲁尔区工业分布
内因
环境污染严重
传统工业:向西部集中、沿河沿海转移
新企业:核心地区的边缘地带
产业结构单一
煤炭开采成本上升
主干梳理
德国鲁尔区的振新措施
②工业布局: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
近燃料地原则
采取平衡策略
新企业
传统产业(钢铁)
核心地区的边缘地带
“移铁就煤”模式
沿莱茵河港口
②工业布局: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
主干梳理
德国鲁尔区的振新措施
鲁尔区科技中心和新企业中心分布
主干梳理
内因
环境污染严重
产业结构单一
煤炭开采成本上升
德国鲁尔区的振新措施
③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严格控制工厂废气、废水等的排放,
并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方案;
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使区内人均绿地面积达到标准。
工业污染
清洁生产
污染治理
被污染的莱茵河
治理后的莱茵河
③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港口
铁路
④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主干梳理
德国鲁尔区的振新措施
截至20世纪末,鲁尔区拥有大小河港70余座,通航里程超400公里,年运输量达1亿吨;
铁路总长已达到9000多公里,约占全国五分之一;
从鲁尔区出发,经高速公路48小时内可通达欧盟境内的很多城市。
建立完善的立体交通体系。
不断更新能源设施。
建立起便利便捷、高效运行的现代通讯和物流设施。
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
杜伊斯堡港
主干梳理
德国鲁尔区的振新措施
④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鲁尔区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铁路货运量占德国铁路货运总量的40%。
鲁尔区的高速公路已交织成网,区内任何地点距离高速公路都不超过6千米。
鲁尔
大学
材料: 德国联邦政府1962年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设立波鸿鲁尔大学,此后陆续建设了多特蒙德理工大学、埃森大学、杜伊斯堡大学等一批高等院校,这为鲁尔日后成为德国重要的科研高地奠定了基础。作为一家发明型企业,拜耳将继续在研发密集型领域引领潮流。创新是竞争力之基,是发展之源,也是企业未来成功之关键所在。
自60年代相继建立了鲁尔大学、多特蒙德大学等几十所各种专业的高等院校、为数众多的中等技术学校,以及大批科研机构。各大型公司也普遍建立了自己的科研机构。
据1998年德国《镜报》提供的全德大学排名,杜伊斯堡综合大学排名第二。2001年杜伊斯堡大学又与另一著名的埃森大学合并,其规模、专业更是居全洲之首。
产业的现代化转型需要大量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从1961年开始,鲁尔区相继建立了鲁尔大学、多特蒙德大学等几十所各种专业的高等院校和为数众多的中等技术学校以及一大批科研机构。13年内,这里从一个没有大学的地区成为欧洲境内高校最密集的工业区。
⑤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主干梳理
德国鲁尔区的振新措施
20世纪60年代末,鲁尔区才建立了自己的第一所大学。
在20世纪70年代,鲁尔区的大学和技术高校如雨后春笋般地被建立起来,
现在鲁尔区已成为欧洲大学最集中的地区。建立了许多技术中心与技术孵化器机构。
重视教育。
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尊重历史,注重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
⑤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主干梳理
德国鲁尔区的振新措施
杜伊斯堡埃森大学
鲁尔区在校大学生数量的变化
图2-23 “多特蒙德计划”目标构成
“多特蒙德计划”将提供高品质大学教育列为城市转型的重要内容。想一想,高品质大学教育对城市转型的作用有哪些?
