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二教案 区域发展 高二地理备课组
课题: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课标解读】
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分析生态脆弱区的含义、综合治理的措施。
2.区域认知:通过材料、区域图,认识生态脆弱区区域位置、地理要素特征。
3.人地协调观:能够从人类对地理环境作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角度,理解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4.地理实践力::收集相关资料,分析我国某一典型生态脆弱区的环境特征、区域可持续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以西北荒漠化地区为例,掌握荒漠化的危害和具体防治措施。(重难点)
2.结合实例,分析荒漠化扩张的主要原因。(重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
【教学课时】 8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在科尔沁沙地,普遍存在着历史时期形成的三层古土壤。这表明科尔沁沙地曾经有过三次沙地固定时期。据文献记载,公元9世纪以后的一段时期,大量外来移民在此垦殖,造成土地荒漠化。随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地移民逐渐迁出,这里的土地利用方式又逐渐恢复为牧业,土地荒漠化有所逆转。清代,大量关内农民涌入科尔沁沙地垦荒,使荒漠化土地面积再度扩大。科尔沁沙地的荒漠化,对周边地区会造成哪些影响?
【自主学习】
生态脆弱区也称生态交错区,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交接过渡区域,目前泛指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低、系统稳定性差的地区。
一、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含义
1.荒漠化的概念
(1)荒漠化: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2)土地退化: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导致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严重的土地退化,可使土地完全丧失生产能力。
2.荒漠化的类型
(1)风蚀、水蚀和冻融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
(2)人类滥垦滥牧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土壤盐渍化等。
[特别提醒]
风蚀荒漠化一般指沙漠化,如我国西北地区。水蚀荒漠化指由于水土流失所导致的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冻融作用所形成的荒漠化主要发生于高海拔或高纬度地区,如我国青藏地区的冻融荒漠。
(2)荒漠与荒漠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较少、蒸发强烈、植被贫乏、物理风化强烈、风力作用强劲的一种自然景观类型,包括戈壁、沙漠和沙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现象,是一个变化过程,其结果是出现荒漠景观。
(3)沙漠化是沙质荒漠化的简称。沙漠化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风力作用,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和干旱的气候,原有绿地逐渐演化成类似沙漠景观的过程。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包括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即土壤盐渍化)等,因此荒漠化并不仅仅是出现在我国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在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也存在。
二、荒漠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1.危害范围大
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灾难。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4%,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亿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2.危害程度深
(1)经济方面: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风沙的威胁,经济损失巨大。
(2)生态方面: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3)生产方面:导致了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使得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饥荒。
【思考交流】
探究一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
在科尔沁沙地,普遍存在着历史时期形成的三层古土壤。这表明科尔沁沙地曾经有过三次沙地固定时期。据文献记载,公元9世纪以后的一段时期,大量外来移民在此垦殖,造成土地荒漠化。随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地移民逐渐迁出,这里的土地利用方式又逐渐恢复为牧业,土地荒漠化有所逆转。清代,大量关内农民涌入科尔沁沙地垦荒,使荒漠化土地面积再度扩大。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1.科尔沁沙地的荒漠化,对周边地区会造成哪些影响?(综合思维)
提示:流域下游河水泥沙含量增加,河床淤积严重;加剧沙尘暴灾害,局地气候变差;农、牧业承载能力下降,威胁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等。
2.科尔沁沙地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对治沙工作有哪些启示?(区域认知)
提示:区域开发要遵循自然规律,充分考虑环境承载力,秉承因地制宜原则,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牧则牧。
【针对性训练】
海南岛西部是我国唯一的热带稀树干草原沙漠化地区,该地区曾经广布的植被下埋藏了大量地质时期形成的泥沙。目前,该地区沙漠化已得到一定的改善。下图为海南岛西部沙漠化地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海南岛西部沙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异常,风蚀作用强烈
B.海浪携带大量的泥沙堆积
C.过度耕作,原有泥沙出露
D.水土流失,河床泥沙出露
5.海南岛西部防治荒漠化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设置草方格沙障工程 B.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
C.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 D.种植适应环境的树种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完成《高中同步导练》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