建设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不仅利于培养、引进科研和创新人才,为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人力资源,还能够吸引众多的与之相关的高技术机构、企业在此集聚,促进区域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⑤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主干梳理
德国鲁尔区的振新措施
波鸿鲁尔大学
2010年,鲁尔区被欧盟确定为当年的欧洲文化首都之一,它见证了德国百年工业的兴衰变迁,完成了从“钢铁硬汉”到“文艺青年”的蝶变,更为欧洲老工业基地转型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本。
梳理归纳
德国鲁尔区的振新措施
②引进和发展新兴产业与第三产业
④拓展交通,完善基础设施
⑤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繁荣经济
③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企业数量减少
单个规模扩大
生产效率提高
①改造传统产业
(1)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多元化:
改造传统工业,对煤炭和钢铁等传统工业进行企业合并和技术改造;
发展新兴产业;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5)生态环境:
大力开展环境保护,整治河流;控制污染排放;加强环境管理;美化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4)科技创新:
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推进产业转型
(3)交通网络:
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高速公路、航空发展)
(2)工业布局:
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发展
梳理归纳
德国鲁尔区的振新措施
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保障措施
改造传统工业,调整产业结构
完善交通网络
大力开展环境保护
发展新兴产业
依托高院和科研机构推进产业转型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产业升级
传统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经济可持续
社会可持续
生态可持续
课堂小结
传统工业兴衰的共同点
3.综合整治的共同措施: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调整工业布局
完善交通网
科技创新
美化环境
1.发展的共同区位条件:丰富的煤矿资源、铁矿资源、水资源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广阔的市场。
2.衰落的共同原因:
产业结构单一
环境污染严重
受国际市场的冲击,市场变小
资金转移到新兴工业区
新技术革命冲击
玉门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部,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是大诗人李白就玉门“两山夹一谷”地带大风的狂野和苍凉的写照。玉门的建立源自于新中国成立前的原油开采,玉门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20世纪90年代,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玉门市(现在的老城区)一度衰落,导致整个城市人口流失达5/6。90年代末,玉门风电开发开始起步。2008年8月,玉门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全面启动,总投资达到1 200多亿,这也是我国启动的第一个千万级风电基地项目。随着风电、光电的开发,旅游等产业逐步发展,玉门人走上了一条潜力巨大的“风光大道”。目前,玉门无论是GDP还是人均可支配收入都稳居甘肃全省县城第一,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听课手册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3.玉门、鲁尔区的成功转型给资源枯竭地区的成功转型带来哪些启示?
通过寻找区域新的、具有优势的资源进行开发,形成新的增长极;
实现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扩大开放程度,吸引外部投资;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加大技术投入,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
德国鲁尔工业区
兴起的区位优势
主要工业部门
衰落的主要原因
整治措施
丰富的煤炭资源
离铁矿比较近
充沛的水源
便利的水陆交通
广阔的市场
钢铁工业(主导)
煤炭工业(基础)
电力工业
化学工业
机械工业
生产结构单一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世界性钢铁过剩
新技术革命冲击
污染严重
调整产业结构
调整工业布局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2013年德国推出工业4.0战略计划,其核心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把资源、机器、产品和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涵盖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三大主题。鲁尔区是德国工业4.0战略的核心区域,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现代物流、精细化工、创意研发、金融商务等部门。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1.德国制造业已经具备很强的竞争力,为什么还要推行工业4.0战略计划?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从外部环境来看:多数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德国制造业出口增长乏力,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竞争力增长迅速;
从德国自身来看:面临着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竞争力下降的双重压力,以及制造业规模相对萎缩的现实等。
(1)20世纪50年代—70年代,鲁尔区陷入危机的内外因分别有哪些?
内因: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煤炭资源枯竭、开采成本上升等;
外因:区域外廉价石油、低成本煤炭、钢铁工业的竞争等。
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时期
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50至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主要产业
采煤、钢铁、
化学、机械等
钢铁、化学、机械
机械、电子
新兴产业
发展态势
蓬勃发展
陷入危机
结构转型
整体提升
(2)19世纪上半叶至今,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显著变化?
传统的采煤、钢铁、化学等产业地位下降,新兴的电子、新能源、物流、高科技等产业地位上升。
(3)议一议,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势条件主要有哪些?
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导向作用;水陆交通便利发达,消费市场巨大,劳动力充足等。
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时期
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50至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主要产业
采煤、钢铁、
化学、机械等
钢铁、化学、机械
机械、电子
新兴产业
发展态势
蓬勃发展
陷入危机
结构转型
整体提升
板书设计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
可持续发展
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改造传统工业
鲁尔区繁荣的优势条件
鲁尔区概况
调整产业结构
治理环境污染
扶持新兴产业
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1.有人认为该区存在“资源诅咒”风险,若该结论成立,则图中序号代表 ( )
A.①第一产业,②第三产业
B.①第三产业,②第二产业
C.①第二产业,③第三产业
D.②第一产业,③第二产业
真题溯源
[2023福建高考] 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若投入到自然资源开发及贸易的资金和劳动力过多,影响其他行业发展,可能导致经济发展缓慢,引发“资源诅咒”。当前俄罗斯油气技术装备的进口比例偏高。俄罗斯北极地区某自治区近年来大力开发油气资源和发展储运,其第三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下图示意该区从业人口构成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B
2.中俄已就共建“冰上丝绸之路”达成共识,该区希望通过合作优先解决油气行业( )
A.技术支撑不足
B.环境污染严重
C.产量趋于下降
D.从业人口短缺
真题溯源
[2023福建高考]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若投入到自然资源开发及贸易的资金和劳动力过多,影响其他行业发展,可能导致经济发展缓慢,引发“资源诅咒”。当前俄罗斯油气技术装备的进口比例偏高。俄罗斯北极地区某自治区近年来大力开发油气资源和发展储运,其第三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下图示意该区从业人口构成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A
真题溯源
[2020课标Ⅲ,36(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说明废置矿场和矿坑湖为建设该休闲城提供的有利条件。
马来西亚曾为世界最大的锡精矿生产国。自1986年开始实施工业化战略,经济持续数年高速增长,迅速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20世纪80年代,该国锡矿资源枯竭,最大的锡矿坑积水成湖,周边矿场废置。自1990年起,利用该矿坑湖和废置矿场,陆续建起集主题公园、高尔夫俱乐部及球场、酒店和度假村、购物中心和商业城、国际会展中心、高档住宅区等为一体的休闲城。该休闲城成为闻名世界的旅游和休闲中心,下图示意该休闲城的位置。
废置矿场土地价格低,拆迁方便、投入低;
矿坑湖水面较开阔,可作为休闲城环境景观营造的核心。
河南焦作是一个因煤而兴的城市。与大多数资源型城市一样,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该市经济增长乏力、环境污染严重。2008年,焦作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由此开始了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之路。焦作明确提出创建新型工业城市、山水旅游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经过多年的发展,焦作逐渐形成了以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等为支柱产业的新型工业体系;另外,焦作以旅游业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太极圣地·山水焦作”城市品牌,实施由“黑色印象”向“绿色主题”的转变,现已成为我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
焦作市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南临黄河(图2.27)。19 世纪末,焦作大规模开采煤矿,修建铁路,聚落因煤而兴。 从1956年建市之初,焦作市就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一直是 全国优质无烟煤生产基地,煤炭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 值的一半。20世纪80年代,焦作市形成了以煤炭为基础的 化学工业、机械工业、电力工业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1)查阅资料,分析焦作因煤而兴的资源条件,并指出其主要的传统产业。
资源条件:
①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②煤田面积广,储量大,品位高(单一优质无烟煤);
③耐火黏土、石灰石、铁矿石等资源丰富。
主要的传统产业:煤炭开采、金属和非金属矿采选、金属冶炼加工、化学工业、机械工业、电力工业。
①焦作周边山水自然景观壮美,人文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
②旅游客源市场广阔;
③旅游基础设施完善,交通通达度高;
④政府主导,树立城市旅游品牌等。
(2)焦作打造山水旅游城市有哪些优势条件?
①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支柱产业,培育新的产业集群;
②以旅游开发为龙头,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③加强政府主导力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
(3)焦作产业转型、城市转型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课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